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談晚年最大心願:希望早日看到兩岸統一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夜晚,我愛天空點點明星,

  白天,我愛天空飄飄白雲;

  無論什麼夜晚,天空都會出現了星;

  無論什麼白天,天空總會飄浮著雲。

  星不怕黑暗,雲不怕天陰;

  點點的星,擴大了人生。

  片片的雲,象徵著自由。

  ……」

  1951年,星雲大師在臺灣新竹青草湖畔創作了這首名為《星雲》的詩。他的生活正如詩中所寫,無論黑暗或是天陰,他都在自由地擴大人生的可能———出生於貧苦家庭,卻在全世界建起200多個佛教寺廟,創辦了數十所大、中、小學和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電視臺等;沒上過正規學校,卻成了暢銷書作家,著作被譯成英、日、德、法等十幾種文字;沒學過建築,卻憑一筆一尺,設計出恢宏佛殿,去推廣他的「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把人生比作一條「路」,他說人生的前途要有路,才能有所發展;如果前途沒有路,就表示人生已經走到了盡頭。這條路要靠自己走出來,他將自己走過的路總結為8個時期,以每10年為一個時期,分為「成長時期」、「閱讀時期」、「參學時期」、「弘法時期」、「歷史時期」、「哲學時期」、「倫理時期」和「佛學時期」。

  1

  出家

  一句承諾,信守一生

  1927年,星雲大師出生在江蘇揚州一個名叫江都的小鎮,原名李國深。母親告訴他,他出生時半邊臉是紅色的,半邊臉是白色的。母親認為生了一個妖怪,幾乎不敢撫養他。過了一段時日,他才逐漸恢復和正常嬰兒一樣。他從小家裡貧窮,母親多病,父親是一位樸實的農民,介乎農商之間。父母生養了4個兒女,他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一個弟弟。

  星雲大師三四歲時,跟著外祖母學會念《般若心經》,還和七八歲的姐姐比賽吃素。他沒有進過正式的學堂,但背下了家鄉寺廟牆上貼的《三世因果經》。「我一生別無長處,所幸對文字有種莫名的興趣與親切,童年時家中長輩忙於生活,無暇對我施以言教,許多觀念是自己在文字中領略和獲取的。」當時物質匱乏,還不能真正地寫日記,他就將一日所思、所記記在心裡,「睡前我會將一日所得在心裡溫習一遍,如此也養成了思考和反省的習慣」。

  星雲大師最感激的是父母的生養,不但給了他一個健康的身體,最重要的是給了影響他一生的性格。他說:「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喜歡苦惱的孩子。」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對於因果、忠義的道理瞭然於心。他至今還記得和母親的對話:「母親,您的衣服破了。」母親回答:「不是破,是布不夠。」無論環境多麼惡劣,母親的心態總是很樂觀。

  1994年4月,星雲大師第三次赴大陸探親,他來到南京母親的住處,依偎在她的床前,聽從母親的教誨。「我告訴母親,我在臺灣有萬千聽眾,但來到南京,我是您的聽眾。母親眼中掠過一絲笑意,她說:『講經的人不一定能得道,聽經的人反而個個都能得道。』好一句智慧之言。母親將自己做的十幾雙襪子放到我手中,我對母親說:『我一雙襪子能穿一兩年,您為什麼給我這麼多?』母親回答:『兒子啊!你可以活到200歲!』母親就是這麼一個善於讚美別人的人。」

  自出娘胎,飢餓就常常伴隨著星雲大師,但正是飢餓,讓他從小懂得承擔和關愛。他對童年兩件事記憶深刻:一是為了幫父母減輕負擔,他早晨去撿狗屎,下午去拾牛糞,回來做成肥料賣錢,貼補家用;二是他喜愛小動物,常常蹲下來給需要「過河」的螞蟻搭橋,也會因為鴿子走失而擔心得夜不能寐。

