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數學除了計數之外,還能推算命運?

2021-01-15 騰訊網

現代數學只能計數和度量,而中國古代數學卻可以算「命」,甚至推算宇宙、自然、社會的一切。

西漢的嵩真通曉推算之術。有一天,嵩真對自己的妻子說:「我推算自己的壽數是七十三歲,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正月二十五日申時離世。」他還說,自己想葬在一個地方:「北邙山青隴孤檟之西四丈所,鑿之入七尺。」

然後他把這一推算結果寫在家中牆壁上,想日後檢驗是否精準。妻子看後,當時也沒說什麼。後來她跟人說:「嵩真推算時,我認為他多算了一天。當時想告訴他,又怕他多慮,我就沒有說。」

果然提前一天,嵩真於綏和元年正月二十四日申時離世,時辰並沒有算錯。按照嵩真生前所指的地方,家人把他的屍體抬到那裡,果然有一棵孤零零的檟樹,往西大約四丈遠,家人開始挖地,挖到七尺深時,居然發現有一副空棺槨,於是就用這副空棺安葬了他。

憑玉碗尺寸算出碎裂時間

五代後唐的袁弘御精通算術,官任山西的從事。當時的節度使張敬達有兩隻玉碗,袁弘御量了一下碗的深度與寬度,運算一番,然後說:「明年五月十六日巳時,這兩隻碗一定會碎裂。」

張敬達隨即讓人將兩隻玉碗用衣物棉絮等物包裹好,裝進一個大竹籠裡,放入庫房。心想,我這麼小心藏起來,看它們還能破碎嗎?

第二年五月十六日巳時,誰也沒想到,庫房的屋梁突然折斷掉下來,正好壓在那個竹籠上,結果藏在裡面的兩隻玉碗都被砸碎了。當時的太僕少卿薛文美也在府中,親眼見到了這件事情。

用筷子算出糧倉有多少米

漢朝有個叫曹元理的人,住在在今天中朝接壤的地方。有次他到朋友陳廣漢家做客。陳廣漢說:「我有兩大圓型米倉,盛滿了米,忘記有多少石了。你幫我測算一下吧。」

曹元理沒動地方,就在原地用吃飯的筷子在桌上轉了十多圈,然後說:「東邊的圓糧倉有米七百四十九石二鬥七合。」接著又用筷子轉了十來圈:「西邊的圓糧倉有六百九十七石八鬥。」於是陳廣漢將他算好的數目寫在糧倉門上。

曹元理走後,出米測量,東邊糧倉絲毫不差;西邊量出的米比曹元理測的少了一升。僕人說:「出米時,糧倉中突然竄出一隻大老鼠來。」陳廣漢追問:「有多重?」僕人回答:「一升左右重。」

後來曹元理聽說自己算差了一升,非常沮喪:怎麼可能?陳廣漢說,倉裡藏著一隻老鼠,正好大約一升重。曹元理用手拍著床說:「太丟人了,我怎麼就沒算出老鼠吃米?」

老子說過:「善數者不用籌策。」善於算術的人不需要計量工具,那是用什麼方法算的呢?古代數學的內涵與方法早已失傳了,現代人繼承的不過是表面的公式公理,其玄奧的實質內涵其實與中國的半神文化有關,現在也都被實證科學視為迷信了。

來源:道學平臺

請幫忙點一下右下角"在看「的小花

告 訴 更 多 人!

