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NMRCloudQ團隊:我們的國際首個核磁共振量子計算雲平臺...

2021-01-08 觀察者網

10月11日,量子計算雲平臺「中國版」正式啟動,清華大學、阿里巴巴-中科大、本源量子-中科大在同一天發布了量子云平臺。

量子信息革命正加速到來,2016年,IBM就向公眾開放了基於雲的量子計算平臺,用戶登錄後能使用一臺5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進行算法或實驗模擬;今年3月,IBM又宣布計劃建立業界首個商用通用量子計算平臺IBM Q。

在量子計算領域,國內外的競爭十分激烈,就在10月10日,英特爾通過其官網宣布,公司生產出一種包含17個超導量子位的全新晶片,標誌著量子計算正從學術實驗室進入半導體產業,向實用領域邁進。

與IBM不同,清華大學課題組的量子計算雲平臺是基於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不同的量子計算機物理體系有什麼優缺點?我們採訪了清華大學物理系核磁共振量子計算實驗室,他們表示,「我們非常有信心將我們的量子云的控制層公開」。

核磁共振量子計算實驗室部分工作人員 (李可仁 辛濤作為技術負責,指導老師為龍桂魯,曾蓓 尹章琦 魯大為 李俊 黃詩霖 陸思銳等是合作者)

觀察者網: 你們推出的這項量子計算雲服務測試版,是中國第一家此類在線服務嗎?能否透露一下,現在用戶的試用情況如何?

答: 我們、源自中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的本源量子公司、 阿里巴巴和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團隊合作,共三個團隊在同一天都發布了量子云計算平臺。 同時我們還在預印本網站上發布了相關論文。我們實現了網絡與真實的核磁共振量子信息處理系統的對接,這是國際上首個基於核磁共振的量子云計算平臺,在中文版上線後的24小時內,網站主頁獨立IP訪問次數近2000次,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大、九院等不同單位近150個的註冊用戶,提交的在線計算任務80餘次,也引起了國際以及臺灣地區同胞的關注。

觀察者網: 你們的量子云平臺只包含四個量子比特,但是邏輯門保真度超過98%,可以完成很多步複雜的邏輯門。目前這個平臺上完成過哪些有代表性的計算任務,可以介紹一下嗎?

答: 核磁共振作為實現量子計算最早的物理平臺之一,至今已經發展了許多完善精確的量子操控技術以及積累了豐富的量子計算經驗,在量子計算以及量子模擬等主要量子信息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比如用於這次雲計算的譜儀之前在實驗上實現了具有強大搜索能力的Grover算法,7個量子比特體系的高保真度相干操控,國際上首個和樂量子計算,量子隧穿現象以及植物光合作用等量子模擬。這個量子云平臺不僅是個量子計算體驗平臺,而且更是一個開展量子計算和量子操控研究的平臺,用戶完成可以利用該量子云平臺做創新性研究,期待他們能做出出色的成果。

量子云使用規則和量子云運行結果(舉例)

觀察者網: 據介紹,量子計算研究有不同層級,從最底層的物理層,到其上的控制層、電路層,一直到最上層的算法。IBM的量子云服務,開放的是量子計算中的電路層和算法層。對於想要自己造量子計算機的研究人員來說,這個服務還遠遠不夠。那麼,你們建立自己的量子云平臺,能為控制層、物理層的研究帶來哪些幫助?

答: 首先,我們建立自己的量子云平臺的服務是完全可以開放到控制層的。所謂控制層,按我們的理解,核心是對系統控制脈衝的設計。我們在脈衝設計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時間或能量優化、減少系統誤差、抵抗環境噪聲等問題。核磁共振譜學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在脈衝設計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與經驗。特別是近二十年來,基於核磁共振實驗平臺的量子控制方法趨向於比較成熟,我們的團隊匯集了這方面的專業隊伍。因此,我們非常有信心將我們的量子云的控制層公開。

將核磁共振量子計算實驗的控制層面自動化,有利於提高我們的科研效率。進一步將控制層開放給用戶,那麼用戶就可以從更基本的層次學習、理解實際量子計算體系是怎麼運行的。實際上,雖然不同的體系有各種各樣的細節上的差異,但在控制層面它們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我們期待更多的同行們對此感興趣,將核磁共振成熟的控制方法推廣應用到其它的物理體系。

量子云中組件的連接

觀察者網: 通用型的量子計算機還沒有問世,目前形形色色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各有什麼特點?比如,此前中國發布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擅長做玻色取樣,低溫超導系統的原型機可以用來解線性方程組,那麼能否簡要介紹一下你們課題組的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