  1937年,星雲大師的父親外出謀生,此後兩年杳無音信,生死未卜,憂心忡忡的母親帶他去南京打聽父親的下落。路上,他偶遇南京棲霞寺的知客師,知客師隨口問道:「你是否願意做和尚?」他憑直覺答了句「願意」。「不到半個小時,棲霞寺住持志開上人派人來找我。『聽說你要出家,就拜我做師父好嗎?』我信口說出『好』。一句承諾,我就信守了一生。」

  2

  愛看小說

  成了黑名單上的學生

  1939年春天,12歲的星雲大師在南京棲霞寺剃度。出家時,師父志開上人替他取名「今覺」,意為今天覺悟。後來,他偶然在《王雲五大辭典》中看到了「星雲圖」,上面的解釋是:「宇宙未形成之前,無數雲霧狀的星體結合,又大、又古老、又無際。」他非常欣賞這種寬廣、浩大又無邊的境界,也自許在黑暗中給人光明,於是他把法號改為「星雲」。

  星雲大師剃度時,南京已淪陷於日寇之手。「正逢抗戰期,日軍的騷擾,難民的流徙,加上漢奸、『和平軍』的敲詐,我們只有艱難地與環境作生死搏鬥。」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美軍開始轟炸南京的日寇,轟炸時劇烈的震動,把睡在上鋪的星雲大師整個人震落到地板上。「我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跪在佛堂裡,向佛陀及觀世音菩薩祈求獲得聰明智慧。這種祈願增加了自己的力量,增長了自己的信心。所以出家70多年來,一個甲子還多的歲月,祈願一直是我每天必有的修行。」

  當時,棲霞寺裡以粥代飯,經常一個月吃不到一塊豆腐一碟素菜,正處於長身體時期的星雲大師仍然與飢餓為伴,「但是想到時代的艱辛、師父的難為,心中的感念使我忘卻了飢餓之苦,就這樣我養成能忍的習慣」。

  經歷了艱難的「成長時期」,星雲大師步入了「閱讀時期」。最初,他在棲霞寺的佛學院學習,全班約有50個學生,他是最年幼的。「那時候我愛看小說,成了黑名單上的學生,老師認為,不用功閱讀經論、只沉迷於小說的學生,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東西方的小說、文學作品、歷史傳記,我讀得津津有味。例如《水滸傳》裡的一百零八將,他們叫什麼名字,是什麼綽號,用什麼武器,穿什麼衣服,我都如數家珍。甚至我還列出三四十人,覺得他們不夠資格當一百零八將中的好漢。對於《三國演義》把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黃忠、馬超列為『五虎將』,我認為最為公正。當中尤以趙子龍那種不計較、不比較、不鬧情緒,只一心輔佐劉備的精神,最為我所欽佩。」

