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很多家長反映,天氣一冷,孩子的鼻子就堵住了,吭哧吭哧的特別難受,有時候連覺也睡不好。很多家長都問我,孩子鼻塞怎麼辦,有什麼辦法可以緩解?
我之前在推文中說過,面部有3個穴位應對鼻塞最有效。有時候鼻子堵得出不了氣,只要用合適的手法按揉這3個地方,馬上就能見效,這3個穴位叫做——鼻周三穴。
1、迎香:該穴能夠通迎脾胃五穀的氣味,有宣通鼻竅、恢復嗅覺的功效。
2、上迎香:該穴是經外奇穴之一,尤善於疏風通竅,故又名「鼻通」,特別強調其通鼻竅的顯著功效。
3、印堂:可調神開竅、宣通鼻竅。
很多家長知道這3個地方,卻不知道如何按摩、用什麼手法,才能起到最大的功效。在這裡我建議家長可以這麼做:
Step1 按揉迎香穴及上迎香:可讓寶寶張嘴呼吸,用拇指按揉,一般操作1~3分鐘。年齡小的寶寶鼻周觸覺比較敏感,不喜歡鼻周按摩,所以可能會引起哭鬧,家長不必驚慌,做完手法之後酌情給寶寶摩囟門1分鐘,能夠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Step2 按揉印堂穴:左手扶住小兒頭部起到固定作用,用右手拇指按揉,一般操作1分鐘。
Step3 溫熱鼻部:搓熱雙手或用溫熱的毛巾捂住寶寶鼻身2-3分鐘(注意不要捂得太緊,阻礙寶寶呼吸)。
Step4 由迎香穴向上推至印堂:用兩手中指指腹分別由兩側推50遍左右,改善鼻周血液循環,緩解鼻塞症狀。
這樣操作一番,孩子的鼻塞就能得到大大緩解了,多數孩子立刻就能通氣,至少能睡個好覺了。
但以上兒推手法只是臨時處理的方法,想要徹底解決孩子鼻塞的問題,還是要弄清楚鼻塞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風寒感冒、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鼻竇炎都會引起鼻塞,而這幾種病在天冷的時候就特別容易發作。這是為什麼呢?
這跟孩子的生理病理特點有關。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御邪能力較弱,加上臟腑虧虛,就難以抵抗外邪侵襲。而五臟中,鼻子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尤為密切,所以一有外邪入侵,鼻子的反應就特別明顯。
肺氣虛:正氣不足,肺衛不固,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差,一旦周圍環境過寒、過熱,邪氣凝滯於鼻竅,就容易出現反覆感冒、咳嗽、流涕、鼻塞等。
脾氣虛:飲食不節,餵養不當,或經常用藥,對脾胃造成損傷,家長又過分擔心孩子吃得不好,營養不夠,餵養過多,加重孩子脾胃的負擔,導致脾氣虛,無法運化溼邪,水溼停滯在內,與寒邪一起停留在孩子鼻腔產生清涕,這樣反反覆覆,形成惡性循環。
腎陽虛:腎陽虧虛,正氣不足,更易為寒邪所傷,寒溼上犯鼻竅,鼻失溫養則發作。
所以,孩子鼻塞,歸根結底是體內肺脾腎三髒虧虛所致。
想要徹底解決鼻塞的問題,可以做什麼手法來治療?下面推薦一個基本推拿方給大家。
✔ 補肺經、補脾經100-300次——助肺氣預防外邪,補脾土以生肺金,助運化。
✔ 補腎經、揉二馬100-300次——滋腎水以防秋冬燥邪傷陰。
✔ 頭面四大法、鼻周三穴、黃蜂入洞各100-300次——局部操作以通竅祛邪。
✔ 拿風池,點揉風府,橫擦項背之交各1-2分鐘——祛風散寒。
1、冬季鼻腔容易乾燥,對鼻塞的孩子而言,保證鼻部清潔溼潤是防護和調溫的基礎。應在早晚洗漱時,清潔鼻孔,清除鼻腔分泌物,可用軟棉籤輕輕地卷出鼻分泌物,若鼻黏膜過於乾燥甚至流鼻血時,可用棉籤用香油浸溼,塗抹鼻黏膜。注意教導小孩不要大力摳撓鼻腔內部,揩鼻涕不要過度用力。
2、注意保暖,如果氣候出現變化,應及時增減衣服。
3、室內要注意通風,可以適度使用加溼器,避免鼻腔過於乾燥,然後多喝水,飲食方面要清淡易消化,並且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並且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鍛練身體,增強機體防禦能力。
4、若是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就要儘量遠離過敏原,少去煙霧或粉塵過大的場所。
5、鼻塞嚴重時可用鼻腔噴霧劑通鼻,或用生理鹽水洗鼻來緩解鼻塞症狀,但這些方法對鼻黏膜刺激大,長期使用會刺激鼻腔,損害鼻腔部位的黏膜,不建議長期使用。
6、感冒初期或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健兒抗感沐足方亦可適用。健兒抗感沐足方選用疏風解表、理氣溫通的藥物,依據中醫上病下取的思路,在不增加小兒脾胃負擔的情況下,達到通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