「祥和棗莊」公眾號 | 編輯:張斌

『聲明:本公眾號所刊發內容,版權歸原文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瑪雅人在數學方面的高深造詣則,他們發明了一種叫做籌算法的計數
    我們想要了解瑪雅人的數學成就,只能從這幾本典籍當中略尋一二了。瑪雅人在數學方面造詣非常深。他們在沒有分數這個概念的前提下,能夠精確地計算出地球圍繞太陽運行一年的時間,也能將金星的轉動周期精確到每6000年才差1天的程度,實在令人不可思議。接下來,小編繼續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一般來說,古代文明的天文、曆法、農時這三者都跟數學密不可分,因為它們的基礎都需要運算。
  • 數學與計算簡史01:從結繩記事到殷墟甲骨文中的10進位計數法
    公元前 約 82000 年: 結繩記事數學之源最初是從結繩記事開始的結繩記事是在文字發明之前, 相對於所處的那個年代, 非常先進的記錄方式, 用來計數或記錄歷史.除了將車輪用於車輛運輸外, 蘇美爾人還建立了第一個已知的曆法系統. 美索不達米亞儘管土地肥沃, 但洪水泛濫, 想要知道播種和收穫的準確時間就需要發明能確定日程的方法. 蘇美爾人利用月亮的盈虧循環, 視29天為一個計時單位, 推算每當12個計時單位後為一年, 播種的時間又開始了.
  • 我國古代的頂級數學家,憑一己之力將「圓周率」推算到小數第7位
    ——《橫渠語錄》張載引言我國古代誕生了無數震驚世界的大能,四大發明領先世界科技數百年。紙張的發明,讓文明得以流傳和記載,為許多古文獻資料的流傳提供了載體;指南針的發明是一次航海技術的變革,讓航行的人不再因為自然條件而找不到目的地;雕版印刷的發明大大地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速度和深度;火藥不只是讓古代中國的夜空有了五彩斑斕的煙火,也為冷兵器時代向熱兵器時代變革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在中國古代建築上,我們之所以覺得美,是因為建築者在每一個地方都用到了科學。
  • 2020年小升初數學複習:日期和時間的推算與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日期和時間的推算【知識點歸納】【命題方向】常考題型:例1:小明媽媽晚上10時睡覺,第二天早晨6時起床.小明媽媽睡了(  )小時.點評:這類時間推算的題目先把這一時間進行合理的分段,再算每一段的時間,進而求出時間的總和.
  • 10進位-屈指可數的計數方式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我們都知道,結繩可以用來計數,最開始的時候,一個結是代表一個數量的,比如有5個人,就打5個結代表,可是這種計數方法也出現了問題,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記錄的數字也越來越大,當需要記錄的數字到了100,甚至上千的時候,難道要在一根繩子上打
  • 北洋數學講堂丨田剛院士暢談歐拉公式與計數幾何
    來自天津大學數學學院、精儀學院、智算學部、求是學部等多個院系百餘名師生慕名而來,聆聽田剛院士暢談歐拉公式與計數幾何。「什麼是正多面體?」計數幾何問題是同樣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數學問題,研究多元代數方程的解的個數,是代數幾何的一個重要分支。
  • 中國古代數學著作,都有哪幾個
    中國古代數學著作,都有哪幾個文/@成長新視點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也是分析和結構相關事物的有效工具。在中國古代,就有無數的先輩對數學進行了先導研究,經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編寫了一些著名的數學專著,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主要是《九章算術》、《周髀算經》、《海島算經》、《張丘建算經》和《緝古算經》等五部。一、九章算術。
  • 「文字文明」竹簡、算籌,對早熟的古代中國數學影響巨大
    二.竹與中國古代的傳統數學數學在中國古代稱作算術或算學。傳統的中國數學是以研究問題的數量關係、求解問題的運算方法和最終求得問題解答的數量結果為其特點,即偏重對於數的研究;而對於數學的另一個重要領域,即對幾何圖形的研究,則是中國傳統數學裡的薄弱部分。
  • 兩種基礎的計數原理
    數學離不開數字,每個數字需要統計得來,也就是計數。生活中處處都需要計數,比如最簡單的數數字,將數字一個個列舉出來;多個物品的排列組合的方式或完成一件事情可能的方案數量等等。僅僅通過一點點列舉的方法有時候不是一個快捷的方法,為了快速並且全面地計數,計數也是有一些方法的。
  • 數學計數原理中複雜的排列組合問題解析
    高考對這部分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考查兩個計數原理、排列、組合在解決實際問題上的應用.值得提醒地是:計數模型不一定是排列或組合.畫一畫,數一數,算一算,是基本的計數方法,不可廢棄.四.排數問題【點評】該題中要求的是「至多」有兩個位置上數字相同,易出現的問題是分類混淆,漏掉各位數字信息均不同的情況,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準確確定分類標準,分類計數時要做到不重不漏.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計數原理與二項式定理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計數原理與二項式定理 2019-02-15 15:18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高次方程、極限等,你所以為的西方數學,中國古代早已領先世界
