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高紹榮博士:中國iPS細胞研究居世界前列

2021-01-10 搜狐網

  新華網華盛頓7月23日電(記者任海軍)英國《自然》雜誌和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23日分別在網站上公布了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哺乳動物的消息。參與其中一項研究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紹榮博士認為,這表明中國在iPS細胞研究領域的水平正得到國際科研界越來越多的認可。

  高紹榮博士目前正在美國匹茲堡訪問。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政府意識到,在iPS細胞這一新的研究領域,各國起點都差不多,我們有機會在這一領域趕超其他國家。因此,政府對iPS細胞研究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受益於此,中國的iPS細胞研究勢頭非常好,也擁有一批專門從事這一研究的科研人員,他們已在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高紹榮說,美國、日本、英國、德國以及中國是世界上在iPS細胞研究領域處於領先的國家。與美國相比,中國科研人員的水平並不低,但數量還不足。

  高紹榮介紹說,動物的4倍體囊胚只能發育成胎盤,無法發育成動物個體。他們在研究中將培育的iPS細胞注入小鼠4倍體囊胚腔中,最終培育出成體小鼠,從而證明他們培育的iPS細胞具有全能性,即可以發育成小鼠的各種器官和組織。

  高紹榮博士表示,iPS細胞具有全能性說明,完全通過體外操作可以得到與胚胎幹細胞具有同樣分化能力的細胞,這將大大拓展iPS細胞的應用前景。

  據高紹榮介紹,他的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周琪課題組採用的實驗方法不同,周琪課題組培育iPS細胞時用的是逆轉錄病毒,而他用的是慢病毒。此外,高紹榮課題組培育出的小鼠體細胞不需要加入轉錄因子就可繼續使用,因為培育iPS細胞時所用的4種轉錄因子已經整合在小鼠基因組中,可以據此研究不同iPS細胞的重組效率,從而確定哪種類型的體細胞更適合培育iPS細胞。

  高紹榮認為,這項成果對幹細胞全能性的機理研究以及器官移植、藥物篩選、基因治療等臨床應用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相關焦點

  • 中國iPS細胞研究水平居世界前列
    新華網華盛頓7月23日電(記者任海軍)英國《自然》雜誌和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23日分別在網站上公布了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哺乳動物的消息。參與其中一項研究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紹榮博士認為,這表明中國在iPS細胞研究領域的水平正得到國際科研界越來越多的認可。
  • 高紹榮/鞠振宇/樂融融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於《細胞·幹細胞》,有助於...
    高紹榮/鞠振宇/樂融融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於《細胞·幹細胞》,有助於揭示人類衰老之謎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12-25  瀏覽:
  • 綜述:各國爭相領跑iPS細胞研究
    2007年11月,美國和日本的科學家首先領跑iPS細胞研究。他們幾乎同時宣布成功將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了可與胚胎幹細胞相媲美的幹細胞——「iPS細胞」。這一成果不僅在沉寂一時的國際幹細胞研究界激起了巨大漣漪,也喚起了各國政府對幹細胞研究的新一輪關注。     iPS細胞的神奇之處在於,它是「初始化」後的普通體細胞,但具有和胚胎幹細胞類似的功能。
  •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但是由於植入前胚胎的細胞量很少,並且很難獲得及培養,因此要得到傳統的ChIP-seq技術需要的百萬級的細胞數量是不可能的。在本研究中,高紹榮教授研究組利用並改進了最新發表的適用於低起始量細胞的ULI-NchIP (ultra-low-input micrococcal nuclease-based native ChIP)技術。
  • 高紹榮、江賜忠、陳嘉瑜發現一種細胞修飾可提高克隆效率,成果在線...
    高紹榮、江賜忠、陳嘉瑜發現一種細胞修飾可提高克隆效率,成果在線發表於「Cell Stem Cell」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比如,你發現自己臉上有了皺紋,那就用iPS細胞修復自己的肌膚,讓自己重返年輕。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 健康系統綜合科學研究科 納米生物系統分子設計學研究室的妹尾昌治教授與Said M Afify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分泌多種炎症性物質的人類肝癌細胞株培養上清液,培育出小鼠的iPS細胞,並將iPS細胞誘導為癌症幹細胞,然後將癌症幹細胞移植到裸鼠肝臟中,製備成肝癌模型。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教授團隊揭示原始生殖細胞的染色質狀態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教授團隊揭示原始生殖細胞的染色質狀態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8-10-13  瀏覽:
  • 中國科學家首次利用iPS細胞成功克隆出活體小鼠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倫敦記者黃堃、駐華盛頓記者任海軍報導:中國科學家周琪和高紹榮等人首次利用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克隆出活體實驗鼠,從而證實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一樣具有全能性。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學術前沿】高紹榮/鞠振宇/樂融融合作揭示Dcaf11調控小鼠胚胎...
    2020年12月23日,來自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高紹榮教授領導的團隊與暨南大學鞠振宇教授領導的團隊在Cell Stem Cell雜誌上發表了題為「Dcaf11 activates Zscan4-mediated alternative telomere lengthening in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究成果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日本科學家在人體中開展了基於ips細胞的臨床試驗來治療疾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基於此,小編針對近年來ips細胞研究取得的進展,小編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如今,日本批准iPS細胞在臨床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此前,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幹細胞學家Shinya Yamanaka因幹細胞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日本的醫生還使用ips細胞來治療脊髓損傷、帕金森疾病和另外一種眼部疾病的患者。
  • 【學術前沿】高紹榮/江賜忠/陳嘉瑜合作揭示Dux可介導修復SCNT胚胎...
    高紹榮課題組長期聚焦於體細胞重編程的表觀遺傳重塑機制研究(),近幾年先後發現組蛋白H3K9me3和H3K4me3修飾異常【1】,遺傳自供核細胞的DNA再甲基化記憶【2】(詳見BioArt報導:)等是體細胞核移植的表觀遺傳障礙,而打破克隆胚胎中的多種表觀重編程壁壘能顯著提高克隆效率
  • 江賜忠​/高紹榮/陳嘉瑜發現體細胞核移植...
    江賜忠​/高紹榮/陳嘉瑜發現體細胞核移植低效率的潛在機制,Dux起至關重要作用 2020-10-16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頡偉組和同濟高紹榮組在《自然》發表「背靠背」論文,揭示早期...
    清華頡偉組和同濟高紹榮組在《自然》發表「背靠背」論文,揭示早期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圖景——附哈佛大學張毅教授課題組陸發隆博士特別評論文:賈小方、BioArt   點評:陸發隆(哈佛大學)隨著表觀遺傳學的生化方面的機制研究得日益透徹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儘管這種技術可靠地產生了iPS細胞(下稱OSKM ips細胞),但是它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影響,其中的一些影響會導致細胞癌變。因此,人們努力調整這種配方並理解每種山中因子的功能。在不強迫Oct4過表達的情況下,沒有人成功地構建ips細胞。有人認為它是這四種轉錄因子中最關鍵的因子。至少到現在為止是這樣的。
  • 歐陽應斌博士:賽業生物科技技術副總裁專訪
    以「紀念DNA雙螺旋結構發現60周年」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南京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邀請到了國內外基因領域的著名專家、諾貝爾獎得主、世界各國科學院士等參會,精英薈萃,規模空前。參展企業也紛紛攜新品亮相本次盛會,其中賽業生物科技展示的VectorBuilder在線載體構建工具,吸引了眾多目光。
  • 中國首批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 研究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先導專項」辦公室4月11日是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今天上午,中國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