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自小喜歡詩詞 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圖)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文/圖 覃曉光

  5月28日,長沙。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久雨過後的豔陽天,空氣特別清新。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應邀專程光臨畫家李自健新近落成的「藝術空間」,與天南地北聞訊趕來的朋友們舉行了一個見面會。

  室外湘江水波濤拍岸,室內88歲的星雲大師神採飛揚、思維敏捷、談吐自如,引來一陣又一陣掌聲……

  這是我第三次拜見星雲大師。每一次都會談起他的湖南印象。

  1.「八指頭陀是位了不起的愛國詩人」

  第一次見到星雲大師是2010年8月7日,我隨湖南省一個參訪團來到臺灣高雄縣的佛光山,拜訪了這位佛教高僧。

  那天,天氣很好,四顧山光接水光,陣陣輕風吹襟,很舒暢。快進山門時,突遇一群邪教組織的人把山門團團圍住,進不去。星雲大師派人帶我們從另外一個通道,沿山門而上,進入了佛光山。

  星雲大師見到我們後,第一句話是:「外面那些人,你們不要介意,全當是歡迎你們的隊伍好了。」一句話,讓大家豁然開朗,見識了大師的胸襟。

  落座後,我問大師:「聽說您與湖南有很深的淵源?」

  星雲大師娓娓道來:「我到過湖南一些地方,如嶽麓書院。湖南真是人傑地靈,歷史文化名人眾多。」

  我出生在揚州,家裡很窮,沒讀過書。有幾位湖南人對我的影響很大。清末民初著名的敬安和尚,自號八指頭陀,就是湖南湘潭人。他既是一位傑出的禪僧,又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詩人。

  八指頭陀寄禪長老幼年沒有讀過書,一天過洞庭湖,他在船頭脫口而出一句詩「洞庭波送一僧來」,大家都驚呆了。這句詩妙在又有禪意又有韻味。八指頭陀一生艱辛,創作了1900多首極富情感愛憎分明的詩篇,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從小也喜歡詩詞,也曾把一些隨性寫的句子寄給揚州當地的報館,沒想到,他們便刊載了,從那時起,我對詩歌對文學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006年3月,我在長沙「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的講堂做過一次演講,主要講兩岸佛教的一脈相承。幾百人冒雨聽我的演講,我很感動。我在湖南還辦過書法展。我對湖南的印象很好,還想到湖南走一走,也希望湘臺兩地加強宗教和文化的交流。

  當我們告辭時,大師說:「不要急著走,在這裡吃個飯,佛光山也有辣椒哩。」

  一句話讓大家開心一笑,也讓大家難以忘懷。

  2.「李自健的成功靠的是勤奮,與我沒關係」

  第二次遇見星雲大師是在2013年4月20日,北京。那天著名湘籍藝術家李自健先生「人性與愛」巡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之前幾天,李自健邀請我參加開幕式。

  那天,參加李自健油畫展開幕式的人很多,臺上臺下,非常熱鬧。星雲大師在開幕式快結束時,坐著輪椅靜悄悄地來到現場。

  李自健正心潮澎湃地發表感言,馬上迎了上去,激動不已地向大家介紹說:「大師已是87歲高齡了,他近年來眼睛看不清,行走也不便,但依然神清氣朗,神採奕奕。大師是我的大恩人。大師一生致力推動人間友愛,倡導給人信心、給人歡喜。沒有大師的關愛,也就沒有我李自健的今天。我很榮幸,大師的書法展也在這裡舉行,大家多看看他的作品,看看他那顆大慈大悲的菩薩心。」

  星雲大師身著金黃色僧衣,胸前佩戴一串黑色佛珠,向大家拱手致意,並樂呵呵地說道:「我很慚愧,李自健的成功靠的是勤奮,靠的是自己,與我沒有關係。我常說,人生是一條河,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舵手。凡事都不是命定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改變自己的命運。我這一生,這方面的感悟太多。很多年前,我在美國認識了李自健,他的畫打動了我。後來我讓他畫一幅《南京大屠殺》的畫,讓後人永遠記住這段歷史。像我這樣從戰亂年代走過來的人,對於那場震驚世界的民族災難,有著十分痛苦的記憶。70多年過去了,大屠殺中慘不忍睹的場面,至今仍常常浮現在我眼前,令人激憤難平。他畫得很好,很真實。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他是一位藝術奇才,他更是一位十分勤奮的大藝術家。我們經常往來。他的『人性與愛』的主題畫展也特別好,向人間傳遞大愛。這也是我孜孜以求的。」

