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裡龍族有6個姓:1燭2元,3龍4敖,餘下2姓才是真正的萬龍之祖

2021-01-14 王事情

以前我寫過一篇《神話中龍族有四個姓,除了敖,一個姓身長千裡,一個是皇帝的姓》,文中總結了龍族的四個姓:

1、燭。出自《山海經》,章尾山之神燭龍,身長千裡,名叫燭陰或者燭九陰。

燭龍

2、元。出自唐傳奇,唐人韋丹救一老黿,實為神龍所化。神龍變一老人報恩,自稱元浚之,在天庭錄得韋丹一生的前程富貴。

這裡多說兩句。其一,我在那篇文章中說這件事出自《西湖二集·壽禪師兩生宿願》,這話沒有錯,不過《西湖二集》是明代的話本小說,韋丹的故事僅充作引子,最早的出處還是在唐朝的《河東記·韋丹》。

其二,神龍何以姓元?也不難理解。

唐承隋,隋承北周,北周承於西魏,而西魏是從南北朝的北魏分裂出來的,站在臺前的代言人雖然變了又變,但根子裡都是陳寅恪先生提出並為眾多學者所承認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北魏、西魏的皇族本姓拓跋,是鮮卑族的一支,拓跋珪建立北魏,拓跋燾統一北方,拓跋宏遷都洛陽,開始大舉漢化,是為孝文帝改革。諸多改革中的一種就是改鮮卑姓為漢姓,門第最高者有八姓,排第一的就是拓跋氏的改姓:元。

魏之先出於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拔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神龍在傳統文化中一向被認為象徵著帝王,因而《韋丹》故事中的神龍必然要冠以皇族的姓氏,但顯然不可能姓李,因為當朝皇帝姓李;也不可能姓楊,隋是前朝,會惹上麻煩;不能姓宇文(北周皇族姓氏),因為宇文是鮮卑姓,而且是複姓。那麼比較合適的姓只能是北魏的帝室了。

孝文帝出行圖

3、龍。這個好理解,龍本來就是帝王的象徵,是尊貴之姓,龍族不姓龍還能姓啥?元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中的龍女就姓龍。

4、敖。這個姓太普及了,差不多中國人都知道,這自然是託了《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福。當然這個姓真正的出處是元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滄海》,《西遊記》只是承襲了這種說法,而《封神》又承襲了《西遊》。

限於學識,這篇文章並不完善,後來看了《八仙得道全傳》,又發現了龍族的兩個姓。

第五個姓:平

太古之時,今天的西南數省還是澤國。大海汪洋,波濤怒卷,龍王傳說於是應運而生。

且說在四川灌口附近,二郎神鎮守的地方,靠近海邊的村子裡生活著一戶人家。這家的丈夫已逝,只留下孤兒寡母,孩子姓平名和,已長成一個硬朗的少年。然而兒子長成的背後卻是寡母不要命的操勞,終把一雙眼睛都累瞎了。

平和生來純孝,割草打柴之餘,到處求神拜佛、延醫用藥,想盡了千方百計,要把娘親的眼睛治好。無用功做得多了,平和便有些不平之氣,質疑起天道不公來了。

他這番孝心和魯莽,打動了神仙縹緲真人。

真人告訴他,可於今晚子時,到三十五裡之外的海邊候著。原來灌口的海底,生活著一條老龍,得壽千萬年,已成不壞之身。只需取得老龍的龍丹,心裡默念,就能要什麼有什麼,他母親的眼疾,只要珠光一照就好了。

平和果於子時趕到,在老龍吐納之時,暗念神仙縹緲真人教他的咒語,把龍丹搶到了手。這丹是龍修煉的精華所系,凡人食之即成龍,老龍豈能容平和離開?便在此時,縹緲真人阻止了老龍,聲若黃鐘大呂,老龍不敢違令,奉了法旨,安心潛伏海底不提。

平和回家果然治好了老母。接著用龍丹四處行醫,無不靈驗。他又是個「事無不可對人言」的老實性格,人家問他一身醫術從何而來,他笑道他哪有什麼本領,都是龍丹的功勞。人家給他報酬,他分毫不取,即令強塞給他,他也周濟給村中百姓。以是聲譽遠揚,成為灌口地方有名的神醫。

