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普|一顆「金屬球」,洩露小行星「心」事

2020-12-02 純淨資溪

10月28日,一篇發表於《行星科學期刊》上的最新研究引起了熱議,研究人員首次在紫外線波段對名為靈神星(Psyche)的小行星進行了觀測,第一次在小行星上觀測到了被認為是氧化鐵的紫外線吸收帶,這就意味著這顆小行星上已經產生了鐵的氧化現象,研究人員推測這一現象可能是太陽風撞擊小行星表面與其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

這顆被科學家「估值」1000萬萬億美元的靈神星還有個特別之處——很可能是一顆完全由鐵和鎳組成的「金屬球」。

為什麼會存在一顆完全由金屬「打造」的小行星?小行星中的金屬從何而來?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被撞出來的金屬小行星

1852年3月17日,義大利天文學家安尼巴萊·德·加斯帕裡斯發現了一顆小行星,並將其命名為靈神星。後續觀測顯示,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約250千米,外觀呈橢球狀,質量大約是2.19×1019千克,表面布滿了隕石坑。科學家認為這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質量最大的M型小行星,同時也是小行星帶中質量最大的天體之一。

靈神星的最大特點,就是完全由鐵、鎳和一些稀有金屬構成,這也是M型小行星的主要特徵之一。

一般認為,小行星中的金屬來自行星的熔融分異過程。「當原行星發生熔融過程,金屬和矽酸鹽會發生熔融並因為密度差分離。密度較高的鐵鎳等金屬液體會沉入原行星核並緩慢冷卻結晶,而密度較低的矽酸鹽物質會形成它的殼層和幔層。」趙玉暉表示。

此前的相關研究認為,靈神星很可能是在太陽系早期行星軌道不太穩定時,原行星與其他天體發生碰撞,原始外層巖石徹底被剝離,內核外露,最終冷卻形成了一個金屬球。「一顆已經完成了熔融分異的原行星在受到撞擊後,殼幔層部分與金屬核分離,只剩下後者,便形成了金屬小行星。」趙玉暉進一步解釋道,這樣的小行星相對較少,一方面需要已經發生了熔融分異過程的原行星遭受撞擊;另一方面,撞擊的過程中金屬核需要能夠較好地保留下來。太陽系中更多的還是行星形成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原始星子。

靈神星或許是太陽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顆幾乎完全由一個內核構成的天體。

揭秘太陽系形成之謎

通常天體的內核都隱藏得非常深。就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地心深處仍然是個難以破解的謎團。「觸手可及」的家園都無法探查,更何況遙遠的天體,幾乎不可能對其內核開展直接觀測與研究。所以,靈神星的出現,給了科學家一個研究行星以及大型衛星天體內核的難得契機。

靈神星任務概念圖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今年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決定選用其現役最強悍火箭重型獵鷹,作為2022年發射塞克(Psyche)小行星探測器的運載重器,派遣探測器對這顆金屬小行星進行更全面和詳細的觀測,這將是人類探測的首個全金屬世界。

據悉,探測器將搭載磁力計與多光譜成像儀、伽馬射線和中子光譜儀、驗證深空雷射通訊技術等設備,對靈神星的元素組成、磁場強弱分布、金屬以及矽酸鹽比例等進行分析,並製作高解析度圖像。

為何科學家對這顆「金屬球」如此執著?因為它很有可能藏著太陽系形成的秘密。趙玉暉表示,在太陽系早期,塵埃經歷熱過程形成球粒,球粒碰撞結合形成千米大小的原始星子,一些原始星子又通過不斷吸積形成大行星,而其他留存在系統中的,一部分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小行星,「因此我們認為小行星可能保留著太陽系演化過程中的許多信息」。

「一些經歷熱變質程度不高的小行星,沒有經歷太多的改造和蝕變,很好地保留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質,可以為我們了解太陽系的形成提供幫助。而如靈神星這類經歷了熔融分異過程的金屬型小行星,則可以為我們了解行星形成過程和內部機構提供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趙玉暉補充道。(科技日報記者張曄)

