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Nature Chemistry點擊過萬感動無數化學家

2020-09-03 愛科學愛自然

2019年12月5日,國際頂級化學雜誌Nature Chemstry在線發表了一篇評論,標題是「On the origin of the blind chicken molecule」,論文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盲雞分子」的發現。目前這篇論文已有1.3萬次訪問量。令人驚訝的是,論文第一作者還是一個年僅7歲的小女孩,名叫Filucca,而通訊作者正是小女孩的爸爸,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化學系的副教授Thomas Poulsen



和無數高校科研青椒一樣,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化學系的Thomas Poulsen副教授(圖1)常常要面對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的困境。


▲ 圖1 Thomas Poulsen副教授 圖片來源:網絡[1]


2018年9月19日星期三這一天,Thomas Poulsen的工作日程安排的很滿,他要先去一趟實驗室做會兒科研,之後還要帶7歲小女兒Filucca去醫院檢查身體。於是,他先把女兒帶到辦公室,給她一盒化合物分子球棍模型,讓她自個兒拼出些東西玩。這樣,他就可以一邊帶娃一邊幹活。沒過多久,他就聽到銀鈴般的「咯咯」笑聲,循聲望去,他看到Filucca手上拼出一個奇怪的化合物小Filucca稱其為「盲雞」(blind chicken)。作為一個從事化學合成和靶向藥物研究的專家,Thomas Poulsen生平見過無數化學結構,卻從未見過像女兒的「盲雞」這樣奇特的分子(圖 2)。


▲ 圖 2 小Filucca和她的「盲雞」分子模型

圖片來源:Nature Chemistry[2]


小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令Thomas Poulsen稱奇,然而隨後的例行身體檢查結果卻並不樂觀:小Filucca在經歷了一個碘閃爍掃描技術檢測後,被發現甲狀腺左葉有一個巨大的「冷」腺瘤。三周以後,小Filucca被確診患有兒童癌症。


圖片來源:網絡


對於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世界基本上是黑白的,在他們的世界裡,癌症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疾病。為人父母,總想為自己的孩子遮風擋雨,Thomas Poulsen並不想讓女兒本來無憂無慮的童年被成年人世界的憂愁苦惱所侵襲。Thomas Poulsen想著能為自己的孩子做點什麼,讓她擺脫害怕並且開心起來。這時他想到了化學分子。對於化學家來說,分子是他們的玩具,有時能夠讓他們暫時脫離宏觀世界,擺脫煩惱和憂愁,進入一個舒適充滿想像的微觀世界。Thomas Poulsen看著辦公室上的「盲雞」分子,他決定和女兒合作,詳細的分析「盲雞」分子的結構特徵。


父女倆圍繞著這個「研究課題」熱烈的討論著。他們發現,「盲雞」分子有著驚人的「平衡」能力,因為它的一隻腳只有一個「原子趾頭」,就像小Filucca跳芭蕾舞時那樣,這個見解非常棒,他們自我鼓勵著。奇怪的是,「盲雞」的另一條腿和腳是由一種會變形的材料做的,在遇到水時,甚至會以一種暴力方式「變形」。他們一致認為在一個丹麥這樣的多水國度,單趾盲雞這種情況不太妙,甚至是危險的。他們仔細的解析了需要用上的所有材料。他們甚至調查了大量已知的雞類群,發現「盲雞」的確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物種」


隨後,爸爸用自己的化學知識將「盲雞」分子轉化為一個合理的合成目標。小Filucca選擇了3個雜化碳原子基礎單元來構建「盲雞」的兩個「雞腿」,「前腿」實際上是腈基,「後腿」是酮亞胺,這個基團相當活潑,預期它很容易被水解。進過一番「過濾」處理後,一個理想的「盲雞」出現在下圖右邊灰色框內(圖 3)。

▲ 圖 3 將「盲雞」分子轉化成一個合理的合成目標

圖片來源:Nature Chemistry[2]