答: 之所以出現多種不同物理體系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主要原因是目前實用化的量子計算機還未問世,而可能實現量子計算機的物理體系有許多,如超導量子系統,離子阱系統,拓撲量子計算體系,量子光學系統,量子點系統等,當然還有我們的核磁共振系統。製造量子計算機對系統有五個要求,不同的系統各有優缺點,都沒有滿足建造量子計算機的所需要滿足的這五個條件,現在大家都在努力,爭取率先實現量子計算機。

觀察者網: IBM新上線的Jerry Chow團隊的量子計算雲服務,背後對應的據說是一臺有5個量子位的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這和你們課題組的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有哪些區別?

答: IBM在去年5月便推出了這臺5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今年5月他們將這一紀錄提高到了16比特。在IBM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出後,在學界引發了一個熱潮,這一年來,利用IBM原型機的科研文章也如雨後春筍般湧出,這對量子計算的發展也有不小的促進作用。反觀國內,缺少這種在線式量子云服務。為了滿足這一需要和發展趨勢,我們利用自己的系統搭建了這一平臺。相比於IBM的原型機,由於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物理體系實現量子計算,天然的區別便是不同體系間的區別。超導體系屬於固體量子體系,擅長比特數的擴展。我們的核磁共振體系是系綜量子體系,擅長實現高精度的操作。另一個區別當然是我們只提供四個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微笑)

觀察者網: 有人說,IBM的雲服務雖然可以在網上供用戶設計門運算,但用戶無法確定,是否真的把你選的運算拿到量子位上做了,還是僅僅模擬一下就顯示結果。如果是模擬實現,是不是意義有限?

答: IBM向網上用戶提供的五量子比特雲計算服務,雖然看不到它的底層比如你之前提到的控制層和物理層,但我們相信用戶所提交的任務是在真實的量子位上運算實現的,而不是簡單的模擬實現。這裡的模擬實現是指實際上量子計算依然用經典計算機運算來模擬的。如果是這樣的實現,用戶也得到了量子計算的體驗,但與實際的量子計算還是有一些差別。核磁共振量子云計算中執行量子計算任務的是一個真正的量子計算體系,計算步驟和將來的大型的實用化的量子計算機是一樣的。這就好比說,利用經典計算機模擬的量子云計算相當於軍事上的一場軍事演習,雖然不是真正的量子計算,但也是很有意義的。而一臺有4個比特的核磁共振量子云計算,相當於一場真正的戰役,雖然只有4個士兵參加,卻是一場真正的小型戰役。

觀察者網: 我們知道經典計算機也能模擬量子算法,那麼不同的量子算法,比如針對整數分解、可用於破解加密的Shor算法,在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等各類量子計算機上都可以原生實現嗎?對於不同的量子計算機方案,是否實現更多的量子位就是更優的方案?

答: 在過去的二十年,人們已經在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上實現了各種量子算法,包括最早實現了求解大數分解問題的Shor算法、求解搜索問題的Grover算法。雖然這些算法的實現還是在較小的系統上,通常量子比特數不超過7個,但是這些研究展現了量子算法在真實的量子計算機上是如何運行的,深化了我們對算法的實際實現,量子計算機的能力,還有現階段技術需要哪些方面的改進等許多問題的認識。另外,隨著超導、離子阱等各種量子體系的技術水平的提升,它們也同樣可以在少數量子位上實現各種量子算法。

什麼是更優的量子算法的物理實現方案,我認為至少需要兩個評判標準:一是實現更多量子位的計算,當前在這方面國內外的競爭十分激烈;另一個也需要看在同等規模上,可以實現多麼複雜精細的操控量子門的序列,目前核磁共振實驗平臺在這一點上還是保有一定的優勢的。為了實現實用化的量子計算機,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實現量子糾錯,或者是容錯量子計算,這就需要將操作精度提高一個閾值,超過這一閾值才有可能實現量子糾錯,目前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所達到的精度已經達到了這一閾值。

觀察者網: 無論IBM、谷歌在宣傳自己的量子計算進展時是否誇大其詞,從IBM推出量子云服務這件事看,顯然美國科研人員非常重視量子計算的實用化。目前,中美在量子計算領域的科研賽跑情況如何?