然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人如果沒有能保護自己的本領,就不要引起他人的貪婪之心。平和有此至寶,很快就引起了有心人的覬覦。

這個人就是灌口的地方官毛虎。他的女兒被妖精所迷,不省人事已有半年。毛虎與妻子定計,請平和來給女兒治病,假如真有效用,就要強買他的。平和若敢不賣,是死是活就由不得他了。

平和固然老實,卻也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道理,他覺得這龍丹是仙人和老龍給他的,自己不能久佔,假如有一天仙人責備、老龍索取,自己豈不是監守不慎,有負仙人和老龍厚愛?所以被逼到走投無路時,寧可一死也不願把它獻給惡官。

他一仰脖子吞下了龍丹,肚裡翻江倒海,化龍的痛楚已非凡人所能忍受。然而他終於忍受了痛苦化成了龍,並在縹緲真人的幫助下與老龍合而為一,潛修五十年後,娶了龍母,夫妻倆接受天庭敕封,成為四海龍王之祖。

第六個姓:胡

龍母本姓胡,身世卻更是離奇罕有。

太古之時,在今天的浙江省中部,正當錢塘江上、下遊分界的地方,有個伏龍潭。此處水流湍急、兇險萬分,行船不易,因此跑船的人想出一個法子,那就是把所有船連結到一起過伏龍潭——後來曹操也用了這個法子。當時還製造不出來鐵鏈,只能用篾纜擰成大繩。

所謂蔑,破開竹子成一至二指寬的小條,剔下最外面一層竹皮,再扔到水裡泡幾天。蔑條泡水後堅固異常,再幾十上百條擰成一根巨索,粗逾手臂,以之鎖船,是那個時代最有效的方式了。

有這麼一條幾十丈長的篾纜,鎖的船都撞沉到了江中,只剩下它不易腐壞,在水裡悠遊了三百年,反而愈見洗鍊和光澤。時而躲入水底藏幾年,時而浮到水面漂段時間,這樣受了日精月華的照射,漸漸已具靈識,鱗甲滿身,須髯戟張,宛然已是龍形,因它是繩索化成,故稱為繩龍。

只剩一對眼睛太難修煉,用盡苦功,也至少還得五百年才能開眼。不料有一日神仙火龍真人經過錢塘江,正遇繩龍。船上有二位當地官員,怕它傾覆船隻,請真人屠龍。火龍真人以上天有好生之德,繩龍修煉不易,罪狀未形,惡跡未顯,怎能預判一個壞的可能而結果了還沒有作惡的繩龍呢?因此不許。

無奈之下,二位官宰借得真人的仙劍意欲自行斬之。仙劍迎風化為二劍,一為雄劍,一為雌劍,那繩龍修成的是雌體,當用雌劍斬之。可是他們畢竟是凡人,慌亂之中飛出的卻是雄劍。

雌龍所缺正是陽氣,陽劍一至便有所感,劍刺在她額頭之上再對穿而出,正好給她開了一對眼睛。

害之適以愛之,殺之正以全之。

繩龍向火龍真人頷首施禮,感激他的成全。而神仙既然沾了塵緣,就勢必把這段緣了結,因此火龍真人便和繩龍結了師徒之緣。為免繩龍害人,他在伏龍潭百裡之內設下一重刀閘,中間只留一縫,必須把法身修煉到細如髮絲短如繡花針才能通過。以後錢塘江所有修道的生靈,都需經過這重刀閘才能飛升仙界,如此一來,便困住了許多願想作惡的精怪。

八十年之後,繩龍修成法身,在火龍真人的監督護法之下,平安通過刀閘。但因她不是人身,還需轉世為人,重修己身方能得道。火龍真人將她龍珠(內丹)取出,毀其肉身,將她送去投胎。

有個孝女叫胡秀春,年已及笄(15周歲),尚未嫁娶。忽一日在河邊洗衣,遂有龍珠入腹,感而成孕,生下一女,起名胡飛龍。

單親媽媽不必說,肯定要面對各種流言蜚語,什麼因奸成孕,什麼中途被棄,要多難聽有多難聽,而在胡飛龍長到十歲之時,胡秀春終於因此自殺,可謂悲劇。

胡秀春自殺那一夜,火龍真人帶領仙班降臨胡家,為胡飛龍細說前世今生,並傳授她諸般法術。宿願一了,胡飛龍成龍。

繁衍

在神仙序列中,縹緲真人與火龍真人乃是毋庸置疑的金仙,二人同出太上老君門下,是師兄弟。

兩人奉命了結這兩樁神龍公案,請動月下老人下凡親自為平和和胡飛龍結成婚姻,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親自推薦,請求玉皇大帝封平和為四海龍王、封胡飛龍為王妃,等他們誕育龍族之後,準許其兒孫分司大小各海,永為龍王,永世不替。

