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綜合管理

2020-11-25 深圳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市場和質量管理

  綜述

  【概況】2017年,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城市質量提升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政務公開和宣傳工作獲第四屆深圳市政府信息公開「金秤砣」獎,官方微信獲全國工商系統唯一宣傳創新獎。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質量名列全市前茅。行政後勤管理實現智能化、規範化, 典雅居等物業歷史遺留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收回物業2.45萬平方米,新辦產權證1.1萬平方米,挽回國有資產流失近億元 。實行零基預算新機制,部門預算編制和各項經費保障更加科學合理。預算資金管理和採購項目支出進度在市直單位中保持前列。實施內部審計監督全覆蓋,審計績效評分名列全市第一。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全委133項行政服務事項入駐市、區政務大廳。啟動智慧市監平臺規劃和智能管控指揮中心建設,金信工程應用系統基本建成,數據中心建設全面完成。嚴格落實黨風廉政主體責任,對10個轄區局主要領導開展廉政提醒談話。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基層單位和窗口進行經常性暗訪,發出督察通報7期,提出整改意見76項,全系統受到黨紀政紀處分9人次、問責7人次。

  【監管隊伍專業結構優化】2017年,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積極爭取機構編制資源,監管所數量從57個增加至74 個,實現「一街一所」;市藥檢院事業編制從70名增加至100名,增幅43%。隊伍年齡和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新錄用公務員200人,安置軍轉幹部24人,佔全系統公務員總數8%,全系統公務員平均年齡從45歲降至43歲。啟動監管所標準化建設,開展深化體制改革研究。創新幹部培訓模式,提升隊伍履職能力,建立內部講師隊伍,首批人數55人,組織開展各類培訓387期。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嚴格按程序選拔幹部。加強幹部教育,提高幹部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始終保持隊伍穩定,確保機構改革期間人心不散、隊伍不亂、工作不斷。全年該委22個單位和24人獲市級以上表彰。

  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食藥安全體制機制完善】2017年,深圳市出臺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意見,將食品安全履職情況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調整為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各轄區局加掛區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牌子。強化食品安全評議考核。擬定《深圳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建立供深食品標準體系打造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0 年)》,啟動「一街一車一室」「餐飲食品安全巡查和公示」等工作。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組建食品藥品安全志願者隊伍,食品安全納入民生微實事;加強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及時澄清網絡謠言; 舉辦第二屆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論壇。啟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工作。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全球技術法規與標準動態資料庫建設全面完成,填補國內空白。與「美團」等平臺開展監管合作,規範網絡訂餐。建立首批餐飲業第三方職業檢查員隊伍,「星期三查餐廳」監管模式創新形成品牌效應,獲「第五屆南都街坊口碑榜」金獎,得到社會好評。

  【食品安全監管】2017年,深圳市全面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和食品藥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建設。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出臺國內首部食品安全監督專門法規《深圳經濟特區食品安全監督條例》。嚴格食品市場準入,出臺食品經營許可標準化工作規範,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實行負面清單和登記管理,「申請人承諾制」實施範圍由微小餐飲單位擴大至大型連鎖食品經營企業。組織專家對高風險食品生產企業進行體系檢查,完成食品生產企業風險評價705家。開展學校和校園周邊等重點領域食品流通安全專項整治,強化散裝酒監管,創建國家級「放心肉菜示範超市」2家、省級1家。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餐飲業食品安全管理規範》,開發餐飲從業人員培訓APP,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全市學校食堂量化A級率從上年15%提升至20%,餐飲單位「明廚亮灶」率從上年36%提升至42%,位居全省前列。完成「高交會」「文博會」、全球植物學大會等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164次,保障用餐214萬人次。扶持資助社會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篩查和定量檢測預處理點112個,農產品免費快檢覆蓋全市220個農貿市場。完成羊肉摻假、茶葉染色等行業潛規則研究14項。全年共抽檢食品和食用農產品13.5萬批次,抽檢覆蓋率達9批次/千人,居全國前列,與香港持平。全年未發生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食品安全事故。市民食品安全滿意度比上年提升20個百分點。

  【藥品安全監管】2017年,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實施進口藥品備案網上申報。實行藥品生產原料異地延伸檢查,推進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以及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工作,兩個藥品品種通過食藥總局首批一致性評價,1家企業獲批全國首批集團藥品許可持有人。開展在用大型醫療器械質量評估,在寶安試點藥品流通網格化智慧監管。建立全市首家社區藥師藥學服務點,社區藥品安全服務網覆蓋全市。全市GSP認證企業從上年5691家增加至6456家。藥品安全評價性抽樣合格率99.83%。收回GMP證書1張,撤銷GSP證書18張,吊銷藥品經營許可證2張,公告嚴重失信企業22家。創建省級化妝品安全示範區2個、市級化妝品安全示範區3個。在全國率先開展城市藥品安全風險評估。承辦國家級示範性藥品安全應急演練暨粵港澳大灣區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 獲全國第一名。

  【食品藥品檢驗監測技術能力建設】2017年,深圳市藥品檢驗研究院增設為國家口岸藥品檢驗機構,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認證中心深圳醫療器械審評認證中心在南山掛牌成立。醫療器械監測和生物醫藥安全評價中心項目,以及一致性評價技術研究平臺,與國家口岸藥品檢驗服務平臺一併列入市十大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完成深圳市檢測研究院實驗室升級改造,年檢測容量7萬批次。完成深圳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實驗室提升改造並投入使用,檢測產品參數超過100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葡萄糖酸-δ-內酯的測定》等三項國家標準填補相關檢測方式標準空白;推進「深圳市中藥製劑標準提高技術平臺」「中藥質量安全檢測和風險控制技術平臺」等專項技術,科研成果獲國家專利授權1項。加強藥品安全性監測,全年共收到ADR病例報告9647份、MDR病例報告4665份,監測數量和質量全面增長。

  市場監管執法

  【市場監管方式改革】2017年,深圳市出臺全市和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雙隨機一公開」實施方案。「雙隨機」 檢查覆蓋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21 個監管領域,推進跨部門聯合抽查,全市23個市直部門檢查事項全部納入雙隨機抽查清單。在全國率先實施「雙告知一警示」,促進商事登記和後續監管銜接。在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安全領域全面推行風險管理,提高監管效能。完善商事主體信用監管體系,建立「一個機制(部門聯合懲戒)、一個平臺(商事主體信用監管公示平臺)、一套制度(商事主體信用監管暫行規定及其配套文件)」。出臺實施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歸集信用信息6.5億條, 查詢量80萬次/天,獲得市「網際網路+文明」優秀案例獎。企業信用畫像研究及應用持續深化,「企信惠」在多個商超落地。28.8萬家企業納入經營異常名錄,比上年減少6950家;首次將5736家企業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並向社會公示,市場監管行政處罰信息「全國一張網」率100%。

  【市場監管行政執法】2017年,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按照「開展一個專項、查辦一批案件、規範一個行業」 要求,圍繞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組織開展專項執法行動65項364次。其中,食藥「清網」專項行動查辦涉案金額100萬元以上案件15宗,移送公安機關96宗;問題進口食品、肉類、水產品非法添加專項行動立案360宗,移送公安機關36宗;電線電纜專項行動立案104宗;教育、醫療、房地產、銀行、停車場收費等價格專項立案918宗,依法退還、罰沒704.84萬元;智慧財產權專項執法行動立案468宗;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立案2300餘宗。全年立案26343 宗、比上年增長13.25%,罰沒款1.47億元、增長2.8%;移送公安機關案件445宗、增長33.63%。其中,查辦「七一九」特大假藥案,涉案金額1.1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7人;查辦商改後全國首宗特大虛假註冊案,涉案企業978家,抓獲犯罪嫌疑人9人;查辦非法制2017年7月10日,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破獲全國首宗重大冒用公民身份證虛假登記案(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 供圖)售有毒有害牛百葉案,查獲問題牛百葉38 噸,抓獲犯罪嫌疑人77人;查辦網絡銷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清宮御酒」案、假冒「日系護膚品」案、網絡銷售日本核輻射地區食品案、深銀聯公司違法開展銀行業務案、「蜜蜂視頻」侵犯著作權案、數字貨幣「普銀幣」虛假宣傳案、「克拉幣」 虛擬貨幣傳銷案等一批新興領域新型違法案件,29宗案件入選國家局、省局案例。

  【誠信市場監管】2017年,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兩建」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工作評選圓滿完成,誠信市場創建走在全省前列。強力推進限塑、活禽禁售工作,案件數比上年增長62.9%,罰沒款增長13倍。推廣合同示範文本應用, 規範熱點領域合同格式條款,新增廣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1735家,增幅居全省第一。備案和監管直銷企業會議培訓941場、21.9萬人次,有效規範直銷行為。加大「清無」工作力度,查辦無照經營案件3226宗。對全市傳統媒體和主要網站廣告進行全覆蓋監測,監測廣告317.2 萬條次;開展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學歷教育等違法廣告專項整治,全市廣告違法率比上年下降80%,實現廣告監測能力、執法水平、市場秩序規範全國領先。國家品牌館落戶寶安,成為全國唯一「一園區三基地」國家廣告產業園。開展集貿市場「作弊秤」、計程車計價器、定量包裝商品淨含量專項整治,「誠信計量」建設成效顯著。全年檢查檢驗檢測機構255家次,發現問題407個;檢定強檢計量器具110萬臺,辦理計量建標432項。「以網管網」能力進一步增強,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實現對網頁智能監管、即時抓取、固化電子證據。深化可信交易環境建設,新增網上掛標企業2.5萬家;電商平臺企業信用評價等兩項國家標準通過專家評審, 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保障支撐服務系統獲「亞太電子化成就貿易便利化金獎」。制訂電商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加強信用監管。

  【特種設備安全監管】2017年,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將《深圳經濟特區電梯安全條例》列入全市立法調研項目,《深圳市氣瓶安全監管改革實施方案》通過市政府審定,《深圳市住宅小區電梯更新改造大修辦法》提交市政府審定。在全國首創廂式電梯「救援警示線」 警示標誌,「96333」電梯應急處置救援平臺建成運行。全年核發特種設備許可證56480張,檢驗檢測特種設備24萬臺次, 其中電梯14.8萬臺次,定檢率99.6%,重點監控設備定檢率100%。完成老舊電梯安全評估2000臺,更新改造624臺、累計1667臺。加大特種設備安全執法力度,全年查處案件576宗、罰沒1592.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2.3%和146.7%。新增區級電梯安全教育基地1個,製作播出特種設備安全宣傳片30期,聯合地鐵集團開展電梯安全公益宣傳,受眾超過1.2億人次。排查治理特種設備安全隱患10503個,萬臺特種設備事故和死亡人數分別為0.087 和0.044,均比上年下降67.8%,低於全國(0.28、0.30)、全省(0.13、0.09)平均水平。

  【公平競爭監管】2017年,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組織召開全市公平競爭審查首次聯席會議,通過組織培訓、加強宣傳、委託評估等多種措施,組織推動各區各部門建立內部審查機制,開展公平競爭清理。

