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重大進展!江賜忠​/高紹榮/陳嘉瑜發現體細胞核移植...

2021-01-09 澎湃新聞
【學術前沿】重大進展!江賜忠​/高紹榮/陳嘉瑜發現體細胞核移植低效率的潛在機制,Dux起至關重要作用

2020-10-16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iNature ,作者楓葉

iNature

專注前沿科學動態,傳遞科普信息。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分化的體細胞可以通過體細胞核移植(SCNT)低效率地重新編程為全能胚胎。已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基酶抑制劑 Trichostatin A(TSA)可以提高SCNT的效率,但其潛在機制仍不確定。

2020年10月12日,同濟大學江賜忠,高紹榮及陳嘉瑜共同通訊在Cell Stem Cell 在線發表題為「Dux-Mediated Corrections of Aberrant H3K9ac during 2-Cell Genome Activation Optimize Efficiency of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檢查了SCNT胚胎發育過程中全基因組的H3K9ac,發現異常的H3K9ac區導致減少的2細胞基因組激活。TSA處理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SCNT胚胎中異常的乙醯化,其效率取決於天然表觀遺傳環境。

該研究進一步發現,Dux的過表達可通過糾正其靶位上異常的H3K9ac信號,從而確保適當的2細胞基因組激活來大大提高SCNT效率。有趣的是,由DTS敲除SCNT胚胎阻礙了由TSA和Kdm4b介導的發育改善。總之,該研究表明H3K9ac的重編程對於最佳SCNT效率很重要,並確定Dux是此過程中的關鍵轉錄因子。

卵母細胞的細胞質能夠通過體細胞核移植(SCNT)重編程體細胞以恢復全能,這使得動物能夠克隆並產生核移植胚胎幹細胞。因此,SCNT在產生用於生物醫學研究的基因編輯動物模型和保護瀕危動物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但是,就胚泡形成和充分發育而言,克隆效率極低。最近,研究人員開發了多種方法來通過消除表觀遺傳障礙來提高SCNT效率。

將H3K9me3去甲基酶的Kdm4d或Kdm4b的mRNA注射到克隆的小鼠胚胎中可以將足月發育從不到1%提高到超過8%。組蛋白去乙醯基酶抑制劑(HDACi), Trichostatin A(TSA)的使用可使總克隆效率從1%提高到6%。然而,仍未探索HDACi作用如何改善SCNT重編程。先前研究的結果表明,Kdm4d注射液和TSA處理的組合不能進一步提高克隆效率,這表明TSA處理的功能可能與H3K9me3的去除重疊。儘管調整表觀遺傳修飾的幹預措施可以顯著克服2細胞(2C)停滯並允許SCNT胚胎的胚泡發育與自然受精(NF)胚胎相當,但總體克隆效率仍然很低。

最近的研究表明,轉錄因子(TF)雙同源盒(小鼠中的Dux和人中的DUX4)作為陽性TF,可以激活哺乳動物胚胎基因組染色質景觀並調節2C特異性基因集的表達。此外,最近的研究確定了控制全能性的Dux-miR-344-Zmym2調控途徑。DUX4和Dux在兩個結合DNA的同源域和C端域內具有高度相似性。DUX4可以通過其C末端結構域募集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EP300和CBP(CREB結合蛋白),並誘導局部染色質鬆弛和附近基因的轉錄激活。DUX4和Dux的異位表達被證明可引起組蛋白H3的整體過度乙醯化。Dux在早期胚胎發育中的功能仍然難以捉摸。儘管如此,Dux已被用作在體外產生2C樣細胞的有效工具。

文章模式圖(圖源自Cell Stem Cell )

表觀遺傳重編程在SCNT胚胎的發育中起關鍵作用。異常的H3K9me3,H3K4me3和DNA重新甲基化被證明是有效的屏障,極大地限制了SCNT胚胎的完整發育。此外,H3K27me3印跡在體細胞中的丟失阻礙了SCNT胚胎的發育。同時,SCNT後核心組蛋白上的賴氨酸乙醯化發生了巨大變化。如先前的工作所示,SCNT胚胎中的H3K9ac強度遠低於正常胚胎中的H3K9ac強度。TSA處理將SCNT胚胎的H3K9ac信號提高到與胞漿內精子注射(ICSI)胚胎相當的水平,這反過來又促進了SCNT胚胎的發育。此外,H3K9ac標誌著啟動子的活躍狀態,並直接促進RNA聚合酶II(Pol II)的轉錄延伸。但是,異常的乙醯化如何影響關鍵TF的功能並因此降低SCNT效率仍然是個謎。

