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民法典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保護
(1)私人生活安寧,有廣狹義之分,廣義的私人生活安寧實際上可以涵蓋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由於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第二款界定隱私時,將私人生活安寧與私密空間等並列,故此,該款中的私人生活安寧是指狹義的私人生活安寧,即自然人個人的生活不受他人非法侵擾的狀態。(2)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應當說,這三者之間具有交叉重疊。
-
楊代雄:民法典第142條中意思表示解釋的邊界
表意符號可能的意義範圍之邊界是狹義意思表示解釋與任意性法律規範適用的界限。如果不存在相關任意性法律規範,則應進行補充性意思表示解釋。此時,意思表示漏洞的外部邊界所在之處是補充性意思表示解釋的邊界。補充性意思表示解釋在我國民法典中存在規範基礎。意思表示解釋與無效法律行為轉換之間存在模糊區域,其界限可以根據實踐需要左右滑動。
-
民法典學習 | 《民法典》49大亮點梳理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是真正意義上「以人民為中心」的民法典。民法典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它規範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民法典是「民事權利保障書」,體現了個人從生到死的基本權利要求。
-
新增與變化|2020《民法典》出臺之後,民法應該怎麼學?
哈嘍,大家好,我是是萬國君,今天我們結合兩會熱點《民法典》的相關內容來談談學習方法。先說;民法作為法考部門法中的重中之重,與刑法在一起,素來是法考屆中的兩座大山!從年前坊間傳聞就開始說民法有大的改動,不少同學遲遲不敢複習民法,隨後因為疫情原因,兩會又進行了推遲,20年對我們來說真是坎坎坷坷的一年,不過幸好在5.21日兩會正式召開,公布中國首部《民法典》即將問世。
-
《民法典》實施中的憲法問題:民法如何實施公法性規定
作者:秦前紅、周航(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黨內法規研究中心)制定一部能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民法典是幾代中國人的願望。我國分別曾在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醞釀製定民法典,但囿於各種原因,直至2020年《民法典》才正式得以出臺。
-
《民法典》對企業和勞動者的影響
而廣義的勞動法不僅包括《勞動法》,還有《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配套法律法規。關於《民法典》與勞動法的關係:從法律的內在體系看,民法和勞動法均屬私法領域,但民法是市場調配資源的一般法,而勞動法是市場調配勞動力資源的特別法;從法律表現形式看,《民法典》並未將勞動合同作為典型合同納入合同分則中,而是在總則部分規定「其他法律對民事關係有特別規定的,依照規定」,形成勞動法和民法形式上融合與分立並存的關係格局;從法律適用的角度看,應當按照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在勞動關係領域優先適用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
《民法典》,你get了嗎?
《民法典》,你get了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
陳永強:中國民法處分行為之多元模式|法治研究202004
內容提要:處分行為是民法學的基礎概念,中國民法實體法中所使用的「處分」「處分權」「無權處分」「有權處分」條文多數與處分行為相關。實證法表明,中國民法之處分概念是廣義的,未精緻區分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民法典》所稱的處分,也包括出資、出賣、贈與、投資入股等形式。學理上,應將處分概念限縮於狹義的處分行為,即直接移轉權利的意思表示。
-
《民法典》日常問答
《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條規定,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佔有期限內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3、問:小周想在租的房子合同到期後繼續租,有其他房客來看房,這時小周有什麼權利?答:相同條件下,小周有優先承租權。《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
《民法典》的溫度
我們都知道,民法強調意思自治,在沒有損害法益或潛在法益的情況下,雙方知情又自願登記成為夫妻,法律不應該去否認神聖的婚姻。英國法學家波洛克曾說: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所謂的患有醫學疾病也不應該成為剝奪這種平等的法定事由。
-
學習民法典 | 《檢察日報》福建:多措並舉推進民法典深度培訓
學習民法典 | 《檢察日報》福建:多措並舉推進民法典深度培訓 2020-08-24 15: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民法典 | 高聖平: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
【新增】解讀:抗辯與抗辯權對於抗辯與抗辯權,學理上進行了區分,民法典第七百零一條、第七百零二條採納了學理上的通說。擔保法第二十條中僅規定了保證人「享有債務人的抗辯權」,但是在債權人主張主債權和保證債權之時,保證人的防禦性主張不一定構成主張抗辯權。民法典第七百零一條中的「抗辯」系採廣義,將權利已消滅、權利未發生、拒絕履行等抗辯都包含在內。
-
中國民法的現代化與中西法律文化的整合
回顧中國民法現代化的艱辛進程,檢視中國古代固有民法向近現代民法轉型的歷史變遷,重估傳統文化及其價值觀對現代民法制度的確立和發展所具有的現實意義,是法學界特別是民法學界討論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基礎性議題。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民法典》。"(二)確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則;將綠色原則(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三)規定胎兒有權利繼承遺產、接受贈與等《民法典》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民法典》的88個重要變化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民法典》。"(二)確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則;將綠色原則(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三)規定胎兒有權利繼承遺產、接受贈與等《民法典》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民法典編纂中的行政法因素
我們必須承認,行政法是民法的法源,而且在民法典的體系構建中,對於內部體系有著重要的影響。行政審批對於合同效力的影響,應當區分審批主體的「身份」以甄別其為「物主審批」還是「行政審批」,因為從國家到各級政府,都可能是民法上的所有權人或者被授權人,為民法上的「特別法人」,同時也是行政機關。另外,要區分其審批是對於「基礎合同」的審批還是「履行行為」的審批,本文認為應該是後者。
-
民法典,熱詞背後的法治力量
這是新中國法治進程中激動人心的一刻,它連接過去、指向未來——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會場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終得實現,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由此誕生。
-
海洋發展視角下的《民法典》
《民法典》總則編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也被稱為《民法典》中的「綠色原則」。「綠色原則」的提出,給民事主體從事海洋經濟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從事傳統產業的私人主體,需要嚴控生產中的各項程序,做好項目的事前評估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將海洋汙染損害降至最低。
-
從民法典人格權編看我國人格權保障的憲法實施
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有關要求,為保障民法典編纂工作順利推進,全國人大憲法法律委、常委會法工委在民法典編纂工作中高度重視民法典草案中有關合憲性、涉憲性問題的研究工作,專門召開專家座談會研究有關憲法問題,梳理總結我國關於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保護的憲法規範、制度發展和立法實施,妥善回應社會關切,有力保證了民法典人格權編等符合憲法規定、原則和精神。
-
【名家說法】謝鴻飛:《民法典》中的「國家」
民法已無法封閉自治,而必須通過內設、引致、轉介等方式,將國家引入民法,並依循民法的內在體系評價國家進入後的法律效果。此時,私法中立更難以堅持。學界有關民法中的「人像」(Leitbild)主題多有議論,即立法者想像的法律關係的主體是何種形象?是抽象的人還是具體的人等等。本文的問題與之類似:在《民法典》的文本中,「國家」到底是何種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