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娛理
張新成今年25歲。
在這個特殊的疫情年,他的三部劇《冰糖燉雪梨》《蝸牛與黃鸝鳥》《以家人之名》上星播出,又幾乎全年無休地拍了三部新戲《迴廊亭》《光芒》《變成你的那一天》。
在這個被作品塞得滿滿當當的一年,張新成卻時常感受到一種危機感。
作為95後,前有地位穩固的前輩藝人,後有更年輕的00後藝人追擊,他給自己的事業上了一個五年倒計時鬧鐘。
張新成
張新成的危機意識來得很早。
《你好,舊時光》和《冰糖燉雪梨》兩部劇都是在青島拍攝,演林楊時他還在上學,而演黎語冰時他已經從中戲畢業,彼時張新成內心曾有一個想法:畢業了,你必須拍好,沒有退路了。
問他是不是把自己逼得有些緊,張新成說:自己不逼自己的話,不就被社會淘汰了嗎?
娛樂圈高速的更新迭代加劇了張新成的危機感,儘管才25歲,他已經開始感慨「我覺得年紀挺大了」。
「以前上大學的時候,我覺得演員其實不著急,職業壽命很長,可能過去四五十年以來,年紀這件事在中國的影視行業來說就還好,但是當下,更新迭代越來越快,大家成名的年紀越來越小,你現在就會發現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說得很有道理。」
《你好,舊時光》《冰糖燉雪梨》,張新成
在張新成看來,男演員的職業生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30歲—45歲的中年黃金時期,一個是18歲—30歲的少年時期,為了順利過渡到中年黃金時期,他必須在30歲前在這個圈子站穩腳跟。
「如果我在30歲之前沒有做出什麼特別大的成就的話,可能30歲的時候我就會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尷尬。那就是既要面臨新的衝擊,又要跟前輩們、非常成熟的演員、地位非常穩固的人去競爭。」
考慮到這一點,如今的張新成進入了一個五年倒計時階段,他必須在這五年裡想清楚到底應該怎麼走好演員這條路。
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以家人之名》的出品人一欄裡出現了張新成的名字。已經拍完但還未播出的另一部作品《光芒》,張新成也同樣參與了投資出品。
《以家人之名》片頭出現的演員+出品人張新成
早早參與幕後的投資出品工作,是張新成應對危機的一條路。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25歲是很年輕的,但在我看來我已經不年輕了,也是該去做一些不同的嘗試和更往上走,所以我就覺得如果我能夠去做這件事情,為什麼不去嘗試?」
給自己增加安全感的另一個方式則是不斷累積作品,張新成形容自己是「作品論」。
張新成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需要有所側重和取捨。不停進組拍戲,在綜藝和雜誌上的時間就會相對少了。
影視作品都有周期性,不像時尚活動和綜藝節目可以很快呈現給觀眾,為了保證自己能一直有作品被大家看到,他只能不停地拍,但這其實也是一件不可控的事情,「其實作為演員來說,只是整個影視工業體系裡面的一小部分,很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挑選和什麼樣的團隊合作時,就算再謹慎,有的時候也得看運氣。」
《以家人之名》,張新成
張新成說,人的一天畢竟只有24小時,所以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就需要犧牲掉另一些機會。
那如果一天有48小時,他會做些什麼?
