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充氣式太空艙將為太空人提供舒適的火星之旅

2020-11-25 cnBeta

據外媒報導,人類將重返月球並最終登陸火星。對於太空人來說,豪華往往是他們最不會去考慮的事情。然而儘管如此,繞月球軌道運行或到抵達另一個像火星這樣的星球而展開的長途旅行意味著要連續數月忍受擁擠的空間。

很顯然,長時間被限制在狹小的空間裡對任何人都不舒服,科學家也不例外。考慮到這一點,NASA一直在探索潛在的方案希望能為那些將需要在太空做長期停留的旅行者提供一個更舒適的家。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的一個設計方案就達到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據了解,這個太空艙由一個剛性的框架和一個巨大的充氣模塊--當其進入太空後就會膨脹--組成。一旦完成充氣膨脹後,該模塊就能為太空人們提供寬敞的活動和生活空間。

據了解,該棲息地的充氣特性使其變得足夠輕,它可以利用現有的火箭硬體(如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將其壓縮並發射到月球上。當涉及到火箭問題時,重量的節省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將棲息地做成不同的尺寸則能滿足每個特定任務的需要。

然而儘管它看起來很酷,但仍然只是一個概念。NASA早在2016年就籤署了這項建造合同,當時它將這份合同授予了數家公司。

相關焦點

  • 降低太空探索成本:除回收火箭還有充氣式太空艙
    16日,輪到畢格羅太空公司走到了最前臺——BEAM充氣式太空艙經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運到太空,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並完成充氣。>其體積經過充氣膨脹到以前的4.44倍,直徑為3.23米,長4.01米,可為航天員提供大約16立方米的活動空間。
  • 美國航空公司公布「充氣空間站」:太空旅行者可舒服地飄到火星
    Sierra Nevada公司本周在美國宇航局(NASA)展示了柔軟舒適的「太空宮殿」,並表示它可以攜帶多達四名太空人前往其他星球。 這個可充氣的空間站直徑約為8米,擁有三層結構,裡面十分寬敞,但真正吸引眼球的是空間站的充氣能力。除了使整個結構更輕,可摺疊能力意味著它可以輕鬆地附在SpaceX公司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上。 一旦進入太空,空間站就可以充氣,使其能夠滿足長途太空旅行中太空人的所有專業和個人需求。
  • 未來的太空之旅,人造重力也許是必不可少的!
    由於零重力狀態會對太空人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而且未來將要實施的探索火星、小行星的任務需要持續時間更長的深空作業,打造可產生人造重力的太空飛行器成為一種必然。此外,隨著商業太空旅行業的快速發展,未來可能出現的巨大充氣式輪形空間站能夠產生人造重力,讓遊客享受更為舒適的太空之旅。
  • NASA「獵戶座」太空船進行水上逃生測試 為未來火星深空之旅做準備
    該太空艙將於明年在月球周圍執行無人飛行任務時發射升空,最終將成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主力」,承擔從太空人到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的所有任務,以及到火星的深空任務。在太平洋日落時分,美國海軍約翰·P·默薩號(USS John P. Murtha)使用「獵戶座」(Orion)太空艙進行測試,以恢復測試版本。
  • 腦洞大開 充氣太空站不是夢
    ——BEAM充氣式太空艙經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運到太空,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並完成充氣。看起來,這個充氣式太空艙似乎也不是那麼大嘛,其實,它只是一個試驗艙,是為了驗證未來的充氣式太空站而做的準備。BEAM將與國際空間站一起共度兩年時光,以檢測它是否會漏氣,在保溫和防輻射效果上是否過硬,是否經得起微隕石和空間碎片撞擊偵測的考驗等等。每隔一段時間,太空人們就會進入BEAM以進行各項檢查,每次停留數小時。經過兩年的嚴酷考驗後,它將脫離空間站並進入大氣層燒毀。
  • NASA結束火星之旅模擬實驗 6名科學家「火星」歸來
    去年8月28日,這個由三男三女組成的團隊進入位於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北坡的「密封艙」,開始執行美國歷史上耗時最長的一次火星模擬任務,為人類未來太空旅行和火星生活做準備。         火星旅行「現實可行」  這個團隊包括4名美國科學家、一名法國太空生物學家和一名德國物理學家。
  • 5年火星之旅吃什麼?太空人將開展大生產自給自足
    (資料圖片)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9日報導,美國的首次火星登陸行動可能會把農民和廚師納入太空人編制,為的是解決登陸火星任務中的一大難題——太空人的食物供應。太空人們的太空生活也有望隨之改善。***太空艙中開展「大生產」在今年的美國化學學會年會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食物系統實驗室的馬婭•庫珀博士表示,登陸火星的任務將為期五年,在這段時間裡,每一位太空人都需要約3000公斤食物。這是個必須面對的挑戰,需要新的解決方案。目前,科學家們正考慮在飛船上配備高科技菜園,讓太空人們通過種植作物為自己提供食品。
  • 太空艙內微生物群變化可能影響太空人健康
    新華社倫敦10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如果要開展前往火星的載人航天任務,太空人需要在密閉太空艙內長時間生活。一個國際團隊在英國《微生物組》雜誌上發表新研究說,太空艙內微生物群數量和種類變化,對未來長期太空旅行中創造一個健康、穩定的環境起著重要作用。