太上老君賜龍王夫妻倆袞龍袍服,又賜平和寶劍一把,賜胡飛龍飛針一枚(可能埋下了定海神針鐵、如意金箍棒的伏筆)。來到人間帝王處,適逢舜帝在位,金口玉言,也像玉帝一樣加封為王、妃之後,統領水族。

縹緲、火龍二人在南海探得大批水晶,用仙家妙法為兩徒建造一座王宮,水波不入,內外通明,即水晶宮。

平、胡結合之後,龍王一族也就從此誕生。

他們生了四個孩子敖廣、敖閏、敖祥、敖貴(名字與《西遊》、《封神》大同小異,不再辨析),將各大海洋分封給他們。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天下江河湖海,盡為龍族所有,到《西遊記》中,甚至水井中也有井龍王。

那麼,為什麼平、胡的孩子不姓平?甚至也不姓胡呢?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敖並非他們的姓氏,而是輩份。也就是說,他們本該叫平敖廣、平敖閏、平敖祥、平敖貴。另外,這個「敖」最初是「鰲」字,元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滄海》中,龍王第三代摩揭太子登場,自報家門:

小聖乃東海鰲廣龍王之子,名曰摩揭,兄弟是龍毒。

可見敖廣實為鰲廣。鰲字並非姓氏,意思是是巨龜。女媧補天時斷鰲足以立四極,又令三頭巨鰲馱著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俗語說「龍生九子鰲佔頭」,也就是說平和和胡飛龍生的第一個孩子就是鰲,則順便把「鰲」字作為龍王家族第一代字輩,就得到了解釋。

還有一個可能,古代姓、氏有別,「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因此平為姓,鰲為氏。後來鰲簡化為敖,遂成龍族第二代之「氏」。

八仙過海事件後(八仙過海,龍族遭遇了滅頂之災,平和自殺,胡飛龍被泰山壓死),以敖廣為代表的第二代龍王重振龍族,此時於情於理,都該以一個全新的姓氏面對天庭、八仙和世人。誠如慕容葉延自謂,「吾為公孫之子,案禮,公孫之子,得氏王父字」(《宋書·鮮卑吐谷渾》)。從此,「敖」正式成為龍族正式且唯一的姓氏。

