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九成沿海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近海海域汙染大

2020-11-26 騰訊網

  本報訊 昨天,「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908專項)總驗收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對專項取得的各項成果,包括新測的我國海岸線總長度,近海水資源、漁業資源整體狀況以及近海的環境特徵進行了驗收發布。

  據了解,908專項與2003年9月由國務院批准立項,次年正式實施。實施過程中,動用大小500艘船、航程200多萬公裡,3萬餘名海洋科技工作者歷時8年完成,大批專項成果相繼推出並投入使用。

  首獲海島最新數據

  908專項對我國大陸海岸線進行了精細修測,並編制了1:5萬和1:25萬我國近海高精度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圖與地貌圖。

  專項新測大陸海岸線總長度為19057公裡,測得全國海島數量為10312個,相比1995年調查淨增海島數3341個。

  專項通過高解析度衛星遙感數據,全面掌握了釣魚島、黃巖島等島礁基礎信息,為公布我國釣魚島以及附屬島嶼共71個海島的標準名稱發揮重要作用,對維護我釣魚島權益有重要作用。

  另外,專項查明了我國近海生物的種類、數量、分布及生態特徵。其中,在東海新發現微生物新種13個,在臺灣海峽和南海發現水母3新屬43新種。

  九成沿海城市缺水

  目前,我國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日益嚴重,11個沿海省所轄的52個沿海城市中,極度缺水18個、重度缺水10個、中度缺水9個、輕度缺水9個,近90%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問題。水資源已經成為制約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

  目前,我國每年海水直接利用量約620億噸,每日海水淡化約60萬噸,其中用於民用的每日約為16萬噸,用於工業的每日約為44萬噸。

  近海海域汙染較大

  近十年來,我國近海海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但近海岸海域汙染範圍較大。河流入海汙染物呈上升態勢,入海排汙口排汙超標嚴重,超標率多年高於75%,每年不少海域發生大面積赤潮。