在這項研究中,生成了高解析度的H3K9ac圖,該圖使用超低輸入染色質免疫沉澱再測序(ULI-NChIP),並探討了IVF / NF和SCNT胚胎在H3K9ac佔有率上的差異。該研究將SCNT胚胎中的異常乙醯化區域(AAR)確定為表觀遺傳屏障,其中包含許多對胚胎發育至關重要的基因,這些基因在SCNT胚胎中顯著下調或沉默。儘管TSA處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固定大多數AAR並提高SCNT的效率,但其作用受到供體cumulus細胞天然表觀遺傳環境的限制。有趣的是,該研究在具有高H3K9ac信號的區域中特別是在早期2C(e2C)IVF胚胎中發現了Dux的顯著富集。

引人注目的是,全長Dux mRNA的注射極大地恢復了AAR中H3K9ac的佔有率,驅動2C激活,並提高了體內外的SCNT效率。此外,Dux C末端域對於修復異常的乙醯化和促進重編程至關重要。該研究還發現,TSA和Kdm4b改善了SCNT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Dux。該研究確定Dux是至關重要的TF,它可以通過更準確的表觀遺傳景觀變化提高SCNT效率,並提供提高哺乳動物克隆效率的新方法。

參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0.09.006

來源:iNature

1980-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術前沿】重大進展!江賜忠​/高紹榮/陳嘉瑜發現體細胞核移植低效率的潛在機制,Dux起至關重要作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高紹榮/江賜忠/陳嘉瑜合作揭示Dux可介導修復SCNT胚胎...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相關資訊體細胞核移植(SCNT)技術(又稱為克隆)是將分化的體細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細胞內,使體細胞的染色質發生重編程,繼而啟動胚胎發育到完整個體的技術。該研究基於對正常受精胚胎,體細胞核移植胚胎,以及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TSA處理後的核移植胚胎的H3K9ac組蛋白修飾的平行分析,發現H3K9ac修飾異常是核移植胚胎重編程的重要表觀遺傳障礙,鑑定出一系列以H3K9ac標記的重編程異常區域(aberrantly acetylated region, AAR),並首次揭示了TSA挽救核移植胚胎發育受限於體細胞原有表觀遺傳特性。
  • 高紹榮、江賜忠、陳嘉瑜發現一種細胞修飾可提高克隆效率,成果在線...
    高紹榮、江賜忠、陳嘉瑜發現一種細胞修飾可提高克隆效率,成果在線發表於「Cell Stem Cell」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科技前沿】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模式及分子機制​ 2020-04-15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胚胎發育過程的重編程模式
    責編丨迦漵真核生物的DNA是通過染色質的形式儲存在細胞核中。147bp的DNA纏繞在組蛋白八聚體後形成核小體念珠結構是染色質的一級結構,之後經過不斷地摺疊堆積,最終形成了複雜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和正常的胚胎發育模式不同的是,體細胞核移植(SCNT)技術是將已經分化的體細胞移入去核卵母細胞內,使體細胞的染色質發生重編程,繼而重啟胚胎發育過程並獲得完整個體的技術。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教授團隊揭示原始生殖細胞的染色質狀態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教授團隊揭示原始生殖細胞的染色質狀態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8-10-13  瀏覽:
  •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6-09-14  瀏覽:
  • 同濟大學教授利用CRISPR系統發現:一種具有雙重作用的卵細胞成熟因子
    來自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基因修飾系統構建了Sall4基因條件性敲除小鼠,從而發現SALL4能作為重要的轉錄因子和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參與卵母細胞成熟的調控機制。
  • 【學術前沿】高紹榮團隊建立大幅降低基因編輯模式動物嵌合率的新...
    【學術前沿】高紹榮團隊建立大幅降低基因編輯模式動物嵌合率的新方法(Past-CRISPR) 2020-09-16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北大張傳茂團隊在核膜蛋白SUMO化修飾和功能研究...
    ​【學術前沿】北大張傳茂團隊在核膜蛋白SUMO化修飾和功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05-27 0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高紹榮/鞠振宇/樂融融合作揭示Dcaf11調控小鼠胚胎...
    該研究在小鼠胚胎幹細胞中進行了ALT相關因子的篩選,發現了Dcaf11在小鼠早期胚胎和胚胎幹細胞ALT介導的端粒延伸和維持中發揮重要作用。Dcaf11缺失會導致小鼠端粒縮短,進而引發Dcaf11敲除小鼠骨髓造血幹細胞功能異常及應激狀態下的損傷修復能力顯著下降。隨後,研究人員研究了Dcaf11的互作蛋白,發現Dcaf11可促進Kap1的泛素化降解,進而激活ALT相關基因Zscan4的表達。
