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寫過一篇《神話中龍族有四個姓,除了敖,一個姓身長千裡,一個是皇帝的姓》,文中總結了龍族的四個姓:
1、燭。出自《山海經》,章尾山之神燭龍,身長千裡,名叫燭陰或者燭九陰。
2、元。出自唐傳奇,唐人韋丹救一老黿,實為神龍所化。神龍變一老人報恩,自稱元浚之,在天庭錄得韋丹一生的前程富貴。
這裡多說兩句。其一,我在那篇文章中說這件事出自《西湖二集·壽禪師兩生宿願》,這話沒有錯,不過《西湖二集》是明代的話本小說,韋丹的故事僅充作引子,最早的出處還是在唐朝的《河東記·韋丹》。
其二,神龍何以姓元?也不難理解。
唐承隋,隋承北周,北周承於西魏,而西魏是從南北朝的北魏分裂出來的,站在臺前的代言人雖然變了又變,但根子裡都是陳寅恪先生提出並為眾多學者所承認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北魏、西魏的皇族本姓拓跋,是鮮卑族的一支,拓跋珪建立北魏,拓跋燾統一北方,拓跋宏遷都洛陽,開始大舉漢化,是為孝文帝改革。諸多改革中的一種就是改鮮卑姓為漢姓,門第最高者有八姓,排第一的就是拓跋氏的改姓:元。
魏之先出於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拔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神龍在傳統文化中一向被認為象徵著帝王,因而《韋丹》故事中的神龍必然要冠以皇族的姓氏,但顯然不可能姓李,因為當朝皇帝姓李;也不可能姓楊,隋是前朝,會惹上麻煩;不能姓宇文(北周皇族姓氏),因為宇文是鮮卑姓,而且是複姓。那麼比較合適的姓只能是北魏的帝室了。
3、龍。這個好理解,龍本來就是帝王的象徵,是尊貴之姓,龍族不姓龍還能姓啥?元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中的龍女就姓龍。
4、敖。這個姓太普及了,差不多中國人都知道,這自然是託了《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福。當然這個姓真正的出處是元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滄海》,《西遊記》只是承襲了這種說法,而《封神》又承襲了《西遊》。
限於學識,這篇文章並不完善,後來看了《八仙得道全傳》,又發現了龍族的兩個姓。
第五個姓:平
太古之時,今天的西南數省還是澤國。大海汪洋,波濤怒卷,龍王傳說於是應運而生。
且說在四川灌口附近,二郎神鎮守的地方,靠近海邊的村子裡生活著一戶人家。這家的丈夫已逝,只留下孤兒寡母,孩子姓平名和,已長成一個硬朗的少年。然而兒子長成的背後卻是寡母不要命的操勞,終把一雙眼睛都累瞎了。
平和生來純孝,割草打柴之餘,到處求神拜佛、延醫用藥,想盡了千方百計,要把娘親的眼睛治好。無用功做得多了,平和便有些不平之氣,質疑起天道不公來了。
他這番孝心和魯莽,打動了神仙縹緲真人。
真人告訴他,可於今晚子時,到三十五裡之外的海邊候著。原來灌口的海底,生活著一條老龍,得壽千萬年,已成不壞之身。只需取得老龍的龍丹,心裡默念,就能要什麼有什麼,他母親的眼疾,只要珠光一照就好了。
平和果於子時趕到,在老龍吐納之時,暗念神仙縹緲真人教他的咒語,把龍丹搶到了手。這丹是龍修煉的精華所系,凡人食之即成龍,老龍豈能容平和離開?便在此時,縹緲真人阻止了老龍,聲若黃鐘大呂,老龍不敢違令,奉了法旨,安心潛伏海底不提。
平和回家果然治好了老母。接著用龍丹四處行醫,無不靈驗。他又是個「事無不可對人言」的老實性格,人家問他一身醫術從何而來,他笑道他哪有什麼本領,都是龍丹的功勞。人家給他報酬,他分毫不取,即令強塞給他,他也周濟給村中百姓。以是聲譽遠揚,成為灌口地方有名的神醫。
然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人如果沒有能保護自己的本領,就不要引起他人的貪婪之心。平和有此至寶,很快就引起了有心人的覬覦。
這個人就是灌口的地方官毛虎。他的女兒被妖精所迷,不省人事已有半年。毛虎與妻子定計,請平和來給女兒治病,假如真有效用,就要強買他的。平和若敢不賣,是死是活就由不得他了。
平和固然老實,卻也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道理,他覺得這龍丹是仙人和老龍給他的,自己不能久佔,假如有一天仙人責備、老龍索取,自己豈不是監守不慎,有負仙人和老龍厚愛?所以被逼到走投無路時,寧可一死也不願把它獻給惡官。
他一仰脖子吞下了龍丹,肚裡翻江倒海,化龍的痛楚已非凡人所能忍受。然而他終於忍受了痛苦化成了龍,並在縹緲真人的幫助下與老龍合而為一,潛修五十年後,娶了龍母,夫妻倆接受天庭敕封,成為四海龍王之祖。
第六個姓:胡
龍母本姓胡,身世卻更是離奇罕有。