  那天,李自健忙得不可開交,但仍陪著我們仔細地參觀了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書法展。

  李自健說:大師到了晚年開始定心習字。後來因為眼疾,識物模糊,開始練一筆字,也就是一筆下去不中斷,一筆呵成,因為中斷了就不知道再從哪裡落筆了。

  大師自謙地說:「我的字不是很好,我常讓人不要看我的字,而要看我的心,因為,我還有一顆向上進取的心,可以給你們看,我自許心要比字好。」

  那次展覽共展出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信札、手稿等共150多件,星雲大師的字用心寫成,看他的字,猶如讀他的心。大師書寫的內容,全部都是佛家勸人向善、積極樂觀、通達瞭然的哲理、格言、警句。

  「心如秋月」、「淡然自在」、「有您真好」大師的這些作品內涵也似他朗朗的胸懷。

  幾十年來,星雲大師一直秉承「人間佛教」的理念,致力於弘揚佛教、公益慈善和發展中華文化事業,陸續在世界各國創建了200多所寺院、16所佛學院,有弟子千餘人。

  大師還說:「我的字承蒙眾人不嫌棄,而能登大雅之堂,實在愧不敢當。如果要說一筆字有什麼價值的話,那就是我出家70多年來,擁有一顆與人結緣,給人歡喜的心,希望大家把字內的禪意、心語,我的一瓣心香帶回家,那是我的祝福和祈禱。」

  3.「湖南人崇學、忠貞、義氣,能成就大事」

  5月28日上午8點多,我早早來到了剛剛裝飾一新的李自健「藝術空間」,等候星雲大師的到來。

  星雲大師與等候他的朋友舉行了一個見面會。

  著名湘籍音樂家譚盾先生請大師為他指點,如何把佛教的精髓融入他的創作中。

  大師圍繞「真善美」這個主題,與譚盾和大家交談起來。大師說:「真善美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佛教的精髓。藝術和佛教都可以幫助人們去改造假醜惡的東西,去追求真善美,不管你是什麼人,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都要行善積德,不要造孽,都應該追求真善美。如果在你的藝術裡融入了這些東西,你的藝術又被大家接受,被大家喜愛,那將會影響眾人。古往今來,很多湖南人都是推崇、踐行真善美的楷模。如果這個社會人人都崇尚真善美,這個世界就會無限美好。」

  有朋友問大師:湖南為什麼會出這麼多藝術家、思想家、政治家?

  大師略加思考後說:「湖南這個地方特殊,山多水多,氣候變化無常,但這裡山川秀美、民風古樸,文化底蘊深厚。生活在這裡的人性格也有些特殊。都說是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我看湖南人還特別崇學、忠貞、義氣,所以這裡的人往往能成就大事。」

  下午三點,星雲大師還參加了李自健美術館的奠基儀式。

  在儀式上李自健說:湖南這方水土養育了我。我走了世界許多地方還是家鄉最好。這裡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我把美術館建在這裡,把這裡作為一個藝術交流的平臺、一個文化傳播的窗口,讓更多的人了解湖南,推介湖南。今天星雲大師再次對我們湖南人給予了很高評價,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激勵。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為自己是一個湖南人、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與自豪。

