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現象,除了「湘西趕屍」,還有懸崖峭壁上的百年懸棺!都是駭然悚聽的真實事件,改革開放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不再繼續這一傳統習俗,但是它卻給人們留下了難解的懸念!
懸葬,主要盛行於我國的南方,尤其是在古代,尤為盛行,把人的屍體放到人跡罕至,鳥獸都難到達的懸崖絕壁,裝入楠木製成的棺木裡,使屍身千百年都不腐不朽,懸葬的形式有四種,一種是武夷山的崖葬,在武夷山的各種天然崖洞裡都有棺木!
第二種是三峽崖葬,三峽兩岸的懸崖層疊,河谷深幽,是古人進行崖葬的最佳選址,在高達700的地方,放置著許多棺木,有的在天然洞穴裡,有的在懸崖縫裡,在這裡還時興群葬,根據隨葬的葬品以及棺木測定,最早的大概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至東漢時期!
第三種是人懸棺,在四川的南部地區,秦漢時期被稱為「道」,這裡的崖葬技術要求更高,直接將棺木放在提前在懸崖上打好額木樁上!第四種是「幽巖葬」,在西南苗族聚集區,這裡的崖葬方式比較獨特,是將棺木放在四面通風的溶洞裡,而且幾百個棺木壘砌在一起,根據棺木裡的陪葬品推測,大概始於宋朝!
在技術,工具都簡陋的情況下為什麼人們要把棺木放到哪個高的地方?其實這是一種源於傳統說法的習俗,傳說,若是想要子孫後代活的好,逝者就得葬在高的地方,即是對死者的尊重,又是對靈魂的敬畏,神聖不可侵犯,預示著後代將子孫繁榮昌盛!
而如何將懸棺放到這麼危險及高的地方就成了後人研究的重點項目,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棧道運棺,先修路,再把棺材放進去,但是工程太艱巨,有些地方根本就修不成棧道!另一個說法是「懸索下棺」,用繩子將棺木束好,放到崖壁上,此說法雖然沒喲億親眼目睹過,但也是最靠譜的一種猜測!由此可見古人的智慧之高,後人都無法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