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雲港近海海域持續冰凍 漁業海上作業受阻

2021-02-08 騰訊網

2021年1月10日,江蘇連雲港,受寒潮影響,連雲港持續冰凍天氣。當地近海海域仍然布滿海冰,大批漁船被海冰圍困在海面上。持續的冰情致使沿海漁民全部停止海上捕撈和養殖作業。王健民/IC photo

2021年1月10日,江蘇連雲港,受寒潮影響,連雲港持續冰凍天氣。當地近海海域仍然布滿海冰,大批漁船被海冰圍困在海面上。持續的冰情致使沿海漁民全部停止海上捕撈和養殖作業。王健民/IC photo

2021年1月10日,江蘇連雲港,受寒潮影響,連雲港持續冰凍天氣。當地近海海域仍然布滿海冰,大批漁船被海冰圍困在海面上。持續的冰情致使沿海漁民全部停止海上捕撈和養殖作業。王健民/IC photo

2021年1月10日,江蘇連雲港,受寒潮影響,連雲港持續冰凍天氣。當地近海海域仍然布滿海冰,大批漁船被海冰圍困在海面上。持續的冰情致使沿海漁民全部停止海上捕撈和養殖作業。王健民/IC photo

相關焦點

  • 近海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等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陳積明認為,常見於瓊州海峽和海南省西南部海域的定置張網作業對漁業資源造成巨大的破壞,其網目不足1釐米,專捕幼魚、小魚。加上一些漁船的網具數量多,網目小,無形中加大了捕撈強度。「還有個別漁民為了眼前利益,擅自在海上電魚、炸魚、毒魚,給海洋生物資源帶來了滅頂之災。」陳積明說。  除了過度捕撈,環境汙染也是漁業資源枯竭的元兇。
  • 過度捕撈環境汙染近海漁業資源衰退 今年出海或虧損
    陳積明認為,常見於瓊州海峽和海南省西南部海域的定置張網作業對漁業資源造成巨大的破壞,其網目不足1釐米,專捕幼魚、小魚。加上一些漁船的網具數量多,網目小,無形中加大了捕撈強度。「還有個別漁民為了眼前利益,擅自在海上電魚、炸魚、毒魚,給海洋生物資源帶來了滅頂之災。」陳積明說。  除了過度捕撈,環境汙染也是漁業資源枯竭的元兇。
  • 白海豚珠江曇花一現 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萎縮
    過度捕撈威脅漁業  「海洋汙染、過度捕撈,尤其是過度捕撈,已經嚴重威脅近海漁業可持續發展。」山東海洋大學王亞民教授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中國是世界漁業第一大國,也是世界漁船第一大國。我國海洋捕撈漁船19.42萬艘、總噸位651.75萬噸、總功率1372萬千瓦。海洋魚類已經無法支撐如此的捕撈。
  •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守信談加快「海上糧倉」建設 實現漁業...
    遠洋漁業建設工程。認真落實姜異康書記、郭樹清省長多次重要批示精神。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遠洋漁業實現產量31.3萬噸,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預計年底產量將超過40萬噸。全省遠洋漁船已達434艘,總功率46.9萬千瓦、總噸位26.1萬噸。在建遠洋漁船36艘,已批待建遠洋漁船44艘。作業海域涉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及20個國家的管轄海域。
  • 建立海上環衛制度,有效治理岸灘和近海海洋垃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海洋環境汙染防治,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因此,海南急需建立起「海上環衛」制度,有效治理岸灘和近海海洋垃圾,為切實加強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有力的制度保障。
  • 國家海洋預報臺:受冷空氣和溫帶氣旋過程影響 12月我國近海海域...
    受冷空氣和溫帶氣旋過程影響,我國近海海域多大浪以上過程。 西北太平洋遠海和南海南部仍可能因受颱風生成的影響而產生海浪過程。 1.風暴潮預報預計12月份我國沿海可能會有1次溫帶風暴潮過程。2.各海區海浪預報預計12月份各海區將有4米以上的災害性海浪過程次數: 渤海、黃海海域可能有4~5次;東海、臺灣海峽海域可能有3~4次;南海及北部灣海域可能將有4~5次。
  • 我國近海環境赤潮3900多次 近海環境汙染堪憂
    【中國環保在線汙水處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增長,海洋汙染日益嚴重,入海流域周邊的生活汙水、工業廢水、石油產品洩漏、海上石油開採、海水養殖的添加劑對我國近海造成了嚴重汙染。這些汙染歸根結底是由於我國近海資源開發、深海資源開發、海洋綜合管理、國際漁業管理等領域立法嚴重不足導致的,有些方面甚至處於空白階段,急需進行填補。
  • 持續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煙臺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煙臺瀕臨黃海、渤海,擁有1038公裡的黃金海岸線、230個近海島嶼和7個天然海灣。煙臺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的漁業基地。2019年,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2480億元,增長10.7%。煙臺海美物豐,但近海漁業資源衰退,是當前煙臺乃至全國、全世界面臨的問題。
  • 庫克群島陸地面積狹小,海岸線短,因此其近海漁業資源比較有限