父女倆把「盲雞」分子的「研究成果」和小Filucca 接受治療這段時間父女的「心路歷程」寫成一篇Comment,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hemstry上。文章署名是:女兒Filucca Sophia Bjørnskov,第一作者,丹麥Kragelundskolen小學三年級學生;爸爸Thomas Bjørnskov Poulsen,通訊作者,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按照發表文章的慣例,他們還煞有介事的介紹了兩位作者在文章中的分工:小Filucca 在沒有詳備的化學知識情況下,構思並拼接出「盲雞」分子一個。Filucca爸爸分析了「盲雞」分子的結構,並在小 Filucca同意和參與情況下撰寫出這篇文章。


文章發表後,Nature Chemistry雜誌官方也在Twitter上安利了這個暖人的故事,引發眾多網友的共鳴。



小Filucca爸爸說,也許「盲雞」分子僅僅是孩子想像力的產物,也許它的存在只會轉瞬即逝,但他希望能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提高人們對全球改善癌症兒童的生活所做的努力的認識。


許多化學家看過這篇文章後,紛紛被這個暖人的故事所感動,讓「盲雞」分子成為現實的挑戰越來越迫切。有化學家初步為「盲雞」分子設計了一條全合成路線,但目前為止還沒有「盲雞」分子的全合成論文發表。會有化學家付諸實踐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As the chicken would say, 『The game is on.』



好消息是,小Filucca在奧爾胡斯大學醫院治療後,已經戰勝了病魔,身體狀況有了明顯好轉;Thomas Poulsen副教授因其在科研上出色的表現,獲得歐洲研究理事會面向全歐洲301位頂尖學者的特別研究資助(每人200萬歐元)。


內容來源:納米人,化學科訊,僅用於學術分享。

參考文獻

1.https://pure.au.dk/portal/en/persons/thomas-poulsen(9a15ee93-bb6a-4e1f-bb03-aac8b87ecf90).html

2. On the origin of the blind chicken molecule, Nature Chemistry, 05 December 2019,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19-0390-y

3.https://newsroom.au.dk/en/news/show/artikel/tre-au-forskere-modtager-erc-consolidator-grants/