    數學是一切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素有「科學之王」的美譽。因為近現代教育從西方引進,所以我們所想像的數學應該是近現代西方數學家們的成果。殊不知中國古代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是一直領先於世界的。一、十進位值制有關文獻記載:1. 史載「黃帝為法,數有十等」。2.
  • 中國古代的五大預言,各個讓人震驚,都推算道公元3000年以後了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古代關於後世的預言也是不少,這些文化玄而玄之,我們就天就來看一下中國歷史上的五大預言,看完覺得好神奇。是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當時兩位著名的道士李淳風和他的師父袁天罡編寫的。李淳風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沒想到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後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洩,還是回去休息吧",因此這本預言奇書得名《推背圖》。
  • 陳景潤窮盡一生,除了證明出「1+2」之外,還有哪些數學成果?
    陳景潤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數學成就,是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這個成果雖然對於猜想的證明邁進了一大步,但離完全證實猜想還有很大距離。此後直到1996年去世,他都沒能完成猜想的最終證明。 那麼窮其一生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除了「1+2」成果之外,還有其它數學成果嗎?
  • 「數學皇帝」丘成桐怒批:中國再這樣發展,少說要倒退20年!
    因為他發現,中國數學目前犯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過於「考古」,而對現代數學的潮流並不是很了解,總是誇大古代時中國的貢獻,而不主動學習現代數學,不僅緊跟時代潮流,在這樣自欺欺人的環境下,中國又何談進步?
  • 中國古代幾大數學成就,原來古人如此偉大
    說到數學,可能是當今讓小夥伴們最為頭疼的事了,就在今天,小編也剛剛經歷了一場高數測試,至於自我感覺嘛,唉,不忍心說了,真是往事不堪回首那。不過,如果小夥伴們認為小編今天只是想和大家吐槽吐槽自己不忍直視的高數的測試,順便幫大數學家笛卡爾秀一波操作,那就想的偏離軌道嘍,然而實際上,小編今天確實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偉大數學家的極限操作,但是,卻不是像笛卡爾這樣的老外,而是我國的古代數學家,說到我國古代數學家,那也是不輸外人呢,話不多說,一起來看一下吧。
  • 他用數學公式推算2012世界末日實為謊言
    他曾用幾何方法證明「周老虎」為假孫四周的推算公式昨日,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孫四周老師,用數學公式向記者演繹了宇宙的未來,按照他的計算,在5000年後,太陽和現在相比幾乎沒有變化。這些成果出現在孫四周新近出版的專著《空間相對論——膨脹宇宙的數學原理》一書中。在孫四周老師的身上,數學幾乎是個「萬能工具」。此前,他曾用幾何方法證明了周正龍拍攝的華南虎為假,並因此而名聲大噪。
  • 除了碳14之外,確定遠古物品年齡又有了新方法
    研究團隊指出,這一新方法的問世,為考古學家測定古代物質的年代提供了有價值的手段。由於19世紀前使用的白色顏料中常含有碳酸鉛,這一方法或許還能用來測定藝術品和畫作的年齡。總編輯圈點歷史是一條單行道,而且自己不會留下刻度。
  • 南京數學老師公式推算世界末日 否定霍金末日論
    在孫四周老師的身上,數學幾乎是個「萬能工具」。此前,他曾用幾何方法證明了周正龍拍攝的華南虎為假而名聲大噪…[我來說兩句]   孫四周的推算公式  註:t:時間 H:哈勃常數 RO:太陽半徑 ln:自然對數 M:太陽質量 G:牛頓萬有引力常數  好萊塢災難大片《2012》、瑪雅的2012世界末日預言
  • 隨機抽取的四種計數方法
    計數原理分為分類加法計數原理和分步乘法計數原理,以這兩種原理為基礎我們可以推出更多複雜的計數方法。假設有m個不同的元素,我們從這m個元素中隨機抽取n次,求最終的結果種類。為了分析簡便,我們將上述抽取的過程稱為事件A,那麼事件A的結果應該如何計數呢?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事件A是否是重複抽取、結果是否計算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