今春沙塵天氣次數強度低於近18年均值 3個月10次沙塵天氣源頭在哪裡?

2020-12-05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6月28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今春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次數較少,且集中發生在春季後期,強度偏弱,影響範圍較小。沙塵天氣次數和強度均低於近18年(2001年-2018年)同期均值。

監測評估數據顯示,3月1日至5月31日,我國北方地區共發生10次沙塵天氣過程,包括強沙塵暴1次,沙塵暴2次,揚沙7次。沙塵天氣影響範圍涉及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15省(區、市)679個縣(市、區、旗),受影響國土面積約275萬平方公裡,人口約1.9億。據不完全統計,大風和沙塵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8.38億元。

蒙古國沙塵物質7次影響我國北方地區

有關專家分析稱,今春沙塵天氣主要起源於蒙古國南部、南疆盆地、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古和東北西部。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受地面冷鋒和蒙古氣旋影響,來源於蒙古國的沙塵物質7次影響我國北方地區。由於近些年主要沙塵源區植被長勢穩定向好,今年春季歐亞地區以緯向型環流為主,有利於沙塵天氣總體偏少。今春後期,我國北方大部冷空氣次數偏多、勢力較強,且局部降水偏少,導致主要沙塵源區植被返青較晚、高度和覆蓋度低,不利於遏制沙塵天氣發生,造成這一時期沙塵天氣過程數和日數偏多。此外,今春北京地區出現了兩次揚沙浮塵天氣過程,少於往年同期。

升級改造監測平臺,提高監測預警能力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有效應對沙塵天氣災害,減少和減輕災害損失,今年年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制定了春季沙塵暴災害應急處置工作方案,並全面部署應急處置工作。為實時掌控沙塵天氣發生、發展過程,做好沙塵暴災害預警監測,聯合中國氣象局開展沙塵天氣趨勢預測分析會商和滾動會商,充分發揮衛星遙感監測、沙塵暴地面監測站、簡訊平臺、沙塵信息報送手機APP、微信群等監測設施和平臺的作用,並及時對監測設施和平臺進行升級改造,規範沙塵暴地面站管理,提高地面站監測預警能力。

此外,加強了重點預警期應急值守,優化信息員隊伍,嚴格執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強化災害信息報送和管理。根據防災減災需要,提前向下遊地區發出預警信息,指導地方及時調整工作方案,做好應急準備。

與中國氣象局聯動合作,成效明顯

據介紹,近年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中國氣象局在沙塵暴應急處置方面深入開展合作,成效明顯,沙塵天氣預測監測和應急處置能力水平不斷提高。兩部門於2003年建立春季沙塵天氣趨勢會商機制,2015年籤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近年來,雙方會商機制不斷完善,包括對南北疆、東北地區進行分開預測,並開展月度滾動會商,對重特大和社會影響大的沙塵天氣及時會商、驗證、修訂預測意見。實時提供決策氣象服務信息、沙塵天氣預警信息,協調北方重點旗縣氣象員及時分享沙塵天氣監測信息。共建氣候監測預測系統項目、衛星遙感監測沙塵天氣項目。不定期開展聯合調研,指導沙塵暴地面站建設,研究分析植被與沙塵天氣趨勢相關性進行。另外,聯合開展氣象對荒漠生態質量的影響監測評估等,提高荒漠生態保護修復中氣象服務決策水平。

