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鍋
近日,蘇泊爾炊具被曝產品中檢測出錳含量超過國家標準4倍,或導致使用者錳中毒,嚴重的話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帕金森病,引起了消費者廣泛關注。那麼——
近日,蘇泊爾炊具被曝產品中檢測出錳含量超過國家標準4倍,或導致使用者錳中毒,嚴重的話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帕金森病,在社會引起了廣泛關注。那麼,炊具為何會錳超標,炊具錳超標是否會危害身體健康呢?
不鏽鋼炊具普遍錳超標
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構成體內若干種有重要生理作用的酶,正常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入錳3—9毫克。人體內缺錳會引起錳缺乏症,但錳過多(如長期接觸錳化物時)又可造成中毒。慢性錳中毒一般在接觸錳的煙、塵3—5年或更長時間後發病。
青島大學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的劉巖副教授表示,在鋼鐵中加入錳、鎳、鈦等合金元素能有效防止腐蝕,由於合金元素配比不科學,炊具的防腐性會大大降低。劉巖透露,作為過渡性金屬,成年人每日錳供給量應為每千克體重0.1毫克。「錳攝入過量會對人的身體造成一定損害。」
「在不鏽鋼炊具中,鎳是為了防腐蝕,鉻是為了防鏽,這兩種材料都比錳的價格要貴,比如鎳是每噸10多萬元,而錳每噸只有1萬元。」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介紹,錳主要是起消磁作用,由於錳價格相對便宜,很多不鏽鋼鍋都會多加入錳來替代鎳、鉻等材料。「這是個很普遍的現象,可以說市場上的不鏽鋼餐具一半以上都含有過量的錳」。董金獅認為,這可能是國內整個不鏽鋼炊具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不鏽鋼中的錳對人體沒有什麼害處。錳在不鏽鋼中是合金相,溶解比較難,溶解量非常微小,基本對人體無害。」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丁毅認為,鎳是寶貴的稀缺資源,用錳替代部分鎳,是不鏽鋼行業的一個發展方向,符合節約資源、節能環保的趨勢。在不影響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開發節約資源型的含錳不鏽鋼,可以用作碗、勺、盤、筷子、刀叉等餐具。
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食品安全標準處處長張旭東解釋,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成人錳適宜攝入量為3.5毫克/天;凡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不鏽鋼製品,其錳的遷移水平不會造成健康損害;除個別國家外,其他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未對錳的遷移量做出規定。
「蘇泊爾用的材料不符合國標板材不鏽鋼標準,材料中的錳超標,所以產品是不合格的。」 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鏽鋼分會名譽會長李成等人說,無論是老國標還是新國標,炊具材料中錳含量不得超過2%,這是個硬標準,超過標準的產品,可能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危害。
錳中毒多是通過呼吸系統
針對報導中錳含量高出國標近4倍的質疑,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郝鳳桐主任認為,安全標準的設置中都會使用一個「安全係數」,並不是「超標即中毒」,就會出現一些症狀。臨床上也並未發現因為使用金屬廚具中毒的病例。實際上,科學家們通常會採用「大劑量」下得到的實驗數據,來「估算」在小劑量、長期攝入的情況下對人體的影響,從而制定「安全標準」。
武警總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呂利認為,錳中毒對人體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因為它表現在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方面,重度的可以出現精神病的症狀,比如高急熱性,很暴躁,不僅具有暴力行為,還可以出現幻覺,醫學術語稱為「錳狂症」,進一步加重可出現類似於帕金森症候群症狀,而且是不可逆的。
「錳中毒有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多見於口服和錳煙霧吸入,慢性則多為職業病,多因為長期接觸所致。」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家認為,生活中如果攝入過多的錳,人體會出現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腸道紊亂等症狀。錳中毒後,早期表現為疲倦乏力、頭昏頭痛、記憶力減退、肌肉疼痛、情緒不穩定、抑鬱或激動。隨著病情的發展又逐漸出現下肢有沉重感,走路晃動,語言不清或「口吃」,表情呆滯等情況。晚期重症又可出現面具樣面容;肌肉僵直、肌張力增高;尤其是出現明顯的肢體震顫、書寫困難;有的出現發燒和呼吸困難,但不能用抗生素治療;走路時身體前傾,倒退行走更困難。
「錳中毒很少通過消化道所致。因此,使用炊具中毒的可能性很小。消費者不要『談錳變色』,畢竟從鍋具裡攝入的錳是極少的。」鄭州人民醫院營養科醫師趙妍娟認為,錳中毒多是通過呼吸系統所致,因此,開採錳礦的、長期使用錳焊條的工人患這種病的機率非常大。
相關連結
買不鏽鋼鍋怎樣看數字
家用品不鏽鋼代號分為:430(13-0)、304(18-8)、316(18—10)三個等級。代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鉻含量,後面的數字則代表鎳含量。
430不鏽鋼(13-0):無法抵抗空氣中的化學物質造成的氧化,使用一段時間後,仍會因非自然因素而有氧化(生鏽) 的情況。
304不鏽鋼(18-8):可抵擋化學性的氧化;304是國家壓力鍋標準必須使用的材質,不鏽鋼壓力鍋的標準材質就是304以上。
316不鏽鋼(18-10):高級用品用10%的鎳來製作,以使其更耐用更抗蝕,這種不鏽鋼稱為18-10不鏽鋼,也就是「醫用不鏽鋼」,符合標準的食用級不鏽鋼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