答: 量子計算領域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各界廣泛的關注,包括國家政府,軍隊,企業公司,高校科研單位等,他們從不盡相同的角度投入到量子計算的研究中。十幾年前,國內大力開展量子信息的研究,經過多年的努力,特別是在量子通信領域,目前已經做到世界領先了。當前量子計算被列入了十三五重大研究計劃,國內的一些企業公司也開始致力於量子計算的研究,比如自主研發屬於國內的量子云計算平臺。相信在這樣良好的環境下,十幾年後我們國家的量子計算也能取得世界領先的地位。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中國工業科技新聞的權威觀察家

相關焦點

  • 首個國產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在合肥上線
    本報合肥9月13日電(記者常河)記者從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獲悉,國內首個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12日正式上線。該平臺基於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向全球用戶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雲服務。據悉,「悟源」是一臺能夠脫離實驗室環境穩定運行的超導量子計算系統,也是中國國內率先實現工程化的量子計算機,它能為內部的量子晶片提供可靠的製冷系統,也配置國產的量子測控系統。該計算機由位於合肥高新區的本源量子公司研發。「此次發布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搭載6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夸父KF C6-130,保真度、相干時間等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比谷歌量子計算快一百億倍,「九章」引領我國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已有公司在推進產業化
    2019年10月,美國谷歌公司推出53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Sycamore懸鈴木」,對一個數學算法的計算只需200秒,而當時世界最快的IBM的超級計算機「Summit頂峰」需2天,實現了「量子優越性」。在量子計算領域,國際同行公認有三個指標性的發展階段,目前仍處於「量子計算優越性」的第一階段。
  • 國內首個量子計算雲平臺上線 量子計算機正走出實驗室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雲平臺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的成果轉化企業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源量子)研發。本源量子董事長孔偉成博士表示,該量子云平臺基於國內率先實現工程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打造,搭載了6比特超導量子晶片夸父KF C6—130,保真度、相干時間等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那麼,量子計算雲平臺是如何搭建的?
  • 全球量子計算專利排行 躋身全球第七!揭秘中國量子計算首家創企
    與此同時,我國科技工作者在量子科技上奮起直追——從「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到量子京滬幹線正式開通;再到國際上首次實現的多維度量子隱形傳態……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近年來在量子計算領域碩果不斷;到今年9月,中國第一家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上線……我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一批領先的創新成果
  • 量子計算,我們一直在前進
    本月12日,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6比特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已經正式上線,全球用戶可以在線體驗來自中國的量子計算服務。這是中國第一款量子計算機悟源,使用的核心硬體是6個量子比特的夸父晶片。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機是IBM的65個量子比特。而在此之前,世界上真正能跟IBM掰掰手腕的量子計算雲平臺,只有5家,但是,中國一家都沒有!  在不斷面臨這種「量子霸權」,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我們也開始發力了。  由中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的郭光燦院士和郭國平牽頭成立,成功研製出「悟源」超導量子計算機。。
  • 全球首款量子計算雲平臺APP上線—新聞—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04日 12 版) 本報合肥4月3日電 (記者孫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開發的全球首款量子計算雲平臺
  • 量子計算賽道,2020年風雲變幻
    這些行業,或正在改寫當下新經濟格局,或有可能重塑未來商業甚至國際格局,或是36氪讀者感興趣,或是正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我們也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和我氪的讀者一起「無限拓展邊界」,一起「更先看到未來」。本文是這個系列的一篇。我們選取了量子計算這個行業。2020年量子計算不斷實現技術突破,習近平總書記10月16日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的講話,也讓量子計算被更多人關注。
  • 研發用於教研的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量旋科技」還想在超導量子...
    量旋科技成立於2018年,是致力於量子計算的初創公司,專注於超導晶片量子計算機、桌面型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以及量子計算相關軟體的自主研發和生產。目前,量旋科技已經推出了桌面型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雙子座」,以及可以連結多個量子計算體系的雲服務平臺「金牛座」。公司的技術發展路線有兩大主要方向:核磁共振技術方向的和超導技術方向。
  • 我國自研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上線!透露一個信號
