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實時螢光定量PCR技術操作規範性及科學重複性的標準化都有一定難度和可探討性,同時因其可實時監測,定性定量的特性使其在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基於此,2017年9月26日,儀器信息網舉辦「實時定量PCR技術」主題網絡會議。本次會議邀請6位業內經驗豐富的專家圍繞該技術及其應用針對不同主題作報告。來自科研院所、儀器企業、檢測機構等近600人報名參與本次會議。
報告展播:
報告人: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李慶閣教授
報告題目:實時PCR的歷程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慶閣教授作了題為「實時PCR的歷程」的報告。李慶閣作為最早一批從事實時PCR技術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幾乎結識了所有實時PCR的先驅,同時親歷了實時PCR的發明和轉化。李慶閣介紹,自1992年Higuchi發明實時PCR以來,迄今已有四分之一世紀。經歷漫長歲月,實時PCR仍然保持著「新技術」的特徵:不僅在很多領域它的應用剛剛開始,即便在其應用最多的分子診斷領域,從傳統檢測到實時PCR檢測的升級仍在持續進行中。
報告人: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柴國華副研究員
報告題目:螢光定量PCR的那些事兒__實戰篇
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柴國華副研究員作了題為「螢光定量PCR的那些事兒__實戰篇」的報告。報告中,柴國華著重整個實驗流程設計為基礎,介紹螢光定量PCR技術原理和實現方式後,從設計引物,選擇內參基因,儀器使用程序,數據分析和實驗操作的流程中各關鍵點進行了詳解。同時,柴國華鼓勵大家「探究未來,快樂科研」。
報告人:西安交通大學 彭年才教授/蘇州納米學院副院長/天隆科技董事長
報告題目:臨床螢光PCR分子診斷技術新發展
西安交通大學彭年才教授作了題為「臨床螢光PCR分子診斷技術新發展」的報告。報告從核酸檢測的方法手段出發,介紹了分子診斷技術發展概況和面臨的問題,闡述螢光PCR技術的發展應用,介紹螢光PCR分子診斷平臺及後續發展新趨勢。彭年才結合案例,基於應用角度,介紹了臨床螢光PCR技術的新發展,指出從方法和平臺開發到應用開發形成合力,發揮和改善螢光PCR技術的優勢,克服局限性,更好滿足分子診斷的多種需求。
報告人:伯樂生命醫學產品(上海)有限公司 吳非經理
報告題目:定量PCR的質控、標準化和未來—從qPCR到ddPCR
伯樂生命醫學產品(上海)有限公司吳非經理作了題為「定量PCR的質控、標準化和未來—從qPCR到ddPCR」的報告。報告介紹了基因表達分析的實驗流程、MIQE標準等內容,他從定量PCR的質控層面、標準化技術作了具體介紹,並作了詳細案例分享,旨在為大家正確使用qPCR技術做出指導。同時吳非還介紹了qPCR到ddPCR變化過程及技術發展。
報告人: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魏海燕研究員
報告題目:實時螢光PCR技術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
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魏海燕研究員作了題為「實時螢光PCR技術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的報告。魏海燕介紹了食源性病毒和致病菌的基因檢測及其方法開發、標準制修訂的背景。報告圍繞新發布實施的國家標準GB 4789.42-2016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諾如病毒檢驗》和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SN/T 1870-2016 《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檢測方法 實時螢光PCR法》,解析實時螢光PCR技術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檢測中的具體操作步驟、結果判定和質量控制等技術細節。
報告人:華中農業大學 汪念副教授
報告題目:利用螢光定量PCR進行基因拷貝數和SNP檢測
華中農業大學汪念副教授作了題為「利用螢光定量PCR進行基因拷貝數和SNP檢測」的報告。汪念從基本概念出發,從絕對定量的基本數學原理、如何利用絕對定量檢測基因拷貝數、如何利用定量PCR檢測SNP的基本原理作了具體介紹。報告還分享了基因拷貝數和SNP檢測具體的實驗流程和案例分享。
此外,從網友的反應度來看,本次會議絲毫不用擔心有交流不充分的情況存在。儀器信息網一直採用最新的網絡平臺,界面非常人性化,聽眾在收聽收看網絡報告的同時,可以充分利用會議界面中的問答板塊和聊天板塊與報告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每一位專家報告均有互動,網友提出了很多針對性強、專業度高的問題,不少專家在報告之後都需要回答至少五六個問題,有的甚至更多,而且即便是線下的交流會議主講人也很難在現場回答這麼多的問題,這足以體現大家對網絡會議的認可以及參與的積極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應網友的強烈要求,我們與報告老師溝通確認後,會將報告視頻上傳儀器信息網的網絡講臺平臺上,供大家反覆回播學習。
更多詳細報告內容請於近期查看專題中的精彩回放:「實時定量PCR技術」主題網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