  星雲大師親手為奠基石培土,並和大家共同種植了一棵銀杏樹,祝福湖湘文化藝術「枝葉繁茂萬萬年」。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談晚年最大心願:希望早日看到兩岸統一
    ……」  1951年,星雲大師在臺灣新竹青草湖畔創作了這首名為《星雲》的詩。  星雲大師三四歲時,跟著外祖母學會念《般若心經》,還和七八歲的姐姐比賽吃素。他沒有進過正式的學堂,但背下了家鄉寺廟牆上貼的《三世因果經》。「我一生別無長處,所幸對文字有種莫名的興趣與親切,童年時家中長輩忙於生活,無暇對我施以言教,許多觀念是自己在文字中領略和獲取的。」
  • 91歲星雲大師:我是這樣跟疾病戰鬥了50年(圖)
    星雲大師(資料圖) 星雲大師今年已經91歲高齡了,可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在51年前就是一個糖尿病患者,一直疾病纏身。 4、慢言可以養量:大師說,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拙於言辭,平時總是沉默寡言;有的人好發議論,喜歡高談闊論。「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好發表高論的人,不善克制自己,很多話不經思考脫口而言,一旦惹出麻煩,才悔不當初。 「面對各種疾病,大家要有一個態度,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身體有病,最重要的是自我治療,自己做自己的醫師。
  • 星雲大師廈門演講 稱現代社會需要誠信、勤勞
    文/本報記者 佘崢 通訊員 李靜  圖/本報記者 姚凡(除署名外)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昨日在輪椅上開講夢想時說,廈門的「米水營養」,通過佛教,成長了我。  87歲的星雲大師當日下午,以《看見夢想的力量》為題在廈大建南禮堂舉行夢想「公開課」,3000多名聽眾冒著細雨參加。這也是廈大93周年校慶活動之一。
  • 舊體詩詞綿延數千年 為何流落於文學的邊緣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不久前落下帷幕。很多觀眾在回味傳統詩詞魅力的同時,不禁心生疑問:當代舊體詩詞為何少有經典流傳?  翻開各類現當代文學史論著,很難尋覓到「舊體詩詞」的蹤影。綿延數千年的中國詩歌傳統,為何被排斥在現代文學之外?  日前,由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召開的「中國文學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論壇引發學界共鳴。
  • 星雲大師:人在紅塵,心在山林
    上圖為4月22日星雲大師(左)在山東大廈題寫「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王原/攝影□ 本報記者 王原 實習生 鄭莉 高翔  4月23日下午,星雲大師在山東大學體育館,接受了該校頒發的「山東大學名譽教授」聘書,並為現場5500餘人作了「天地人」學術演講。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泉城濟南。22日,在山東大廈,大師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 星雲大師參觀山東博物館汶上佛教文物展
    星雲大師一行參觀山東博物館汶上佛教文物展(圖片來源:資料圖)星雲大師與山東博物館人員合影(圖片來源:資料圖)2014年6月8日上午九時許,星雲大師來到山東博物館,觀看了由山東博物館和汶上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
  • 泰山電視臺專訪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說。    所以,星雲大師在1967年的時候創建佛光山,並三次出任主持,他堅定的布道,推動人間佛教,在佛光山他把做一個聖人、賢人、好人的道理傳達給大家。我們不一定要人們拜佛,在佛光山也沒有蒲團,我們也不一定要人燒香,我們也沒有香爐。人們到了我們的地方,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星雲大師感慨道。
  • 星雲大師: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資料圖: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簡介: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 2014年度人物推薦理由: 2014年10月4日,星雲大師辭去擔任20多年的國際佛光會總會長。七十餘年來,星雲大師先後在全球創建了200餘所寺院,16所佛學院,24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50餘所中華學校,還先後創辦了美國西來大學、臺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等五所大學。
  • 星雲大師:中華民族合成一個拳頭
    在揚州建城2500周年之際,雲水一生、自稱「地球人」的星雲大師回到心愛的故鄉。今起,89歲高齡的他將在鑑真圖書館連講3場文化講座。  「在這美好的時刻,在鑑真圖書館,弘揚中國人創造的中國文化非常有意義!」星雲大師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要合,合才是一個拳頭!」