太古之時,在今天的浙江省中部,正當錢塘江上、下遊分界的地方,有個伏龍潭。此處水流湍急、兇險萬分,行船不易,因此跑船的人想出一個法子,那就是把所有船連結到一起過伏龍潭——後來曹操也用了這個法子。當時還製造不出來鐵鏈,只能用篾纜擰成大繩。
所謂蔑,破開竹子成一至二指寬的小條,剔下最外面一層竹皮,再扔到水裡泡幾天。蔑條泡水後堅固異常,再幾十上百條擰成一根巨索,粗逾手臂,以之鎖船,是那個時代最有效的方式了。
有這麼一條幾十丈長的篾纜,鎖的船都撞沉到了江中,只剩下它不易腐壞,在水裡悠遊了三百年,反而愈見洗鍊和光澤。時而躲入水底藏幾年,時而浮到水面漂段時間,這樣受了日精月華的照射,漸漸已具靈識,鱗甲滿身,須髯戟張,宛然已是龍形,因它是繩索化成,故稱為繩龍。
只剩一對眼睛太難修煉,用盡苦功,也至少還得五百年才能開眼。不料有一日神仙火龍真人經過錢塘江,正遇繩龍。船上有二位當地官員,怕它傾覆船隻,請真人屠龍。火龍真人以上天有好生之德,繩龍修煉不易,罪狀未形,惡跡未顯,怎能預判一個壞的可能而結果了還沒有作惡的繩龍呢?因此不許。
無奈之下,二位官宰借得真人的仙劍意欲自行斬之。仙劍迎風化為二劍,一為雄劍,一為雌劍,那繩龍修成的是雌體,當用雌劍斬之。可是他們畢竟是凡人,慌亂之中飛出的卻是雄劍。
雌龍所缺正是陽氣,陽劍一至便有所感,劍刺在她額頭之上再對穿而出,正好給她開了一對眼睛。
害之適以愛之,殺之正以全之。
繩龍向火龍真人頷首施禮,感激他的成全。而神仙既然沾了塵緣,就勢必把這段緣了結,因此火龍真人便和繩龍結了師徒之緣。為免繩龍害人,他在伏龍潭百裡之內設下一重刀閘,中間只留一縫,必須把法身修煉到細如髮絲短如繡花針才能通過。以後錢塘江所有修道的生靈,都需經過這重刀閘才能飛升仙界,如此一來,便困住了許多願想作惡的精怪。
八十年之後,繩龍修成法身,在火龍真人的監督護法之下,平安通過刀閘。但因她不是人身,還需轉世為人,重修己身方能得道。火龍真人將她龍珠(內丹)取出,毀其肉身,將她送去投胎。
有個孝女叫胡秀春,年已及笄(15周歲),尚未嫁娶。忽一日在河邊洗衣,遂有龍珠入腹,感而成孕,生下一女,起名胡飛龍。
單親媽媽不必說,肯定要面對各種流言蜚語,什麼因奸成孕,什麼中途被棄,要多難聽有多難聽,而在胡飛龍長到十歲之時,胡秀春終於因此自殺,可謂悲劇。
胡秀春自殺那一夜,火龍真人帶領仙班降臨胡家,為胡飛龍細說前世今生,並傳授她諸般法術。宿願一了,胡飛龍成龍。
繁衍
在神仙序列中,縹緲真人與火龍真人乃是毋庸置疑的金仙,二人同出太上老君門下,是師兄弟。
兩人奉命了結這兩樁神龍公案,請動月下老人下凡親自為平和和胡飛龍結成婚姻,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親自推薦,請求玉皇大帝封平和為四海龍王、封胡飛龍為王妃,等他們誕育龍族之後,準許其兒孫分司大小各海,永為龍王,永世不替。
太上老君賜龍王夫妻倆袞龍袍服,又賜平和寶劍一把,賜胡飛龍飛針一枚(可能埋下了定海神針鐵、如意金箍棒的伏筆)。來到人間帝王處,適逢舜帝在位,金口玉言,也像玉帝一樣加封為王、妃之後,統領水族。
縹緲、火龍二人在南海探得大批水晶,用仙家妙法為兩徒建造一座王宮,水波不入,內外通明,即水晶宮。
平、胡結合之後,龍王一族也就從此誕生。
他們生了四個孩子敖廣、敖閏、敖祥、敖貴(名字與《西遊》、《封神》大同小異,不再辨析),將各大海洋分封給他們。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天下江河湖海,盡為龍族所有,到《西遊記》中,甚至水井中也有井龍王。
那麼,為什麼平、胡的孩子不姓平?甚至也不姓胡呢?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敖並非他們的姓氏,而是輩份。也就是說,他們本該叫平敖廣、平敖閏、平敖祥、平敖貴。另外,這個「敖」最初是「鰲」字,元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滄海》中,龍王第三代摩揭太子登場,自報家門:
小聖乃東海鰲廣龍王之子,名曰摩揭,兄弟是龍毒。
可見敖廣實為鰲廣。鰲字並非姓氏,意思是是巨龜。女媧補天時斷鰲足以立四極,又令三頭巨鰲馱著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俗語說「龍生九子鰲佔頭」,也就是說平和和胡飛龍生的第一個孩子就是鰲,則順便把「鰲」字作為龍王家族第一代字輩,就得到了解釋。
還有一個可能,古代姓、氏有別,「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因此平為姓,鰲為氏。後來鰲簡化為敖,遂成龍族第二代之「氏」。
八仙過海事件後(八仙過海,龍族遭遇了滅頂之災,平和自殺,胡飛龍被泰山壓死),以敖廣為代表的第二代龍王重振龍族,此時於情於理,都該以一個全新的姓氏面對天庭、八仙和世人。誠如慕容葉延自謂,「吾為公孫之子,案禮,公孫之子,得氏王父字」(《宋書·鮮卑吐谷渾》)。從此,「敖」正式成為龍族正式且唯一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