    據光明網9月14日報導:我國自主研發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在合肥正式上線。並歡迎全球用戶來體驗。據報導指出:此次發布的雲平臺是由量子計算機「悟源」,搭載了6比特超導量子晶片夸父KF C6—130,保真度、相干時間等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不得不說,我國科學家們確實厲害,要知道,雖然這個線上平臺使用的是6比特的超量子晶片,但是,有了這一步的成功,才能考慮下一步實現24比特、60比特的超量子晶片。而這將是我國開啟量子計算全面運用的一個信號。
  • 走進研究院 | 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
    解線性方程組HHL算法分別在光量子系統[28]和核磁共振系統 [29]以及超導量子計算系統[30]實現,這些實驗分別利用4個量子比特及邏輯門操作演示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求解,證明此算法的可行性。 IMB的量子體驗網站提供了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47],作為超導量子計算的模擬輔助工具,此平臺也提供了兩種數字式量子模擬器,分別具有20個量子比特和32個量子比特,其中20個量子比特的模擬機具有跳轉的控制語句功能(即計算機if語句),而利用高性能伺服器平臺建設的32個量子比特模擬器沒有此功能, 另外,模擬器只是對公眾提供少於100個邏輯門的操作。
  • 量子計算從實驗室走向工程實現
    9月12日,國內首個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在合肥上線。該平臺基於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向全球用戶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雲服務——  量子力學的理論自誕生到現在已經一百多年,近年來全球關於量子的科學技術不斷突破,量子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量子計算,正是這奇偉瑰怪的量子世界的主角之一。
  • 極簡科學課|什麼是量子計算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小寧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6比特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日前正式上線,全球用戶可以在線體驗來自中國的量子計算服務。那什麼是量子計算呢?量子計算機和普通的計算機又有何不同呢?為此,記者專門採訪了雲平臺研發單位本源量子公司的相關專家。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調控量子信息單元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它與現有計算模式完全不同。
  • 我國量子計算連迎兩個「大消息」!潘建偉團隊完成50個光子玻色取樣;自主研發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上線……
    每經編輯:張喜威近日,我國量子計算領域連續傳來兩個「大消息」。這邊廂,潘建偉9月5日剛剛透露,其帶領的團隊完成50個光子玻色取樣,初步估算,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那邊廂,9月12日,合肥一家公司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上線。
  • 國內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在合肥揭牌—新聞—科學網
    >   12月12日,我國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本源量子計算產業聯盟(OQIA)在合肥市高新區正式揭牌。   據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源量子)副總裁張輝介紹,本源量子計算產業聯盟於2018年由本源量子牽頭成立,目前已集結中船重工709所、哈工大機器人集團、中科類腦、智天鏈、雲從科技、中船鵬力、中微達信、瀚海博興、問天量子等九家聯盟夥伴,成員單位分布於計算科技、機器學習、區塊鏈、人工智慧、低溫製冷、信號處理、生物醫藥等多個行業。
  • 中國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上線,向全球用戶開放真實量子計算服務
    量子計算雲平臺是連接用戶和量子計算系統之間的橋梁,經典計算向量子系統發起計算任務請求後,待量子系統完成計算任務後再以經典信息的方式返回給用戶,整個過程需要量子云平臺的協調中轉。為了讓更多的人體驗量子計算機,研究人員開發了量子計算雲平臺。
  • 致力於量子計算的商業化,量旋科技努力在超導量子技術上取得突破
    儘管量旋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經理鄒均庭博士告訴鈦媒體App,選在同天公布這一消息純屬巧合,「要是知道他們發新聞我們就錯開了」。但他也同時指出,相比陸朝陽團隊發布的「九章」常溫光量子突破性論文,量旋科技則希望量子計算機從科研走向落地階段,落實到具體商業應用當中,尋求實現量子計算的產業化發展。
  • 超導量子計算雲服務平臺
    量子計算雲平臺是連接用戶和量子計算系統之間的橋梁,經典計算向量子系統發起計算任務請求後,待量子系統完成計算任務後再以經典信息的方式返回給用戶,整個過程需要量子云平臺的協調中轉。為了讓更多的人體驗量子計算機,研究人員開發了量子計算雲平臺。
  • 清華大學團隊《自然》刊文,首提「類腦計算完備性」概念
    記者10月15日從清華大學獲悉,我國首篇以「計算機系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論文登上《自然》,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這是一個新穎的觀點,並可能被證明是神經形態計算領域以及對人工智慧的追求的重大發展。」《自然》的一位審稿人給出評價。
  • 清華大學團隊首提「類腦計算完備性」概念
    >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林莉君)記者15日從清華大學獲悉,我國首篇以「計算機系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論文登上《自然》,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
  •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20 年內有望實現通用量子計算
    11 月 10 日消息 量子科技作為一個國家戰略一直受到國家高度重視,10 月中旬,習總書記專門在中央政治局主持了關於量子科技的學習並指出,要統籌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工程技術研發,要培育量子通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制高點,來構築發展的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