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醫學個體化,助力癌症早篩查 | 鵾遠基因CTO劉蕊博士受邀出席中國工程院2019年醫學科學前沿論壇

2021-02-12 鵾遠生物

鵾遠基因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自主研發的ctDNA 甲基化ColonES腸癌無創檢測,可用來篩選早期結直腸癌和進展期腺瘤(癌前病變),具有很高的靈敏度。鵾遠基因憑藉這項技術榮獲2019 AACC世界顛覆性技術大賽總決賽第二名,並在2019 AACC醫療設備博覽會這一世界級學術舞臺展示這項技術,國際領先的技術水準、精準的癌症早篩效果,讓同行業的專家、學者嘆服,更引來眾多醫藥投資資本的青睞。

在剛剛過去、熱度未退的2019年ESMO年會上,鵾遠基因又發布了兩項癌症早篩領域的新成果,其中包括了與北京協和醫院、上海長海醫院合作的胰腺癌早期無創檢測研究,以及與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的甲狀腺結節良惡性輔助診斷研究

在結直腸癌、食管癌、肝癌、胃癌、肺癌、胰腺癌、甲狀腺癌等多種我國多發癌種的早篩早診技術研發上,鵾遠基因全面開花,充分展示了鵾遠基因在應用國際領先的專利甲基化技術進行癌症早篩早診研究方面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研發管線。

在專題講座中,劉蕊博士不僅從專業角度詳細講述了液體活檢技術的迭代更新,更精心梳理了鵾遠基因基於血液ctDNA甲基化技術的研發成果,讓參會者對癌症早篩現如今的技術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鵾遠基因的系列癌症早篩產品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大家都興致盎然,講座結束後還有很多參會者前往鵾遠基因展臺,進一步諮詢關於鵾遠基因癌症早篩早診產品的更多信息。

「讓天下無癌」是鵾遠基因矢志不渝的追求,用國際領先的技術助力國民進行癌症早篩早診,實現癌症早發現、早幹預,鵾遠基因從未懈怠,一直在前進!