責任編輯:陶薩麗慶

相關焦點

  • 一顆「金屬球」,洩露小行星「心」事
    這顆被科學家「估值」1000萬萬億美元的靈神星還有個特別之處——很可能是一顆完全由鐵和鎳組成的「金屬球」。為什麼會存在一顆完全由金屬「打造」的小行星?小行星中的金屬從何而來?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 每日科普|「打水漂」的小行星
    能夠打個漂亮的多次水漂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但是你知道嗎,除了石頭,飛彈、載人太空飛行器返回艙甚至是外太空的星星也會打水漂呢!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由於YORP效應(由於小行星的形狀不規則,恆星的輻射導致小行星產生自轉的一種效應)等物理過程的長期影響,小行星通常都在旋轉,角速度通常沿轉動慣量最大的軸。啞鈴形和雪茄形的小行星旋轉起來就像竹蜻蜓。和打水漂的石塊一樣,如果角度合適,小行星就可以被地球大氣彈走,完成一次「太空水漂」。
  • 為什麼會存在一顆完全由金屬「打造」的小行星
    這顆被科學家「估值」1000萬萬億美元的靈神星還有個特別之處——很可能是一顆完全由鐵和鎳組成的「金屬球」。為什麼會存在一顆完全由金屬「打造」的小行星?小行星中的金屬從何而來?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 2022年將首次訪問金屬小行星,它很可能還是一顆行星的核心
    最新對小行星Psyche進行的2D和3D計算機模擬表明,這顆小行星的成分可能是金屬且多孔,有點像飛行的宇宙碎石堆。小行星Psyche是主帶上最大的小行星,了解這一點對於美國宇航局(NASA)即將進行的小行星任務《Psyche:金屬世界之旅》至關重要,該任務將於2022年發射。
  • 估值1000萬萬億的小行星上,竟然出現氧化現象,上面有氧氣?
    靈神星最早發現於19世紀中期,它在小行星中,屬於體積巨大的那一種,根據估算,靈神星的質量大約為小行星帶中所有天體質量總和的0.6%,而且靈神星是一顆金屬小行星,它完全是由鐵和鎳構成的,除此之外,它還用於一個金屬核心,這讓它的估值一度高達1000萬萬億,可以說是一顆絕對的「寶藏星球」了。那麼,靈神星是如何誕生的呢?
  • 每日科普|小行星差異大,對地球威脅各不同
    「高樓般大小」「與地球擦身而過」……近日,又一顆小行星因飛掠地球刷屏。據推測,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在10~30公裡的小行星以每秒20~40公裡的速度一頭扎進了地球的「懷抱」。這次異常猛烈的撞擊,導致地球長時間灰塵蔽日,生物史上的一個時代就此結束。
  • 一顆小行星被地球「甩」了出去
    小行星2020 QG變軌8月16日,代號為2020 QG的小行星飛掠地球,最近處在距離印度洋上空2950公裡處。這讓2020 QG成為近年來最靠近地球的小行星。儘管這顆SUV大小的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
  • 能讓細菌去挖掘小行星嗎?比如這顆價值700萬億美元的小行星
    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一種不太可能的工具(細菌)從太空小行星上開採金屬的可能性。這聽起來可能像科幻小說,但所謂的生物模擬已經在地球上成為現實。現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地質科學系的科學家們已經從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研究與創新辦公室獲得了一筆種子基金,用於研究細菌在太空中的可能性。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航空航天工程科學系Ann and H.J.
  • 一顆小行星5月初將飛掠地球 臨時編號:2020 DM4
    新華社南京3月3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3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近地天體望遠鏡近日新監測到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DM4。根據軌道計算,這顆小行星預計於今年5月初飛掠地球。  據悉,位於江蘇盱眙的近地天體望遠鏡2月26日晚搜索到這顆小行星。科研人員立即將相關信息上報國際小行星中心,國內外共12家天文臺站先後加入觀測。