  市場和質量監管服務

  【智慧財產權保護】2017年,深圳市逐步從智慧財產權大市向智慧財產權強市轉變。9月,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領導率隊赴京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籤署部、市智慧財產權合作協議,明確將深圳打造成為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高地。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改革方案通過市委常委會審議,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36條通過市政府審定,《深圳經濟特區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報市政府審議。完善智慧財產權聯席會議制度,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擔任召集人,規格進一步提升。深圳市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在前海掛牌成立。在全國首推專利侵權損失險,保額20億元。資助智慧財產權保護項目58個2786萬元。全年查處智慧財產權案件896宗,專利和版權案件比上年分別增長153%和68%。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服務和創造激勵。中國(南方)智慧財產權運營中心、國家智慧財產權培訓基地、全市商標質押登記窗口獲批建設,深圳商標受理窗口和粵港澳版權登記大廳正式運作。引進國內外高端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7家,推動智慧財產權聯盟累計17家、智慧財產權創新創業孵化基地19家。全年資助獎勵智慧財產權項目14萬個3.8億元。加大智慧財產權金融創新力度,設立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推進專利質押融資,融資金額41.97億元,居全省第二位。智慧財產權數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質量不斷提升。全市專利申請量17.7萬件、授權量9.4萬件, 比上年增長34.8%和25.6%;發明專利申請量6萬件、授權量1.9萬件,增長22.6% 和7.1%;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04萬件, 佔全國43.1%,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位; 有效發明專利維持5年以上比例86.3%, 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位;獲中國專利金獎5項,佔全國20%;全市商標申請量39.3萬件、核准量18.3萬件,增長55.2% 和31.2%,其中獲中國商標金獎3項;新登記計算機軟體著作權8.4萬件,佔全國登記總量11.6%。

  【深圳質量建設】2017年,深圳市頒布實施全國首部質量促進型法規《深圳經濟特區質量條例》。該《條例》入選全國「質量之光」年度十大事件。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舉辦深圳質量大會,質量強市被確立為城市發展長遠重大戰略。加快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營養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通過國家驗收, 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環保產品國家級質量檢測中心基本建成,市檢測院成為首批國家標準檢驗檢測驗證點試點單位之一, 市藥檢院獲國家口岸藥品檢驗機構資質並順利通過WHO-PQ認證現場評審,省醫療器械審評深圳中心掛牌運作,市醫療器械檢測和生物醫藥安全評價中心、特檢基地建設穩步推進。開展鐘錶、內衣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加大產商品抽查力度,全年抽查產商品5489批次,比上年增長10.5%。完成650家生產許可證單位證後監管。順豐速運、大亞灣核電、招商局港口3家企業獲評中國質量獎,海能達、星源材質2 家企業獲評廣東省政府質量獎,歐菲光科技等10家單位獲市長質量獎。成立全國首個品牌促進中心,新增馳名商標4件、著名商標43件、省名牌產品69個,騰訊、華為、平安、招商銀行入圍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龍崗眼鏡、龍華服飾被授予「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坪山新能源汽車和光明鐘錶獲批創建資格;推進寶安機器人廣東省知名品牌示範區創建工作。9 月,在第二屆中國質量大會上,副市長黃敏介紹深圳質量建設經驗。

  【深圳標準建設】2017年,深圳市推進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全年研製國際標準271項、累計1655項,研製國家和行業標準374項、累計3758項。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制定並發布《反賄賂管理體系》《社會管理要素統一地址規範》《高架中運量跨坐式單軌交通系統技術規範》《城市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等66項地方標準。中興公司制定的《物聯網功能架構》國際標準成為全球物聯網平臺和應用的核心規範,帶動物聯網產值超過200億元。深圳標準《研發與標準化同步示範企業評價指南》為企業建立研發與標準化同步機制提供指引,推動新技術新產品加速產業化。全年全市15個標準獲市科學技術獎(標準獎),33家企業入圍全國企業標準示範榜、排行榜,佔全省上榜企業50%。推進深圳標準認證工作,新增9家企業11個產品獲深圳標準認證。舉辦ISO/TC309全體會議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標準化活動,新增落戶國際、國內標準機構6家,全市在各類國際標準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的國際標準化人才200餘人。加大標準工作扶持力度,全年共資助標準項目405個8236萬元。加快標準服務機構建設步伐,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通過初審,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獲批建設,鹽田區獲批全國首個「社會工作標準化服務業試點地區」。

  【商事制度改革】2017年,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多證合一」範圍從6證拓展至12證,率先啟用簡化版深港跨境工商文書,取消股權轉讓變更登記公證材料,推廣「郵寄發照」服務,開辦企業便利度蟬聯全省第一。商事登記業務量大幅增加,全年處理業務205萬筆,比上年增長45.4%。完善企業退出機制,在全國率先出臺商事登記撤銷規定,將簡易註銷實施範圍拓展到個體戶。提高商事登記質量,出臺企業名稱、經營項目、住所、法定代表人四張負面清單,在寶安、龍華兩區試點應用統一地址庫,對七類涉嫌虛假註冊申請人實行窗口從嚴審查。針對前海商務秘書公司託管企業失聯問題,推動商務秘書公司規範管理。強化企業年報工作,企業年報率84.65%,比上年增長6個百分點,獲省工商局通報表揚。全市新登記商事主體55.2 萬戶,吊銷註銷15.2萬戶,新增40萬戶, 累計實有商事主體306.1萬戶,總量增長15.2%,其中企業177萬戶。

  【涉企減負】2017年,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推進清費減負降成本,對24個政府部門涉企收費開展檢查,督促落實涉企減免收費政策,全年為企業和社會減負305.97億元,其中該委減免計量器具檢定、產品質量和特種設備安全檢驗檢測費用3.43億元。加大電力、銀行等行業檢查整治力度,依法處理違規收費金額1億多元,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市場監管公共服務

  【消費維權】2017年,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安全、放心、愉悅」消費環境提升工程三年規劃,在全國率先推出重點商品和服務質量調查評價體系。規範消費者權益服務易(e)站建設,全市新建站點120個。健全消費維權多部門協同共治機制,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主題活動和維權專項執法行動,發布年度消費維權十大事件。「3·15消費通」被納入國家信息惠民試點項目。開展食品、日用品、無人機等26個商品比較試驗,在信用卡、O2O生鮮等5個熱點領域開展NPS(淨推薦值)調查,以消費需求升級倒逼供給提質升級。創新公開討論會等消費調解方式,組建律師和專家隊伍參與消費維權。推動解決寬帶銷戶難、奧迪Q5車異味等消費熱點問題。完善諮詢舉報申訴工作規範,優化操作流程,全年共處理諮詢、投訴、舉報141.57萬件,其中消費投訴17.5萬件。年內,市消委會被評為「全國消協組織先進集體」。

  【老年消費教育宣傳活動】2017年9月6 日,深圳市消委會秘書處與龍華區消委會在龍華區中航九方購物中心開展老年消費教育宣傳活動。 活動通過現場宣講形式向市民普及老年消費知識,警示老年消費陷阱,引導老年人理性科學消費, 龍華區消委會針對老年人消費教育力求走心入腦。聚焦老年人容易受哄騙購買非法保健食品社會問題,拍攝公益廣告《別讓「親情」成為誘餌》,通過一個「父子情」故事,巧妙展現不法銷售以「親情」為誘餌哄騙老人家購買非法保健食品行為並現場進行播放。 現場PPT講授保健食品選購常識,向過往市民講授老年消費知識,提高市民消費辨別知識和維權能力,現場發放老年消費知識宣傳教育資料。邀請羅湖區同樂老年舞蹈隊進行才藝表演,充分展示深圳老年人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

  安全生產監管

  【概況】2017年,深圳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工作方針,加強安全生產綜合監管,推動完善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責任體系,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嚴格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取得一定成效。全年全市累計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4297 起、死亡512人(含失蹤2人)、受傷1290 人,比上年起數上升41.96%、死亡人數下降15.93%、受傷人數上升22.51%。其中,生產安全事故398起、死亡308人(含失蹤2人)、受傷183人,比上年起數下降20.72%、死亡人數下降20.00%、受傷人數下降36.01%。事故指標全面下降,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1起,較好完成省下達的較大生產安全事故控制指標任務(3起)。

  【安全生產十大專項整治】2017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員會牽頭在全市範圍開展危險邊坡和地質災害、地面塌陷、建築施工、老舊房屋、危險化學品、粉塵涉爆、鋰電池生產和有限空間等重點場所、道路交通、電氣線路火災防範、消防重點區域清查、違法建築質量和消防安全等十個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全年全市共組織檢查259.82萬人次,檢查企業361.91萬家次;排查隱患259.92萬項,完成整改178.12萬項, 整改率68.53%;關閉或取締企業或場所2468家,立案查處58151起,拘留及給予其他處理4136人,行政處罰2.15億元。對20452個隱患進行立項整治,累計投入整治資金6.83億元,依法妥善整治消除鹽田港後方陸域停車場和堆場活動板房、仙湖植物園蘇鐵四路邊坡滑坡治理工程項目、北線引水工程等一批重大安全隱患。

  【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監管】2017年, 深圳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工貿行業安全監管工作決策部署,根據《深圳市安全生產十大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安排,結合安監職責範圍內監管領域,組織開展粉塵涉爆企業、鋰電池行業、有限空間等專項整治和涉氨製冷企業專項治理驗收工作。全年全市出動檢查人員23634人次、檢查粉塵涉爆企業11505家次,發出責令改正指令書2868份,發現隱患20789處、整改隱患19376處,整改率93.20%,責令停產整頓456家,關閉取締401家,立案查處234 宗,處罰金額558.77萬元;出動檢查人員11775人次,檢查鋰電池企業3585家次、發現隱患9656處,發出整改指令3677份, 立案查處104家,行政處罰435萬元,責令停產停業整頓46家,關閉、搬遷企業256 家;檢查、複查有限空間企業2568家次、發現隱患11365處,發出責令改正指令書810份,立案52宗,罰款164.79萬元,停產整頓23家,提請關閉3家;逐家檢查全市涉氨製冷企業33家、共檢查隱患909個(類),督促3家存在重大隱患問題的企業完成整改,關閉取締或技術改造、冷媒替換涉氨製冷企業6家,全面完成「兩類重大隱患問題」消除,達到國家專項驗收要求。

  【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監管】2017年,深圳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危險化學品綜合治理決策部署,根據《深圳市安全生產十大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安排,結合安監職責範圍內監管領域,組織開展塗料生產危險化學品企業、工業氣體類危險化學品企業、危險化學品罐區、「環保油」等專項整治。截至年底,全市有各類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持證企業867家、石油輸送管道3條(總長131.2公裡)。全年全市出動檢查人員5351人次,檢查各類場所1815家, 排查涉及使用「環保油」隱患並完成整改34項;出動執法人員2135人次、檢查加油站581家次,排查隱患1359項、完成隱患整改1359項,立案查處18宗,出具執法文書572份,行政處罰12家、處罰金額30.19 萬元;出動執法人員1735人次、檢查危化品企業412家次,排查隱患964項,完成隱患整改691項,出具執法文書232份,立案查處4宗,行政處罰4家、處罰金額19.39 萬元;出動執法人員3325人次、開展「黑油點」 執法行動222 次, 沒收查扣柴油65.53萬升、汽油27424升,處置非法改裝車180餘輛,立案57宗,罰款51萬元,拘留違法人員37人。受理各類行政許可259 件,辦結240件,辦結率92.66%,現場核查64次。

