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弗萊·戴維是英國化學家,也是煤礦安全燈的發明者。1778年12月,戴維出生在英國一個貧窮的家庭裡,他從小愛動腦子,對化學實驗特別感興趣,總想研究出點什麼新鮮東西,老師也經常誇獎他天賦高。然而,父親的突然去世,使得本來就貧窮的家庭陷入了困頓,戴維只得默默把平時喜歡的化學實驗儀器收到了柜子裡。
母親知道戴維很喜歡生物和化學實驗,於是決定送他到一位叫約翰·博萊斯的先生的藥房去工作。戴維非常高興,這樣不僅可以用自己的勞動幫助母親,還可以在博萊斯的實驗室裡學到很多化學和醫學知識。他全力以赴地學習和工作,用盡一切空閒時間拼命讀化學書、做實驗。不久,他便在當地小有名氣了。之後,他到一家氣體研究所,研究各種氣體對人體的作用。
1801年初,戴維到了倫敦,當了學會的助教,第二年便升為教授。他僅僅用幾次講課,就贏得了傑出演說家的聲譽,成了倫敦風靡一時的人物。但這一切浮華的東西並沒有衝昏戴維的頭腦,他繼續腳踏實地地研究著礦物學、冶金學、製革和農業化學等,並獲得不少成果。
1813年年底,戴維帶了一個可以流動的實驗室和一名助手到歐洲訪學。這一時期,英國的煤炭工業已蓬勃地發展起來,許多煤礦被開發,但因設備和技術問題,井下煤氣爆炸事故時有發生,造成數千名礦工死亡。戴維不想眼睜睜地看著礦工一批又一批地活活送死。說來也巧,沒等戴維出門,煤礦公司已先行一步,上門請求戴維幫助解決這一難題。
助手建議戴維先試驗燈火引起的氣體爆炸情況,戴維表示贊成,但點火試驗時玻璃瓶子會炸碎,飛濺的玻璃碴有可能傷人,怎麼避免呢?戴維以前做試驗時,由於氣體爆炸,傷過右眼,慘痛的教訓記憶猶新。助手稍加思索後說:「用一塊鐵板擋著,碎渣不就傷不著人了嗎?」戴維想,這樣是傷不著人,可怎麼觀察呢?兩人左思右想都沒想出可行的辦法。
時間一天天過去,礦井裡的事故依舊在發生,兩人都急得團團轉。轉眼夏天來了,戴維仍把自己關在房子裡苦苦思索。突然,「砰」一聲打斷了他的思維。他抬頭一看,一隻金龜子飛撞在窗紗上,撞聲很響卻被擋在窗外,戴維眼前一亮,馬上聯想到用窗紗似的鐵網代替鐵板,飛來的玻璃碴不就能被擋住了嗎?
戴維找來鐵絲網,馬上進行試驗,果然碎玻璃飛不出來了。他和助手動手改造原來的礦燈,但試驗全部失敗了。做試驗用的鐵絲網總愛生鏽,一天,助手找來銅絲網準備代替鐵絲網,戴維想仔細看看,但燭光太暗,只好靠近燭光細瞧,不小心將網板壓到燭火上,一寸多長的火苗被壓得只剩下半寸,他乾脆在火苗上稍稍放了一下,火苗總在網下燃,並不鑽出網眼。他放下網板,火苗馬上恢復原狀。「辦法終於找到了!」這意外的發現使兩人擁抱在一起。
他們經過研究發現,原來銅絲易散熱,火苗遇到銅絲網,熱量很快沿著銅絲網向四周傳開,火焰轉換成部分熱量散發了,網板外面的溫度不高,所以上面也就不可能有火焰了。1815年12月,戴維對礦燈進行了反覆改進與試驗後,第一盞安全礦燈問世了。很快,這種燈就在煤礦中廣泛使用。
這種安全礦燈,看起來只是一個小發明,但礦工們就此擺脫了井下致命的威脅,從而促進煤礦工業的快速發展,戴維也因此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朗福德勳章。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梁水源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