  • 一顆小行星即將撞向地球?人類末日?
    一顆小行星即將撞向地球?人類末日? 根據軌道計算, 這顆小行星預計於今年5月初飛掠地球。 運動到離地球最近時, 與地球距離為地日距離的0.048倍, 約合718萬千米。
  • 太陽系最複雜的小行星:既融化又未融化,還有液態金屬核和磁場!
    科學家們之前已經發現,融化和未融化的IIE隕石都起源於同一顆古老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很可能像地球一樣所以想知道,這顆小行星是否也可能藏匿著一個金屬熔化的核心。這個物體是否熔化到足以使物質下沉到中心,形成一個像地球一樣的金屬核心?這是這些隕石故事中缺失的一部分。研究小組推斷,如果這顆小行星確實擁有一個金屬核心: 實物樣本分析 它很可能會產生一個磁場,類似於地球上攪動的液體核心產生磁場的方式。
  • 隼鳥2號鎖定另一顆小行星:11年後抵達,飛行途中隨時可能失聯
    日本方面宣布,隼鳥2號探測器將對另一顆小行星進行探測,預計2031年抵達,這意味著隼鳥2號探測器需要在深空中飛行11年。對於一顆已經運行6年的探測器,熱應力的改變會導致其零部件突然失效,那麼隼鳥2號探測器在飛行途中可能隨時失聯。
  • 太陽系最複雜的小行星:既融化又未融化,還有液態金屬核和磁場
    科學家們之前已經發現,融化和未融化的IIE隕石都起源於同一顆古老的小行星所以想知道,這顆小行星是否也可能藏匿著一個金屬熔化的核心。這個物體是否熔化到足以使物質下沉到中心,形成一個像地球一樣的金屬核心?這是這些隕石故事中缺失的一部分。
  • 暖心文案|你是無邊宇宙裡的一顆小行星,而我始終圍著你在轉動
    你是無邊宇宙裡的一顆小行星,而我始終圍著你在轉動你是無邊宇宙裡的一顆小行星,而我始終圍著你在轉動。乾淨文藝的句子|你是這個宇宙溫柔的核心告白文案|我就算抓不住時間,也要緊緊地拽住你告白文案|你的溫柔打動了我的心,我想一直守護在你身旁
  • 這顆小行星已安全飛掠地球,但它卻「驚險」地衛星「下面」飛過!
    2020-05-02 00:00:55 來源: 博科園 舉報   近些天一顆相當小的
  • 靈神星,一顆完全由金屬組成的小行星,它的價值讓你無法想像
    浩瀚的宇宙,大到你無法想像,然後各種奇怪的星球也非常的多,上次我就發表了一篇「鑽石星球」,而這次我要說的是一個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它叫靈神星,而它可能最初是一顆行星,之後在太陽系形成過程中部分被摧毀。
  • 日本探測器向小行星發射金屬彈,是否表示人類已可以攔截小行星?
    所以,衝擊石英也是小行星撞擊的另一個證據還有一些其他的證據,不再贅述。所有證據都證明,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附近,在6500年前,曾經遭受了一顆直徑10公裡左右的小行星的猛烈撞擊。如此龐大的小行星,以每秒鐘20公裡的速度撞向地球,後果可想而知。所以,雖然小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說法,仍然存在一些疑點,但科學界對小行星的擔憂從未停止。假設現在有一顆類似大小的小行星飛向地球,人類是否有辦法化解?
  • 太陽系內存在一批寶石小行星,價值上萬億美元,有一顆已經撞擊了地球
    趣味探索訊 浩瀚宇宙一望無垠,宇宙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太陽系和地球,有一定科普知識朋友肯定知道太陽系內充滿著很多微型小行星,這些微行星質量、體積、運行軌跡及星體成分存在很大差異。有的直徑可能只有幾十米,有的則達數公裡。這微行星在太陽繫到處亂竄,可能隨時成為太陽系內八大行星的盤中餐。
  • 深空探測器發射金屬彈,小行星被砸出10米坑,這是要攔截小行星?
    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小行星撞擊的證據,比如:坑內巖層除了有豐富的恐龍化石之外,還有大量的稀有金屬。通常情況下,在地球巖層中的平均含量大概只有十億分之一左右,但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內的銥含量卻達到了平均含量的200倍。
  • 靈神星,唯一無二的金屬小行星
    在太陽系的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有一個小行星帶,其中密密麻麻地分布著將近50萬顆小行星,根據光譜類型,科學家們將小行星分為C、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