相關焦點

  • 這個姓是中國「萬姓之祖」,大部分姓都來源於此,可惜現在卻很少聽說
    ——《老子》 姓氏是人人都有的東西,在我國,它最早誕生於宗教、圖騰崇拜,隨後經歷了漫長的演化,才最終成為了今天的格局。提到中國的姓氏,像張、王、李、劉這樣的大姓自然是最引人注目,這些姓氏的人口個個多達千萬,令人不得不感嘆其規模龐大。 當然,另一方面,我國也有著死、神、毒等罕見的姓氏,它們來源神秘、使用者更是非常稀少。
  • 龍真的存在於這個世界嗎?為啥龍王都姓「敖」?揭秘這神秘現象!
    ,在古代的時候「真龍天子」,就是民間的皇帝,龍是非常吉祥的形象,但是也有少數惡龍,人們把它們叫做蛟龍。    龍是否真的存在,這是一個千古謎團,很多人相信,因為存在於上古神話,史書的記載。    然而現在還並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龍的存在,只能說,我們對此要心存敬畏之心。而在大眾的印象中,好像所有的龍王都有著一個相同的姓氏——敖。
  • 中國部分稀有姓氏由來,有個「第五」姓,還有個最長的姓,九個字
    我們所熟知的,成書於宋代的《百家姓》中就收錄了單姓和複姓共504個;明朝陳士元編寫的《姓鐫》也收錄了單姓和複姓,共3625個;另外在1996年出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中,收錄的姓氏更多,共計11969個,此外還有異譯、異體字姓氏3136個。這當中常見的姓氏多是單字的,當然複姓也不少,可九個字的姓氏您聽過嗎?
  • 哪個姓是萬姓之祖?中國有哪些姓氏,是女性特討厭的
    中國人的祖先將某些動植物神話,變成自己的氏族圖騰。然後在部落之間進行交流時,為了方便起見,便用這圖騰來代替部落的名字。所以,這個「姓」,其實代表的是你的族源,是你的祖考所在。而「氏」,則代表著子孫後代的分支。它們起初是分開的,但秦漢以後,姓氏開始合二為一。那麼,哪個姓是萬姓之祖呢?
  • 姬姓作為「萬姓之祖」,為什麼現在姓姬的人卻很少?
    ,也有人說是因為黃帝住在軒轅之丘,所以也是以地為名。作為中華文明的始祖,黃帝自然是多能而偉大的,而他成為中國的萬姓之祖卻另有緣由,歷史記載,黃帝共有兒子二十五個,只有十四個人分封得姓,共得到十二個姓。可見那個時候的姓氏其實還是很混亂的,就是貴為黃帝的兒子,也不一定有姓,而且姓氏大部分還是自己的分封之地,只有兩個兒子跟著黃帝姓姬。
  • 揭秘姓氏來源:「東郭」確有其姓?「嬴」姓很古老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日電(記者 上官雲)張、王、趙、劉……這些姓氏聽起來再普通不過,但卻可能包含許多人不知道的歷史淵源。  近來,一場正在舉辦的「問祖尋根——姓氏文化主題展」成為熱點。記者實地探訪本次展覽,經採訪得知,中國的「姓氏」來源頗多。有的以「圖騰」為姓、有的以「官職」為姓,期間還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不少姓氏頗為有趣。
  • 中華姓氏圖騰,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衛康公的後裔有個叫惠孫的,居住在今河南,後來惠孫的子孫就以孫作為姓氏,就是孫姓。 閻姓今多簡寫作「閆」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后稷之後,以封地名為氏。 2、出自姬姓,為周康王之後,亦以封地名為氏。 3、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後,也以封地名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
  • 這個姓氏被稱萬姓之祖,你的姓氏可能起源它,現如今人數不足百萬
    筆者曾經介紹過,姓氏最開始是兩碼事,「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起源於母系社會,在當時這是同宗同族的名字。由於當時女子地位很高,因此出現了很多女字偏旁的姓氏;而「氏」則起源於父系社會,剛開始是「姓」的一個分支,再後來月由於男性地位的提升,就產生了父系氏族。
  • 北京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一姓是天子後代,第四姓更了不起
    接下來想和大家聊聊北京人口最多的6大姓氏。北京人口第六姓,楊姓。楊姓是一個很常見的姓氏,其歷史十分悠久,形成於春秋時期。主要源自姬姓等,屬於西周王族、黃帝之後。最早發祥於今山西洪洞縣一帶。春秋時期,周襄王封伯僑在楊地,稱楊侯,建立楊國。後人遂以國名為姓氏。楊姓最早在山西境內,歷史上,無論楊姓怎麼遷徙繁衍,華北一代始終是楊姓分布比較集中的地區。
  • 29個稀有姓有哪些 中國有什麼稀有的姓?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那麼,中國有什麼稀有的姓?29個稀有姓有哪些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百家姓的解析吧!來源有二:一是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盤庚給大夫所封官職,屬於帝王賜姓為氏;二是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後代,屬於以職業技能名稱為氏。 蕩姓 蕩姓一說是源於共工氏,出自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湯明之後裔湯析羲,屬於避難改姓為氏。另一說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宋桓公之三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 中國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