相關焦點

  • 寧波近海海域汙染嚴重 部分海域成「重災區」
    中新網杭州四月十日消息(記者張文)日前,從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傳來消息說,寧波近海海域汙染嚴重,部分海域已成「重災區」。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日前公布了《二00一年寧波市海洋環境質量公報》,該公報指出,去年寧波市近岸和近海海域海洋汙染情況比上年加重,海水中主要汙染物是無機氮、無機磷、重金屬汞和總汞。
  • 過度捕撈環境汙染近海漁業資源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近兩個月來,隨著南海、東海、黃海次第結束伏季休漁期,近海漁民渴望漁獲量能夠實現媲美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局面,但顯然,中國近海海洋捕撈量已經連續多年處於「零增長」,更有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兩大「元兇」影響,今年出海將維持薄利甚至出現虧損。
  • 中國渤海近海海域汙染嚴重 生物種類明顯減少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八日電(記者賈全欣)作為中國唯一的內海和最大的海水養殖基地,渤海近海海域汙染日趨嚴重,生物種類明顯減少。  國家環保總局的統計資料顯示,九十年代以來,渤海海域水體中的汙染物含量迅速增加,近海海岸的汙染範圍在迅速擴大。一九九二年,渤海水環境遭受汙染的面積不足百分之二十六,一九九五年後,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 溫州近岸海域水質仍在惡化 如何才能根治近海汙染
    《公報》顯示,2014年,溫州全市近岸海域海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溫州相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出臺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五水共治」,淨化內河水質,從而在根本上杜絕對近海的汙染。  數據:入海口汙染物總量,較上一年增加17%  應對:治理陸源汙染,淨化內河水質  近岸海域水質,能根本上反映海洋環境的整體狀況。數據顯示,溫州近岸海域水質仍在惡化。
  • 長三角地區近海汙染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然而,對海洋資源的長期過度開發和利用,也使長三角地區的近海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逐漸成為限制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   加強對近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對長三角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長三角近海汙染逐年加重   海洋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長三角近海汙染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
  • 中國近海海鮮的汞汙染風險
    這個汞汙染,雖然早已老生常談,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基本屬於危害都知道一點,因為沒有像日本那樣真正經歷過傷痛,大家都沒有正經的危機意識。再加上我國近海魚類的甲基汞汙染現狀很少有專門的研究,雖然我們國內幾乎沒有出現過因為汞汙染導致的各類事件,但這並不就意味著沒有調查研究的必要。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參考一下其他有「閒工夫」國家在這方面研究。
  • 我國近海環境赤潮3900多次 近海環境汙染堪憂
    【中國環保在線汙水處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增長,海洋汙染日益嚴重,入海流域周邊的生活汙水、工業廢水、石油產品洩漏、海上石油開採、海水養殖的添加劑對我國近海造成了嚴重汙染。這些汙染歸根結底是由於我國近海資源開發、深海資源開發、海洋綜合管理、國際漁業管理等領域立法嚴重不足導致的,有些方面甚至處於空白階段,急需進行填補。
  • 近海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等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近兩個月來,隨著南海、東海、黃海次第結束伏季休漁期,近海漁民渴望漁獲量能夠實現媲美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局面,但顯然,中國近海海洋捕撈量已經連續多年處於「零增長」,更有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兩大「元兇」影響,今年出海將維持薄利甚至出現虧損。
  • 專家:中國近海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海嘯可能性較小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26日下午在北京向媒體科普解讀地震海嘯災害時表示,中國近海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比較小,但中國沿海海拔4米以下地區GDP佔全國約四分之一,「小海嘯產生災害是可能的」,必須推進風險防治
  • 環境公報:23%東海海域達嚴重汙染程度(圖)
    東海是我國第一大海洋漁場,舟山定期舉行休漁期魚苗放流活動。新華社資料圖片晨報記者 李豔秋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到來之際,記者從海洋管理部門了解到,上海近海海域環境質量不容樂觀,長江口和杭州灣都屬於嚴重汙染區域。
  • 中國海洋環境公報:近海環境汙染問題依舊突出
    但是,隨著人類向海洋的挺進,這片純淨的家園也開始面臨著被汙染摧毀的威脅。昨天,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中國的海洋汙染不容樂觀。  《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2年我國管轄海域94%的海水水質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但近岸海域汙染問題依舊突出,未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達17萬平方公裡,高於2007-2011年15萬平方公裡的平均水平,不僅如此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也表現不佳。
  • 在中國55個沿海城市看海!
    根據《中國海洋統計年鑑》統計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總共分布著55個沿海城市(港、澳、臺未列入統計)它們是誰?那裡的大海是什麼樣子?讓我們一個一個看遼寧偌大的東北,由於歷史的原因,今天只有遼寧還保留著海岸線,引領著中國人對於高緯海洋的認知。
  • 《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方案》(全文)
    近岸海域是陸地和海洋兩大生態系統的交匯區域,陸地和海洋環境因素都對近岸海域環境質量有著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綜合反映了各類涉海排汙行為的強度和汙染防治工作的成效。做好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工作,不僅可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而且能夠促進陸域、海域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優化,帶動各相關行業的生產和治汙技術進步,有利於實現陸海統籌和區域間的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
  • 自然資源部: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災害為主,海冰、綠潮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7.03億元,死亡(含失蹤)22人。與近十年(2010—2019年)平均狀況相比,2019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於平均值,死亡(含失蹤)人數低於平均值。
  • 我國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 海洋呼籲法制組合拳
    【中國環保在線汙水處理】走出競爭激烈的已有市場空間「紅海」,走入全新的市場空間「藍海」,這是目前IT界的一句流行語。對海洋經濟開發來說,雖然海水還是蔚藍色,但過度開發也在某種程度上把海洋變成了「紅海」。
  • 江蘇連雲港近海海域持續冰凍 漁業海上作業受阻
    當地近海海域仍然布滿海冰,大批漁船被海冰圍困在海面上。持續的冰情致使沿海漁民全部停止海上捕撈和養殖作業。王健民/IC photo 當地近海海域仍然布滿海冰,大批漁船被海冰圍困在海面上。持續的冰情致使沿海漁民全部停止海上捕撈和養殖作業。王健民/IC photo
  • 赤潮肆虐 中國海域疾病纏身
    赤潮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紅顏色或磚紅顏色、綠色、黃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溝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時並不引起海水呈現任何特別的顏色。   赤潮生物的屍體在腐爛過程中會產生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或生物毒素,它們會毒死海洋動物,或把毒素殘存於動物體內。人們誤食含有這些生物毒素的海產品,會中毒,甚至死亡。
  • 聚焦「海洋+」|整治海洋汙染在行動,深圳劍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海洋汙染在整治海洋之浩瀚,決定了海洋生態問題涉及面之深廣。《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水質級別為一般,深圳近岸海域水質並不理想。根據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的公報,深圳東部近岸海域水質為優,達到國家海水水質第一類標準,維持了上年情況;西部近岸海域海水汙染程度雖較上年有所減輕,但水質劣於第四類標準,主要汙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糞大腸菌群。
  • 全國海洋宣傳日:近海汙染四大危害後果嚴重
    工業生活汙水威脅白壽灣生活汙水、工業廢水造成大亞灣海域嚴重汙染,站在淡澳河橋面都能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根據監測數據顯示,隨著近年來惠州市沿海工作迅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和,排入大亞灣海區的陸源汙染物逐漸增多,大亞灣海域環境汙染問題日趨突出。在大亞灣?
  •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 拿什麼守護海洋?
    、部分地區經濟粗放發展等因素影響,海洋生態系統正承載著來自陸海的雙重汙染和開發壓力,近海汙染嚴重等問題愈發凸顯。  三處缺位致入海水質不容樂觀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西灣國家3A級景區內,生活汙水長時間持續通過雨水管道直排入海,汙染紅樹林生長環境;山東省青島市嶗山景區前海一線的7個小區私設排汙口,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海,近3公裡的海岸線幾乎成了臭水溝……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部分公益訴訟典型案例顯示,部分沿海城市入海排汙口監管缺位,對近岸海域水質造成汙染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