  • 【學術前沿】重大進展!王紅陽院士團隊揭示膽管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學術前沿】重大進展!該論文揭示:近40%的膽管細胞癌存在重要的抑癌基因PTEN的缺失,該突變使蛋白酶體活性明顯升高,直接影響腫瘤細胞的惡性行為。經系列篩選和臨床研究發現:應用多發性骨髓瘤治療藥物Bortezomib可顯著抑制這類膽管癌細胞的生長;有PTEN缺失突變的膽管癌病人經Bortezomib治療後肝臟原發腫瘤和肺轉移灶顯著減小,甚至消失,並伴隨腫瘤標誌物CA19-9趨向正常。
  • 體細胞核移植中染色質三維結構的重編程以及黏連蛋白的新功能
    近日,生命中心PI頡偉研究組與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苗義良研究組合作在《分子細胞》雜誌(Molecular Cell)發表了題為「關於體細胞核移植過程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分析揭示了黏連蛋白在抑制初級合子基因激活中的作用」(Analysis of genome architecture
  • Cell Stem Cell:核移植技術重編程能力比誘導型多能幹細胞技術更強
    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和誘導型多能幹細胞(iPSCs)是體細胞重編程的兩種最主要的技術手段。核移植技術與誘導型多能幹細胞的重編程能力是否存在差異一直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2009年,高紹榮實驗室通過四倍體互補實驗,獲得了全部由iPS細胞發育而來的小鼠,證明了誘導型多能幹細胞和核移植胚胎幹細胞一樣具有真正的多能性。
  • 專訪高紹榮博士:中國iPS細胞研究居世界前列
    新華網華盛頓7月23日電(記者任海軍)英國《自然》雜誌和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23日分別在網站上公布了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哺乳動物的消息。參與其中一項研究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紹榮博士認為,這表明中國在iPS細胞研究領域的水平正得到國際科研界越來越多的認可。
  • 中科院:我國科學家突破體細胞克隆猴技術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2017年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1月25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該項成果,未來還將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團隊 突破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宋傑)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在今年1月25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許多哺乳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中科院神經所孫強研究員率領以博士後劉真為主的團隊,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突破了這個生物學前沿的難題。
  • Proteomics:克隆胚胎幹細胞與正常受精胚胎幹細胞具有相似發育潛能
    近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高紹榮實驗室與北京蛋白質中心等合作在Proteomic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Embryonic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somatic cloned and fertilized blastocysts are post-transcriptionally indistinguishable
  • 高紹榮/鞠振宇/樂融融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於《細胞·幹細胞》,有助於...
    高紹榮/鞠振宇/樂融融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於《細胞·幹細胞》,有助於揭示人類衰老之謎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12-25  瀏覽:
  • 體細胞可逆轉成全能幹細胞
    原標題:體細胞可逆轉成全能幹細胞南方日報訊 近日中國科學家在克隆技術研究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通過小分子化合物的誘導的方法,一個已經長成的普通的體細胞可能會孕育出新的生命,目前這項科研成果已經被美國科學和細胞的多個權威學術雜誌報導,國際權威專家表示這項研究成果為未來研究人造器官以及攻克癌症等重大疾病都提供了新的途徑。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帶領的幹細胞再生醫學研究團隊用4個小分子化合物的組合把成年鼠身上已經長成的表皮細胞成功逆轉為生命起點的全能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