  【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管】2017年,深圳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按照國家、省、市統一部署,履行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管職責,通過完善監管工作機制、夯實職業健康監管基礎、突出重點行業專項治理等舉措,開展各項職業健康監管業務。健全完善職業健康監管工作機制,將職業病防治有關要求納入對各區黨委、政府和市直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明確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依法依規履行相關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監管職責。夯實職業健康監管工作基礎,開展全市工業企業職業病危害基礎信息摸底調查工作, 完善深圳市安全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平臺「職業病危害因素」模塊。組織開展作業場所職業衛生主項治理行動,全年全市立案處罰713宗,經濟處罰金額1258.55萬元,監督抽查電子製造、電鍍和印刷等重點行業企業61家,檢查寶石加工行業粉塵職業病危害企業58家;在寶安、坪山、龍華等地分別選取3家企業開展塵毒危害防範治理示範企業創建工作,在寶安區開展石材加工行業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監管試點工作;推動12家陶瓷生產和耐火材料生產企業進行生產工藝和防塵設備改進。截至年底,全市電子製造、五金加工、製鞋、箱包、印刷等相關行業使用有機溶劑企業3520家,接觸有機溶劑危害人數71306人。

  【安全生產隱患排查】2017年,深圳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堅決貫徹以事故預防為主的安全監管理念,深入推進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發布實施《深圳市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治理掛牌督辦暫行辦法》, 以信息化手段為主要抓手,發揮「深圳市安全管理綜合信息系統」主平臺作用,指導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和政府巡查員開展隱患自查巡查工作。全年「深圳市安全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共納管生產經營單位15.2萬家,完成信息採集14.44萬家,自查巡查各類隱患84.69萬條、整改82.12萬條, 整改率96.97%;累計對全市20多個重大安全隱患進行現場核查督導,受理隱患舉報類來電4673個,核查屬實2033宗,共計發放獎金42.03萬元。

  【安全生產行政執法】2017年,深圳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以從嚴打擊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為重點,推進執法監察規範化建設,順利完成市、區兩級安監部門執法監察標準化達標創建試點驗收工作。統籌推進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網格管理電子地圖,全市共劃分安全生產網格1012個,配備網格員1570人,配套開發部署網格化移動終端信息系統。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正確運用刑事手段,全市各級安監部門累計監督檢查生產經營單位32.09萬個(執法檢查10.62萬個,安全巡查21.47萬個),比上年上升447.93%;查處事故隱患96.08萬項,上升615.20%,整改率79.70%;實施行政處罰5345次,上升156.11%;經濟處罰5065次,上升194.65%;經濟處罰金額1.26億元(監督罰款8788.07萬元、事故罰款3834.23萬元),上升121.53%(分別上升172.39%、55.13%)。

  【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考核】2017 年,深圳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統籌協調全市各區、各部門及各街道,搭建融媒體宣傳平臺。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在全市範圍舉辦宣傳諮詢、培訓活動9000餘場、較大規模應急演練5178餘場。開展「安全生產大講堂」系列專題活動12 期、安監系統執法人員培訓6期,組織全市安全生產從業人員考試12期10.62萬人次。全年在門戶網站發布信息664條、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984條,在市主流新媒體平臺報導信息2400餘篇,在主流紙媒刊登專題報導983篇。在深圳廣電集團都市頻道「路路通」版塊開設「12350安全零距離」電視專欄節目,聚焦執法案例、事故案例,全年播出54期;在深圳電視臺各頻道展播公益廣告12條860分鐘;在深圳電臺播放安全生產公益廣告3060秒。設計適合公交站牌、戶外廣告、樓梯廣告投放渠道的安全生產平面公益廣告20部,製作公交站檯燈箱1萬餘幅、社區電梯框架海報2萬餘張。組織製作《斷線藍風箏》《奪命電風扇》《沉重的電動車》等微電影、《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缺失警示錄》等警示教育片光碟,發放至全市納管企業,由各區、街道組織企業負責人、管理人員觀看。整理、彙編全市較大以上典型事故案例2100冊,印發至市、區、街道各級安監部門。發揮安全教育基地作用,全年全市安全教育基地接待參觀人員76萬人次。

  【安全生產應急救援】2017年,深圳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深圳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完善全市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整合自然災害類、事故災難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類、社會安全類、應急保障類等各行業領域專項應急預案,梳理全市29個重大危險源企業應急預案。推進應急救援隊伍組建,逐步形成以綜合救援隊伍為骨幹、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為依託、應急專家為支撐、志願者應急救援隊伍為輔助的救援隊伍體系。加強應急資源管理,合理儲備應急救援物資裝備。推廣「雙盲」應急實戰演練新模式,組織深圳市石油管道事故和工礦商貿生產安全事故「雙盲」應急演練,為全市推廣安全生產「雙盲」應急演練模式積累經驗。組織開展深圳市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能力評估, 加強應急處置培訓,提高應急處置實戰水平,全力做好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平臺,以安全管理綜合信息系統為基礎,完善應急救援系統、小型移動平臺建設,實現實時傳送事故現場視頻圖像信息。落實應急管理專項執法檢查,全市共檢查企業391 家,完成應急預案備案企業370家,應急預案備案率94.63%,查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違法行為和事故隱患713項,發出執法文書348份,立案處罰21宗,罰款22.4 萬元。

  【粉塵涉爆企業專項整治】2017年,深圳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充分依靠專家和專業技術機構,擬定粉塵整治技術和監管要求,注重示範帶動引領,多次組織專家研究示範工藝方法,力推溼法除塵工藝, 至年底全市金屬粉塵企業中使用溼法除塵工藝企業超過90%,極大提升粉塵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粉塵整治工作得到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廣東省安全監管局充分肯定。在粉塵涉爆、鋰電池、涉氨製冷專項整治中,按照局、處室安排部署,組織宣傳培訓、專家檢查、示範企業創建,及時檢查督辦工作進展,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其中鋰電池企業火災爆炸事故與整治前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全市涉氨製冷企業中兩類重大隱患問題得到徹底根治和消除。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範】2017年, 深圳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針對法規標準在基層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多次組織專家進行現場調研,牽頭參與制定《深圳市木粉塵企業專項整治重點隱患和問題》《鋰電池企業安全監管要點》,其中在鋰電池整治中,面對鋰電池行業缺乏安全監管標準情況下,率先制定鋰電池企業安全監管工作要點,填補監管規範空白,有效規範鋰電池行業安全生產秩序,並被遴選參與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鋰電池安全標準制定工作。

  【安全生產監管模式創新】2017年,深圳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認真分析監管措施執行和基層工作存在的問題,形成好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報請領導研究解決,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推動相關工作開展。深入企業幫助分析問題,推動企業負責人從思想認識、安全組織機構、安全投入等方面採取改進措施。支持行業協會發展, 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引導行業協會在安全宣傳培訓教育、安全檢查、安全標準制定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國有資產監管

  綜述

  【概況】2017年,深圳市市、區兩級國有企業總資產26968億元,淨資產10586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56億元,利潤總額889億元,上繳稅金713億元。市屬國有企業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利潤總額、上繳稅金實現「四個翻番」。其中,總資產255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淨資產9440億元,增長47%;國有淨資產6308億元,增長28%;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005億元,增長165%;利潤總額862億元,增長154%;上繳稅金705億元,增長171%。在全國37個省級監管系統中,市屬國企總資產排名上升至第五位,淨資產排名上升至第四位,利潤總額排名第三位,淨利潤、成本費用利潤率排名第二位,質量效益保持全國領先。年內,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市國資委黨校,開展各類專題培訓153期,培訓學員近1.3萬人次。成立市國資委團工委,開展青年聯誼,打造公益市集等青年工作品牌。市國資委作為唯一地方國資委在全省國企黨建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投控公司獲評「廣東省文明單位」、水務集團獲評「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機場(集團)張慎勝獲「全國民航『五一』勞動獎章」;深圳灣創業廣場創新開展「跟黨一起創業」特色樓宇黨建,被選為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會議參觀點;機場(集團)推出卓越黨建管理模式,打造「黨委好聲音」等黨建品牌項目。

  【重大項目投資建設】2017年,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完成投資1503.76 億元,比上年增長97.86%,超額完成市政府考核任務。落實全市重大項目計劃, 全年承擔市政府重大項目56個,實際完成投資389億元,約佔全市重大項目投資1/4。組建市屬國企重大項目儲備庫,入庫重大項目268個,計劃投資超過1.3萬億元。地下綜合管廊、全市立體停車設施試點、大空港圍填海、外環高速、深中通道、海洋產業基地等項目加快推進;投控拜仁足球學校揭牌;地鐵三期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前海深港基金小鎮啟動對外招商;深國際梅林關城市更新項目開工。推動企業利用專項建設債參與全市重點項目開發建設,地鐵14號線納入深圳發行首批專項債試點範圍。

  【國資國企改革】2017年,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深圳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市屬國有企業改革促進發展的實施方案》為統領,出臺涵蓋權責關係、結構調整、國企黨建、選人用人、激勵約束等重點領域「1+12」改革文件,形成市級統籌、部門協調、齊抓共推工作格局,獲國務院國資委肯定和中央主流媒體報導。市屬直管企業全部制定改革方案,福田、鹽田、南山、龍崗、龍華、大鵬等區(新區)出臺一系列改革制度和配套文件,國企改革「立柱架梁」工作成效明顯。將市場化作為改革主軸、方向和路徑,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改革深度、優勢保持全國領先。在全國國企改革經驗交流會上作經驗介紹,市屬國企改革先進經驗編入國務院國資委《地方國企改革100例》,入選案例數全國第一。建科院從轉制科研院所成功實現IPO,為全國國企混改提供「精彩樣本」,制定《2018—2020年全面推進混改工作方案》,完成5家企業混改。在全國率先面向社會公開選聘專職外部董事,率先開展直管企業和中小企業經營班子整體市場化選聘和契約化管理, 組織開展3家直管企業和12家中小企業經營班子整體市場化選聘工作。長效激勵約束覆蓋面、激勵力度保持全國領先, 開展8 家直管企業長效激勵約束工作, 下放二級企業長效激勵審批權,累計覆蓋面超過50%。率先開展投控對標淡馬錫綜合性改革試點。市屬國企管理層級全部壓縮到三級以內。推動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各區全面完成國企薪酬制度改革,福田區推進區屬企業公司制改革,寶安、南山、坪山等區加快市場化選人用人改革步伐。