張新成的第一反應是休息和玩,「我不是一個宅男,不喜歡呆在家裡,就特別想出去走一走逛一逛。」
但很快他修正了自己的答案:「如果真的可以有48小時,我還是會選擇去拍戲。」
如今的張新成常常面臨一個困境,有兩部戲同時找到他,兩部戲都很好,那就必須放棄一部。
有時候也會發現推掉的那部戲更火了,「但是也完全不後悔,每部戲你從中得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會有多面性的挑戰」,張新成說自己是一個不太會後悔的人,但如果一天可以有48小時,他就可以同時去拍兩部戲了。
張新成
從中戲畢業兩年多,張新成已經累積了九部電視劇作品,僅是今年就有三部上星劇和觀眾見面,其中《以家人之名》更是年度爆款劇。
每一部劇對張新成都有不同的意義。
演《你好,舊時光》之前,雖然很多人包括學校的老師都說張新成是一個有天賦的人,但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天賦在哪裡,也對表演不夠自信,演完林楊後,除了收穫了觀眾的認可,也讓他感覺到在表演上開竅了。
「後來《大宋少年志》是拓展了我不同的可能性,知道如何熟練去使用自己的技術;《蝸牛與黃鸝鳥》就是非常放鬆地以個人的狀態去演一部戲;《冰糖燉雪梨》就是所謂的找鏡頭感,和如何在鏡頭面前展現一定的偶像氣質;拍到《以家人之名》的時候,更多是從技術中去尋找自然放鬆和情感流露的狀態,可能大家覺得被賀子秋這個角色打動到,那其實是我做了一個自己比較真實的狀態,可能大家看得會比較舒服。其實每一部戲對於我的演技和經驗都是一個逐漸豐富的過程。」
《大宋少年志》《蝸牛與黃鸝鳥》,張新成
在疫情年,很多演員都給自己的事業按下了暫停鍵,而張新成卻幾乎沒有休息,連續進了三個組——
年初拍了改編自東野圭吾推理小說《迴廊亭殺人事件》的懸疑推理網劇《迴廊亭》,年中拍了民國題材的正劇《光芒》,如今正在拍攝奇幻愛情輕喜劇《變成你的那一天》。
「《迴廊亭》是打破我慣有的那種比較聰明和比較溫順的感覺,做一個比較酷的人,但是對於愛情會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光芒》我的角色年齡跨度有40年,形式感非常強,非常具有傳奇色彩,我跟特別多前輩老師去學習,如何演一個正劇,如何在緊張中保持鬆弛。」
《迴廊亭》《光芒》,張新成
《變成你的那一天》講述的是當紅男團隊長和娛樂公眾號記者互換身體之後的奇幻冒險之旅,目前拍攝已經進入了尾聲階段。
飾演一個男團隊長,看起來和張新成的明星身份很類似,但他卻說演起來有點缺乏經驗。
「因為我確實沒有什麼搞男團的經驗,我覺得在生活習慣各方面還是有區別的」,好在這次他飾演的男團隊長也有一個演員夢,這讓他稍微感受到了自己和角色的貼近。
張新成在自己之前的作品中曾嘗試過女裝扮相,而這次則是要和女主角互換身份,「我這個角色本身是一個比較冷的、不怎麼愛說話的,女生的角色就會比較跳脫一點,所以相當於是同時演了兩個不同類型的人。」
《大宋少年志》中男扮女裝的張新成
演兩個人物的轉換,最讓張新成擔心的是「不像」,因為以前穿女裝可以自由發揮,而這次則有了明確的參照對象,他一度很擔心模仿不像女主角梁潔。
「最開始是有壓力的,因為我很少去模仿別人,我一般演的時候都是按照我自己的邏輯,那這次就是要觀察,要合理化,所以還是費了一些時間。」
從題材內容來看,《迴廊亭》和《光芒》都是全新嘗試,而正在拍攝的《變成你的那一天》和《你好,舊時光》《冰糖燉雪梨》類似,都是張新成擅長的甜寵偶像劇。
但在張新成看來,每一部戲都對他有不同的幫助,所以他現在也並不急於在戲路上轉型。
「我倒是覺得我自己不是一個需要轉型的人。目前市場上對於我的定位還是角色跨度非常廣,我能夠拿到非常多跨類型跨角色的劇本,就說明大家覺得我對於角色的把控能力還是有一些的。其實我不太擔心轉型的事情,我現在更應該去做的是,如何去挑選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色類型,因為做關於不同角色的嘗試我已經做完了。」
張新成
對於25歲到30歲這關鍵的五年如何走,張新成一直在思考,也逐漸有了答案。
他在前五年裡,去嘗試不同的角色類型——運動員、音樂家、高中生,去嘗試不同的類型題材——古裝、戲劇、懸疑、正劇,「其實每一個角色我在挑的時候,都是奔著不同的路子去的。」
接下來的五年,他希望給大家留下一個鮮明的印象,找到一個明確的定位,讓大家一提起張新成,就會想起他擅長的角色類型。
「以前在更加年輕的時候想去做更多的嘗試,現在發現各種嘗試都OK的時候,其實就需要給大家一個相對於固定的印象,這樣大家才會一提到某一個類型就會想到你。
《你好,舊時光》,張新成