    (2)以動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為姓氏。如馬、牛、羊、豬、蛇、龍、柳、梅、李、桃、花、葉、谷、麥、桑、麻、粟、山、水、林、木、風、雲、河、江、金、石、鋼、鐵、玉等,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圖騰。(3)以封國、採邑或職官、爵位為姓。
  • 我國這個姓氏僅五十四萬人,卻被尊為「萬姓之祖」,是你的姓嗎?
    比如說2014年的高考生中,就有一位叫做「春秋戰國」的學生,名字就是自創姓氏,並且合法。我國「嬴」姓歷史底蘊非常深厚,被稱之為「萬姓之始」。根據2018年官方曝光的數據來看,嬴姓大約在四川和貴州兩個省市,人口數量相對而言更多,山東次之。其他地方嬴姓的現代人只有幾千人,總人口相加不超過五千人。
  • 左姓起源、歷史與名人
    左姓歷史來源「左」源出:1、以官名為氏。左史,原為周代史官。周穆王時有左史戎父,春秋時楚靈王有左史倚相,其後皆有左氏。2、據《姓考》及《呂覽》所載,古有左國,以國為氏,黃帝臣左徹為其後。一說左徹為左姓之始。
  • 柏為樹頗有傳奇,百家姓中柏姓又從何而來?
    中國歷來就有松柏延年、萬古長青之說。最早以柏為姓的人,就得了柏之正氣、頑強與安然。中國郵政發行的《中國古代神話》之「嫘祖始蠶」和「伏羲畫卦」一為樹,頗有傳奇柏,長久、俊秀、實用、清香,很早就是人們心中的傳奇。
  • 植物中的百家姓:以蒲為姓,在水一方
    獨特的形狀,讓香蒲得了「水燭」之名。以蒲為姓,在水一方。蒲衣為祖以蒲為衣都會沾些靈隱之氣「春初生嫩葉,未出水時,紅白色茸茸然。取其中心入地白蒻,大如匕柄者,生啖之,甘脆。1276年3月,元軍攻破臨安,5歲的宋恭帝被俘,南宋事實上滅亡。遺臣奉恭帝之兄、7歲的趙昰入閩,在福州立為端宗,任命蒲壽庚為福建、廣招撫使,總海舶,兼「主市舶」,賦予他更大的權力。但蒲壽庚卻拒絕了逃亡中的小皇帝一行「欲作都泉州」的提議,迫使其繼續逃亡廣東,並於德佑二年(1277年)十二月初八,獻泉州城投降元軍。
  • 「姓氏尋宗」党姓——歷史來源
    太昊伏羲陵羲皇子孫尋根謁祖、旅遊觀光的聖地!党姓——夏禹的後裔黨氏出源,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姬氏的後裔。《姓氏考略》記載,魯大夫有黨氏,是周朝公族的後代。党姓起源:1、源自姒姓,是禹王的後代,為夏王朝全族的子孫,所以歷史上稱党姓出自夏之後裔,屬於夏禹後裔的党姓。2、源自姬姓,是以地名為氏的姓,春秋時期,晉國公族大夫封邑於上黨(今山西省境內),於是他的後代子孫就以黨作為他們的姓氏。
  • 中國最特殊4個姓,其中一姓僅17人,另外2姓女性用了會羞於說出口
    說的是皇帝跟炎帝的姓氏,後來又有記載:姬民出自軒轅。這裡就說明了,姓是代表有共同學院關係種族的稱號,在最開始的時候姓和氏是不一樣的,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的名字,他是嬴姓趙氏人。不過從秦朝開始,姓氏合二為一。發展到了現在,在文獻上有記載的姓氏就有5662個,這些還是不包括元清居住中原的人改的漢姓。
  • 遼寧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四姓建立朝代最多,第一姓為天子後代
    遼寧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四姓建立朝代最多,第一姓為天子後代文/侃侃史話在中國東北部,有一個既沿海又沿江的省份,這裡不僅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還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包括新樂文化、紅山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等,並保留著瀋陽古公、清昭陵、清福陵等歷史古蹟。
  •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王,你的姓可能也來自於他,說出來嚇一跳
    那麼,如今我們的姓氏,有多少是出自周朝的姬姓呢?戰國後期的戰國七雄,魏、燕、韓都是出自姬姓。周武王把弟弟姬奭(shi)封在燕地,也就是戰國七雄的燕國。也有族人以國為姓,把姓改成燕的。魏國魏氏始祖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十五弟。
  • 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祖先是誰?
    目前,各地的張姓家譜有以下幾種說法:得姓祖:張揮多數《張世家譜》認為張姓的得姓祖是張揮,但關於張揮與黃帝之間的關係,有黃帝之子和黃帝之孫兩種不同的說法:嘉靖年間的《張氏統宗世譜》中的《得姓郡望》說:「自軒轅黃帝第三妃彤魚氏之子曰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