  【國資國企產業發展】2017年,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立足全市國資「一盤棋」與「一張圖」,以上市平臺作為重要載體,藉助多層次資本市場,按照產業鏈上下遊垂直整合、產業鏈同環節水平整合兩個維度,主動出擊積極作為,開放性推動內部資源重組、外部資源導入以及殭屍企業、低效無效資產出清,打造大金融、大建工、大能源、大環保、大公交、大地產、大物管、大物流等一批市屬國企航母艦隊,成為政府以市場化手段落實戰略、輸出政策、調控經濟的重要平臺, 更好服務城市核心競爭力提升、更好服務民生幸福城市建設、更好服務全市經濟持續發展。研究制定金控平臺、「一區多園」戰略、地面公交、環境水務、要素交易集團、特區建發全產業鏈平臺等多個板塊整合方案。確立投控公司和賽格集團作為戰略性新產業投資運營平臺布局新業務。賽格集團高鐵WIFI項目被選入復興號3家試驗單位;遠致公司戰略入股杭州龍焱,與賽格集團共同實現對碲化鎘薄膜項目全產業鏈布局。投控公司參與引進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有關工作。推動優勢產業集團戰略轉型,深高速成功競得德潤環境20%股權,向環保產業轉型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巴士集團全面完成新能源汽車置換。市屬國企年度完成投資1503.76億元,比上年增長97.86%。

  【國有資產監管】2017年,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制訂《市國資委職能轉變方案》,實施新一輪監管權責清單, 加強放權後的管理和服務,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運營體制機制。完善監管規章制度,修訂投資管理規定,出臺《國企分類》《國有產權變動監管辦法及配套操作指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指導意見》等制度,完成「智慧國資·智慧國企」信息化規劃編制。開展直管企業公司章程修訂工作,研究制定規範和加強市屬國有股東以管資本方式參與公司治理的工作辦法, 進一步優化「監督資源集中調度、監督職責統一行使、監督內容全面覆蓋、監督信息成果共享」綜合監管模式,市國資委獲「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成立市國資委安全管理領導機構,出臺《市屬國企安全管理辦法》《約談辦法》等系列制度文件,試點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南山、龍崗、鹽田等區推進區屬企業外派監事會主席、財務總監模式,優化外派監督管理體制。市國資委承辦的28件建議提案實現「按時籤收率」「面商率」「滿意率」三個100%。

  【國有資本運作】2017年,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重點發力,優勢企業IPO上市和整體上市」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年內新增2家上市公司。建科院成功實現創業板IPO上市,成為市屬國資按照「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成功發展壯大並實現上市的企業典範,對國企混改具有標杆意義,成為市屬國資首家IPO高新技術企業;中新賽克成功實現中小板IPO上市,是市屬國資通過基金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創新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首開創投系控股子公司中小板上市先河;賽格集團完成核心資產整體上市,市屬國資整體上市直管企業再增一家。主動作為,系統內外併購重組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地鐵集團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收購華潤、恆大所持萬科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實現市屬國資世界500強企業零突破,迅速壯大市屬國資資產規模和品牌影響力,實現地鐵集團和萬科集團強強聯合、協同發展,獲「併購市場2017年中國併購大獎」,並得到監管部門和資本市場高度認可,對資本市場、金融體系健康穩定以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具有標杆意義。推進深糧集團與市深寶實業公司重組,提升市屬國資資產證券化率, 切實推動市屬國有糧食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加大力度,全面推進商業類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取得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同意並履行法製備案程序基礎上,修訂出臺管理層和核心骨幹持股政策。重點推進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服務性企業和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類企業持股工作,完善政策體系和業務流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模式。制定全系統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方案,推進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國企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築牢產權基礎。圓滿完成年度混改任務,完成市城市交通規劃中心、市賽格物業管理公司、市水務規劃設計院、深圳全程物流服務公司、市綜合交通設計研究院5家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企業長期發展所需戰略投資者, 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實現企業與骨幹員工利益有效捆綁結合,為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創新出臺《市屬國企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工作指引》,首次明確基金群內各類基金功能定位、協同分工、運作主體、設立程序和管理要求等事項,推動基金群協同發展。市創新投資集團、市高新投集團、市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擔保集團共同設立總規模80億元全國最大人才創新創業基金,支持全市人才創新創業;深業集團參與設立總規模8億美元厚安創新基金,積極配合引進ARM(中國)落戶深圳,將全球優質資源導入深圳。截至年底,市屬國資國企全系統主導及參與設立的基金約180支,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超過1000個,完成投資金額超過1300億元。

  【國資企業創新發展】2017年,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召開首次市屬國企創新發展工作會議,出臺實施創新資金管理辦法、創新投入視同利潤、科技成果收益抵扣利潤等「1+7」創新制度,探索運用「投、補、獎」聯動機制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市屬國企中高級職稱人才突破萬人,新增專利311項、制定標準66項。研究搭建南方大數據交易中心,推進建設區域性技術知識交易平臺。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承接完成全國最大單筆碳排放配額置換交易,碳市場流轉率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一。巴士集團全球首發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市蘭科中心成功破解蘭花進化之謎。水務集團、燃氣集團率先利用新一代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服務平臺。地鐵集團陳湘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士集團、東部公交公司獲全國交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華南物流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全國示範物流園區」,能源集團、巴士集團、水務集團、天健(集團)等企業獲評「廣東省自主創新標杆企業」。實施圈層梯度推進戰略,以「一區多園」為重要抓手,創新構建「科技園區+科技金融+上市平臺+產業集群」商業模式,賽格眾創空間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基地」資質,並與深圳灣創新創業基地、特力珠寶產業雙創示範基地入選全市首批「十大創新創業基地」,各產業園區錯位競爭、蓬勃發展,創新資源要素配置能力顯著增強。

  【國資國企公共服務】2017年,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多渠道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人才安居集團全年籌集建設人才住房項目26個,涉及房源1.58萬套;設立全市規模最大的國有房屋租賃運營管理公司,與萬科集團、深圳建行合作成立租賃公司、物業公司,打造國內一流住房租賃平臺;與市創新投資集團合作開展不動產信託投資基金等資產證券化業務。市人才安居集團人才房建設、深業集團長租公寓項目獲市長陳如桂肯定。天健集團羅湖棚改項目開工,成為深圳棚改「試驗田」。垃圾焚燒電廠提標改造、深圳河灣排水口整治任務全面完成。燃氣集團加快改造老舊住宅區、城中村、食街、學校、醫院天然氣管道。水務集團超額完成原特區外1000公裡供水管網改造任務。地鐵集團分擔全市公共運輸客流45%以上,龍華有軌電車投入運營。機場(集團)開通深中水上巴士,新增國際客運航線16條,國際旅客增長26%,服務品質位列全球同量級機場第二。鹽田港貨櫃吞吐量首次突破1400萬標箱,海鐵聯運位居全國單港第一。設立市人才集團,打造全球一流高端人才服務平臺。

  投資控股

  【概況】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2004 年10月在原深圳市三家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基礎上組建新設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2017年,市投資控股公司學習對標淡馬錫, 推動金控平臺建設、「圈層梯度、一區多園」戰略實施和科技產業培育,企業發展呈現穩中有進、質效雙增良好局面。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57億元、利潤總額193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7.3%和30.6%,完成年度預算100.7%和120.7%。截至年底,該公司資產總額4724億元、淨資產總額2168億元,分別增長17.6%、23.2%。年內,該公司以「跟黨一起創業」為理念,探索「黨建孵化+產業孵化」新路子,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園區黨建新高地。

  【投控金控平臺打造】2017年,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戰略參股招商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和招商仁和公司。新設深圳灣天使基金、金融科技基金、高新投人才二號基金、中小擔集團人才三號基金、通產新材料基金,總規模128億元,投資項目71 個,投資金額38億元。增資所屬市高新投集團和市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擔保集團,成功打造國內行業領先的兩大百億融資擔保集團。

  【投控產業園區建設】2017年,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為助力深圳解決產業空間不足、產業成本高企問題,加快「圈層梯度、一區多園」戰略實施,規劃建設布局園區56個,規劃總建築面積近3000萬平方米,其中22個園區已進入開發運營階段。構建「縱向產業子系統、橫向優質服務機構、多層次公共服務系統、全方位電商服務平臺」四位一體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打造深圳灣產業創新生態聯盟,推進園區資源整合。深圳灣園區累計引入企業近1000 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8家,上市公司36 家,高新技術企業250餘家,孵化器及創業服務機構45家,在孵項目399個。東莞大灣區清溪生態城、佛山大學城衛星城人才小鎮、生命科技產業園、智能製造產業園和保定深圳園等項目開工建設。美國矽谷科技創新中心進入試運營階段,深越合作區項目入選中越兩國經貿合作5年發展規劃重點合作項目,首期規劃的廠房、辦公樓、道路等工程順利完工。

  【投控產業布局優化】2017年,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建立資金管理制度和多元融資機制,統籌安排企業重大項目及資本運作資金需求,全年完成投資321億元、新增融資230億元。完成香港合和基建控股權收購,開闢深圳市屬國企境外併購上市公司的先河。出資14.8億元認購國泰君安H股,同步實現反攤薄,成為港交所IPO發行史上第二大股東同比例反稀釋先例。出資5.7億元認購國泰君安可轉債,出資6億元增持天音控股,完成市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擔保集團35%股權回購。啟動11家系統企業混改,7家系統企業完成混改,合計引入社會資本48億元。優化創新制度體系,完善創新體制機制,系統全年創新研發投入2.7億元。推進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院士工作站、市通產集團博士後工作站等一批創新載體建設,系統全年累計新增專利57項,獲國家獎勵38項、省級獎勵42項、市級獎勵117項。

  【投控服務城市發展】2017年,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市委、市政府和市國資委平臺抓手,切實發揮服務城市發展功能作用。市人才集團組建千裡馬國際獵頭公司,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協助舉辦十九屆國際植物學大會,會展中心承辦十九屆高交會、文博會等高端展會,市體育中心配合市文體局成功申辦WTA總決賽落戶深圳,實驗幼教集團舉辦的「育兒講堂」和講師訪談被評為2017年深圳市「終身學習品牌」。深投文化投資公司、大劇院、音樂廳、粵劇團等企業全年舉辦200餘場公益演出和公共文化藝術活動。

  【投控體制機制改革】2017年,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公司章程修訂工作, 組建紀檢監察室,與監事會辦公室合署辦公。制定出臺《重大項目風險管理工作指引》,首次明確風險管理「三道防線」,建立投資項目風險管理框架和機制,對全方位、全流程風險管控體系進行細化分工,項目風險管理運作實現常態化。全年開展重大項目風控評審20個,涉及標的金額1000億元。完成組織架構調整,建立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組織架構體系。掛牌成立投控大學,系統人才培養計劃加快實施。出臺《長效激勵約束總體規劃綱要》,推動11家企業開展長效激勵,深紡集團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是深圳國資系統A股上市公司中年內唯一獲批的企業。

  【投控基礎管理】2017年,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債發行利率創當期同等級同期限公司債新低,獲得福田區產業發展專項獎勵600萬元,獲評深交所「2017 年度優質發行人」。開發微信移動辦公平臺,啟動「深投控」商標海外註冊。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整治雙重預防機制,構建物業安全風險防範體系,全年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投控精準扶貧】2017年,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推進對口龍川縣貝嶺鎮米貝村、石馬村精準扶貧工作。全年開展各類幫扶項目27個、投入資金超過1100萬元。發起設立「深投控公益基金」,實施「智力扶貧工程」,為貧困家庭子女提供職業技能教育。

