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或再現「福壽螺災」 30畝禾苗一夜被毀(圖)

2020-11-28 紅網

5月27日,瀏陽北盛鎮邊洲村,村民許必勝在秧田中捧起一把福壽螺,身後的4畝秧苗都被福壽螺吃光。圖/記者 陳正

秧田隨處可見紅色的福壽螺卵。圖/記者陳正

  紅網瀏陽5月28日訊(滾動新聞記者 肖洋桂)5月25日早晨,剛上任不久的瀏陽市北盛鎮邊洲村主任許移忠被村民一個緊接一個的「報案」電話吵醒。有村民的稻田禾苗,一夜之間毀於福壽螺之口。

  當天摸底調查發現,24日晚發生螺害的稻田涉及七八戶村民,30餘畝。

  5年前,當地及周邊鄉鎮也發生過類似事情,當年瀏陽市發動滅螺大戰,全縣10萬農戶撿螺摘卵190多噸集中銷毀。但幾年過去了,又逢適合生長繁殖的高溫多雨季節,當地福壽螺再次泛濫成災,農業部門已經入戶指導滅螺。

  30畝禾苗一夜盡毀,稻田更像養螺田

  「前兩天撈出了七八十斤,可還是有很多小螺。」27日上午,北盛鎮邊洲村村民許必勝站在自家門前的4畝稻田田埂前說,他今年68歲,年年種田,從沒見過這麼嚴重福壽螺災情。他記得福壽螺爆發是發生在24日晚的暴雨期間,25日清早他路過剛播種兩三天的稻田查看雨水影響情況時,發現「黑壓壓的一片」,「剛發芽冒綠的秧苗,一夜全不見了」。

  這4畝稻田,許必勝拋了8斤谷種。為了撈回一點損失,他獨自在稻田裡撿福壽螺撿了兩天,然後一桶一桶地撒在田埂上,使勁用腳踩碎。

  27日上午,十來米長的田埂上堆放著十多堆福壽螺,已經腐爛發臭。兩側的水渠、稻田裡,到處遍布著黑色的福壽螺,渠道邊上的紅色卵塊也十分醒目。許必勝家稻田裡,綠芽禾苗稀疏,被啃噬過的禾苗變黑,到處遍布細小福壽螺,反倒更像是飼養福壽螺的水域。

  許必勝說,以前見一個撿一個,這次他無論如何也撿不盡,使用農藥殺了一次。噴灑農藥時,有點效果,福壽螺泛白,但第二天來看時,稻田裡仍然遍布著遊弋的福壽螺。

  臨近的許必德家3畝稻田遭遇了同樣的侵害,張德興家臨河的3畝稻田也未能倖免。摸底調查發現,發生螺害的稻田涉及七八戶村民,30餘畝。

  噴藥過後,魚死了,福壽螺還在

  秧苗被啃光後,鎮村幹部和村民開始想方設法滅螺害。27日,瀟湘晨報記者在當地田間採訪發現,尚未播種的稻田撒了很多石灰粉。

  暴雨過後,張德興在稻田裡撿拾出一擔福壽螺,並用農藥噴灑了一遍。稻田裡幾十條一兩寸長的魚被殺死,翻白躺在稻田裡,可福壽螺照常生長繁殖著。

  許必勝稻田入水口插入了帶孔的鋁合金板。當天一大早,許必勝將自家蒸煮飯菜用的蒸籠墊對半剪成兩塊,分別插在水渠流到稻田裡口子處,希望能把福壽螺阻擋在外。雖然大的福壽螺被攔住了,小顆的福壽螺還是隨水穿過墊子上的小孔,流入到稻田裡。他現在不知道如何辦才好,如果馬上重播,擔心無濟於事。

  張德興也計劃再播種一次,並已經重新購買了種子和肥料。他目前想先重新翻耕一次,撒上石灰,暴曬幾天後,再考慮是否播種。「如果播種兩次都不成,今年就會直接放棄種植了。」張德興說。

  村主任許移忠透露,現在還沒有找到根治的辦法。因為田裡面的當時殺死了,但仍需要放水灌溉,渠道裡、河裡的又來了。據他介紹,撈刀河從邊洲村過境有4公裡長,撈刀河裡的福壽螺會通過渠道水漂進稻田裡,撈刀河裡的田螺顯然不能通過化學藥物來滅絕。

  許移忠擔心,該村3千多畝稻田沿河兩岸分布,若不採取緊急有效措施,補種也無濟於事,村民將再受損失。

  多地出現福壽螺蠶食禾苗情況

  27日下午,瀏陽市農業環境保護站副站長周慶甦也趕到邊洲村等地實地指導村民防治辦法。周慶甦說,福壽螺生長繁殖主要與氣候有一定關聯,可能去年冬天氣溫不夠低,大量的福壽螺成螺及卵沒有在冬季凍死。