相關焦點

  • 專家指四因素造成今年沙塵天氣強度明顯大於去年
    中新網5月2日電 據新華網報導,據中央氣象臺副臺長姚學祥介紹,今春中國沙塵天氣明顯多於去年主要受四個因素影響。  一是進入冬季後北方大部地區降水偏少,今年1月以來,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至8成,其中甘肅西部、內蒙古中西部和寧夏北部等地降水總量不足10毫米。乾旱少雨造成地表疏鬆,為沙塵天氣的發生提供有利條件。
  • 關於我國華北沙塵天氣的成因與治理對策
    在氣象學中,將沙塵天氣分為浮塵、揚沙和沙塵暴三個等級。浮塵指在無風或風力較小的情況下,塵土、細沙均勻地浮遊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裡;浮遊的塵土和細沙多為遠地沙塵經上層氣流傳播而來,或為沙塵暴、揚沙出現後尚未下沉的沙塵。揚沙指由於風力較大,將地面沙塵吹起,使空氣相當混濁,水平能見度在1-10公裡。沙塵暴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低於1公裡。
  • 氣象條件是近期沙塵天氣發生的主要原因
    氣象條件是近期沙塵天氣發生的主要原因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3月24日10:02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記者劉羊暘)3月19日至21日,一次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先後影響中國21個省區市。
  • 氣象專家解析近日沙塵天氣範圍及成因
    新華網北京3月28日電(郝多)受大風天氣影響,3月28日,我國內蒙古中東部、華北中北部以及東北大部地區出現沙塵天氣,對公眾的健康和出行產生不利影響。針對本輪天氣過程,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桂海林,就沙塵天氣的源頭、成因、影響範圍等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解疑釋惑。
  • 氣象專家解析近日沙塵天氣成因及特點
    伴隨著多股冷空氣,4月15日開始,我國新疆等地出現了大範圍的風沙天氣,揚沙和浮塵天氣還將影響西北地區東部和華北等地,對公眾的健康和出行產生不利影響。針對本輪天氣過程,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高工張碧輝,就沙塵天氣的原因、影響範圍和特點以及防範等為公眾解疑釋惑。
  • 北方迎今年最嚴重沙塵天氣 未來10天還有一次沙塵天
    新京報實習生 陳婉婷 攝  新京報訊 (記者鄧琦 實習生餘華尊)3月26日開始,北方地區迎今年以來最嚴重沙塵天氣過程。昨日,北京地區持續6級嚴重汙染級別,局地PM2.5小時濃度甚至超過3000。  影響面積約150萬平方公裡  3月26日至28日,北方地區出現今年以來第四次沙塵天氣。
  • 「沙塵+霧霾」,最近天氣怎麼了?
    這一輪「沙塵+霧霾」帶來的空氣汙染嚴重嗎?會持續多久?中央氣象臺首席桂海林分析,3月26日至28日,北方地區出現今年以來第四次沙塵天氣,內蒙古中東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及東北地區先後出現揚沙或浮塵,並出現5~7級風,陣風達8~9級。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局地出現沙塵暴,最低能見度不足400米。
  • 氣象局發布2月天氣氣候特徵及沙塵天氣預警服務
    3. 新疆、西藏部分地區遭受雪災    2月,我國新疆和西藏出現明顯的降雪過程,導致部分地區發生雪災。2月以來,新疆偏西地區和烏魯木齊市出現3次明顯降雪過程。其中, 2月22日伊寧(12.1毫米)、阿合奇(11.4毫米)、溫泉(10.7毫米)等地降暴雪,伊寧(44釐米),霍城(41釐米),昭蘇(37釐米)等地最大積雪深度超過30釐米。
  • 沙塵天氣的幫兇——上升氣流
    3月9-10日和16-17日,我國北方相繼出現兩場大範圍偏北大風天氣過程。同樣在颳大風的情況下,造成的天氣卻截然不同,前者沙塵瀰漫,空氣渾濁嗆鼻,後者則只在局部地區有輕微沙塵天氣,大多數地方甚至是藍天白雲。  兩次颳大風的範圍差不多,只是風力不同。
  • 為什麼沙塵天氣總發生在春天?
    本報訊(記者 王成琛 通訊員 凡衛)一場北來的寒風不僅帶來了寒氣,其捎帶來的北方沙塵更吹髒了江城的空氣。昨日,不少讀者向本報詢問:冬季寒潮多、北風大,卻不見有沙塵天氣,為何沙塵反倒在春天頻頻來襲,武漢出現的能算是「沙塵暴」嗎?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江城出現的沙塵天氣遠算不上『沙塵暴』,只能稱浮塵天氣。」
  • 氣象局:今年4月全國平均氣溫偏高 北方沙塵天氣偏少
    氣象局:今年4月全國平均氣溫偏高 北方沙塵天氣偏少 2017-04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介紹了4月全國天氣氣侯特徵。張祖強表示,2017年4月(1日-27日),全國平均氣溫11.8℃,較常年同期(10.7℃)偏高1.1℃。北方地區共出現兩次揚沙天氣過程,沙塵天氣過程次數較2007-2016年同期平均值(3.4次)偏少。資料圖:四月末,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甘肅永靖縣川塬區的梨花、油菜花在藍天白雲下競相綻放。