相關焦點

  • 這篇Nature Chemistry點擊過萬,感動無數化學家!
    目前這篇論文已有1.3萬次訪問量。令人驚訝的是,論文第一作者還是一個年僅7歲的小女孩,名叫Filucca,而通訊作者正是小女孩的爸爸,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化學系的副教授Thomas Poulsen。  沒過多久,他就聽到銀鈴般的「咯咯」笑聲,循聲望去,他看到Filucca手上拼出一個奇怪的化合物,小Filucca稱其為「盲雞」(blind chicken)。作為一個從事化學合成和靶向藥物研究的專家,Thomas Poulsen生平見過無數化學結構,卻從未見過像女兒的「盲雞」這樣奇特的分子(圖 2)。
  • 這篇Nature Chemistry點擊過萬,感動無數化學家!
    目前這篇論文已有1.3萬次訪問量。令人驚訝的是,論文第一作者還是一個年僅7歲的小女孩,名叫Filucca,而通訊作者正是小女孩的爸爸,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化學系的副教授Thomas Poulsen。  沒過多久,他就聽到銀鈴般的「咯咯」笑聲,循聲望去,他看到Filucca手上拼出一個奇怪的化合物,小Filucca稱其為「盲雞」(blind chicken)。作為一個從事化學合成和靶向藥物研究的專家,Thomas Poulsen生平見過無數化學結構,卻從未見過像女兒的「盲雞」這樣奇特的分子(圖 2)。
  • 這篇Nature Chemistry點擊過萬
    目前這篇論文已有1.3萬次訪問量。令人驚訝的是,論文第一作者還是一個年僅7歲的小女孩,名叫Filucca,而通訊作者正是小女孩的爸爸,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化學系的副教授Thomas Poulsen。沒過多久,他就聽到銀鈴般的「咯咯」笑聲,循聲望去,他看到Filucca手上拼出一個奇怪的化合物,小Filucca稱其為「盲雞」(blind chicken)。作為一個從事化學合成和靶向藥物研究的專家,Thomas Poulsen生平見過無數化學結構,卻從未見過像女兒的「盲雞」這樣奇特的分子(圖 2)。
  • 國際頂級化學雜誌點擊過萬,感動無數化學家
    目前這篇論文已有1.3萬次訪問量。令人驚訝的是,論文第一作者還是一個年僅7歲的小女孩,名叫Filucca,而通訊作者正是小女孩的爸爸,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化學系的副教授Thomas Poulsen。沒過多久,他就聽到銀鈴般的「咯咯」笑聲,循聲望去,他看到Filucca手上拼出一個奇怪的化合物,小Filucca稱其為「盲雞」(blind chicken)。作為一個從事化學合成和靶向藥物研究的專家,Thomas Poulsen生平見過無數化學結構,卻從未見過像女兒的「盲雞」這樣奇特的分子(圖 2)。
  • 化學家不能太任性
    本世紀初的Jan Hendrik Schön已經是納米電子學領域的超級巨星,直到有人發現他的3篇完全不相關的論文中使用了同一張圖。更詳細的調查發現,這3篇論文只是冰山一角。他的學術不端行為次數之多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包括多達16次的偽造、複製和刪除數據等,由此導致的論文撤稿包括8篇Science 和7篇Nature!難怪有不少媒體稱呼他為「世界級的大騙子」。
  • Nature Chemistry│硫胺甲基氟化物藥物發現
    大家好,這周分享一篇Nature chemistry的文章【Usingsulfuramidimidoyl fluorides that
  • 這是一篇有故事的Nature Chemistry:第一作者年僅7歲!
    這是一個很感人很暖心的故事。01和無數高校科研青椒一樣,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化學系的Thomas Poulsen副教授(圖1)常常要面對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的困境。沒過多久,他就聽到銀鈴般的「咯咯」笑聲,循聲望去,他看到Filucca手上拼出一個奇怪的化合物,小Filucca稱其為「盲雞」(blind chicken)。作為一個從事化學合成和靶向藥物研究的專家,Thomas Poulsen生平見過無數化學結構,卻從未見過像女兒的「盲雞」這樣奇特的分子(圖 2)。
  • 盤點世界上成就最高的十位化學家
    他開始研究這個課題,最終發表了一篇關於色盲的論文──曾經問世的第一篇有關色盲的論文。後人為了紀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爾頓症。道爾頓一生宣讀和發表過116篇論文,主要著作有《化學哲學的新體系》兩冊。拉瓦錫被後世尊稱為"化學之父"(father of chemistry)、"現代化學之父"(father of modern chemistry)。他使化學從定性轉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並且預測了矽的存在。他幫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錫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於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其中包括光與熱和一些當時被認為是元素的化合物。
  • 愛因斯坦是個化學家
    英國《自然》雜誌的顧問編輯和著名科普作家Philip Ball撰寫了題為Claiming Einstein for Chemistry(讓愛因斯坦回歸化學)的文章,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的Chemistry World雜誌上。其原文可以在以下網址找到。http