  周慶甦說,早在22日、23日,瀏陽市農環站在大瑤鎮、沿溪鎮、北盛鎮等地調查發現,當地已經出現福壽螺蠶食禾苗情況。最嚴重的個別區域,如大瑤一農戶有三丘共五六畝早稻田秧苗已補種3次,仍被福壽螺啃食得所剩無幾。

  23日,該農環站便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迅速開展防治福壽螺。

  周慶甦說,單片農田使用農藥等化學辦法可以起到明顯效果,但是成本較高,對環境影響大,建議最好是生物防治、無害藥物及物理方法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要一蹴而就不大現實,因為河道和水渠裡不能投藥。目前瀏陽市南川河、瀏陽河、撈刀河流域都出現了不少福壽螺。

  「對於今年是否會出現比2009年更嚴重螺災,目前還無法比較,但農業部門已經在緊急調研採取措施當中。」周慶甦說。

  引進

  福壽螺1986年由瀏陽社港鎮一個體戶從廣州引進,後來分別於1987年、1994年、1995年、2003年從長沙、廣州等地多次引入官渡、澄潭江等鄉鎮,直到2005年還從江西上慄縣引進飼養。

  泛濫

  2007年,瀏陽市對福壽螺進行的摸底調查顯示,福壽螺的入侵面積為4.7萬畝,危害面積較小,僅為10餘畝。由於2008年元月份的冰凍天氣,福壽螺的越冬基數得到抑制,但在橋孔、涵洞等避風處卵塊較多,

  2009年開春後,福壽螺開始肆虐,分別在瀏陽河、撈刀河、南川河等水系流域蔓延。

  2009年之後,雖經多次滅螺行動,仍然無法根除。

  習性

  福壽螺喜生活在清潔的淺水中或附在水生植物莖稈上,也能離開水域短時間生活,在潮溼的地面上可爬行上百米遠,也能在水中緩慢遊泳,有利於其攝食。

  福壽螺對環境溫度變化十分敏感,水溫在25-30℃時活動最為頻繁、感覺靈敏;夏季水溫達到33.5℃時行動遲緩,甚至藏於水底;水溫低於12℃時活動能力明顯下降,水溫在5℃以上可以越冬。福壽螺怕強光,多在夜晚浮出水面攝食。福壽螺食性較雜,偏食植物性飼料,如浮萍、禾苗等,尤其喜食含糖量較高的瓜果類,如甜瓜、西瓜等。

  一隻成熟的雌螺經交配後每隔5-10天產一次卵塊,卵塊為粉紅色,氣溫恆定在28℃以上,約一個星期後便孵化出幼螺。剛孵化的幼螺就能爬行,跌落水中後群集在池、溝邊淺水處,逐漸適應水中環境。

  [新聞回顧]

  滅螺大戰

  瀏陽市多年前就出現了福壽螺災情。2009年,也是發生在5月下旬,瀏陽市官渡鎮竹山社區被福壽螺蠶食稻田面積為36.3畝。為此,瀏陽市發動近年來聲勢最大、出動人數最多的一次滅螺戰役。分兩個階段共一個月的滅螺行動期間,瀏陽市共出動農戶撿螺摘卵10萬人次,累計收集福壽螺成螺160噸,卵塊36噸,共耗資52萬多元。

  「2009年發動的全縣滅螺大戰,也只是降低了福壽螺基數。」瀏陽市農業環境保護站副站長周慶甦介紹說,那次戰役滅掉大批福壽螺後,第二年要好些,但之後整體形勢又是一年比一年嚴重。該市每年將防治福壽螺作為防治外來物種的首要任務。

  2013年下半年,瀏陽畜牧水產部門監測到福壽螺卵片分布面積過大。為了防止福壽螺在一兩年內爆發,瀏陽多個地區於當年10月開始收購福壽螺卵,發動群眾滅螺,價格一度達到40元一公斤。與此同時,當地還在水裡放養福壽螺天敵青魚。

