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奔月「挖土」,離不開這些儀器的「神」助攻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11月24日4點30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同時還肩負著獲取月表形貌、礦物組份探測與研究、月球淺層結構探測等科學探測任務。為完成這些高難度任務,嫦娥五號攜帶了哪些「神器?」小編特梳理了部分核心裝置與儀器,供大家參考。

       關鍵「神器」:有效載荷     

       嫦娥五號共配置了6臺有效載荷,包括降落相機、全景相機、全景相機轉臺、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月壤結構探測儀、國旗展示系統。

       其中,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是嫦娥四號「紅外成像光譜儀」的升級版,突破了紅外寬譜段譜段的分光器性及探測器性能提升,將光譜範圍從「嫦娥三號、四號」紅外成像光譜儀的450~2 400 nm擴展到了480~3 200 nm,除了能探測月球表面主要礦物輝石、橄欖石等,還具備探測3 000 nm附近的羥基吸收峰特徵的能力,用以完成對月面目標的光譜探測和分析任務,為採樣區月表物質成分和資源勘察,以及樣品實驗室測量結果比對研究提供科學數據。

       月壤結構探測儀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製,是一種工作於無載頻皮秒脈衝信號的探測雷達,探測深度可達3米,解析度達到釐米級。除可用於月壤厚度和結構探測外,它還可在月面鑽取工作前,對鑽取區的月壤下的石塊進行分析判斷,為鑽取策略提供支持。

月壤結構探測儀天線示意圖

       月塵帶電測量儀      

       月塵是月面環境中最重要的空間存在與環境因素,月塵帶電造成的懸浮和輸運對太空飛行器探測載荷及太空人健康有直接影響與危害。為測量月球表面帶電塵埃特性,嫦娥五號配備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研製的月塵帶電測量儀,這是自美國阿波羅計劃以來,人類第一次對月球表面的帶電塵埃進行直接測量。