  審計

  綜述

  【概況】2017年,深圳市審計機關總編制538人、實有人數453人,其中市審計局編制190人、實有174人,中共黨員人數佔比71%。市審計機關包括市審計局、8個行政區審計局和2個新區審計局共11個單位。市審計局內設辦公室、綜合處、審理處、財政處、金融處、行政處、資金處、企業處、資源環境處,下設政府投資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兩個副局級專業局,主管深圳市審計學會1個社團。市審計局主要領導實行黨政分設,局長陳倩雯同時擔任市政協副主席。全年全市審計機關完成審計項目3663個,出具審計報告3927份,查出違規金額2.45億元、損失浪費金額1.41億元、管理不規範金額836.21億元,核減投資額20.37億元,促進增收節支22.81億元,向社會公告審計結果1411篇,向上級提交審計專題報告、綜合性報告及信息簡報100 篇,提出審計建議5798條。其中,市本級共完成審計(調查)項目400個,查出違規金額1.25億元、損失浪費金額1.11億元,核減投資額4.33億元,促進增收節支7.59億元,向社會公告審計結果164篇,向上級提交審計專題報告、綜合性報告及信息簡報25篇,提出審計建議1076條。

  【重大政策執行跟蹤審計】2017年,深圳市各級審計機關堅持以推進「放、管、服」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開展國家和省、市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全面監督重大政策落實情況。市審計局每季度獨立開展市政府各部門和各區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全年抽查61個單位、360個基建項目,涉及財政資金1221.57億元,綜合反映各項政策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督促相關部門抓好整改。各區(新區)審計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按季度開展跟蹤審計。其中,南山區審計局揭示強區放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坪山區審計局反映治水提質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光明新區審計局調查勞務派遣、政府購買服務等情況,以審計專報形式報區政府、新區管委會,審計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政府全口徑預算執行審計】2017年,深圳市各級審計機關繼續關注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等政府全口徑預算執行情況,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財政審計監督體系。市審計局進一步改革審計管理和組織方式,編制《2016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1+ 6」工作方案》;繼續推行部門預算執行聯網全覆蓋審計,審計對象納入市本級全部一級預算部門及其下屬單位,共121個部門475個單位,涉及資金1040.73億元, 審計報告首次反映區級財政管理和街道財政收支情況,著重從推進基層經濟和民生事業發展角度,提出審計建議。各區(新區)持續深化審計監督,推動預算執行審計做深做細。鹽田區審計局完成11個重點一級預算單位第一輪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寶安區審計局要求各部門制定整體聯動、多層級、表格化、數位化整改方案。龍崗區審計局首次就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情況,向區人大常委會口頭匯報,10家被審計單位現場接受質詢,切實推動預算執行管理規範、有序、高效。

  【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審計】2017年,深圳市各級審計機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要求,促進國有企業深化體制改革,全面提高管理決策水平。市審計局協助市委出臺《關於深化我市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是近年來首次就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出臺的規範性文件。審計2016年度深圳市國有資本預算執行情況和市投資控股等10家市屬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情況,重點關注企業落實重大決策、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等內容,全面關注企業異地投資特別是境外投資情況,全面反映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現狀。審計要求企業加強對異地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和風險評估,嚴格執行項目後評價制度,審慎選擇投資合作夥伴。福田區、龍崗區審計局加大對區屬國有企業審計監督力度,開展企業董事長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和企業財務收支審計,如實披露存在問題,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專題績效審計】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組織開展城市質量提升專題績效審計,實施11個審計項目,實現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三個階段審計全覆蓋,結合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開展資源環境審計,以審計推動社區養老服務健康發展、人才管理服務綜合提升、東部交通體系加快構建,推動城市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深圳市2017年度績效審計工作報告》反映專項資金和項目存在的39個問題,市人大常委會給予高度評價。各區(新區)審計局組織開展15個績效審計項目,主要關注教育發展、資源環境、產業扶持等領域,審計工作情況分別向同級人大報告。

  【政府投資審計】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加大對重大基礎設施、治水提質等重大項目跟蹤審計力度,促進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各區(新區)審計局對治水提質等民生領域建設項目組織開展全過程跟蹤審計。南山區審計局通過「微改革」課題,制定政府投資代建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操作指引,規範審計監督做法。大鵬新區審計局通過對新區水頭沙河道整治工程等重大政府投資項目實施跟蹤審計,為新區重大項目順利推進提供審計保障。全年全市審計機關共完成政府投資審計項目3350個,出具審計報告3444份,涉及項目投資額3723.22億元,完成投資額713.03億元,共核減投資額(工程款)20.37億元。市本級完成政府投資審計項目325個,出具審計報告418份, 涉及項目投資額3418.06億元,完成投資額424.86億元,核減投資額4.33億元。

  【經濟責任審計】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印發《年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方案》,明確審計目標、範圍、重點和要求,結合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分類管理原則和近三年審計情況,按照組織部門委託和5年輪審一次要求,科學編制年度審計計劃,落實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全面採用「六統一」 方式(統一計劃、統一委託、統一組織、統一方案、統一管理、統一報告)推進街道經濟責任異地審計工作,福田、羅湖、南山、鹽田、寶安、龍崗、龍華7個審計局參與審計。加強對區級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指導,其中鹽田區、寶安區、龍崗區積極探索研究,印發《社區黨委書記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或審計管理暫行辦法》。全年全市審計機關共完成經濟責任審計項目158個,查出問題金額77.89 億元,其中管理不規範金額77.55億元、違規金額2,749萬元、損失浪費金額641萬元,提出審計建議742條。市本級完成經濟責任審計項目46個,查出問題金額64.2 億元,其中管理不規範金額63.94億元、違規金額2,454萬元、損失浪費金額99萬元,提出審計建議268條,開展33名領導幹部審計結果評議,報送9個市管單位領導幹部「五責聯審巡查」審計情況。

  【領導幹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圍繞貫徹執行重大政策、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自然資源管理和重大決策、完成保護目標、履行保護監督責任、資金使用和項目建設等六大方面, 首次將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擴大到街道領導幹部,對光明新區管委會、福田區梅林街道辦和鹽田區鹽田街道辦開展審計,在全省率先出具街道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報告;重點關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推動領導幹部切實履行管理保護責任,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 積極總結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與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同步審計經驗,有關做法獲省廳黨組領導批示,經驗報告印發至省內各地審計機關學習借鑑。鹽田區審計局開展區環水局原局長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客觀評價被審計領導幹部在規範生態文明制度、水資源保護等方面履職情況。

  【審計整改】2017年,深圳市審計機關加強審計整改工作督促檢查,加強與督查部門信息共享,及時將整改情況報市政府、市人大常委會,並抄送上級審計機關,對長期整改不到位的,報請政府納入督查。市審計局積極參與巡察工作,向國家督查組、市委巡察組、市紀委派駐組等提交相關單位審計報告、審計處理材料等;開展深圳市2016年度績效審計、市本級2016 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問題整改監督檢查工作,促進立查立改、立改立行,並及時向社會公告,整改工作取得較好成效。龍華區審計局聯合區紀檢監察部門開展審前、審中、審後全過程聯動,完成8家區屬單位調研,出具6份綜合報告, 強化責任導向的審計結果運用。

  【審計科研】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在全市審計機關組織開展兩項科研任務,承接一項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參與審計署、省審計廳發布的重點審計科研課題。市審計局在開展審計科研過程中注重與審計科研院校合作,2016年底與南京審計大學籤訂校外實踐基地協議,並推選理論水平較高的人員擔任南京審計大學校外碩導。市審計學會發揮市審計局審計科研智庫作用,結合時代發展潮流對審計制度改革、審計方式創新、審計人員職業化等領域開展研究;加強與省審計學會、中國審計學會科研交流,每年召開一次審計科研研討會。市審計局堅持運用以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作用於理論科研方法,促進審計理論與審計科研相融合,取得良好效果,相關科研成果被審計署網站、《特區實踐與理論》《特區審計》等權威網站和雜誌刊登。

  政府投資項目審計

  【概況】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政府投資審計專業局紮實推進審計管理體制改革、投資審計地方性法規清理等重點工作。全年完成審計項目332個,審計金額172.26億元、核減4.68億元,出具審計報告429份、跟蹤審計建議函12份,發出移送處理書2份。完成審計調查1項和績效審計2 項。編寫審計信息64篇。

  【重大建設項目跟蹤審計】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政府投資審計專業局圍繞全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汙染防治等工作涉及的重大項目開展審計監督,促進項目建設提速提效。開展南方科技大學校區建設工程(首期)項目跟蹤審計,發現部分專項驗收工作未完成即投入使用等三類問題,提出審計建議4項。開展對口援疆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發現部分項目未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等問題,並提出整改建議。開展深汕(尾)特別合作區建設項目跟蹤審計調查,發現建設進度緩慢、徵地拆遷緩慢等問題,並督促完成問題整改。

  【預算執行審計】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政府投資審計專業局起草《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政府投資審計部分)》。該《報告》重點反映前期工作不到位造成投資失控、項目施工超合同工期、工程建設施工管理不規範、項目未完成專項驗收即投入使用等問題,提出「建設單位認真履行管理責任、規範建設施工管理、積極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等審計建議。

  【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跟蹤審計調查】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政府投資審計專業局推進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24個工程項目)跟蹤審計調查,完成第一階段實施情況綜合報告,揭示被調查項目在項目進展、徵地拆遷及項目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審計意見及建議。對第一階段各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進行專項督查,並向省審計廳提交《專項督查報告》。紮實推進第二階段跟蹤審計調查工作,督促被審計單位認真整改第一階段審計查出的問題,保質保量完成全省統一組織的投資審計任務。

  【績效審計】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政府投資審計專業局開展治水提質、東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跟蹤審計調查。其中,治水提質跟蹤審計調查發現項目建設程序執行不規範、投資完成進度滯後、EPC(工程總承包)建設模式不規範等六類問題,提出嚴格落實基建審批程序、提高工程質量管理水平等5項審計建議;東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跟蹤審計調查發現部分建設項目進展緩慢等三類問題,提出審計建議3項、移送處理3項,有力促進政府投資項目績效提升。

  【投資審計法規清理】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政府投資審計專業局貫徹落實審計署、省審計廳關於完善和規範投資審計工作有關部署,根據全國人大法工委及上級審計機關要求,協助市人大、市法制辦等推進政府投資審計地方性法規清理修訂工作。全面開展自查。全面梳理出亟需清理和修訂的有關法規條款清單,向市人大和省廳專題報告。提出清理意見。對深圳市地方性法規中直接、間接規定「以審代結」或要求審計機關介入項目建設管理環節的涉及15條條款內容,向市法制辦提出清理意見。做好過渡期銜接工作。起草《我市政府投資項目工程結(決)算審核工作方案》上報市政府,提出「集中組織、社會中介實施、加強事前預防與事後監督」新思路;起草《未審結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工作與中介機構審核工作銜接的意見》,確保審項目無縫銜接。推動法規修訂。根據市政府相關會議精神,進一步梳理相關地方性法規及規範性文件,向市法制辦提出修訂意見。

