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多元錢投到建豬舍裡,再買新品種二元母仔豬就沒錢了。關鍵時刻,村裡的扶貧互助社幫了大忙。 」挺過了「緊日子」,吳自利顯得格外輕鬆。
吳自利是遼陽燈塔市西大窯鎮連金村的養豬專業戶。去年他家拿出多年積蓄在村裡建了一個養豬場,由於資金不足,他們很快遭遇到周轉困難。年初,捉襟見肘的他甚至連購買10頭母仔豬的錢都拿不出。此時,他想到了自己前不久加入的村扶貧互助社。於是,他找了5名社員做擔保,向互助社分別提出借款5000元的申請。不到一天工夫,他們的申請就獲批並順利拿到了借款。
連金村扶貧互助社是被當地村民戲稱為「草根銀行」的資金互助組織。從今年初開始,遼陽市在農村實施扶貧資金互助社試點,目前參與試點的村已達10個,入社社員521戶,互助金達356.1萬元,累計借款423筆。
「扶貧互助社主要用於緩解農戶生產發展中的資金短缺、融資難等問題。 」連金村村會計、村扶貧互助社理事郝銘家告訴記者,扶貧互助社的資金主要由上級扶貧項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社員入社時每人繳納的500元互助金組成。按照規定,互助社資金只能用於互助社社員從事生產經營性項目,包括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等。農戶入社自願,退社自由,但只有加入互助社成為社員,才能享受互助社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目前,連金村互助社已發展了61名社員,上級專項扶持資金和社員入社資金總計達38.6萬元。
吳自利告訴記者,當初缺錢時也曾到銀行申請貸款,「這個手續那個證件,這個批那個批的,跑了五六趟,結果還是沒有辦下來。 」吳自利最後放棄了,「我向村裡的互助社申請互助金,只需有社員擔保並經互助社理事會、監事會同意,當天批當天借款,不用任何抵押,手續簡單,快速方便,利息也低。 」
按照規定,社員借款每次最多只能借5000元。 「可別小看這區區5000元,到急用錢時,它還真是雪中送炭。」對於互助社的好處,村裡一個種糧大戶體會深刻。今年春播時節,他家100畝大田急需種子和化肥,家裡的資金不夠用。正當他一籌莫展之時,村裡的互助社為他貸了5000元錢,幫他渡過了難關。
記者了解到,遼陽市為加強互助社的資金管理,要求各互助社建立相應的章程及管理制度,並通過選舉產生理事會和監事會,理事會主要負責借款的審批、發放、管理、回收、召開社員大會等事務,監事會則對理事會履行職責、借款公示、帳目公開等情況進行監督。 「上級扶貧部門、財政局、鎮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也會對互助社的帳目、借款去向、扶貧情況等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檢查,每季度監督檢查不少於一次。 」郝銘家說。
郝銘家還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連金村扶貧互助社61名社員中有55戶是玉米種植大戶,藉助扶貧互助金的扶持,平均每戶今年可增收4萬多元。(記者/鄭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