  • 青海:火星之旅的起點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建成
    【環球網軍事綜合報導】新加坡《海峽時報》3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火星之旅正從荒涼乾旱的青海開始 位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青海省具有最接近火星的地形和地貌。中國太空人將很快邁出火星之旅的第一小步,而旅程的起點正是位於該省一座嶄新的培訓基地(如圖)。
  • 為了將人類送上火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推進的六項技術
    使太空人在其他星球著陸的可充氣熱盾設備我們在火星上登陸的最大的探測器大約有一輛汽車那麼大,而將人類送上火星將需要更大的太空飛行器。新技術將允許更重的太空飛行器進入火星大氣層,接近地表,並在太空人想要探索的地方附近降落。美國宇航局正在研究一種可充氣的熱盾設備,與剛性的熱盾相比,這種大表面積的熱盾可以在火箭中佔用更少的空間。
  • 將人類送入火星的5種推進技術
    1.強大的推進系統可以更快地到達我們那裡前往火星的太空人將進入太空約1.4億英裡。推進能力的提高是儘快,安全地到達目的地的關鍵。現在說哪種推進系統將太空人帶到火星上還為時過早,但是我們知道它必須具有核能以減少旅行時間。NASA正在推進多種選擇,包括核電和核熱推進。兩者都利用核裂變,但彼此有很大不同。核電火箭效率更高,但不會產生很大的推力。
  • 太空酒店或2025年入軌;太空電梯技術可行;充氣式月球太空艙
    太空站製造重力場的旋輪  空間站將由一個直徑190米的巨大輪子組成,它將通過旋轉產生引力(類似於月球引力)。24個帶有睡眠和支持設施的獨立模塊將圍繞旋輪分布在三個甲板上,為總共約400人提供住宿。  英國劍橋大學的Zephyr Penoyre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Emily Sandford重新審視了這個想法。他們說他們的太空電梯版本——太空班機,可以用今天市面上買得到的材料來建造。  按照傳統設想,太空電梯將有一根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纜繩,並延伸到地球同步軌道之外,距離地球約42,000公裡。這種纜繩的質量將是驚人的。
  • 火星基地·首批體驗官免費招募 | 深入無人之境,開啟絕密太空之旅!
    太空》明星嘉賓籤名T恤✔深入靜謐雄偉無人之境開啟四天三夜絕密太空之旅在荒蕪的時間盡頭,到底存在著什麼?你關於宇宙的想像,都將在這裡得到驗證/ 01 / 揭秘火星太空艙 在斥資2.5億打造的火星基地裡,有10個巨大無比的太空艙
  • 加加林成為人類首次太空之旅太空人,源於這樣一個細節?
    赫魯雪夫和甘迺迪在蘇聯太空犬實驗取得成功的三個月後,美國也完成了自己的太空艙試驗,當時已經成為美國太空計劃總工程師的布勞恩決定,進行一次不載人發射試驗,如果這次實驗取得成功,那麼進行載人航天也就指日可待了。
  • 鋰氟化碳電池組為火星探測之旅提供源源能量 | 火星探測
    鋰氟化碳電池組為火星探測之旅提供源源能量 | 火星探測 2020-07-23 1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到太空邊緣——「宇宙」氣球的太空之旅
    直到太空邊緣——宇宙氣球的太空之旅 作者:R.Dallon Adams 太空旅遊業的競爭正在升溫,一家新公司正在採取一種獨特的方式進行近太空探索。近年來,隨著蓬勃發展的航天工業競爭的升溫,這個幻想可能很快就會變成現實。Space Perspective公司在標準的太空商業模式上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運輸方式。該公司沒有使用最新的推進技術或使用火箭搭載,而是使用一個加壓艙和一個高空氣球載著遊客到達宇宙的邊緣。那麼它的成本是多少呢?另外,為什麼要選擇氣球呢?
  • 加拿大擬造巨型充氣塔 將人送入太空邊緣
    據《新科學家》雜誌6月10日報導,加拿大科學家日前宣稱,他們計劃研製一種巨型充氣塔,這種充氣塔無需藉助火箭即可將人類送到太空邊緣,並估計它可能先於太空梯問世。 加拿大約克大學科學家布倫達·奎因(Brendan Quin)、拉吉·希思(Raj Seth)和喬治·朱(George Zhu)在《宇航學報》(Acta Astronautica)上寫道,他們計劃將已用於某些太空飛行器上的充氣太空艙組裝成一個高15公裡的巨型塔。如果建在一個合適的山頂,巨型塔的高度可達20公裡左右。
  • 航天科技五院總體部充氣式太空艙研製迎來新突破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體部順利完成了充氣式太空艙結構水壓試驗。充氣式太空艙項目是總體部面向「十三五」的重點預研項目,自2014年立項以來,項目組相繼掌握了充氣式太空艙的設計、工藝方法,並完成了直徑2米、長度近4米的艙體結構研製工作。本次試驗完成了對充氣結構承壓、密封等功能的綜合考核,標誌著該預研項目完成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成果。
  • SpaceX準備首次將太空人送入太空
    但是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卻出乎人們的意料。本周三,該公司計劃將兩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人送入太空,希望創造歷史。這是九年來首次有太空人從美國本土進入太空。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將與觀眾一起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見證發射,儘管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而停飛數月,發射仍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