  【政府投資審計項目計劃統計管理】2017 年,深圳市審計局政府投資審計專業局適應審計發展新形勢、新要求,加強審計計劃對審計工作的指導作用,提高審計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制定《關於加強2017年度過渡期政府投資審計項目計劃統計管理的實施意見通知》。根據市政府常務會議精神,從2018年1月起,設定一年過渡期, 政府投資項目工程結算(竣工決算)審核工作轉移給社會中介機構實施。為做好過渡期交接工作,確保在審項目工作無縫銜接,該局制定《關於做好未審結政府投資項目審計與中介機構審核工作銜接的意見》。根據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審計監督條例》等三個條例及《深圳市財政性基本建設資金直接支付暫行辦法》等兩個辦法,編印《政府投資項目結(決)算工作指引》,以指導各建設單位做好2018年過渡期政府投資項目結(決)算工作。

  【審計管理體制改革】2017年,深圳市審計局政府投資審計專業局推進審計管理體制改革,抓好審計計劃管理改革等措施落實,探索投資審計流程再造,促進審計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推進審計項目計劃管理改革。年初編制本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年中和第四季度適時完成計劃調整;加強審計項目計劃統計管理,提高統計數據準確性;每季度組織各業務處填報審計項目實施情況表,按要求完成省審計廳督辦系統運行及計劃執行進度檢查任務;認真落實審計計劃由省審計廳統一管理改革要求, 堅持抓牢起點、築牢基點,組織各業務處研究提出2018年審計計劃項目並匯總上報。提升政府投資項目審計質量。統籌區級審計機關力量開展2016年度政府投資項目質量檢查,抽查審計項目87個,完成《2016年政府投資審計項目質量檢查工作情況報告》,重點揭示審計程序、審計實施方案、審計處理處罰、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審計業務文書、動態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並提出針對性建議。從嚴抓好審計發現問題整改落實。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工作的決定》,全年組織開展兩次審計整改檢查工作;上半年對2016年9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審計查出問題(不含績效審計項目) 整改情況進行檢查,組織主要建設單位多次召開會議,提出整改意見建議;下半年,對1至8月期間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檢查,並將整改檢查情況向市審計局專題報告。

  【政府投資審計辦事程序公開】2017年, 深圳市審計局政府投資審計專業局辦事窗口受理業務663件,發出審計報告420份, 接待辦事人員2000多人,接聽諮詢電話約3200個。窗口人員出勤率、業務按時辦結率、辦事群眾滿意度、電話檢查好評度均為100%,全年業務受理實現零差錯、零投訴、突發事件零發生。

  統計

  國家統計

  【概況】2017年,深圳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呈低位運行態勢,比上年上漲1.4%,漲幅較上年同期收窄1.0個百分點,分別比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低0.2和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1.8%,漲幅較上年(-0.7%) 相差2.5個百分點,分別比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低4.5和1.5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IPI)上漲3.4%,漲幅較上年(-1.7%)相差5.1個百分點,分別比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低4.7和1.9個百分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38.00 元,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 . 2 % ,名義增幅比上年回落0 . 4 個百分點,實際增幅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人均消費支出38320.12元,名義增長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6%,名義增幅和實際增幅分別比上年回落7.7和6.5個百分點。

  【統計調查】2017年,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有序推進各項重點統計調查與常規統計調查。穩步做好新周期住戶大樣本輪換工作,相繼完成124個社區24800戶摸底、1240戶開戶工作,並做好一線住戶調查基礎工作,住戶電子記帳率95%以上。推進ICP居民消費價格調查,按要求完成全市6個ICP調查區域數據上報工作。順利完成全國首次開展的規模以下企業創新調查。做好CPI調查、商品零售價格調查、城鎮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調查、餐飲服務價格調查、快遞服務協議客戶價格調查。紮實推進固定資產投資價格調查試點改革工作。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及樓市調控效果,加強協作開展房地產價格調查。圓滿完成工業生產者價格調查、規下工業抽樣調查、規下服務業抽樣調查、建築業小微企業調查、小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調查、小微商業調查、小微企業科技創新調查、新設立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跟蹤調查、採購經理調查以及主要畜禽監測調查。相繼完成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動態監測調查、網購用戶專項調查、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情況調查、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情況專項調研、深圳智慧醫療發展情況專項調研、深圳快遞行業專項調查、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管情況調查、深圳市智能交通創新情況調查、深圳市分級診療專項調查、深圳市城市交通文明指數調查等專項調查。

  【統計制度和方法改革】2017年,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嚴格執行廣東統計調查業務規範化標準和數據審核「三審制度」, 在數據採集、匯總處理、質量評估、數據上報等環節實行規範化、標準化管理。建立工價長效聯絡企業制度,每月抽選樣本企業進行走訪調研核查,隨時掌握樣本企業數據動態。建立調查巡查制度,加強專項調查現場巡查督導、事後數據質量抽查力度,定期做好數據評估工作。建立數據審核和糾錯規範化機制,經審核的數據上報後嚴禁擅自更改,增強數據填報和審核工作責任意識。制定《一體化住戶調查工作考核評比辦法》《消費價格輔助調查員考核評比辦法》,以考核激勵機制推進各區住戶調查和採價工作。制定《合同管理規定》《關於落實統計違法行為舉報工作制度的實施辦法(試行)》,促進調查工作依規合法。落實統計調查基層基礎工作和數據質量檢查工作,向樣本企業發放數據質量自查清單,跟進自查反饋情況;隨機抽取各專業累計278家樣本企業,實地進行統計調查數據質量檢查和重點檢查, 形成數據質量檢查常態化機制,鞏固源頭數據質量。建立財務外包企業名錄,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規下服務業抽樣調查數據質量管控工作的通知》,強化檢查整改工作。

  【統計信息化】2017年,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推進IT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建立歸一化管理應用管理平臺,逐步完成數據統一處理、分析及發布的數據管理平臺開發,並進入上線測試階段。構建手持終端數據採集處理系統,實現調查過程錄音、調查進度查看、調查數據處理等功能,並在交通文明指數等專項調查中使用。完成應用伺服器遷移及統計調查內外網、政務內外網、無線網絡等五大區域網環境優化布局,順利通過國務院組織的政府網站抽查。強化網絡信息化安全工作, 將主要業務系統納入深信服雲服務平臺進行實時監控,保障系統安全運行。

  【統計法制建設】2017年,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切實做好統計法治基礎工作,強化集中統計執法監督檢查。學習貫徹《統計法實施條例》《統計執法監督檢查辦法》等文件精神,相繼印發深圳調查隊《統計法治與設計管理工作要點》《統計執法檢查工作實施方案》《開展2017年統計執法檢查的通知》。成立集中統計執法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隊領導+相關處室負責人+執法人才庫人員+相關專業人員」組成四個檢查小組,分別對6個專業60家企業開展統計執法監督檢查,其中「雙隨機」檢查35家企業,重點執法檢查25家企業。立案處理11家企業,對3家違法程度較輕的企業發放責令改正通知書,至年底全部順利結案,無行政複議或行政訴訟情況。探索創新案件處理方式,對部分企業數據差錯率較小、影響輕微、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企業進行約談告誡、警示教育,提交整改報告後予以銷案處理,並首次向各區統計機構、各業務處室內部通報立案處理企業。高質量完成案卷評查工作,其中一件獲廣東調查總隊「優秀案卷」稱號。

  【統計服務】2017年,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加強經濟社會熱點分析和課題研究, 強化分析信息與統計諮詢服務工作。全年共上報調查信息和統計分析報告96篇,多篇被中辦和國辦、國家統計局、省委辦公廳、廣東調查總隊、深圳市委辦公廳等採用。三篇報告獲評「2016年下半年至2017 年上半年深圳市優秀黨政信息」;兩篇報告2017年度廣東市級國家調查隊優秀統計分析報告一等獎和三等獎。兩項課題被列為2017年廣東調查總隊中標課題,《「十三五」時期深圳黃金珠寶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研究》獲2017年廣東國家調查隊系統經濟和社會調查分析研究報告一等獎、《基於網絡的統計專項調查數據採集與處理系統研究》獲二等獎併入選全國第十九次統計科學討論會。及時為深圳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調查數據與分析報告,多次受邀參加市委市政府專題會議, 積極參與經濟形勢分析相關工作。參與創建文明城市相關調查工作,助力深圳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受邀到南山、鹽田、龍崗和大鵬新區文明辦開展城市交通文明指數調查專題講座,助推各區文明建設;受邀赴寶安區團委就其青年發展型城市研究相關工作給予技術指導。為深圳市住房保障署就住房保障群體專項調查提供技術諮詢。

  【統計宣傳】2017年,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與深圳電臺、深圳電視臺、《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深圳晚報》等多家媒體保持良好溝通協作關係,每月定期發布和解讀統計調查數據,分階段集中宣傳住戶調查樣本輪換等重點工作,做到「廣播有聲,電視有影,報紙有文」。利用「深圳統計調查」微信平臺向社會公眾發布和解讀調查數據、宣傳工作動態、普及統計知識,全年推送45期、122篇信息, 擁有固定讀者群超過3000人。抓好全年普法教育和12月集中法治宣傳教育月工作, 聯合龍崗區、南山區和坪山區等區級統計機構組織開展3場大型現場宣傳活動,編印發放各類宣傳資料、宣傳品2萬餘份。在《深圳商報》刊登法治宣傳文章,著力宣傳統計信用制度;推動統計普法宣傳片進地鐵全天候循環滾動播放、進社區與社區數字電影公益宣傳工程聯動播放、普法資料進志願者服務U站可供自行取閱,打造全市範圍內全面統計普法宣傳新局面。

  深圳統計

  【概況】2017年,初步核算並經廣東省統計局核定,深圳市生產總值22438.39 億元(含R&D支出納入GDP部分,含深汕特別合作區),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8%。經濟增速升中趨穩,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增速分別為8.6%、8.8%、8.8%和8.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8.54億元,增長52.8%;第二產業增加值9266.83億元, 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13153.02億元,增長8.8%。因R&D支出納入GDP和深汕特別合作區計入深圳,三次產業結構為0.1:41.3:58.6。人均GDP18.31萬元,按2017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71萬美元。分行業看,工業增加值8688.26億元,增長9.1%,佔GDP比重38.7%;建築業增加值596.50億元,增長5.1%,佔比2.7%; 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324.35億元,增長5.2%,佔比10.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80.06億元,增長0.9%,佔比1.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22.32億元, 增長10.5%,佔比3.2%;金融業增加值3059.98億元,增長5.7%,佔比13.6%;房地產業增加值1882.10億元,增長1.7%,佔比8.4%;其他服務業增加值4765.45億元,增長16.2%,佔比21.2%。

