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不是打工人?64歲Python 之父:我不退休了,我要去微軟

2020-11-23 騰訊網

根據TIOBE公布的2020年11月程式語言排行版,Python首次超過了Java成為全球第二受歡迎的程式語言。

近些年,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Python已成為最受歡迎的程式語言之一。作為Python的創建者,Guido van Rossum一直致力於Python社區的維護,不過去年10月,在Dropbox公司任職六年半後,他宣布退休,並退出Python核心決策層。

退休生涯剛滿一年,現年64歲的Guido van Rossum決定再度復出,加入微軟開發者部門 (Developer Division)。

他在Twitter上表示,覺得退休太無聊了,所以已經加入了微軟開發部門,至於做什麼,太多選擇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做什麼都會讓Python變得更好,而且不僅是在Windows上,還有開源。

對此,微軟的一位發言人也予以證實,「我們很高興能將他加入開發者部門。微軟致力於為Python社區做出貢獻,並與之一起成長,而Guido的入職就是這一承諾的體現。」

上世紀80年代末,Guido決心開發一門易用且功能強大的新語言Python,他僅用了3 個月的時間就開發了Python原型,並使用喜劇團體 「Monty Python」的名字命名了這門語言,而且根據自己的喜好制定了一個巨蟒Logo。

據悉,Guido van Rossum加入微軟後將與Typescript/C#創始人Anders、VS Code/Eclipse創始人Eric、Linux GNOME作者Miguel共同任職於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潘正磊團隊中。