  星雲大師在棲霞寺度過了7年歲月,後來去常州天寧寺做了行單(苦工)。不久又轉到鎮江焦山佛學院。20歲時,他離開焦山佛學院,結束學習生涯。他先到了宜興白塔山大覺寺,在白塔國民小學服務不到兩年,之後又到南京華藏寺,參加同學們發起的佛教革新運動。然而時局動蕩,內戰開始,已經不容他有所作為。「因此,在得到家師志開上人的允許後,我簡單帶了幾件換洗衣服,帶領70餘名青年同道,以參加僧侶救護隊的名義,就這樣渡海來到了臺灣。」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人在紅塵,心在山林
    星雲大師認為,像我們佛光山的年輕人,都在社會大學教書,辦報紙,辦電視臺。  現在臺灣信佛的民眾高達總人口的60%。但星雲大師說,「我們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不必只有一個宗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儒家,都好,大家一起來,社會是大家的,問題是不要偏頗。」  星雲大師為佛教改良一直在努力,自己卻坦言不是一個改革者。
  • 星雲大師:我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和見證人
    而李自健印象最深的是星雲大師看到畫作那一刻。 當時大師弘法回來,佇立在畫作前凝視,久久不發一語,眼角的淚水奪眶而出…… 「母親和我,一個36歲,一個10歲,她尋夫,我尋父,人海茫茫,屍首遍地……」近日,星雲大師在臺北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
  • 星雲大師廈門演講 稱現代社會需要誠信、勤勞
    【原聲】  閉著眼睛不看外面  「閉著眼睛,不看外面,慢慢就會看到自己,看到心裏面的仇恨、嫉妒、妄想等骯髒的東西,覺得自己要改。要是能發覺到自己不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是極大的進步了。」  誰知,第二天一大早,張銘清就接到星雲大師身邊人的電話:「大師已於凌晨從高雄坐車到臺北,現在臺北道場設早宴,恭請您喝碗粥。」彼時,張銘清正與許歷農等將軍準備吃早茶,在座的都被星雲大師的真情所感動,馬上「放」張銘清去與大師一起「喝碗粥」。  在這次餐敘中,星雲大師說,今後涉及兩岸事務的活動,無論在哪裡舉辦,遍布世界的240多個佛光山道場都會提供免費接待。
  • 泰山電視臺專訪星雲大師
    (一):希望「人間佛教」可以改變大家的生活     釋星雲,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臨濟宗第48代傳人。其信徒都親切的稱他為星雲大師。
  • 新黨主席吳成典:兩岸一定要統一,也必然統一
    兩岸合作,我覺得是一個會感動人民的事情。大陸並沒有說臺灣比較小,以小視之,兩岸過去因為歷史的因素造成分離,造成分裂,我們可以用我們最大的智慧來包容,來互相體諒。民族的偉大復興,可以讓全世界人民感動。 所以我個人覺得這種方式非常好,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 星雲大師:中華民族合成一個拳頭
    在揚州建城2500周年之際,雲水一生、自稱「地球人」的星雲大師回到心愛的故鄉。今起,89歲高齡的他將在鑑真圖書館連講3場文化講座。  「在這美好的時刻,在鑑真圖書館,弘揚中國人創造的中國文化非常有意義!」星雲大師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要合,合才是一個拳頭!」
  • 星雲大師智慧:人們所求無非這2字,寓意事事順利,通達順遂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不希望每做一件事都能順利成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事事如意」或者是「萬事如意」,而這「如意」二字,正是千百年來人們所追求的東西。如,意思為實現、達成;意,意思為心願、願望,所以這「如意」二字指的就是實現願望,夢想成真。
  • 星雲大師:他12歲出家,創辦佛光山最大道場,弘法足跡遍布全球
    星雲大師,中國臺灣一代佛教高僧,臺灣佛光山道場的開創者,「人間佛教」的踐行者,1927年,他出生在江蘇揚州,自幼家境貧寒,12歲便在棲霞寺出家,一生宣揚佛法,弘法利生,在全球各地都留下弘法足跡,座下弟子一千餘人,全球信眾超過百萬,佛光山也是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正如星雲大師所說,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
  • 星雲大師:家中掛上一「吉祥」,寓意好運連連,事事大吉
    現今,很多朋友都會在家中添置一些字畫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大多都是帶有特殊寓意的,比如有人在家裡掛「天道酬勤」激勵自己,有人掛「馬到成功」祝福自己……還有人在家中掛了「吉祥」二字,希望好運臨身。佛門高僧星雲大師就十分喜愛「吉祥」二字,他認為吉祥現在已經融入到了各種事物之中,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就拿吉祥的動物來說,南方人喜歡「喜鵲報喜」,把喜鵲當成吉祥動物,北方人則視烏鴉為吉祥鳥。現在一般社會大眾更歡喜以「龍鳳呈祥」、「龜鶴延年」、「鯉躍龍門」、「一馬當先」來祝福人。沒錯,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語言、圖案等等,都有很多有著無與倫比的美好寓意。
  • 星雲大師:自小喜歡詩詞 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圖)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應邀專程光臨畫家李自健新近落成的「藝術空間」,與天南地北聞訊趕來的朋友們舉行了一個見面會。  室外湘江水波濤拍岸,室內88歲的星雲大師神採飛揚、思維敏捷、談吐自如,引來一陣又一陣掌聲……  這是我第三次拜見星雲大師。每一次都會談起他的湖南印象。  1.