  【統計改革創新】2017年,深圳市統計局統計改革創新研究成果多次獲國家統計批示肯定。年內,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先後在市統計局報送的《關於國家統計局R&D支出納入GDP核算方法深圳市試點試算結果的報告》《關於深圳開展「三新」統計改革試點情況的報告》《關於建立深圳市「五大發展理念」的統計評價指標體系情況的報告》《深圳市統計局關於資產負債表中新三板股權核算方法試點研究的報告》《深圳市統計局關於深圳市率先實現GDP「統一核算,下算一級」情況的報告》等研究成果上批示14 次,深圳統計改革創新成效經驗進一步進入國家統計方法制度改革創新思考框架。其中,「三新及新經濟統計改革試點」和「五大發展理念統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果以國家統計局《要情專報》形式呈送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人和中央綜合部委主要負責人。9月11日,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從香港取道深圳,會見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等深圳市領導。寧吉喆高度肯定深圳統計發改改革創新工作成果,著重給深圳統計系統「壓擔子」,要求率先開展小微企業R&D抽樣等調查試點;指示深圳發改系統在制訂相應指標體系時,可借鑑深圳統計成熟經驗。統計改革創新經驗邁向國際化。9月7日,市統計局楊新洪受邀參加杭州·第九屆金磚國家統計局局長會,會上作題為《新經濟·新統計與深圳同行》主題發言,引發金磚國家代表尤其是下個輪值主席國南非代表高度讚譽與關注。國家統計局在知悉深圳市參加11月份南非經貿合作後,特別支持同時也委託楊新洪利用參與之機,鞏固深化「杭州·金磚五國統計局長會」成果為己任,既作為中國統計改革創新先進代表,也作為深圳特區統計改革創新的當代使者,積極與南非金磚國開展統計合作交流,為贏得下屆在南非召開的金磚五國統計局長會爭取有更多的中國統計創新元素與統計標準權重,做出深圳特別有為的努力與貢獻。

  【統計數據質量】2017年,深圳市統計局強化GDP核算相關指標分解監測工作, 根據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對全年主要核算指標目標任務進行分解測算並報送市領導及有關部門,按月度梳理匯總並及時報送核算各項指標完成情況。保持與財政、稅務、人行、證監、保監、證交所等重點數據來源部門建立月度、年度統計數據交換機制,監測重點指標波動變化情況;通過即時電話、座談等形式加強交流溝通,掌握跟進數據指標走勢判斷。多角度嚴審數據,夯實基礎數據質量。通過國家、省、市自設審核模板及人工核算、橫縱向比較等方式,對基層數據進行評估,包括評估上報率、審核同期數缺失情況和評估數據變化程度最大企業等;對匯總數進行評估,包括評估內部結構、評估增長趨勢以及對外部數據進行評估等;及時關注重點企業經營情況,與企業保持密切聯繫,實時把握重點企業數據動態。高質量完成各項普查調查專項調查工作。落實深圳市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 在事後質量檢查中獲省檢查組肯定。及早謀劃推進「四經普」各項籌備工作,建立普查籌備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協調區、街道統計部門做好「四經普」預算編制, 開展籌備工作巡查,推動各區開展「四經普」前期準備工作。順利完成人口變動調查擴樣工作任務,樣本從1‰擴大到3‰,樣本量由56個調查小區擴大到184個調查小區,覆蓋全市10個區、57個街道, 調查人口4.5萬人,實際抽樣比4.0‰。較好完成深圳市月度勞動力抽樣調查工作任務,配合國家統計局完成重點企業用工情況調查工作任務。抓定報重比對,全力保障基本單位統計工作順利完成。截至9 月底,全市基本單位名錄庫新增基本單位12285個,其中法人單位11733個,產業活動單位552個。全市基本單位名錄庫中有法人單位32.32萬個,產業活動單位37067 個(不含本部)。按照上級統計部門要求,完成國家「非四上」單位抽樣調查樣本單位核實比對工作和省下發的核實貿經專業「非四上」單位抽樣調查樣本單位工作。重質量嚴審批,全面強化一套表調查單位管理。從8月起,開始2017年年度審批准備工作,協調取得國稅、地稅部門納稅單位信息,與名錄庫進行比對,整理出第一批「準四上」單位名錄5000家。高質量完成一套表月度審批工作(全市832家單位),其中新開業入庫263家、更名343 家、退出226家(3月退庫)。開展一套表調查單位核查工作,對一套表調查單位資料進行全面檢查,保障一套表調查單位質量。開展一套表調查單位基本信息維護,年內收集並修改調查單位信息1538條。

  【統計服務】2017年,深圳市統計局按月對主要經濟指標進行分析,並對指標走勢及時進行預警,按季度對全市經濟運行走勢進行研判,及時提出針對性意見和建議,服務市委市政府領導決策。完成各月度經濟運行情況、各季度市委經濟形勢分析材料、內地大中城市主要經濟指標對比分析、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完成領導交代的其他臨時性或專題性分析。統計諮詢,處理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統計諮詢電話,日均接諮詢電話30餘次,網上諮詢業務日益增多。數據交流,及時高效完成統計信息交流網、統計數據上報工作,與其他城市做好統計信息交流溝通工作。新聞發布,各月度與媒體溝通聯繫,通過媒體向社會報導深圳經濟運行情況;各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及時向媒體通報,年度召開統計數據新聞通報會。

  【統計法制建設】2017年,深圳市統計局逐步完善法治基礎,形成《深圳經濟特區統計條例(修訂草案)》及修訂說明, 提交市法制辦審查。制定規範統計中介服務市場相關指引《深圳市統計中介機構管理指引》《深圳市統計中介機構調查規範化指引》《深圳市統計中介機構信用管理指引》《深圳市政府統計購買服務規範指引》,並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報》上發布。對現有統計行政職權權責清單以及簡政放權、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落實情況進行整理,規範調整行政職權事項目錄。完善行政職權其他服務事項(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審批),依法管理及審批地方、部門統計調查項目。保障統計調查制度貫徹執行。嚴格執行國家、省、市統計調查制度。創新思維、勇於擔當,積極研究分析解決深汕合作區統計管理問題,並對深汕合作區作為臨近深圳地域的編碼進行落實解決。下發《深圳市統計局關於執行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國家標準的通知》,組織學習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全面貫徹落實「雙隨機」執法檢查工作。按照「雙隨機」抽查和數據質量重點檢查相結合方式,對某些重點領域或重點問題組織開展統計執法檢查。

  仲裁

  【概況】2017年,華南國際仲裁委受理案件766件,總爭議金額165億元,案件平均爭議金額2154萬元;案件行業結構持續優化,金融和資本市場糾紛、土地和房地產糾紛、公司企業類糾紛成為三大穩定案件來源,其中金融和資本市場糾紛佔40%, 土地和房地產糾紛佔10%,公司企業類糾紛佔12%;案件國際化水平逐步提升,仲裁案件當事人涉及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法國、泰國、伊朗、義大利、加拿大、西班牙、賽普勒斯、巴基斯坦、英屬維爾京、巴西和寮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深圳仲裁委全年受理案件2890件, 案件爭議金額147.4億元,案件平均爭議金額510萬元;結案2883件(含舊存), 其中裁決結案2166件,調解結案212件, 撤案505件;加強案件程序管理、裁決書核閱和信訪督察工作,接待當事人來訪140餘人次,受理投訴47件,對裁決確有錯誤的及時研究解決。12月25日,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深圳國際仲裁院)與深圳仲裁委員會合併為深圳國際仲裁院(深圳仲裁委員會)。

  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商會調解+仲裁」「展會調解+仲裁」「香港調解+深圳仲裁」「四位一體」資本市場調解以及粵港澳商事調解聯盟為依託的多種調解模式創新取得良好社會和市場影響。國際貿易與智慧財產權糾紛調解。第121、122屆「廣交會」共計處理糾紛70宗,調解成功45宗,所涉及調解當事人來源國新增至113個,中國調解全球影響力在「廣交會」得到增強。資本市場行業調解。證券期貨業糾紛調解中心共計受理各類資本市場諮詢及調解申請722宗,正式受理調解案件185宗;結案190宗,其中調解成功176宗,對接仲裁157宗;受理的首宗上市公司控制權糾紛案,爭議金額27億元,以「調解+仲裁」開創中國上市公司併購糾紛新思路。談判促進迅速成為新業務增長點。華南國仲談判促進中心全年受理談判促進案件涉及爭議總金額802.66億元, 涉及爭議土地或建築面積共170餘萬平方米,涉及當事人8.6萬人。

  【仲裁國際合作】2017 年,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銀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國際商會仲裁院(ICC)等四大國際組織通過不同方式, 建立並加深合作關係。其中,國際商會仲裁院(ICC)主席專程來訪該院,雙方共同籤署合作備忘錄,並於12月共同宣布啟動新合作機制,聯合舉辦研討會,為兩個機構之間長期穩固合作奠定基礎;世界銀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秘書長發來合作備忘錄草案,希望與該院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四大國際組織代表均出席該院舉辦的第七屆中國華南企業法律論壇研討會,圍繞「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與投資仲裁」主題,聚焦國際投資仲裁最新發展,華南國仲國際投資仲裁深圳規則得到有效推廣。創建海外庭審中心。依託深圳駐北美經貿代表機構,在美國洛杉磯創建中國國際仲裁第一個海外庭審中心。推動中非仲裁合作。聯合南部非洲仲裁基金會、肯亞奈洛比國際仲裁中心組建的「中非聯合仲裁深圳中心」揭牌;應模里西斯共和國司法部部長、中非聯合仲裁約翰尼斯堡中心主席邀請,華南國仲代表團出訪模里西斯共和國、南非共和國,參加系列國際仲裁交流活動,並與模里西斯商會仲裁調解中心籤署合作協議以及參加首屆中非聯合仲裁大會;華南國仲隨廣東省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經貿代表團出訪英國、坦尚尼亞、肯亞,與中國「走出去」企業一起宣傳營商環境和中國仲裁在深圳經濟特區的創新。鞏固亞太地區影響力。代表中國出席亞太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ADR)大會;應聯合國貿法會亞太區域中心、大韓商事仲裁院及首爾國際爭端解決中心邀請,華南國仲代表團赴韓國開展國際仲裁交流活動並作為中國仲裁機構唯一代表在第六屆亞太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ADR)大會上發表主題為「中國國際仲裁的創新」主題演講;拜訪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亞太區域中心、大韓商事仲裁院(KCAB)、首爾國際爭端解決中心( S E O U L IDRC)及世宗律師事務所等機構。繼續深化與香港的法律合作。與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在香港共同舉辦《法律合作安排》續籤儀式暨華南國仲新仲裁規則研討會,密切深港兩地法律服務合作,共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國際化水平。