月塵帶電測量儀

       著陸器無損探傷測量儀

       嫦娥五號著陸器無損探傷測量儀由航天五院510所研製,用於檢測著陸器著陸時與力學支撐結構連接處受衝擊產生的損傷狀況。該設備可為地面環境試驗提供在軌數據,並為後續月球登陸提供設計優化支持。該測量儀還採用了先進的TMR無損檢測技術,這項技術是國際無損檢測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著陸器無損探傷測量儀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為何奔月「挖土」?月球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答案令人意外
    日前,我國又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上了地月軌道,嫦娥五號相比其他嫦娥系列的探測器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執行完任務之後,將會帶著採集的「月壤」返回地球。很多網友戲稱嫦娥五號奔月目的是「挖土」,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呢?
  • 全球矚目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還要過幾個難關?
    從古至今,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空間的探索的步伐,古時候有夸父逐日,嫦娥奔月,這是古代人未知空間的幻想,而到了現在,太空飛行器的發明,讓人類有了探索太空的基礎,中國近些年來的航天技術也是日新月異的,中國把這些太空飛行器命名為神舟、嫦娥等等,這些都是中國航天人最深情的浪漫,也是對它們的每一次飛行的最美好祝願。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任務難度大完成「2+2+2+1」探月飛行:兩次發射、兩次著陸、兩次封裝、一次交會對接實現四個我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探月收官之戰:「嫦娥」奔月「挖土」
    經過綜合考慮,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凌晨發射最有利於奔月軌道的設計,可以滿足各種約束條件。    二是減少太陽活動對於嫦娥五號的影響。長徵五號火箭飛向宇宙的時候,正好是地球把太陽光直接遮蔽住,避免有過多太陽輻射對嫦娥五號探測器產生影響,影響地面科研人員對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操控。
  • 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原標題: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12秒,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發射!開始歷時23天的探月之旅。
  • 奔月!南航專家解讀「嫦娥五號」
    24日凌晨,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順利發射,這一次,「嫦娥」不僅將實現「奔月」的目標,還將歷史性地帶著月球的「禮物」——約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聞新教授介紹,為了實現在月球「挖土」的目標,我國科研工作者已經奮鬥了16年。2004年,我國正式立項實施探月工程,確定了「繞、落、回」三期戰略規劃。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揭秘背後技術和關鍵「神器」
    專家們通過一系列精巧的設計和技術攻關,確保了「嫦娥」完美落月。 粗精接力靈巧避障 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還涉及採樣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五號為什麼選擇在凌晨發射
    天氣網訊,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事情引來網友們關注,據悉,探月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那麼,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嫦娥五號為什麼選擇在凌晨發射呢?一起來看看吧。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背後上市公司的價值待挖掘
    作者:時代財經 莊俊朗 編輯:王薇薇正在四川跟全國各地的文旅搶丁真之時,甘肅文旅發了條微博——「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它的獨特之處在哪裡?」結果評論被「群嘲」:別挖土了,快挖人吧。夾雜在「丁真」、「辛巴」等一眾熱搜之中,「嫦娥五號」的存在感似乎被削弱了。事實上,「嫦娥五號」的重要性無與倫比。「嫦娥五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小三部曲中的最後一步。完成之後,嫦娥工程「大三部曲」中的「探」基本成功落幕,也為第二部曲的「登」,也就是載人登月,做好了鋪墊。
  • 嫦娥五號飛去月球挖土,美國疫情死亡人數創新高
    古有嫦娥奔月,今有飛娥撲月。2020年剩下了最後一個月,我國航天事業又一個壯舉誕生了。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隨後,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採樣。嫦娥五號,多麼響亮的名字,挖土,何等的接地氣。
  • 嫦娥五號奔月
    此前,長徵三號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以及長徵三號乙火箭承擔了發射我國月球探測器的任務,相繼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四個月球探測器,完成了對月球的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但是,執行本次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非長徵五號莫屬。這是為什麼呢?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赴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任務,就是承擔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中的「回」,也就是首次進行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探測器,是由「挖土」女神本次嫦娥五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的樣本。嫦娥五號主要任務是月球取樣返回,它要面對取樣、上升、對接和高速再入等四個主要技術難題。
  • 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據介紹,嫦娥五號在月面自動採樣的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首先完成的是鑽具鑽取——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之後將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宣傳片竟然來自這部舞劇
    「嫦娥」月球「挖土」成功了! 11月24日凌晨,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美國曾經給嫦娥四號拍照,清晰可見!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不知道網絡何時流傳了這麼一句話,甚至還有人P了很多圖片。這口號比起「嫦娥九天摘月」要土了不少,可是接地氣啊,能反映出「嫦娥五號」影響力巨大,很多人都在關注。下面咱們一起看看,這些信息是你不容易找到但你肯定想知道的。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嫦娥八號有望在月球測試3D列印房子
    最近全國人民都在關注一件大事,「嫦娥五號」發射成功!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和之前的嫦娥四號、嫦娥三號不同,嫦娥五號不僅要在無人駕駛的條件下自動降落在月球上,而且還要在月球上「挖土」,並重新起飛,將2公斤月壤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如何「挖土」?好不容易去趟月球為何只取2公斤?
    嫦娥五號如何「挖土」?好不容易去趟月球為何只取2公斤?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計劃取回2公斤月球樣品。嫦娥五號究竟如何「挖土」並取回?好不容易去趟月球,為何只挖2公斤?嫦娥五號分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部分。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我們在電影中擁抱月球
    文|華誼兄弟研究院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並傳回著陸影像圖。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我國的月球探索之路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嫦娥奔月、月亮女神塞勒涅,無不包含了人類對月球的幻想。科學和人類的決心讓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但在這之前,電影就想像出了人類登月的場景,在電影中,我們得以近距離擁抱這個熟悉而陌生的天體。本期華誼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文章,就帶大家一起探索電影與月球的故事。
  • 「嫦娥」奔月成功,即將開始「挖土」,還發來一張月面照片
    這看似輕鬆的一幕,實際上卻歷盡艱辛,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像跳傘運動員一樣在深空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這背後離不開高科技的保駕護航。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載荷,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技術難題之一。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這四條緩衝、支撐一體化的「腿」可不一般,它們來自於機構分系統團隊精心設計、巧手研製,更來源於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完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