相關焦點

  • 湖南福壽螺泛濫 危害60萬畝稻田損失2800萬元
    生物鏈一物降一物 稻鴨養得少湖南福壽螺成災  湖南日報9月9日訊 我省再次拉響外來生物入侵警報,這一次是福壽螺。記者今天從省農業環保站獲悉,因稻鴨養得少,福壽螺危害郴州60萬畝稻田,造成糧食減產2000萬公斤,經濟損失達2800餘萬元。
  • 福壽螺的發生危害及防治方法
    一、發生及危害  福壽螺近年來已在我省中山、汕尾、惠州、珠海、肇慶、汕頭、佛山、梅州等市的大部分地區發生危害。據不完全統計,全省不同程度遭受螺害的範圍已達37個縣(區),發生面積200多萬畝。  福壽螺主要危害水稻、蔬菜、茨實、慈菇、紫雲英和甘薯等作物。福壽螺每年4~6月和8~10月是產卵和孵化高峰期,也是成螺和高齡幼螺集中危害的盛期。
  • 福壽螺:每個帶寄生蟲數千條,1年繁殖30萬(組圖)
    其實,福壽螺不僅給食品安全帶來威脅,也使農作物受到很大危害。近段時間暴雨頻頻光顧廣西,從而南寧、防城港、柳州、北海、玉林、崇左、欽州等地的稻田福壽螺泛濫成災,發生面積達到250萬畝;在南寧市橫縣大垌六軛村,村民們在田間、水溝裡抓捕福壽螺,不到十分鐘就撿了一桶。  小小福壽螺為何竟有如此大的「殺傷力」?
  • 瀏陽市舉行庚子年秋季祭孔大典,再現「國樂古禮在瀏陽」之盛景
    9月28日上午,瀏陽市舉行庚子年秋季祭孔大典,再現「國樂古禮在瀏陽」之盛景。來自社會各界的百餘名來賓相聚在瀏陽文廟,共同緬懷和祭奠先師孔子,共享先賢留下的千年雅樂。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非遺處,長沙市委宣傳部、文明辦、文旅廣電局、文聯相關領導,瀏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愛民,瀏陽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劉仙娥,瀏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明,瀏陽市政協副主席提名人選尋院豪出席活動。
  • 瀏陽第一位女院士陳文新與父親陳章甫烈士及其家族瀏陽澗口陳氏
    在陳子江院士之前,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的瀏陽籍教授陳文新(鎮頭鎮土橋村人)在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是瀏陽第一位女院士。1920年秋陳章甫回瀏陽後,先後在母校金江學校創辦了新民學會瀏陽分會「瀏西文化書社」、女子職業中學和農民夜校。後又在瀏陽縣城開辦講習所,創辦《瀏陽旬刊》,當時的編委是「瀏陽四陳」(陳章甫、陳作為、陳清河、陳飄飄)。
  • 生食螺肉京城多人染病 海口福壽螺熱銷(圖)
    據悉,這種福壽螺主要產自我國南方各省,海南也是該螺繁殖地區,為此記者對海口銷售福壽螺情況進行調查。  食店福壽螺肉熱銷  昨日,記者對海口一些快餐店及知名川菜館進行調查採訪,目前海口市相關部門並未發出相關應對通知,福壽螺仍在大多數快餐店裡熱銷。  在府城中山北路一家快餐店,記者發現該快餐店的菜臺上裝著一盤、但已出售大半的「福壽螺」。
  • 紅動湘贛薪傳瀏陽 紅綠融合發展瀏陽文家市煥新顏
    93年後,她以紅色為引領,綠色為支撐,「紅綠融合」書寫著瀏陽全域旅遊和脫貧攻堅的新篇章。地處湘贛邊,瀏陽文家市鎮以「會師小鎮」「紅色文旅小鎮」聲名遠播。2020年11月14日,「紅動湘贛 薪傳瀏陽」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瀏陽分會場將在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秋收廣場隆重開幕,這方熱土以其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與美麗鄉村的「超高顏值」站上舞臺,宴客八方。
  • 外來物種福壽螺入侵洱海 大理「地毯式」除螺
    圖為洱海沿岸木樁上的福壽螺卵。 黃小桐 攝中新網大理7月11日電 (胡遠航 黃小桐)福壽螺入侵洱海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記者11日走訪洱海發現,沿岸蘆葦、木樁、石塊上,都能找到一簇簇粉色顆粒狀的福壽螺卵。
  • 養福壽螺萃取蝦紅素? 陳菊鼓勵部屬堅決反對
    福壽螺繁殖能力超強,一個月能產1000至1200百粒卵,卵粒疊覆成葡萄串狀,連稻稈也到處都是,防治相當困難。東南網5月24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危害全臺30多年的福壽螺,目前有生技業者為從螺卵萃取蝦紅素,鼓吹農民契養,高雄市長陳菊也心動,前天公開鼓勵花農兼養福壽螺增加收入,市府農業局昨天疾呼「萬萬不可!」