  • 提升效率好助手:AI化學家可直接讀論文且007工作制
    最近,來自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則開發出了一種新方法,讓這種人工化學家可以自主閱讀化學文獻並生成標準化的操作程序,使得這種機器人的適用範圍變得非常廣闊。英國格拉斯哥大學Leroy Cronin團隊設計了一種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功能為機器人化學家創建新的指令集的方法,名為「SynthReader」,讓機器人化學家可以自己閱讀文獻,識別其中概述有機和無機化學合成程序的部分,形成通用的自主合成流程,之後生成的化學代碼和硬體控制模塊結合, 轉化為機械手指令,
  • 有機合成史上最渣的專業名詞:點擊化學
    最近參加了一個 audition,考官和我聊起了下面這個反應:   當時做這個反應時候的我,並未深入研究過這個   形成四氮唑,其實這是個click反應。
  • 且看這8篇Nature Chemistry
    2019年Nature Chemistry最新影響因子為21.687,屬於Nature中的大子刊,近期李亞棟、王雙印等人在此期刊發表8篇催化相關論文,我們一起來看看!1. 王雙印Nat. Chem.這兩個過程都依賴於鐵基催化劑,但仍然很難設計出促進H2與N2加成生成NH3的分子鐵配合物。近日,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MarcD.
  • 《Nature Chemistry》:實驗室安全,警鐘長鳴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Sangji辭世11周年之際,我們介紹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一個:實驗可以重做,生命不能重來!就連做個丁基鋰取用裝置都能發篇不錯的SCI論文(Org. Process Res. Dev.,2018,22, 903–905)。對於試劑的危險性,作者認為各位研究人員在發表文章時應該更多提及試劑的潛在危害。不過在2016年726個化學期刊中,僅有8%的期刊在它們的文章中提示了試劑安全風險[1]。
  • 別人家的教授:一個月內連發3篇Nature/Science
    Grzybowski狂發3篇Nature/Science,今年累計4篇,本年度最牛的科學家之一。時代拋棄你時,不會說再見,10月13日,Bartosz A. Grzybowski團隊在計算機輔助複雜天然產物合成路徑設計中又取得突破性進展,人工智慧規劃的合成路徑已經可以和化學家設計的合成路線相媲美,達到專家級!一起回顧他今年發表在NS上的工作。
  • 陳瑞被稱為「2006年令無數人感動的歌曲」
    首先感謝大家點開小編的文章,小編一直致力於為大家帶來更多有趣實用的文章,如果您喜歡小編的文章,請動動您那可愛的小手指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祝每位看官天天開心,錢包鼓鼓,健康生活每一天!記得點擊關注哦!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陳瑞,2006年演唱音樂人"楓林"的作品《白狐》,被稱為"2006年令無數人感動的歌曲"。陳瑞的嗓音極有特色,略微沙啞,滄桑中帶著淡淡的傷感,而又有磁性。聽她的歌,如同在寒夜裡看見煙火,讓人回味的不是綻放時的華麗和絢爛。更多的是幻滅後的寂靜和落寞。
  • 隨身空間文,她身上長出小空間,良田萬畝,靈藥無數,魚塘過萬!
    隨身空間文,她身上長出小空間,良田萬畝,靈藥無數,魚塘過萬!今天阿九給大家推送的是女主帶有空間的穿越重生小說,都是阿九精選出來的,希望大家喜歡今天的幾本小說,隨身空間文,重生在五年前的畢業答辯現場,上天帶她不爆,她身上長出小空間,良田萬畝,靈藥無數,魚塘過萬!可以直接點擊書籤免費閱讀哦!看書愉快!
  • 80篇Nature/Science帶你走進大牛的催化世界!
    SOMORJAI1,2 AND PEIDONG YANG1,2*楊培東和伯克利大牛的材料文章Shaping binary metalnanocrystals through epitaxial seeded growthnature materials VOL 6 SEPTEMBER2007 Jae-Hun Jeoung
  • 新的名字 | 從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到 BMC Chemistry
    英文標題:FAQs about the Chemistry Central to BMC Chemistry rebrand 期刊:BMC Chemistry 原文連結:https://bmcchem.biomedcentral.com/faqs-bmc-chemistry?
  • 海賊王:布魯克與船員瀕臨死亡之時,所做的這件事,感動無數人
    海賊王:布魯克與船員瀕臨死亡之時,所做的這件事,感動無數人!一路走來,海賊王都是我們最好的陪伴,路飛是這部動漫的主角,很多時候故事的發展都是圍繞著路飛展開的,路飛一路上遇到的敵人,有的成為了自己的夥伴,布魯克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夥伴,他生活的年代與路飛等人相隔了幾十年,這是因為布魯克吃了黃泉果實,這個果實能讓他起死回生。
  • Nature選出了2019年的10篇重要論文
    點擊這裡可以查看往期內容。這其中有 8 篇都是Nature雜誌自己發表的論文,還有兩篇分別來自PNAS和Science Robotics。 Nature在發布榜單的時候沒有詳細解釋評選的標準。論文期刊出現這樣的分布,可能是因為Nature的獨立媒體編輯部報導最多的還是自家的論文。以及,這個榜單評選的時候可能考慮了論文的新聞性,以及Nature編輯在撰寫新聞的時候對其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