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分0006」非線性效應

2021-01-13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通信百科,ID:Txbaik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們先說說非線性的概念:

非線性是相對於線性而言的,是對線性的否定,線性是非線性的特例,

簡單點講:非線性(non-linear),即 變量之間的關係,不是直線而是曲線、曲面、或不確定的屬性,叫非線性。

那麼在光通信裡,非線性效應,又是什麼意思?

舉個例:我們稍微回憶一下,上次跟大家聊過的ONSR與BER,從OSNR的58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入纖功率越高,OSNR值越大,但是當入纖功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BER卻反而變大了,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也就是非線性效應的體現。

所以,光通信的非線性效應也就主要來自光纖的非線性極化效應。在這順便提一下影響光纖抗非線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光纖的模場直徑MFD--Mode Field Diameter。

一般將模場直徑定義為場強降低到1/e處,也即光強降低到最大光強的1/e2處所對應的光斑直徑。

光纖的非線性效應與信號的光功率密度成正比,當入纖光功率一定的時候,模場直徑越大,承載光的有效面積越大(分攤的光就越多),相應的光功率密度就越小,從而非線性效應就越不明顯,反之非線性效應越大。

所以,對光纖來說,模場直徑越大越好。

我們接著說非線性效應:受激散射效應和克爾效應(也叫折射率擾動)。

受激散射效應

受激散射效應表現的光的粒子性:當光通過光纖介質時,有一部分能量偏離預定的傳播方向,且光波的頻率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叫受激散射效應。

受激散射效應有兩種形式:受激布裡淵散射SBS和受激拉曼散射SRS。

這兩種散射都可以理解為一個高能量的光子被散射成一個低能量的光子,同時產生一個能量為兩個光子能量差的另一個量子。

大家看到這想到什麼? 這不就是我們的拉曼放大器的原理嘛!!!

克爾效應

克爾效應表現的是光的波動特性:有光波就有折射率,在入射光功率較低情況下,認為石英光纖的折射率和光功率無關。但是在較高光功率下,則應考慮光強度引起的光纖折射率的變化。

克爾效應主要有 自相位調製(SPM)、 交叉相位調製(XPM)、四波混頻(FWM)

自相位調製(SPM):是指光在光纖中傳輸時光信號強度隨時間的變化對自身相位的作用。它導致光脈衝頻譜展寬,從而影響系統的性能。這個從而,我們看得出,頻譜展寬,這是跟色散相關的,也就是說SPM對具有較高色散或傳輸距離很長的系統有重要影響。

交叉相位調製(XPM):是任一波長信號的相位受其他波長信號強度起伏的調製產生的。XPM不僅與光波自身強度有關,而且與其他同時傳輸的光波的強度有關,所以XPM總伴有自相位調製SPM。XPM會使信號脈衝譜展寬。

四波混頻(FWM):一個或幾個光波的光子被湮滅,同時產生幾個不同頻率的新光子。FWM對於密集波分復用(DWDM) 光纖通信系統影響較大,FWM產生的新的頻率成分如果落到WDM信道,會引起復用信道間的串擾。

如何減小非線性效應

上面我們已經說了幾大類非線性效應,同時在文章開頭我們提到了非線性效應與入纖光功率和模場直徑(有效面積)相關,所以我們有如下方法來減小它的影響。

從光纖類型上:

G.652的模場直徑比G.655,G.653都大,所以我們在高速傳輸系統中,一般選用G.652光纖,也就是因為它的抗非線性能力強。

從系統因素上:

在高速傳輸系統中,通常是通過減小入纖光功率來減少非線性的影響。這就是這什麼我們在10G的DWDM系統中,單波的入纖功率可以大於7dBm以上,特殊情況10dBm及以上都是可以,而100G系統的一般情況下單波入纖功率卻只有最多3dBm(G.652 40波時)。

同時,在工作波段保留一些色散,不至於同頻同相,產生較嚴重的FWM,這個也是為什麼G.653光纖基本上被淘汰的原因(G.653在1550nm處色散係數為0,同頻同相)。以及增加不同波長的間隔等,都可以有效的減小非線性效應。

另外,對於不同的非線性效應有如下方法:

最後,是不是非線性就一無是處?除了上面提到的拉曼放大原理,非線性配合色散可以形成光孤子,一種可以在長距離傳輸過程中,保持形狀和脈寬不變的脈衝。

相關焦點

  • 「震度」與「マグニチュード」的區別
    日本地震多發,發生地震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見到以下兩個很相似的詞「震度しんど」「マグニチュード(震級)」這兩個詞有什麼區別?2011年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的「マグニチュード」為9.0,而「震度」最大的地方為7。這兩個數字有區別吧,這也說明了這兩個詞存在不同,即便是日本人有些人也會分不清,下面我們來說說他們的區別吧。
  • 愛因斯坦「重力波」預言獲証實
    美國雷射幹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的研究團隊於香港時間昨晚11時35分宣佈,他們成功透過LIGO,探測到兩個黑洞合併過程中產生的重力波,為愛因斯坦的「未完成交響曲」劃上完美句號。研究成員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教授瑪爾卡形容,今次發現猶如在太空中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有助人類探索宇宙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堪稱現代科學最重要的突破。
  • 統計學中「固定效應 vs. 隨機效應」
    所以,在HLM的框架下探討FE還是RE,更多的是指「斜率」為固定還是隨機。那麼,何時使用固定斜率、何時使用隨機斜率呢?主要有以下4個考慮因素:理論假設:我們一般不會特意假設存在隨機斜率,也就是說,設置隨機斜率需要有比較強的理論假設認為Level 1自變量的效應依組而變。這一點也可以進行統計檢驗,如果斜率的隨機部分(方差成分)與零沒有顯著差異,則可以考慮捨棄隨機斜率。
  • 《魔物獵人世界:Iceborne》揭露第四波更新追加魔物「煌黑龍」等
    CAPCOM今(3)日晚間在官方YouTube頻道播出狩獵動作遊戲《魔物獵人世界:Iceborne》(PS4 / Xbox One / PC)的直播節目「Developer Diary Vol.6」,揭露預定7月9日推出的第四波大型更新詳情。
  • 夏威夷上空「藍色消波塊」現蹤無聲衝入海中一夜驚見2個UFO!
    根據《夏威夷News Now》報導,多位民眾在歐胡島的背風面目擊UFO,時間大約在當晚8點26分至
  • 新的量子算法破解了非線性方程,計算機能否代替人類成為「先知」?
    這真的很令人興奮,兩項研究都使用了非常巧妙的技法。」「這就像教汽車飛行」十幾年來,量子信息研究人員一直嘗試使用線性方程式作為解非線性微分方程式的關鍵卻難有進展,最終在 2010 年有了突破。很快,貝瑞的工作重點也轉移到了非線性微分方程上。Berry 說:「我們之前已經做過一些工作,但是效率非常低下。」
  • 新的量子算法破解了非線性方程,計算機能否代替人類成為先知?
    馬裡蘭大學量子信息研究員安德魯 柴爾德斯(Andrew Childs)說:「這就是為什麼天氣難以預測、複雜的流體流動難以理解的原因之一。如果可以弄清楚這些非線性動力學,則可以解決一些棘手的計算問題。」這並非是一種空想,並且可能很快就會實現。
  • 「弗林效應」失靈了?1975年後出生的人類智商逐代下降?
    根據挪威一份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的智商正在逐漸退化,扭轉了自20世紀以來分數不斷上升的「弗林效應」(Flynn effect)。正見報導,人類的智商從1975年起逐漸下降。
  • 通過幾個故事深入理解「尾流效應」
    更早的時候,為了認識飛機的尾流效應,NASA 做個一個實驗,我們可以看下視頻: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對尾流效應的形式和威力都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一般而言,在同一條跑道上,飛機之間的起飛是要間隔一定時間的,對於那些有經驗的飛行員,如果塔臺指揮不當,讓他們密集起飛,他們通常都會拒絕,因為只有親自體會過,才知道尾流效應的厲害。在風電領域,說起尾流效應,大家都會想起一個非常著名的照片,就是下面這張。
  • 「機器學習」機器學習算法優缺點對比(匯總篇)
    >「樸素貝葉斯應用領域」欺詐檢測中使用較多一封電子郵件是否是垃圾郵件一篇文章應該分到科技、政治,還是體育類一段文字表達的是積極的情緒還是消極的情緒?>容易「欠擬合」,一般準確度不太高不能很好地處理大量多類特徵或變量;只能處理兩分類問題(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softmax可以用於多分類),且必須「線性可分」;對於非線性特徵,需要進行轉換;
