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國際輿論場上,除了推特大V川普,嫦娥五號可以說是賺足了人們的眼球,「落月」、「挖土」、「打包」、「升旗」以及「起飛」一系列工作高效率完成後,嫦娥五號將攜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在這一過程中,繼美國航天局NASA「祝賀」推文下吵翻天后,印度媒體也來蹭熱度了。
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網站作者尤尼斯·達爾12月3日報導稱,隨著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取得一系列成就,印度網民想起了本國雄心勃勃的探月計劃,即「月船」項目。報導介紹稱,印度原定於2020年開展「月船三號」發射任務,現在已經推遲到2021年。印度本土將這一計劃推遲的主要原因,歸咎於新冠。
印度媒體報導稱,「強大的航天強國」印度已經在深空任務領域取得了顯著進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也已經掌握了航天發射的技術訣竅,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歷經了一系列成功與失敗,當下印度還幫助許多國家將它們的衛星送入太空軌道。印度總理莫迪去年在全國直播中還自信表示印度已經成為「太空超級大國」。
但是事實上,印度的「月船二號」甚至是更早的「月船一號」都遭遇了重大挫折。2019年9月,印度啟動「月船二號」發射任務,並成功部署了月球軌道探測器,但是著陸期間,「月船二號」探測器與地面控制站失去了聯繫,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探月計劃破滅。而更早的「月船一號」則是在2008年發射,其在月球軌道航行一年後失聯。之後印度又雄心勃勃地公布了又一次探月任務,即「月船三號」計劃,而在今年9月,印度官員證實「月船三號」計劃已經推遲。
反觀中國,達爾報導稱,近年來中國自己發展了自己的運載火箭,已經能夠滿足本國所有的航天發射要求,甚至已經超過美國,中國還在月球表面部署了多個無人探測器,而中國太空人已經多次與本國空間站順利完成對接任務。
此番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挖土,於中國而言,意味著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帶回土壤樣本的國家,成功躋身精英航天國家俱樂部。於印度而言,則意味著「月船三號」已經輸給了中國,印度本土專家表示,印度探測器在月球上著陸的嘗試到現在依然沒有成功,而中國則已經完成了這一任務,印度現在還是不得不依靠其他國家的火箭發射某些衛星,而中國已經能用自己的運載火箭發射衛星,與此同時,印度在航天領域作出的貢獻也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
達爾的報導還指出,從根本上來說,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航天任務上投入的資金僅僅是美國或俄羅斯的一小部分,該國在相關科學領域取得的成就在質量上不達標,而且印度的航天任務最缺乏科學知識。對印度來說,這些根本性的問題才是最合理的歸因,而不是簡單的一句「受新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