  • 五大關鍵詞繪就精彩瀏陽
    為了更好地助推瀏陽花炮產業走「四化兩型」之路,瀏陽面向社會徵集十大共性課題,並「懸賞」1000萬元向全球公開徵集破題之策。隨著創新能力的提升,瀏陽花炮的品牌度、美譽度也不斷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漸漸凸顯,逐步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各方面共同參與的花炮發展創新機制。
  • 瀏陽花炮有了護身符
    昨日,瀏陽金生花炮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獲準使用「瀏陽花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以前稱為「原產地域保護」)專用標誌。這令瀏陽花炮企業在出口創匯的徵途更順暢。  瀏陽花炮一年創匯16.57億元  據統計,目前瀏陽市註冊登記的花炮生產企業866家,其中出品企業260家,花炮經營公司174家,花炮上市公司1家,直接或間接從事花炮行業的工人累計達30餘萬人。2004年,瀏陽花炮銷售總產值32.06億元,產業創稅5.65億元。
  • 瀏陽柏樹邨陳氏光緒十五年己丑科進士陳長橿
    瀏陽柏樹邨陳氏(今湖南瀏陽文家市鎮)系出江州義門陳氏,自後唐莊宗同光二年甲申分派由江西徙居瀏陽南鄉第五都沙溪立業,初居瀏陽縣南何家坊。柏樹邨始祖陳智,字耆英,由何家坊遷居南市街,其曾孫陳敬廷、元孫陳君鬥,由南市街遷瀏陽興德鄉柏樹邨。族人多分布於柏村、碧溪及江西萍鄉等地。至1948年,已傳17代,男女丁口約2300餘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建宗祠於柏樹邨。
  • 一個福壽螺6000條寄生蟲
    23日,引發北京福壽螺致病事件的北京某餐飲公司,正式向消費者公開道歉,表示要傾盡全力做好一切善後工作。而截至21日下午3時,北京市共報告確診因食用福壽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的病例有70例,當天北京宣布全市停售福壽螺。  一時間,「福壽螺」三個字以極高的頻率出現於人們的視野,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幾乎遍及全國各地,我省也不例外。
  • 「福壽螺」又出事了 龍蝦田螺千萬不能這麼吃
    現在福壽螺這破事一出,點一盤螺我吸了半個多小時,一個一個的辨別。消息看完,小新不禁頭皮發麻,然而這個「福壽螺」真的到了如同毒藥的地步了嗎?既然如此,為何商家還會把福壽螺當做普通田螺來賣呢?答案跟福壽螺的生長習性有關,簡單點說就是:殼薄肉多,好養活,「見青就吃」 成本低。
  • 魚友故事:魚缸爆藻,千萬別用福壽螺
    兩個星期過去了,福壽螺並沒有除藻,而是在吃水草葉子。 他看著培育了好幾個月的草缸不但藻類密布,連水草也殘破不堪,只好扔掉福壽螺,找其他魚友求助。他不忍心福壽螺就此死掉,就扔到河裡。這個做法激怒了一些魚友,原本放生並不是件不好的事情,但福壽螺一定不能隨便放生的,這傢伙可是入侵物種。 我朋友轉而問我福壽螺是不是不能放生,如果放生了會怎麼樣。
  • 南雅中學千名師生走進瀏陽田螺小鎮 體驗趣味農耕
    長沙南雅中學高二年級1000多名師生來到瀏陽田螺小鎮開展勞動實踐活動。體驗用獨輪車運糧。紅網時刻12月1日訊(記者 何超 通訊員 藍天)近日,長沙南雅中學高二年級1000多名師生來到瀏陽田螺小鎮開展勞動實踐活動。課程中,同學們拾稻穗、運糧、做稻草人,體會農耕活動的收穫與喜悅,感受農耕文化,培養珍惜糧食的觀念。
  • 瀏陽鄉村旅遊"火"炬在傳遞一一又看北盛、官渡
    今年以來,瀏陽圍繞「全國先進、全省樣板」的目標,按照「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的要求,紮實推進全域美麗鄉村示範縣(市)建設,突出抓好「環境優化、文化引領、產業培育」三大關鍵,致力將瀏陽全域打造成為獨具特色、極具魅力的大花園、大景區。
  • 瀏陽灣裡屋場:被「老種子」改變的新屋場
    「留得葫蘆子,不怕無水瓢;一根絲瓜種,種出一畝瓜。」於建起記得,小時候家裡種的絲瓜老了後,父母將種子從瓜瓤裡取出來,留待來年栽種,而瓜瓤則用來洗碗。他特意做了走訪,發現在田多地廣的瀏陽,農民種植的老種子佔比不到5%,即便在邊遠山區,「自留種」都被更適合現代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的雜交品種取代了。2015年8月,於建起開始到省內外搜集老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