25歲之前我是在去標籤化,但是之後我需要給自己貼上「標籤」,因為大家的記憶是有限的。」
張新成說,這種明確的定位並不意味著角色的重複和類似,而是希望以後他出演的不同角色有一種內在的共性,有相似的價值觀內核。
「就是你代表了一種感覺,好像大家提到梁朝偉就想到他的憂鬱的眼神,他也有不同類型的角色,他也演喜劇,但他有個人的獨特標籤。」
有了奮鬥方向,張新成的下一個目標是找到這個屬於自己的標籤是什麼,如今他的想法還比較模糊,他給自己五年的時間,一部戲一部戲去摸索。
「因為我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那就勤能補拙,就是通過自己不斷的工作,讓自己慢慢在工作中想明白這些問題。」
《光芒》,張新成
張新成是一個對記憶特別敏感的人。
他清晰地記得自己記憶開啟的第一天,那是一個秋天,媽媽把他從床上叫醒,給他穿上秋褲,然後帶他去幼兒園上學,那天他們玩了很多泡泡球,在此之前他沒有任何記憶。
他有時候會用隨筆記錄下一些記憶、一些曾經的過往。今年難得有半天的休假,他和朋友去王府井軋馬路,然後寫了一篇文字回憶了12歲剛來到北京時的王府井。
他筆下的回憶帶著溫度、味覺和嗅覺,不難看出,這個喜歡出門軋馬路的大男孩在用細膩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
張新成微博曬出的外出旅行照
對於演員這個職業,紮根於生活特別重要。之前觀察生活的習慣,給他提供了不少表演上的養分。但開始入行拍戲後,每天都埋頭在劇組裡工作,張新成坦言,他已經很久沒有什麼新的印象深刻的瞬間和記憶了。
「從事演員這行業,我覺得是有所犧牲的。本身我是一個特別愛想事情的人,但真正入行之後,所謂的害怕自己被淘汰、給自己施加壓力、不斷去拍戲,其實讓自己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
我覺得挺愧疚的一點是,我現在不太擅長回憶自己的生活了,因為太忙了。確實對於我來說,可能一年就像普通人過一個月一樣短暫,三部戲你拍完了,你說今年經歷了什麼事情,好像也有經歷一些事情,好像又沒有經歷什麼特別大的事情。
因為你那些經歷的事情都是在戲裡,都是一個有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把握,不會超過限度範圍,所以給你造成的影響和對你情緒造成的波動,不會像正常人生活中那麼大。」
張新成意識到自己缺乏生活的養分,他只能盡力從所演的角色中去感受生活,但他沒法停下工作的步伐,去徹底回歸生活。因為競爭激烈,他不敢像那些資歷演技兼具的前輩一樣一年只拍一部戲,他必須抓緊時間去積累自己的國民度。
《以家人之名》,張新成
2020年,張新成有三部劇連續播出,這讓他迎來了事業上的一個小高峰,但卻也造成了另一種焦慮。
「其實沒想到播得這麼快,給我壓力也挺大,辛辛苦苦吭哧吭哧拍了這麼些,一下就播完了,感覺明年沒多少存貨了,就是會有一種危機感,說是不是還得接著工作。」
畢業兩年多,目前已經是95後男演員的代表性人物。張新成說,他對自己出道以來的表現滿意也不滿意,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我的運氣和目前這條路走得還是挺順的」,但他希望自己成為那種特別突出的演員:要麼是有獨樹一幟的標籤,要麼演技可以技驚四座。
《你好,舊時光》,張新成
年輕時努力演戲,有些人是為了早早成名早早退休,有些人是為了演一輩子,但張新成並不在這兩種情況之內。
很有危機意識的他對於未來有不一樣的看法——
「你說所謂做一輩子,按照現在科技發展水平,影視行業能不能存活到那個時候都不一定。很有可能影視行業將來會發生巨大的改變,現在科技更新迭代太快了,把控不好未來的走向。只能在當前階段把自己熟知的事情做到極致,等將來行業發生變化或者自己內心有別的想法的時候,也有充足把握和底氣去做別的事情。」
在當下做到極致,為30歲以後的人生未雨綢繆,但又不輕易去暢想更長遠的未來,站在25歲的門檻上,張新成最樸素的想法是,人這一輩子要對得起自己。
選擇了演員這個領域,他希望拼盡全力做到完美。
「人付出自己100%的努力的時候,有時候可能只能達到60%。如果只付出80%,可能50%都達不到。你只能拼盡全力看看這輩子能混成什麼樣,其實是有一種好奇和不服輸的感覺。
我想要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演員,也就是讓大家熟悉、認可的演員,我希望我是配站在那個位置上,這是我的一種野心。」
張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