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範上達承認,重複錯用一張圖片於兩份不同的論文內,是犯了不小心的錯誤,並非存心造假。範上達負責管理全港兩隊肝移植隊伍,包括科研、臨床、培訓,有時甚至需親自到醫院協助捐肝者取肝。(圖片來源:明報)
據香港明報報導,有「換肝之父」稱號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範上達、外科學系教授潘冬平及其研究隊伍,被內地一個網站揭發將一幅肝癌細胞基因轉移圖片,重複用於另一篇論文內,被國際權威的《腸胃病學》(Gastroenterology)雜誌發出「禁令」,5年內不準投稿。
有學者指出,不準投稿5年是重罰。港大醫學院發言人3月26日回應指已知悉事件,正在處理當中。
承認研究員忙中出錯
範上達26日承認事件,表示因一名博士後研究員手上有3個研究進行,忙亂中「不小心出錯」,已向該雜誌編輯解釋,強調圖片只是一幅肝癌細胞基因並未轉移的解說圖,出錯對研究結果及論證無影響,但對方不接受解釋。研究隊伍已作內部檢討,避免同類事件發生,並願共同承擔責任。
內地網站「新語絲」刊登一篇文章,作者名為「明德學人」,指範上達及潘冬平的研究隊伍,去年底向國際學術雜誌《腸胃病學》投稿時,被期刊編輯揭發稿內有一幅圖片,跟另一本學術雜誌《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刊登的圖片完全相同。更嚴重是,兩篇稿件屬不同研究。
範上達說,發表於《臨床癌症研究》的論文,是研究肝癌細胞受到一種名為twist的基因轉移所影響,若能改變twist基因,有望阻止肝癌細胞轉移。但發表在《腸胃病學》的論文,是研究肝癌細胞另一種基因轉移。
學者:禁刊5年算重罰
範上達指出,一名博士後研究員,誤將一幅發表在2006年第12期《臨床癌症研究》的肝癌細胞基因轉移解說圖片,重複誤用在另一篇研究論文上,並將該篇文投稿給《腸胃病學》雜誌,及後被該雜誌編輯發現,懷疑他們有造假之嫌。
《腸胃病學》已判罰參與撰寫論文的範上達、潘冬平,以及參與協助的美國大學研究人員等,5年內不準向該醫學雜誌及旗下的雜誌投稿。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吳國偉表示,不知悉有關事件的詳情,也不評論個別事件,但《腸胃病學》是在國際上具有聲望的腸胃科醫學雜誌,所刊出的論文在學術上值很高的10分或以上,受到醫學界和科研人員看重,若被該醫學雜誌判罰不準投稿5年,算是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