  • 國臺辦: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定論
    然而,「臺獨」氛圍真的代表了臺灣民意嗎?2020年12月25日,據中國臺灣網報導,臺灣戰略學會日前公布了一份民調,這份民調顯示,有高達90.4%的臺灣民眾認為,「和平相處」才是最適合描述兩岸關係願景的關鍵字,而主張兩岸「停止交流」與「對抗衝突」的臺灣民眾則分別佔4.4%和2.6%。
  • 星雲大師面對毀譽感慨: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
    星雲大師面對毀譽感慨: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編者按:星雲大師,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對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可說厥功至偉!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宗教領袖,在七十餘年的弘法生涯中,卻屢屢招人誤解。
  • 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把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作為自己神聖的歷史使命,並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適時制定、實施和發展對臺方針政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首次以「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代替了「解放臺灣」的提法。1979年9月1日,鄧小平在聽取第14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情況匯報時指出:「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實現祖國統一問題。」
  • 星雲大師:人在低谷時,四條出路助你早日迎來人生大反轉
    那麼看到這裡,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個問題:命運究竟是什麼,它真的可以改變嗎?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幸在佛家大德高僧星雲法師的開示中得到了答案。星雲法師曾表示:人的命運,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構成,一則是「命」,二則是「運」。「命」是人無法篡改的,因為是生下來就已註定的事情,就如人的原生家庭,性別等等。
  • 星雲大師:佛教和政治不對立 應給佛教更多空間
    所以政治應該把佛教當作最好的朋友,希望今後中國加強佛教人才的培養,有傳教的自由,讓佛教受國家政策的庇護。《瞭望東方周刊》:「人間佛教」能對「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哪些幫助?星雲大師:佛教就是要促進一個和諧的社會。釋迦牟尼佛當年的僧團,叫六和僧團,哪六和呢?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意和同悅,口和無諍,身和同住。
  • 臺媒:兩岸統一有五大理由 統一是臺灣平安符
    臺媒:兩岸統一有五大理由 統一是臺灣平安符 2014-09-17 09:45:59作者:責任編輯:朱念   臺灣《旺報》9月17日發表一篇評論指出,兩岸應該要統一的理由有以下
  • 星雲大師:房子再大,也莫忘掛一「吉祥」,寓意好事來臨,增福氣
    禪宗高僧星雲大師說:「吉祥是人們心之所願,人總期盼日子過得吉祥平安,於是就借用了很多事物、語言,包括動物、數字等,來表達美好的心願。」想想也是,如古代那些帝王們都自詡為天子,希望「君權神授」,能夠得到上天賦予的好運,更何況是普通的百姓呢。但是呢,很多人都誤解了「吉祥」的寓意,很多人覺得,事事都如意,事事都稱心才是吉祥。可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 兩岸警鐘長鳴!資深臺媒戳穿蔡英文陰謀
    編輯:初陽兩岸能夠統一,這是多少人都日盼夜盼的事情啊。很多臺灣同胞,一直都是期盼著能夠早日完成統一的,可是身處如今的臺灣,很多臺灣同胞們已經看到了蔡英文當局那張「醜惡」嘴臉了。伴隨著蔡英文為代表的民進黨繼續「執政」,如今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兩岸的關係已經深受民進黨的「阻撓」了,同時兩岸警告也再次拉響了。蔡英文當局的很多所謂的「政策」,都在嚴重影響著兩岸的關係。對此,有臺灣資深媒體人就已經在點破蔡英文的陰謀了。
  • 星雲大師: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資料圖: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簡介: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 2014年度人物推薦理由: 2014年10月4日,星雲大師辭去擔任20多年的國際佛光會總會長。七十餘年來,星雲大師先後在全球創建了200餘所寺院,16所佛學院,24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50餘所中華學校,還先後創辦了美國西來大學、臺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等五所大學。
  • 星雲大師智慧:人生最大的悲傷,離不開這3個字
    著名的佛學大家星雲大師,曾說過:人生最大的悲傷,離不開這3個字——想不開。曾有一名婦女,總是嘲笑對面的太太洗滌衣物不乾淨,清洗過的東西總是布滿汙濁。「真是一個邋遢粗心的女人」,這名婦女由心地說道。後來對面太太洗完衣服,這位又要嘲笑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