相關焦點

  • ACCSI2019「生命科學儀器發展與精準醫療」論壇:聚焦科學儀器臨床...
    2019第十三屆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ACCSI2019)於2019年4月18日在美麗的「島城」山東青島盛大召開。年會為期兩天,旨在讓參會者在最短時間內把握科學儀器行業的市場發展趨勢和最新技術進展,為政產學研用搭建一個思想碰撞的舞臺,加快行業健康發展。
  • 專訪鵾遠基因CEO:癌症早篩的廣闊市場,需要多方推動
    「精準醫療」是醫學領域的全新分支,是根據個體基因差異、個人生活方式以及環境因素,在精準數據的指導下對疾病開展預防和治療的新方法;從狹義的角度講,是利用已知的基因信息,為目前腫瘤、傳染性疾病和遺傳病提供針對個體化的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
  • ...醫學轉化研究論壇 | 腫瘤微環境、異質性與個體化免疫治療大事記!
    基於此,P4 China 2019 特設五大論壇之一:多組學與醫學轉化研究論壇,將從多方位展示分享如何將基礎科研成果孵化為臨床診療個體化新方案!本屆大會將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及商圖信息BMAP共同舉辦。  5大論壇,80+專家,1000+與會者,12月13日至14日在深圳,P4與您共襄盛會!
  • 精準醫學精英企業家論壇在廣州舉行, 癌症早篩早診和腫瘤免疫治療...
    圍繞癌症早篩早診、腫瘤治療等熱點話題,來自迪安診斷、泛生子、燃石醫學、百濟神州、碳雲智能的5家行業大咖,現場解讀精準醫學前沿動態,探討產業布局與市場機遇。早發現對癌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表明,腫瘤在1期發現比4期時發現,患者5年生存期會平均延長10倍以上。癌症早發現,對提高治癒率、減少醫療支出等都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目前的檢測方法,存在侵入性較高、特異性較低、預約較難、結果依賴人的判斷等短板,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必須找到讓腫瘤早期發現或早期檢測很容易進行、貼合用戶真實需求的方法。
  • 8院士齊聚羊城,縱論中國精準醫學前沿與創新
    近日(11月27日),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支持,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承辦的2020嶺南科學論壇之精準醫學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8名院士共聚一堂,縱論中國精準醫學發展
  • 2019年中國生物醫學與智慧醫療論壇暨第十八屆全國生物醫學工程...
    本站訊(通訊員 蘭巧玲)10月18日至19日,2019年中國生物醫學與智慧醫療論壇暨第十八屆全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討會在南京舉行。,希望通過此次大會,進一步促進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發展。
  • 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成立 主攻癌症早期篩查
    愛康國賓投資近2000萬元引進了全球頂級配置的西門子3.0T核磁共振設備,並任命來自臺灣的原臺北榮民總醫院榮科醫學影像中心創辦人兼主任、資深放射科專家鄭慧正博士出任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的首席醫療官;美國杜克大學大腦成像研究中心主任、擬將出任美國白宮大腦計劃首席科學家(Principal Investigator)之一的宋無名教授將出任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首席科學顧問。
  • 計算醫學:跑在超算上的醫學|醫學|計算技術研究所|譚光明|基因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孫燕表示,腫瘤的發生是多基因聯合「發力」的結果,雖然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可以得到海量的數據,但現有的認識仍集中在個別基因與治療腫瘤的關係,比如攜帶了致病性突變的BRCA1/2基因與乳腺癌、卵巢癌的關係,突變的EGFR基因與肺癌的關係等。「是否還會有其他基因的參與、每個基因發揮的作用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 中國再生醫學技術創新與轉化高峰論壇 暨生命科學健康驛站啟動儀式盛大舉行
    論壇聚焦中國再生醫學創新與轉化發展趨勢 論壇由中國首家專業從事再生醫學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主辦。全國政協委員、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常務副理事長李小琳女士特別錄製視頻參與本次論壇。
  • 聚焦氫分子醫學,展望科研未來 2019國際氫分子醫學高峰論壇
    2019年4月13日,在深圳市坪山區科創局的指導下,由深圳大學醫學部和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氫醫學健康產業分會聯合主辦,深圳市科力恩氫分子生物醫學研究院承辦的2019年國際氫分子醫學高峰論壇,在深圳市坪山區金茂園大酒店隆重舉行。
  • 推進精準醫學發展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原標題:推進精準醫學發展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代表委員訪談   本報記者 張佳星   科技日報:今年1月3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正式宣布美國啟動「精準醫學」研究計劃,什麼是精準醫學?美國啟動的精準醫學研究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 中國TMB標準化項目啟動 鵾遠基因助力TMB中國標準建設
    2020年10月18日,由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共同發起的中國腫瘤突變負荷(TMB)標準化項目啟動會在北京成功舉行。項目組包括國家癌症中心醫科院腫瘤醫院應建明主任、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黃杰研究員、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周曉燕教授、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張緒超所長、西安交通大學葉凱教授、北京大學李程教授等專家。該項目匯聚了產業、科研、醫療領域70多家機構,鵾遠基因作為產業界的代表企業參與了該項目。
  • 鄭大·仁師大家 |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萊蒙: 我想為河南人民...
    早在2005年10月,他就受聘為鄭州大學分子腫瘤學客座教授。尼克·萊蒙是世界著名的分子腫瘤學、基因治療和醫學轉化研究專家,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堪稱「癌症剋星」。  尼克的祖父曾是一名海員,年輕時常年往來香港、上海,祖父帶回的精美中國工藝品和東方故事,讓他從小就對中國充滿嚮往。「我是英國人的臉,中國人的心。」10月19日,尼克·萊蒙再次提起他的「中國情緣」。
  •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萊蒙:我想為河南人民的健康做點事情
    河南日報記者 史曉琪 通訊員王元鋒張寧「我要把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建設成國際一流的醫學科學院。」2015年,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成立,尼克·萊蒙被聘為院長。當年58歲的他,信心十足。在此之前,尼克·萊蒙已與鄭州大學結緣多年。早在2005年10月,他就受聘為鄭州大學分子腫瘤學客座教授。
  • 基因測序助益精準醫學高峰論壇
    基因測序是精準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因檢測的核心領域,被認為是未來經濟的12大顛覆技術之一。2017年10月21日,由中國康復技術轉化及發展促進會主辦、中國康復技術轉化及發展促進會精準醫學與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承辦,以「準+時代」為主題的基因測序助益精準醫學高峰論壇在成都隆重召開。本次會議邀請到來自全國各地四百餘位臨床專家、科研人員、行業同仁共同參加。
  • 「大數據+」助推生命科學、醫學、農業創新發展!ICG-15國家基因庫...
    10月25日至31日,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在中國武漢隆重召開。作為組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年度會議之一,ICG-15共設22個分論壇,來自21個國家的160多位科學家(包括13位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通過線上、線下兩大渠道,帶來一場頂級學術盛宴。
  • 大數據+」助推生命科學、醫學、農業創新發展!ICG-15國家基因庫分...
    10月25日至31日,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在中國武漢隆重召開。作為組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年度會議之一,ICG-15共設22個分論壇,來自21個國家的160多位科學家(包括13位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通過線上、線下兩大渠道,帶來一場頂級學術盛宴。
  • 鄭大·仁師大家|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萊蒙:我想為河南人民的健康做點事情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曉琪 通訊員 王元鋒 張寧「我要把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建設成國際一流的醫學科學院。」2015年,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成立,尼克·萊蒙被聘為院長。當年58歲的他,信心十足。在此之前,尼克·萊蒙已與鄭州大學結緣多年。早在2005年10月,他就受聘為鄭州大學分子腫瘤學客座教授。
  • 賽德思生命科學負責人出席「聚焦中國」生物論壇與RESI大會
    香港2019年6月17日 /美通社/ -- 賽德思投資(「賽德思」)生命科學負責人金聶琳女士(Ms.Kinberly Nearing)受邀主持了於2019年6月2日在費城舉辦的「聚焦中國」生物論壇(China Focus@BIO)首場專題研討會,並以專家小組成員身份出席了 RESI(重新定義早期投資)大會。該大會為處於初期階段的藥品、醫療器械、診斷、數位化健康等生命科學企業提供了國際化平臺,幫助與會者接觸全球投資人、建立聯絡及尋找資金。
  • 衛計委重磅發布《個體化醫學檢測微陣列基因晶片技術規範》!
    為進一步提高感染性疾病相關個體化醫學檢測,以及微陣列基因晶片技術的規範化水平,衛計委組織專家制定了《感染性疾病相關個體化醫學分子檢測技術指南》和《個體化醫學檢測微陣列基因晶片技術規範》。2018-03-09至2018-03-10生物谷將在上海舉辦2018(第二屆)第三方檢驗實驗室發展論壇。將邀請來自政府機關的領導和專家,企業高管和投資機構,討論LDTs發展與未來,討論在新形勢下,LDTs和醫院該如何共贏,同時為廣大從業人員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促進行業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