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史無前例的空難,227個家庭,一夜間家破人亡。一場創紀錄的海底搜救,1.6億美元的開銷,創下歷史。晶片專家、演習意外、政治陰謀、人為損壞這場追擊的背後,究竟是大國間的博弈還是自然損壞,今天就讓我們揭開馬航370的面紗,一探背後的真相。
2014年3月8日凌晨0:42分,吉隆坡國際機場內,隨著馬航370逐漸駛離跑道,機艙內的乘客們逐漸安靜了下來。連日來的奔波,使得艙內的「60多位晶片技術類專家」累的躺倒在客艙的座位。他們此行的目的是來參加馬六甲海峽的光纖電纜工程招標。不遠處的熒幕上投來此行的目的地---北京首都機場。再過六個小時,他們將回到祖國與家人團聚。此時的駕駛艙內,機長扎哈裡已經完成了飛行報備,一旁的報話機裡傳出塔臺的指揮聲。37032R 跑道準備完畢,可以起飛,晚安!
帶著呼嘯的引擎聲。這架美制777波音客機消失在漆黑的夜幕中。按照既定路線,馬航370將在一小時後來到越南空域。而在這期間,位於吳志明市的管制區將一直與其保持著聯絡,確保機上227名乘客的安全。可是僅僅一分鐘的時間,這叫長達63米的龐然大物,竟然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蹤跡。無論工作人員如何的呼叫,那頭的駕駛艙裡沒有一絲回應,就連雷達波也毫無徵兆地從監視器裡消失了。就這樣,飛機上的227名乘客如同人間蒸發般消失在馬來西亞與越南的交界。
此時正是凌晨1:20,帶著一臉的焦慮,吳志明市急忙聯繫了中國空管部門,但得到的答覆是,該機未與中國方面取得任何聯繫。得知此消息,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急忙通知當局啟動的飛機搜索預案。
於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搜就正式拉開了序幕。北京時間3月8日,北京麗都假日飯店內,面對數百位記者的提問,馬來航空高層通報最新的消息。截至今日中午12點,飛機依舊查無音信,原定於早上六點抵達北京機場的馬航370客機應該於四小時之前墜毀於某處海域,飛機上的燃油儲備以燃燒殆盡。聽聞此情,隔壁的家屬們早已聲嘶力竭,淚水止不住地傾瀉而出。
雖然人已不再,但事故的原因還需要查明,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先找到飛機殘骸。一時間,電所如大海撈針,一般無處尋覓。正在此時,一條馬來西亞軍方的情報引起了調查組的注意。軍用雷達顯示,在這坐飛機越過馬來國境時,防空雷達捕捉到了它們,發現它折返並飛越了馬來半島,朝著馬六甲海峽西北方向飛去了,不僅偏離了原來的航道,還改變了方向。最後,在蘇門答臘以北突然消失。這一發現震驚了各界。一輛正規的民航飛機,在飛行中偏離軌道消失在莫名的空域,這不得不讓人引起懷疑。
一時間,謠言四起,有人說是被美國軍演誤中,使得飛機墜海身亡。
還有人說,飛機上有重要的晶片專家,這一場追擊乃是精心密謀的。
還有人說,飛機是被恐怖分子劫持了,要用來兌換巨額的贖金和人質,一時間,震囂塵上、無從考究。正在此時又一個驚人的消息爆出,飛機在消失後並沒有迅速墜毀,而是沿著航道繼續飛行。
這一發現又引發了新的質疑。難道是有人精心策劃的?飛機的墜毀是機組成員所為。正當眾人一籌莫展之時,一個好消息傳來,雖然飛機消失在雷達上,我們無從追蹤。但它的整個飛行過程被萬裡之遙的衛星捕捉到了。在消失後的一段時間裡,它始終在於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衛星進行著信息交換。一個位於印度洋上空的衛星觀察到了它,根據衛星提供的數據,專家們模擬出了飛機大致的方向,但結果再一次震驚了專家組。根據模擬飛機再向西北方向飛行後,又立即轉南,並繼續飛行了六個小時。通過計算衛星與飛行的距離,專家們得到了飛機潛在的飛行線路,將它們與飛機本身的燃油巡航做假設得到了許多條滿足飛機跨域的弧線,其中最後的一條弧線被稱為是第七戶線,它正好位於南印度洋。