http://r6d.cn/EBj4

END

相關焦點

  • 退休失敗,64歲Python之父決定加入微軟,將開源進行到底!
    前幾天,64歲的 Python 語言的創建者 Guido van Rossum 發推表示,退休生活太無聊,決定入職微軟。 吉多·范羅蘇姆(Guido van Rossum)是一名荷蘭電腦程式員,因是Python程序設計語言的作者而為人們熟知,因此也被人稱作「Python之父」,國內網友暱稱其為「龜叔」。
  • Python之父退休無聊加入微軟 大佬退休並不意味真正的離開
    VR日報11月13日消息,如今看來,大佬的退休並不意味真正的離開。Guido van Rossum 最新表示,退休太無聊,在微軟,他將致力於「確保更好地使用 Python,  對此,一個微軟發言人表示,該公司也沒有其他細節可分享,但證實了 Guido van Rossum 確實已經加入了微軟。「我們很高興能將他加入開發者部門。
  • Python之父退休無聊加入微軟 暫未揭曉擔任哪一項職務
    11月13日消息 去年 10 月, Python 創始人 Guido van Rossum 在 Dropbox 公司工作了六年半後決定退休。  現年 64 歲的 Van Rossum 退休一年後決定再度復出,今天宣布已加入微軟開發者部門 (Developer Division),但暫時未揭曉將擔任哪一項職務。值得一提的是,Van Rossum 是荷蘭人。
  • 「鋰電池之父」97歲高齡獲諾貝爾獎:我還是以前的我
    黃雲輝說:「前幾年我過50歲生日的時候,古德納夫先生給我寫了一句話:『Yunhui, 50 years is only the beginning. Happy Birthday』。今年,老先生開玩笑說打算5年後102歲時退休,但我估計他102歲也未必會退。他總是擔心退休後會老得更快,而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真是一個不老的傳奇。」
  • 64歲還覺得自己是新人 任達華帶傷受訪:不會退休
    到底是什麼,讓已經64歲的他還這麼拼命?一見面,任達華第一句話就是:「謝謝你們,久等了。」坐在網易娛樂面前的華哥,雖然看起來很精神,但聽聲音還是感受到他很虛弱。他說:「唉,我現在什麼運動都不能做,需要復原,因為(肚子)裡面還沒好。」他的手臂上也纏著厚厚的繃帶,旁邊的化妝師忍不住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他微微頷首,依然很樂觀地說:「人生就是這樣。」狗分男女也有講究?
  • 50歲大爺去安哥拉出國打工 非洲勞務真掙錢?
    50歲,退休賦閒在家,老李頭萌生了出國打工的想法。老李頭,年輕時是建築工地的架子工,40歲以後開弔機,50歲退休以後每天喝著小茶,下下象棋,可實在是閒的發慌,鄰居家二兒子去了新加坡打工,三閨女去了日本打工,他尋思,人家都能出國,我咋就不行?
  • 「老婆,我錯了原諒我」「對不起,你叫我去死的時候我已經死了」
    這是多么正的愛情觀啊,我相信在擁有這種愛情觀的婚姻裡不會出現誰討好誰,更不會出現此尊彼卑。人生終究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要獨自面對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即使同伴侶感情再好,那也只能僅限於感情,若長期摻雜著不平等的利益,最後誰都說不清感情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平等,變得卑躬屈膝委曲求全。
  • 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放棄美國高薪,回國做研究,64歲學起計算機
    力學之父錢偉長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錢偉長,不少人都知道他是科學家、教育家,卻不知道他也有很多趣事:他們那個老師他們老想改,改不了,一個字也改不了。後來他給了一百分。文科成績如此優秀,當然是選擇清華大學文學院,但在入學後的第一天,錢偉長就提出了轉專業的要求,要去學物理學。
  • 客戶親歷:退休後,泰國生活讓我沒時間變老
    我國一般的退休年齡在60-65歲左右,而現在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60多歲的老年人很多身體還很健康,精力也還很充沛。突然間由工作狀態轉變為退休狀態,難免讓不少老人一時間不太容易適應。人生就像齒輪,越轉越靈活,閒下來反而容易鏽跡斑斑。閒,是福氣。太閒,卻是一場災難。有人曾經問,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是什麼?答案是:一直閒著。
  • 「中國幹擾素之父」侯雲德:四處打工賺學費,竭盡一生「鬥」病毒
    侯雲德感到萬分痛苦卻同樣無能為力,於是在考大學的時候堅決地報考了醫學院,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救更多因為病痛而失去生命的人。 如今高齡九十卻從不懈怠 在我國,絕大多數公職人員只要年齡熬夠了六十歲,就會馬上按照退休法申請退休,月月領著優厚的退休工資頤養天年。
  • 十問延遲退休!「打工人」關心的都在這裡
    第三問:男女是否一定要實現同齡退休?從國際的情況來看,男女同齡退休的國家佔多數。聯合國2002年對166個國家的調查數據顯示,有64.74%的國家和地區實行了男女同齡退休制度,2015年這一比例進一步上升到66%。
  • 28歲退休程式設計師郭宇:1600人加好友,問我「掙了多少錢」
    微信好友的「問候」排滿了對話框,點開來都是雷同的標題——「28歲退休的程式設計師xxxx」。在知乎上,「如何看待年僅 28 歲的郭宇宣布從字節跳動退休?」的問題,有近1000萬人瀏覽閱讀。郭宇: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我不太在乎這些評價,也沒有想要去過回應。網上各種說法都有,我會跟熟悉朋友開玩笑,這幾天我的身價每天翻倍,因為網絡上大家會怎麼誇張怎麼樣寫。鳳凰網科技:為什麼會選擇在28歲的時候選擇離職、退休?
  • 我要悄悄打工,然後驚豔所有人|生活不易保持微笑遇見美好
    不知道兩位老人的子女在哪,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怎樣安排,年輕時的愛人,老年時的拐棍,相依為命攜手走過餘生。這世間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執子之手與子攜老,就是最美的愛情,令人嚮往的生活。這一組隊伍走來,還沒到跟前,嘰嘰喳喳的熱鬧已經傳到耳朵了,今天好像情緒很好,有說有笑的。
  • 72歲母親:「新型啃老」讓我崩潰,我寧願再婚,也不求兒子養老
    現在還出現了一種新型啃老族,這種心情啃老族令人氣憤,不但要依靠父母,還要帶著一家三口去啃老,花著父母的退休金,還要霸佔父母的退休時間,讓父母成為一個帶薪保姆。如果家庭裡有這樣的子女,那晚年生活都會過得苦不堪言。
  • 他從技術員到總裁,為首富打工,被方舟子「盯上」,逐漸沉寂
    前段時間,流傳出這樣一句話「打工,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當今社會,有很多人都在打工,可是,很多人都認為打工,只不過是為了維持生計,不會有很大的出息和前途。事實上,在中國商界,卻有著很多靠打工而獲得成功的人。有不少人可能是草根出身,但是卻創造了動輒千萬的年薪,而他們獲取採取的途徑,就是打工,而這群人被稱為「打工皇帝」。
  • 延遲退休最新消息:90年的我竟然要65歲退休,已哭暈在廁所
    1月9日,人社部部長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時再次提及:  針對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的趨勢,  適時研究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等應對措施。  一時間,這項關乎所有職工就業生活的重要政策再次走上風口浪尖。
  • 微軟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我每次回家鄉都看到江蘇不斷發展」
    沈向洋感謝一路走來給他啟發、給他平臺的良師益友,「要感謝的人太多:父母、求學生涯的老師同學、微軟公司、還有很多同事和學生,我一直很幸運得到大家的幫助。」  沈向洋出生於南京溧水區和鳳鎮,是江蘇省溧水中學1980屆校友。1980年,沈向洋考入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入校時只有14歲,是當時全校最小的學生。」
  • 不學Python哪來的月入過萬?
    看到這些評論也讓我一度懷疑Python到底值不值得學? 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到底Python值不值得學呢!,就目前我的眼界可能還達不到她的十分之一,她總是用她走過的彎路提醒這我們,疫情期間,她邀請我去廣州玩,機緣巧合之下,我進入了她們公司打暑假工,提前了解職場規則,接受社會的「毒打」。
  • 王大珩院士:請不要再叫我「中國光學之父」
    「不是我個人的功勞」 了解中國光學事業發展的人都知道,王大珩早年留學英國,在英國昌司玻璃公司工作期間,雖然不能進入生產車間,但他在實驗室對玻璃生產的組織形式、生產光學玻璃的關鍵技術有了足夠的了解。 他說,除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科學精神,教學生怎樣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他認為,科學界最忌諱的就是剽竊、抄襲、作假、把名利庸俗化,這些實際上等同於強盜。「不講道德規則的卑劣行為發生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身上,說明開放的社會環境容易讓人往物質利益上使勁,陷到個人主義裡去了」。醫學上講預防醫學,不是生了病才治,而是不讓人生病,教育也有同樣的意義。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看她們打扮,我不淡定了……
    一提起袁隆平,大多數人都對這個名字充滿崇拜之情,認為他是時代的偶像,是教科書裡的了不起人物。作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田野裡:好久不見呀,我真的太想你們啦!就連晚上做夢也在念叨著:哎呀,今天外面下雨,不知道長得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