  • 17歲女生獲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親媽:她喜歡文學,閱讀習慣好
    據了解,李依庭不僅在生命科學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在生活中她對文學也有濃厚興趣,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在第十四屆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徵文比賽中,李依庭獲得「少年文學之星」稱號,整個浙江省高中組只有三人入選。
  • 十七年文學之毛主席詩詞
    其時,吳祖光正接替黃苗子,鬱風主編的《新民報晚刊》「西方夜譚」副刊,他從黃苗子處得到《沁園春·雪》,幾經核校,於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刊登在《新民報晚刊》副刊「西方夜譚」上,這是毛澤東詩詞第一次公開發表。
  • 引發全球濃厚興趣,克隆猴用於醫學,克服重大難題產生巨大影響
    他對克隆猴事 件引發全球濃厚興趣毫不意外,因為這「會對研究靈長類基礎科學和開發人類疾病治療法產生巨大影響」。▲(作者尼克·惠格姆,陳俊安譯)
  • 俄專家:中國青少年對俄遠東地區發展興趣濃厚
    俄專家:中國青少年對俄遠東地區發展興趣濃厚 2019-01-25責任編輯:孟湘君   中新網1月25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近日,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評估分析中心首席專家薩文科夫表示,參加符拉迪沃斯託克冬季學校的中國中學生,對遠東地區的發展表現出濃厚興趣
  • 星雲大師智慧:人們所求無非這2字,寓意事事順利,通達順遂
    一代高僧星雲大師就對「如意」二字非常推崇,他曾說過:「如得人意,卻不得我意;如得我意,卻不得人意;要得人如我意,除非我如人意;人人所得如意,大家萬事如意。」星雲大師這句話說的,其實是教人們如何去獲得「如意」。上面也說了,世界上沒有誰不希望事事如意,事事順利的,但是想要獲得「如意」可並非那麼簡單。
  • 星雲大師:我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和見證人
    而李自健印象最深的是星雲大師看到畫作那一刻。 當時大師弘法回來,佇立在畫作前凝視,久久不發一語,眼角的淚水奪眶而出…… 「母親和我,一個36歲,一個10歲,她尋夫,我尋父,人海茫茫,屍首遍地……」近日,星雲大師在臺北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
  • 星雲大師:吃素長養慈悲心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2吃素長養慈悲心問:生物學家為生命所下的定義是:凡經歷生長、繁殖、死亡過程的,都是生命。請大師開示。答:佛教徒吃素主要是為了長養慈悲心,然而在生物學的定義:「凡是會繁殖、死亡、生長的就是生命。」於是有人問:「豬、馬、牛、羊會繁殖、生長、死亡,青菜、蘿蔔也一樣會繁殖、生長、死亡,為什麼你們不吃動物,只吃植物呢?這樣就是慈悲嗎?」這個問題也是我年輕時曾經產生的疑問:「吃素!吃素!青菜、蘿蔔也有生命,它也要活命,我怎麼可以吃它呢?
  • 你最喜歡哪些文學作品中的它們?
    這兩種花都花香襲人,在文學作品中都多有描述。其中又以詩歌中描寫為多,我對這兩種花的認識,也是起於詩詞。我第一次聽到茶蘼這個花名,是蒙圈的。那是少年時代偷看《紅樓夢》的發現。我記得那本紅樓夢是從和同學借得,抓緊各種時間偷偷看。那種偷偷幹壞事的感覺,現在想起來,我覺著還挺好玩的。少年時代看過紅樓的人都知道,那就是走馬觀花的快放,只看感興趣的地方。少年人的情感熱烈、簡單。
  • 星雲大師:佛教和政治不對立 應給佛教更多空間
    在江蘇宜興大覺寺美術館,一進門的牆壁上有一幅星雲大師25歲時的照片,臉部輪廓硬朗,眉宇間英氣逼人。館內資料展示了大師的生平事跡和他在不同時期與國家領導人的合影。星雲大師說自己是出生在揚州的「窮小子」,沒有讀過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度十大好書 | 請你來選
    新世相《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點上圖可查看: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文藝不是毒藥,也不是解藥,是稀鬆平常的喜歡,是人生最牢靠的陪伴。該書考辨對詩詞本身、產生背景、手稿版本等進行了周密的梳理,提供了研究毛澤東詩詞的新線索、新思路。賞析部分均由毛澤東詩詞研究領域專家撰文,系統地向讀者解讀、剖析了毛澤東詩詞的深層含義。
  • 作家應該是個雜食動物——陳鴻波做客「羊臺茶座」文學沙龍
    新城市文學》雜誌主編陳鴻波蒞臨講座。陳鴻波1977年10月出生於中國第一將軍縣湖北紅安,畢業於湖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曾服役於濟南軍區駐山東煙臺部隊。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辭賦學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高級書畫裝裱師,書畫評論家、民間家譜文化研究專家。現任深圳市龍華區《民治 . 新城市文學》雜誌主編、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老年大學國學詩詞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