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蔡英文成功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民進黨當局便更加肆無忌憚地推行「臺獨」政策。民進黨當局為了在臺灣營造「臺獨」氛圍,不惜壓制島內不同聲音,並刻意製造「反中」、「仇中」言論。然而,這種氛圍與言論,不僅與臺灣民意不合,而且也與歷史大勢不合。
臺灣民意希望與大陸和平相處
民進黨當局為了推行「臺獨」政策,不斷在臺灣渲染「反中」氛圍。在民進黨當局以及「臺獨」媒體的渲染之下,臺灣仿佛真的成了「臺獨」大本營,似乎人人都變成了「臺獨」分子。
為了進一步渲染「臺獨」氛圍,民進黨當局還動用行政力量對異見人士進行打壓。許多希望與大陸和平相處、希望兩岸可以和平統一的人士和組織都遭到了民進黨當局的打壓。
然而,「臺獨」氛圍真的代表了臺灣民意嗎?2020年12月25日,據中國臺灣網報導,臺灣戰略學會日前公布了一份民調,這份民調顯示,有高達90.4%的臺灣民眾認為,「和平相處」才是最適合描述兩岸關係願景的關鍵字,而主張兩岸「停止交流」與「對抗衝突」的臺灣民眾則分別佔4.4%和2.6%。
由此便可看出,臺灣的主流民意,是希望臺灣地區能夠與大陸進行和平交流與來往的,而不是如民進黨當局所竭力宣稱和營造的那樣,希望推動所謂的「臺獨」。
民進黨當局「政策」違背歷史發展趨勢
民進黨當局所推行的「臺獨」政策不僅與臺灣民意相背離,而且也違背了歷史發展趨勢。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臺灣對大陸出口1817.1億美元,據臺灣方面統計,臺灣向大陸出口佔其出口總額的43.8%。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
也就是說,大陸是臺灣的最大出口市場以及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如果沒有了大陸,那麼臺灣的經濟將會遭受滅頂之災。這就說明了,兩岸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違背了這一趨勢,臺灣人民便將遭受巨大的災難。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也曾經表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定論。因此,民進黨當局應儘快放棄「臺獨」「政策」,順應民意,也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推動兩岸的和平交流與統一。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湖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