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釋星雲1927-),俗名李國深,原籍江蘇揚州(江都),為臨濟正宗第48代傳人。
■開山宗長
國際著名佛學大師,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
■傳教世界
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創辦9所美術館、26所圖書館、出版社、12所書局、50餘所中華學校、16所佛教叢林學院。
■終身成就
著作等身,對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居功至偉。2013年獲評「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原聲】
閉著眼睛不看外面
「閉著眼睛,不看外面,慢慢就會看到自己,看到心裏面的仇恨、嫉妒、妄想等骯髒的東西,覺得自己要改。要是能發覺到自己不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是極大的進步了。」
用禪改變心境
「只要我們能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體會禪味,抓住禪機,我們的生活境界就和一般人的生活有不同的妙用。以喝茶為例,大人喝茶覺得清香可口,但小孩子卻覺得很澀很苦。因為每個人對口味的感受不同。同樣的道理,一旦有了禪,我們生活的感受就會改變,生命的境界也會因而提高。」
文/本報記者 佘崢 通訊員 李靜
圖/本報記者 姚凡(除署名外)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昨日在輪椅上開講夢想時說,廈門的「米水營養」,通過佛教,成長了我。
87歲的星雲大師當日下午,以《看見夢想的力量》為題在廈大建南禮堂舉行夢想「公開課」,3000多名聽眾冒著細雨參加。這也是廈大93周年校慶活動之一。
星雲大師說,夢想的魅力在於:即使我們眼耳鼻舌身子不能動,但是我們的心可以做夢,夢想可以上天入地,可以週遊天下,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夢。
有的人認為夢想是假的,但是,星雲說,夢想是能成真的,他講了四個人的故事來說明「夢想能成真」,這四人分別是:太虛大師、趙樸初、鑑真大師、六祖惠能大師。
最讓觀眾意外的是,星雲大師在演講中「抖出」 了他和廈門的因緣。
啟蒙老師大多來自閩南佛學院
星雲大師第一次到廈門來,是到廈大。廈大校長朱崇實說,2003年,星雲大師到廈大參加一個佛學研究會。
2011年,星雲大師第二次到廈門,也是到廈大,參加廈大90周年校慶。
這次,是星雲大師第三次到廈門。
不過,星雲大師說,他和廈門因緣其實很深厚。1927年出生在江蘇揚州窮苦家庭的星雲,12歲出家。他說,當時自己的老師大部分都是位於南普陀的閩南佛學院畢業的,年輕有為,志向宏大。
星雲昨天帶著濃厚的揚州腔說,老師把廈門的「米水營養」,通過佛教,成長了我,可以說,我是受閩南廈門之文化、禮儀而成長。
兒時偶像是南普陀方丈太虛
昨日的演講,星雲大師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紹了南普陀方丈、閩南佛學院院長太虛大師的夢想。他說,太虛大師是他兒時的偶像,給了他力量。
資料顯示,1927年,太虛(1889-1947)應邀來南普陀寺就職,不過,他經常外出弘法。1929年,太虛遊歷歐美各國歸來後來廈親自主持南普陀寺和閩南佛學院事務。1933年,太虛連任南普陀寺兩屆方丈(兼院長)任滿,引退返滬。
9歲出家的太虛大師被認為是近代佛教改革大家,他提出「人間佛教」的理論,倡導以佛學道理改良社會,使人類進步。他的夢想就是要使佛教從山林走向社會,從寺廟走向家庭,從僧眾走向信眾中。
太虛大師為星雲種下了弘揚「人間佛教」的種子。星雲說,我當時幼小的心靈裡「覺得這很好」,心目中有了這個崇拜的偶像,增加了我的力量,我覺得在佛門裡有方向,有目標。
【故事】
廈大「不敢」給大師開演講費
張銘清首次披露與星雲大師的莫逆之交
與三年前一樣,星雲大師在廈大建南大禮堂的演講,被慕名而來者擠得水洩不通。同等規格的演講,廈大付費幾萬元人民幣並不是什麼稀奇事。那麼,請星雲大師來演講,廈大需要付多少費用呢?
「大師分文不取!」海協會原副會長、廈大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銘清笑呵呵地答。三年前那場至今還常被提及的演講,牽線搭橋的就是他。那時,星雲大師推遲了在香港紅磡體育館一年一度的演講,答應了張銘清臨時提出的到廈大演講的邀請,足見兩人交情之深。
風雨故人來。昨日,星雲大師的輪椅緩緩分開如潮人流,這張輪椅正是三年前張銘清送的。那時,大師到鼓浪嶼參觀,上岸時,所坐輪椅不慎被弄壞,張銘清便給大師買了這部新的。
昨天,對兩人交往一向低調的張銘清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首次講述與星雲大師這些年來的真情故事。
2010年 臺北
「讓我請你喝碗粥吧」
張銘清遇襲後首次赴臺,大師凌晨從高雄坐車到臺北請他喝一碗粥
張銘清與星雲大師神交已久,但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才首次見面。在時任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主持的歡迎晚宴上,張銘清與星雲大師一見如故,兩人相約佛光山再會。
同年底,張銘清臺南遇襲,星雲大師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還在臺南的張銘清,問身體狀況如何,並說:「不要在意這些人,絕大多數臺灣民眾都是歡迎你的。」
2010年,臺南遇襲後的張銘清首次赴臺,星雲大師打電話熱情邀張銘清到佛光山做客:「讓我請你喝碗粥吧!」但因行程太緊等原因,張銘清沒能赴邀。
誰知,第二天一大早,張銘清就接到星雲大師身邊人的電話:「大師已於凌晨從高雄坐車到臺北,現在臺北道場設早宴,恭請您喝碗粥。」彼時,張銘清正與許歷農等將軍準備吃早茶,在座的都被星雲大師的真情所感動,馬上「放」張銘清去與大師一起「喝碗粥」。
在這次餐敘中,星雲大師說,今後涉及兩岸事務的活動,無論在哪裡舉辦,遍布世界的240多個佛光山道場都會提供免費接待。2011年和2012年,有眾多學者參與的兩岸關係研討會先後在日本和澳大利亞舉辦,研討會就是由當地的佛光山道場承接的。
2011年 高雄
「我一定要來接你」
張銘清乘高鐵抵達高雄時,遠遠就看到了坐著輪椅的星雲大師在站臺等候
2011年1月,張銘清赴臺北出席兩岸和平論壇,他對組織者說:「我哪兒也不去,就去佛光山!」
當張銘清搭乘高鐵抵達高雄時,遠遠就看到了坐著輪椅的星雲大師在站臺等候,張銘清很感動,忙快步迎上去。大師說:「你是個說話算數的人,你是個有情有義的人,所以,我一定要來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