得知這一消息,搜索隊伍立即南下,趕赴南印度洋,此時距離飛機消失已經過去了24小時。因為得靠澳大利亞政府,所以搜索救援的任務交由澳大利亞負責。按照假設的區域搜索隊需要沿著第七戶線綿延超過一千一百公裡的海域,在這裡可能找到飛機殘骸。為了抵達第七弧線,澳大利亞的搜索船花了近兩天時間才抵達目標區。
這一路充滿了艱險,到處都是滔天的巨浪。自飛機消失後,這個海域已經經歷了兩次強風暴,而這無疑為搜救工作增添了新的難度。為了提高搜救的概率,澳大利亞政府出動了22架飛機和19艘船舶,一連幾天,毫無線索,就連海面的漂浮也未能看到。在地形複雜,一望無際的大海深處打撈已是無可尋覓的飛機,簡直比登天還難。尤其是海洋底部,那些漆黑陰冷的環境給搜救帶來了致命麻煩。
隨著一天一天搜救的無果。搜救隊的情緒越來越沮喪。距離馬航370失事已經過了將近一個月。遠方的遇難者家人們還在苦苦地等待著親人的殘骸。正在一籌莫展之際,衛星通訊那邊又傳來了新線索。專家們通過分析馬航370與衛星最後的通訊數據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現象。在最後的幾分鐘內,危機的高度驟然減少。很明顯,飛機是在經歷了長達七個半小時後的飛行後燃油耗儘自由墜毀的。接著飛機的製造商,美國波音公司模擬的飛機墜落的各種線路,在成千上百條假設中縮小了第七弧線的搜救範圍。最終將原來的120萬平方公里海域改成了六萬平方公裡。這不僅僅大大減少了工作量,還提高了搜救機率。
508天過去了,搜救依舊毫無進展。與此之時,坊間的各種謠言又逐漸漫了上來。一說此行的飛機上,有四位中國晶片領域的專家,他們受僱於美國德州的飛思卡爾公司。這是一家專業的半導體晶片通訊公司,曾為美國國防部提供最先進的晶片服務。這一次的墜機,四人不僅是飛思卡爾的優秀員工,而且聯合掌握了某項專利技術,據保守估計價值千億美金以上。按照專利法,一旦四人發生意外,這項專利便歸公司所有。於是馬航370變一語成讖,墜入了印度洋中。耐人尋味的是,失事沒多久,這項專利就被飛思卡爾所佔有。
正當坊間沸沸揚揚之時,一條消息震驚了全世界。2015年,有人在法屬某島嶼,撿到了一個不尋常的物體。經過專家檢查確定,它就是馬航370客機上的襟副翼。這一發現震動了世界,它不僅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枚馬航殘骸,更是拉開搜救工作的關鍵點。隨著第一枚殘骸的發現,工作組進駐島嶼,後來的日子裡,相繼有三十枚馬航,370殘骸被公之於世。它們無一例外全都躺在印度洋西側。
而至於當初劃歸的印度洋搜救區,相隔幾萬裡,這一發現,改變了專家們的認識,它們通過殘骸漂浮重現的方式,發現了在這場搜救中洋流帶了意外的驚喜,在海底裡存在著多條季風洋流,它們是海洋常年漂浮的動力。通過按圖索記的原始方式,最終分析出了飛機殘骸漂浮的線路圖。這個發現不僅縮小了搜救範圍,還提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何殘骸只出現在印度洋西側?距離墜機點不遠處的澳大利亞海岸,一片殘骸也沒有尋到。由此可見,那些經過澳大利亞的洋流被排除在外,通過比對原來的搜救區又得到了縮小。
最終,專家們得到了一個精確的區域,在第七弧線上有三處洋流可能將飛機殘片推向非洲。位於南緯35度,在這裡我們有很大的機率可以找到馬航370。
更令人興奮的是,早在前幾次的搜索中,這裡並沒有被定為目標,而且成功的機率無限加大。可正當專家們將這個來之不易的喜訊告知政府時,澳大利亞政府卻突然召開記者招待會,向外界宣布結束此次的水下搜索。理由是在經歷了三年的失敗後,一場耗費巨資的搜救已經難以為繼,為此不得不提前結束。一連三年都堅持下來的搜救就在臨門一腳時宣告放棄,這前後的矛盾充滿了匪夷所思,不得不讓人懷疑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不可告人的目的,以至於此就連堂堂的澳大利亞政府也無法揭開最後的謎底,南緯35度這片神奇的海域裡究竟藏著怎樣石破天驚的秘密?那架失聯的客機上,那227具屍體何時能夠重見天日,一切的一切只能等待歷史揭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