  • 沙塵天氣突襲河北,這些沙塵知識你了解多少?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3月28日,河北省大部分區域遭遇沙塵天氣。根據生態環境部通報,來自蒙古國中東部地區的沙塵自3月27日夜間入境,開始影響我國內蒙古東部及東北大部地區,3月28日凌晨,京津冀北部城市陸續受到沙塵過境影響。
  • 沙塵天氣導致中國50%的重點城市空氣汙染加重
    中新網4月21日電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今日就今年中國沙塵天氣對環境空氣品質影響情況向媒體通報說,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監測,今年中國北方地區出現8次較大範圍沙塵天氣過程,導致50%的重點城市環境空氣汙染加重,預計未來10天還將有兩次沙塵天氣。
  • 國家林草局、中國氣象局會商今春我國沙塵天氣趨勢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月12日訊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氣象局日前在北京聯合召開2021年春季我國沙塵天氣趨勢預測會商會。會上,來自林業、氣象、草原、荒漠化監測等領域專家對2021年春季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趨勢進行了分析會商,全面分析了氣候因素和地表狀況,採用多種預測模型和方法,形成了2021年春季沙塵天氣趨勢預測綜合意見。會議聽取了國家氣候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林草局規劃院、國家林草局西北院、內蒙古自治區草原勘察規劃院等單位的專題報告。
  • 專家析沙塵天氣演變過程 上升氣流影響沙塵強弱
    本報訊(通訊員周名揚)北京市專業氣象臺的預報員們幾年來通過對大量大風沙塵天氣的演變過程分析,發現一個怪現象:在沙塵天氣多發的春天,同一地區颳大風時有時會天空沙塵瀰漫,有時卻是藍天白雲。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通過研究,氣象專家們發現,上升氣流是影響到沙塵天氣強弱的重要因素。
  • 甘肅省氣象局發布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春季沙塵近60年來最少...
    春季沙塵天氣近60年最少;2019/2020年冬季全省平均氣溫為-2.7℃,較常年同期偏高1.5℃,為近60年來第二高,為暖冬年份;5月、6月我省冰雹場次多、範圍廣等天氣氣候事件位列其中。  1 8月暴雨連續侵襲隴東南  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  8月1日至20日,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及周邊地區連續出現3次暴雨天氣,累積降水量均超過23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2到4.5倍,均為歷史同期最大。三流域各縣(區)累積降雨量(除宕昌外)、降雨日數、大雨日數和暴雨日數均居1961年以來同期第1位。大範圍暴雨致使隴東南發生嚴重山洪、泥石流災害。
  • 北方迎來嚴重沙塵天氣 如何產生?如何防護?
    3月26日開始,北方地區迎今年以來最嚴重沙塵天氣過程。3月29日,北京地區持續6級嚴重汙染級別,部分地區的PM10小時濃度甚至超過3000。北京市氣象局3月28日早晨發布沙塵天氣預警。中央氣象臺介紹,此次沙塵天氣強度大,造成多地空氣品質爆表。
  • 中科院寒旱所資深研究員錢正安解析沙塵天氣: 蘭州一般在5月15日...
    蘭州晚報訊從5月11日夜間開始的沙塵天氣直至13日還未褪去。沙塵天氣成因如何?此次沙塵天氣還將持續多長時間?記者5月13日請中科院寒旱所79歲的資深研究員錢正安就此進行了解析。    「沙塵天氣分為四類:揚沙、浮塵、沙塵暴和強沙塵暴。揚沙沙塵濃度最小,然後是浮塵,當大風、強風吹起沙塵,造成地面能見度惡劣,能見度小於1公裡,就是沙塵暴;能見度小於200米,就是強沙塵暴。
  • 今年最嚴重沙塵天來襲北京PM10局地破3000
    影響面積約150萬平方公裡  3月26日至28日,北方地區出現今年以來第四次沙塵天氣。據中央氣象臺介紹,此次沙塵天氣覆蓋範圍廣,目前足跡已遍布新疆南疆、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影響面積約150萬平方公裡。  中央氣象臺介紹,此次沙塵天氣強度大,造成多地空氣品質爆表。
  • 28日唐山沙塵天氣主要元兇是「蒙古氣旋」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侯書勳)3月28日,唐山出現今年以來首次大範圍沙塵天氣,其強度達到了揚沙級別,全市各縣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沙塵。  揚沙天氣從早晨6點前後開始,預計將持續至28日傍晚前後。其形成的天氣原因最主要的元兇是「蒙古氣旋」,蒙古氣旋是產生於蒙古地區的地面低氣壓,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它將蒙古地區地表裸露的沙塵卷至空中並隨著天氣系統的發展向下遊地區輸送,本次過程的蒙古氣旋強度較強,其攜帶了大量的沙塵,再通過偏北大風輸送到了華北地區,最終出現了本次大範圍沙塵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