  • 效應:Faraday Wave(法拉第波)
    效應:Faraday Wave(法拉第波)圖1 [1]圖註:來源
  •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趙建林團隊在全光纖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研究...
    該技術在全光纖中實現光波長的高效轉換,兼容現有成熟的光纖通信和傳感系統,也為其他高性能全光纖非線性器件的實現開闢了新的途徑。全光纖的波長轉換利用全光纖的二階非線性效應不僅可以拓展光纖雷射器的工作波段,還有望實現全光纖的線性電光調製器
  • 關於「光子帶」
    問:你們的文明把「質子帶」看成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或者介於兩者之間?巴夏:謝謝。
  • 電影 | 異星入境Arrival語言的非線性,通透了既定的時空
    剛看完電影,其實有點無言,最後倉促的資訊爆炸讓我一時無法反應,我大概有猜想女主角Louise的「回憶」應該是「未來」才對,但是還是略為凌亂。 這部電影想傳達的其實就是透過外星人和地球人的溝通,讓我們了解「 溝通 」的重要性、主觀性,以及「 語言 」的線性、非線性,進而拓展到國際之間
  • AirPods 之後,未來的耳機可能是「無形」的
    這裡需要引用一個叫做「非線性傳播」的概念,可如果要講清楚這項技術可能要一篇論文了。你只需要知道,當超聲波信號發射到空氣中,就會發生某種作用而產生新的頻率。因此只要讓這個新的頻率落在人耳可以聽到的範圍就可以了,而比起我們平時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超聲波信號更容易調製方向,這些特點也讓超聲波成為了定向聲技術的一個理想載體。
  • 可怕的曼德拉效應,以及雙縫實驗
    也因此,人們將這種群體性的記憶錯亂稱為「曼德拉效應」。 那是不是只要出現了記憶錯亂,就可以稱為「曼德拉效應」呢?生活中人們時常列舉的一些事例,我更願相信只是個體的記憶錯誤,然後被擴散放大。
  • 「姨夫」現象級暴漲 創始人潑冷水
    由於兩個代幣都以「YF」開頭,國內投資者把它們音譯為「姨夫」,幣價更高的YFI被稱為「大姨夫」,由YFI分叉而來的YFII則被賜名「二姨夫」。截至8月31日,倆「姨夫」分別報價30655美元和4050美元,成為加密資產市場最受矚目的兩個幣種。上漲的幣價、接地氣的稱呼,都加快了這兩個資產出圈DeFi的速度,成為各個炒幣群津津樂道的對象。
  • 挪威研究:「弗林效應」失靈了
    自我鑑別、理性評論、切勿迷信根據挪威一份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的智商正在逐漸退化,扭轉了自20世紀以來分數不斷上升的「弗林效應」(Flynn effect)。弗林效應(Flynn effect)指智商測試的結果逐年增加的現象。以詹姆斯·弗林命名的。最早提出這現象的人是理察林恩。在1982年的一期《自然》內,他提出了美國人做智力測驗的成績越來越好。「弗林效應」與智商悖論很久以來,人類似乎面臨著這樣一種窘境:我們每天面對的所謂「真實」,其實並不真實。
  • 「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羅雪博士的發現,在經過這些戴著眼鏡的記者不斷散播後,媒體便充斥著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的報導,而「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但羅雪博士不但從未表示聆聽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智商,而且還對媒體那些短視的新聞從業人員解釋了好幾次,卻根本是徒勞。她所談的,不過是某些「技能」,與我們所想像特定行為的結果有關罷了。當然,根本沒人關心她到底說了什麼。
  • 多模光纖中的非線性光學
    與單模光纖相比,多模光纖內光場演化更加複雜,一般採用廣義多模非線性薛丁格方程組(the Generalized Multimode Nonlinear Schrdinger Equations, GMMNLSE)進行計算。該方程組可以用傳統的分布傅立葉算法求解,將脈衝在光纖內的傳輸等效成色散和非線性的交替作用,在頻域處理色散,在時域處理非線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