  【仲裁國內推廣】2017年,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主辦、主導或重點參與舉辦的大型論壇、專題沙龍、研討會、業務培訓及開放日等活動數十場,覆蓋人數近萬人;拜訪及座談交流活動近200次(平均每周座談交流超過3次),涉及上百家企業、律師事務所、相關政府部門、合作商協會及境內外相關機構,深入座談交流覆蓋人數近千人。深圳仲裁委走訪市版權協會、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協會、汕尾商會等行業協會和阿里、酷派、大疆、騰訊、中興等知名企業及市場監管委、建設工程造價站等部門,推行仲裁制度和仲裁條款;利用科技園工作站、華強北工作站、龍崗分會,把仲裁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第一線;加強與各金融機構溝通聯繫,就金融案件程序與實體問題進行更加細緻的研究和協調,起到「形象展示、品牌提升、行業推廣」作用。

  【金融和資本市場領域仲裁】2017年,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新三板」)、中國證券投保基金公司以及多家銀行合作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新三板」將引導其11600多家掛牌企業使用華南國際仲裁爭議解決服務。

  【高科技和智慧財產權行業仲裁】2017年, 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與市新材料行業協會共同舉辦「新材料行業爭議解決及風險防範」研討會;與市智慧財產權聯合會合作舉辦「開拓市場新機遇磋商會」; 與深圳機器人協會合作舉辦「人工智慧機器人企業智慧財產權風險及規避演講」;走訪超多維、美的、華星光電、華大基因、廣電集團、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深圳衛視、VIVO公司、奧比中光、OPPO公司、比亞迪等多家知名企業的法務部或智慧財產權部門。深圳仲裁委進駐南山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

  【醫患糾紛領域仲裁】2017年,深圳仲裁委員會受理醫患糾紛案件88件。截至年底,共受理醫患糾紛案件487件,總標的1.42億元。

  【仲裁規範化制度建設】2017年,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根據辦案實際需要,修訂《關於仲裁案件特殊情況收費和退費的規定》《專家諮詢委員會工作規範》《專家諮詢工作流程稿》《關於裁決書草案核閱的規定》,制定辦案秘書離職交接流程辦法,優化秘書考核表和考核制度,完善秘書人員手冊的內容等。根據研究和推廣需要,組織編輯《金融案例第三輯》《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的法律服務創新》《廣東省工商聯調解仲裁指南》等書籍。根據談判促進工作要求,編纂《城市更新法律法規政策彙編》,起草《深圳國際仲裁院談判促進規則》《深圳國際仲裁院談判促進中心專家報酬支付辦法(試行)》等。根據人事行政管理要求,修訂完善薪酬績效、職位分類管理、請休假、保密、資料管理等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

  【仲裁員培訓】2017年,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提升仲裁員辦案能力為目標,結合「《民法總則》若干問題」「仲裁裁決書的起草」「仲裁案件的審理」 等,組織多次境內外仲裁員培訓交流。深圳仲裁委按照法定條件、公開招聘、擇優錄取原則,增聘仲裁員126人,仲裁員總數944人。對新聘仲裁員進行崗前培訓, 重點講解開庭技巧、裁決書製作及職業操守。定期組織仲裁員培訓及研討活動,提升仲裁員理論素養和仲裁實務能力。

  【仲裁信息化建設】2017年,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根據「網際網路+」仲裁要求,推出《深圳國際仲裁院網上仲裁程序特別指引》,完成網上仲裁批量案件系統開發並正式啟用運行;深化開發移動網際網路辦案平臺,新增一系列新功能,該平臺在全國250多家仲裁機構中為「2017 年中國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創新」唯一入選項目;基於大數據智能仲裁研發持續深入, 已投入服務的「3i」仲裁機器人為國內首創。深圳仲裁委在全國率先研發「雲上仲裁」平臺,實現在線立案、在線仲裁及證據固化,為當事人提供高效便捷、成本低廉、靈活安全的在線仲裁服務和電子數據證明解決方案;更新網上辦案系統,加快辦公設備現代化建設。

相關焦點

  • 擬授權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設立具有特定管理職能的法定...
    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現場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將迎來新的機遇!11月24日,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召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提請二審。  大河報記者在會議現場了解到,在一審稿的基礎上,《條例(草案)》新增了不少規定。其中,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擬授權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設立具有特定管理職能的法定機構,可謂一次重大突破。
  • 紹興市人民政府 經濟管理
    另有46個項目被列為省「411工程」項目,13個項目被列為省重大產業項目,40個項目被列為省循環經濟重大項目,21個項目被列為省服務業重大項目,39個項目被列為省重大工業項目。  【出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 年內,市發改委進一步深化經濟轉型升級綜合配套改革,牽頭對市級已出臺的66個產業激勵政策進行整合,制定《關於進一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意見(試行)》並印發實施。
  • 酒店綜合安防綜合管理系統的組成、功能及方案實現
    打開APP 酒店綜合安防綜合管理系統的組成、功能及方案實現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4 16:48:40 • 方案介紹 大華酒店綜合安防綜合管理系統主要包括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系統、報警系統、梯控系統、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基於TCP/IP網絡技術進行組網,採用軟硬體一體化平臺,融合多個子系統,同時搭配中心管理系統以及大屏顯示系統,做為酒店安防系統的監控中心(見圖)。
  • 396經濟類聯考與199管理類聯考的區別
    以下是都學課堂準備的「2019考研:396經濟類聯考與199管理類聯考的區別」,供大家參考。一、396經濟類聯考396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的考試內容包括數學、邏輯、寫作三個部分。
  • 綜合 協調 經濟 創新 打造萬億綜合交通產業「浙江樣板」
    作為交通強國示範區,近幾年,交通「優等生」浙江高度重視綜合交通發展。2018年,浙江發布全國首個省級綜合交通產業發展規劃,對全省綜合交通產業做了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綜合交通發展受到世人矚目,也為全國各省的綜合交通發展提供了樣板。
  • 船山區「潮汐式管理」規範「地攤經濟」發展
    日前,記者從船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今年以來,該局認真貫徹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切實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潮汐式管理」推動「地攤經濟」加快發展,刺激消費回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所謂「潮汐式管理」,首先是有收有放控時間。
  • 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20級EMBA班會
    近期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管理新樓328教室成功舉辦了2020級EMBA班級班會。此次班會也特別地邀請到了2016級綜合MBA校友秦峰(第十五屆聯合會主席)和2016級EMBA校友吳齊冬(上海緣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互緣製冷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緣惠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長)出席。班會由班主任李老師主持。
  • 專業解析|山東交通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2016年組建經濟與管理學院。現已建成交通經濟實驗室、交通投融資實驗室、金融實驗室、現代文秘綜合實訓室、人力資源管理實驗室、多功能旅遊實訓室、現代印刷技術實訓室、會展經濟與管理實訓室和ERP沙盤模擬實驗室等實習實訓場所,並配有各種實習實訓軟體。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431金融學綜合、815經濟學綜合初試參考書目
    今天,惠園教育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備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431金融學綜合、815經濟學綜合初試需要準備哪些參考書目。 其中,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的金融專碩不分方向, 金融學院分了四個方向銀行管理、資本市場、金融工程、量化投資, 前三個可以說沒有任何區別,填報哪- -個方向都可以; 量化投資方向複試內容與課程設置、培養計劃與其他方向差別很大,對於軟體工程有興趣特長或本科專業為計算機
  • 綜合 協調 經濟 創新 打造萬億綜合交通產業「浙江樣板」_杭州網
    浙江日報作為交通強國示範區,近幾年,交通「優等生」浙江高度重視綜合交通發展。2018年,浙江發布全國首個省級綜合交通產業發展規劃,對全省綜合交通產業做了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綜合交通發展受到世人矚目,也為全國各省的綜合交通發展提供了樣板。
  • 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21年碩博連讀實施細則
    為了做好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21年碩博連讀選拔考核工作,根據《內蒙古大學碩博連讀實施辦法(試行)》精神,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和特點,制定本實施細則。一、組織辦法1.成立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 山東省與人壽財險達成戰略合作 雙方攜手加強應急管理指揮調度綜合...
    1月4日,山東省應急管理廳與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分公司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據介紹,籤署此協議的主要目的,在於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山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人壽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對接落地,優化應急管理社會資源配置,充分發揮保險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加強應急管理指揮調度綜合服務能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穩定。
  • 江蘇規範年度綜合考核指標管理 放大考核綜合效應
    為深入貫徹中央及省委關於考核工作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完善綜合考核指標準入、優化、退出機制,提升指標管理的科學化水平,根據中央關於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績考核的有關要求,經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近日,省考核工作委員會印發《江蘇省高質量發展年度綜合考核指標管理辦法
  • 江西眾幫物流有限公司:物流綜合管理系統
    物流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巨大作用,目前專線物流企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難點:1、服務功能單一、粗放經營,社會可信度低;2、物流技術和設施設備較落後,經營成本高,利潤低;3、企業規模小,資金短缺、融資難,經不起與市場競爭;4、物流專業化人才匱乏,綜合實力不高難以接收優質物流服務項目;……正是因為上述難點不斷地制約中小物流企業發展
  • 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釋放外向型經濟發展新活力
    作為中西部地區首個以航空製造為特色的綜合保稅區,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自去年11月正式封關運行以來,充分發揮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保稅服務的政策紅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通關服務持續優化,與陝西航空產業契合度進一步加強。
  • 邵武2020年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400強
    2020年,邵武市凝心聚力全方位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超越,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400強、全國縣域投資潛力400強。「十三五」期間,邵武持續穩增長、調結構,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持續強統籌、提品質,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持續嚴治理、重保護,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持續抓改革、促開放,發展活力競相迸發;持續補短板、惠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 G20鼓勵以循環碳經濟方式管理排放減輕氣候變化影響
    原標題:G20鼓勵以循環碳經濟方式管理排放減輕氣候變化影響   G20國領導人強調,發展循環碳經濟對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
  • 社科院技術經濟及管理考博參考書、難度解析【考博必知】
    一、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技術經濟及管理博士研究生歷年招生導師及研究方向(@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二、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技術經濟及管理博士研究生入學複試分數線(@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中國社會科學院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考博初試分數要求: 2019:英語:44分,小語種:55分,業務課一、二考試成績均不低於55分,兩門專業課總分不低於125分。三科總分不低於194分。
  • 廣東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掛牌 系省農業廳管理的副廳級機構
    廣東海洋執法力量(資料圖 ) 嶽海 攝11月16日,廣東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正式掛牌,標誌著廣東唯一海洋執法力量、唯一省級行政執法隊伍、唯一跨部門綜合執法機構正式成立。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是省農業農村廳管理的副廳級機構。2019年11月,中央編辦批覆設立廣東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明確省總隊「集中行使廣東省權限範圍內的涉海執法職責」。2020年1月,廣東省委編辦印發了《關於廣東省漁政總隊更名為廣東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的函》。11月,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三定」方案正式印發,16日廣東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舉辦揭牌儀式。
  • 【經濟日報】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召開
    【經濟日報】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召開 2020-10-30 經濟日報 沈慧 他說,如何將較早積累的地球觀測應用實踐在後發國家和地區推廣、復用和擴展,如何共同應對數字經濟給地球觀測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規避地球觀測技術發展演變過程中產生的「鎖定效應」,這是在全互聯時代開展地球觀測應用合作的使命和任務,也是開展區域統籌協調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據了解,本次會議為期4天,會議期間將發布《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常州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