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釣魚時發現的貌似「海蛇」的生物
在煙臺附近海域層發現海鰻,老百姓俗稱「狼牙鱔」。
水母網8月19日訊(YMG記者 李泉江 攝影報導)昨天下午,讀者辛先生致電96110稱,他在煙臺濱海廣場釣魚時,發現海水中有一條蛇,經過查詢資料進行對比,這很有可能是一條有毒的海蛇。
釣魚時看見海裡有蛇
據辛先生介紹,發現「海蛇」的時間大約在下午2點,當時他正在濱海廣場釣魚,8歲的女兒首先看到海裡有個東西在向岸邊蠕動,辛先生仔細一看,這條蛇長約50釐米,頭部不大呈橢圓形,全身有紅綠相間的條紋,正迅速地向石墩遊來,他趕緊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
回家後,辛先生好奇地詢問了年長的釣魚愛好者,有人告訴他說與陸地上的蛇相比,海蛇的鱗排列稀疏,鱗片間的皮膚很厚,這樣既可以防止海水中的鹽分滲入體內,也避免了體內的水分向外散失,成年海蛇體長一般也只有1米多。
最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的海蛇都有毒,而且毒性較大。「看到海蛇有毒,我就很擔心,因為釣魚的水域離第一海水浴場不是很遠,所以想撥打96110給市民提個醒。」辛先生說。
是否海蛇有待鑑定
隨後,記者詢問了幾位長期在海上作業的老煙臺人,他們都表示聽說過海蛇,但均沒有親眼見過這種生物。記者經過查詢得知,海蛇一般喜歡在大陸架和海島周圍的淺水中棲息,在水面上停留的時間也很短,每次只是露出頭來,很快吸上一口氣就又潛入水中了。
這到底是不是一條海蛇,記者電話聯繫了市海洋漁業局漁政站,工作人員介紹,到目前為止,煙臺附近海域還沒有關於發現海蛇的記載。但是,煙臺附近海域中有一種海鰻,老百姓俗稱「狼牙鱔」,這種鰻類從外觀上看很像蛇類,以前也有市民把「狼牙鱔」誤認為海蛇。這種海鰻非常兇猛,肚子呈白色,背部呈灰色,容易襲擊人類。
為了進一步做出鑑定,記者將照片發送給了漁政站工作人員。看了照片後,工作人員答覆說,從外觀上來看,這應該是一條蛇類,但從花紋上來看,更像是水蛇或者陸地上的蛇,有可能是降雨過程或者沿著下水道跑到海中。由於照片拍的比較模糊,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海蛇,還有待進一步鑑別。
不過,漁政人員介紹,雖然大部分海蛇有毒,但它很少主動攻擊人類。避免海蛇的攻擊非常簡單,不要刻意接近海蛇,如有海蛇遊近時,要保持鎮定靜止,待它離去再行動。無論是海蛇、鰻類,還是普通的陸地蛇,下海遊泳的市民都應當有所注意,但也沒必要過度的恐慌。
【相關連接】 海蛇的習性
海蛇是一類終生生活於海水中的毒蛇,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後閉,吸入空氣後,可關閉鼻孔潛入水下達10分鐘之久。身體表面有鱗片包裹,鱗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膚。舌下的鹽腺,具有排出隨食物進入體內的過量鹽分的機能。小海蛇體長半米,最大的海蛇可達3米左右。它們棲息於沿岸近海,特別是半鹹水河口一帶,以魚類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