    庫克群島陸地面積狹小,海岸線短,因此其近海漁業資源比較有限。不過其海洋專屬區面積廣袤,在太平洋諸島國中位居第四。總體上看,庫克群島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據統計,庫克群島海域有200餘種海藻類植物,約600種魚類,約200種甲殼類動物,70多種棘皮動物,120多種珊瑚。
  • 小漁船實現海上定位並報警 「數字漁業」系統樹起海上屏障
    據中國移動舟山分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一直以來,如何結合現代化的無線網絡,為海上辛苦作業的漁民們服務,是他們考慮長久的問題。前些年的時候,他們化了很大的力氣,加強上海域的信號覆蓋,在許多小島上建了基站,海域航線覆蓋率達到了95.87%,掉話率在5%左右,保證了整個內海海域強大信號覆蓋,從而使海上往來的漁民們都可以無阻礙的通過手機實現溝通。
  • 一網捕魚最高產量可達15000多斤 南海漁業資源太豐富了
    2月底,童玉和跟隨三亞兩艘作業漁船,前往南海調查西南中沙群島海域中上層漁業資源,在海上通過漁民圍網捕漁,以及刺釣等方式進行調查,8天海上作業的結果讓童玉和大開眼界。  「晚上燈光一照,密密麻麻的藍圓鰺、扁舵鰹趨光而至,漁民形容像曬稻穀一樣。這是一片真正的海洋牧場。」
  • 下周我國海域多大浪 發布海浪藍色警報 渤黃海冰情持續發展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海浪藍色警報受冷空氣的影響,預計1月16日白天,東海、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海峽將出現3到4.5米的大浪到巨浪區;浙江、福建近岸海域將出現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海浪預警級別為藍色。請在上述海域作業的船隻注意安全,沿海各有關單位提前採取防浪避浪措施。
  • 日本漁業部門抓扣一涉嫌違法捕撈珊瑚的中國漁船 已逮捕船長
    據中新網今日(5月16日)報導轉引日本《產經新聞》16日報導,日本水產廳九州漁業調整事務所以違反「外國人漁業管制法」(在日領海內作業)為由,逮捕中國一漁船船長。新華社今日20時許報導,此消息16日已得到中國駐福岡總領事館證實,該漁船為浙江籍,15日在日本長崎縣五島市附近海域因涉嫌違法捕撈珊瑚被日方抓扣。
  • 世界|全球主要海洋國家漁業資源治理經驗及啟示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在1950年到1970年左右,全球海洋捕撈以捕撈技術、捕撈能力強的秘魯和日本為主,主要圍繞公海海域和本國近海進行捕撈作業。受《國際海洋法公約》對公海漁業的配額管理影響以及對近海過度捕撈的反思,日本採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近年來,日本近海捕撈量降至300多萬噸。日本採取的主要治理政策有: 一是在投入控制上,採取捕撈許可制度和漁業權制度。捕撈許可制度主要是限制漁船大小、數量、作業方式、作業時間、漁具網目尺寸等,目的是為了保護漁業資源,預防捕撈強度過大的漁船和破壞力較強的漁具。
  • 連雲港海域現龍吸水奇觀 海天之間宛如上演科幻大片
    連雲港海域現龍吸水奇觀 海天之間宛如上演科幻大片時間:2020-09-28 10: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連雲港海域現龍吸水奇觀 海天之間宛如上演科幻大片 9月26日早上7點多,江蘇連雲港海口附近驚現龍吸水奇觀,整個過程持續了兩三分鐘,海天之間宛如上演科幻大片。
  • 討海記③|交易靠現金,收魚靠關係,60條海上收魚船僅半數贏利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芳9月1日,黃渤海迎來「開海令」,青島近海各個漁港又重回繁忙喧囂,一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近到膠州灣、朝連島,遠到中韓海上邊界、舟山漁場,青島的捕撈船和收魚船奔波在最繁忙的收穫季節。青島因海而生,向海而應。作為我國遠洋漁業的早期開拓者之一,青島捕撈船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曾到西非甘比亞海域撒下山東省遠洋捕撈第一網。
  • 寧波近海海域汙染嚴重 部分海域成「重災區」
    中新網杭州四月十日消息(記者張文)日前,從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傳來消息說,寧波近海海域汙染嚴重,部分海域已成「重災區」。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日前公布了《二00一年寧波市海洋環境質量公報》,該公報指出,去年寧波市近岸和近海海域海洋汙染情況比上年加重,海水中主要汙染物是無機氮、無機磷、重金屬汞和總汞。
  • 如東H14海上風電場項目主體完工 本月全場併網發電
    11月30日23時,在離岸40公裡的如東近海海域竹根沙東側,江蘇如東H14海上風電場項目最後一颱風機順利吊裝完成,至此,該項目50颱風機全部吊裝結束,標誌著H14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將於本月下旬全場併網發電。此次吊裝完成的6#風機總重約1400噸,其中,機艙、輪轂、葉片吊裝重量約為250噸。
  • 中國九成沿海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近海海域汙染大
    本報訊 昨天,「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908專項)總驗收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對專項取得的各項成果,包括新測的我國海岸線總長度,近海水資源、漁業資源整體狀況以及近海的環境特徵進行了驗收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