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公司公布「充氣空間站」:太空旅行者可舒服地飄到火星

2020-11-25 騰訊網

這個充氣空間站具有你所期待的一切,它是專為太空旅行而設計的東西。這意味著裡面也有居住和睡覺的空間,以及其他更古怪的功能,比如溫室和健身房。

圖1:這個巨大的充氣空間站將來可能會飄往火星

騰訊科技訊 8月23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巨頭Sierra Nevada公司本周在美國宇航局(NASA)展示了柔軟舒適的「太空宮殿」,並表示它可以攜帶多達四名太空人前往其他星球。

這個可充氣的空間站直徑約為8米,擁有三層結構,裡面十分寬敞,但真正吸引眼球的是空間站的充氣能力。除了使整個結構更輕,可摺疊能力意味著它可以輕鬆地附在SpaceX公司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上。

一旦進入太空,空間站就可以充氣,使其能夠滿足長途太空旅行中太空人的所有專業和個人需求。

圖2:美國航空航天巨頭Sierra Nevada本周公布了充氣空間站的原型

Sierra Nevada公司太空探索系統的關鍵人物、五次代表美國宇航局執行太空任務的太空人史蒂夫·林賽(Steve Lindsey)說:「我們在很小的空間裡提供了大量可用的空間。」

美國當地時間周三,Sierra Nevada公司在德克薩斯州的美國宇航局詹森太空中心展示了這種太空棲息地的原型。

圖3:充氣空間站中太空人舉行會議的場所

美國宇航局早在2016年就根據NextSTEP計劃與Sierra Nevada公司籤署了一份合同。按照計劃,美國宇航局為六家公司提供大量現金,用於設計將來可以繞月球軌道運行的空間站的組件部分。

然而,林賽表示,充氣空間站幾乎可以從事任何太空任務,比如地球軌道上的空間站、月球或火星上的永久基地等。

圖4:這個充氣空間站中甚至還裝有用於種植食物的小溫室

美國宇航局專家約翰·麥卡洛(John McCullough)說:「這樣的概念正在幫助我們定義和啟用新的建築師和新的機會,為未來的火星活動提供新的支持。」

這個充氣空間站具有你所期待的一切,它是專為太空旅行而設計的東西。這意味著裡面也有居住和睡覺的空間,以及其他更古怪的功能,比如溫室和健身房。

圖5:充氣空間站中的健身設備

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4年將太空人重新送上月球。與此相關的是其軌道月球基地計劃,該機構希望在2028年之前準備就緒。

圖6:用於處理危險物品的特殊容器

生活在這個被稱為「Lunar Gateway」的空間站中的太空人,將定期前往月球表面進行研究。對Sierra Nevada公司來說,不幸的是,它的充氣空間站似乎不會加入這類行動中。

今年7月,Sierra Nevada的競爭對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挺身而出,贏得了美國宇航局的合同,為月球空間站建造第一個可居住模塊。

圖7:這個充氣空間站可以載太空人前往月球或火星

林賽表示:「順便說一句,我們真的很希望有機會在這方面競爭,但事實就是如此。」

不過,目前Sierra Nevada還沒有失去所有機會,未來可能會有億萬富翁支持的私人火箭公司(如SpaceX和藍色起源公司)投資該公司的計劃。上述兩家公司都有在未來十年內登上月球的計劃,而且很可能會轉向其他公司的設計。(騰訊科技審校/金鹿)

相關焦點

  • 這個充氣式太空艙將為太空人提供舒適的火星之旅
    據外媒報導,人類將重返月球並最終登陸火星。對於太空人來說,豪華往往是他們最不會去考慮的事情。
  • 降低太空探索成本:除回收火箭還有充氣式太空艙
    16日,輪到畢格羅太空公司走到了最前臺——BEAM充氣式太空艙經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運到太空,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並完成充氣。>其體積經過充氣膨脹到以前的4.44倍,直徑為3.23米,長4.01米,可為航天員提供大約16立方米的活動空間。
  • 太空旅行不是夢:從近太空觀景到五星級酒店 你離這些體驗就差一筆...
    航空公司也不甘落後——日本航空公司和全日空航空公司已經投資了太空科技初創公司。近太空體驗雖然Expedia等旅遊平臺還沒開發出周末月球旅遊這樣聽起來仍然荒誕的項目,一些初創公司已經迫不及待藉助這一平臺進行宣傳營銷——SpaceVR帶來了虛擬實境的太空體驗。
  • 腦洞大開 充氣太空站不是夢
    ——BEAM充氣式太空艙經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運到太空,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並完成充氣。BEAM與國際空間站(簡稱ISS)對接後,其體積經過充氣膨脹到以前的4.44倍,直徑為3.23米,長4.01米,可為航天員提供大約16立方米的活動空間。
  • 「旅行者」:觸摸星際空間
    2013年9月12日,美國科學家宣布,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無人探測器跨越了從太陽系空間到星際空間的這道「涇渭分明」線。此時,它已出發36年,行程187億公裡,是有史以來飛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銀河英雄傳說》中的豪言:「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用在一往無前的「旅行者」身上再貼切不過了。
  • 外媒:中國公布天宮空間站計劃,可與國際空間站相媲美
    六月初有外媒報導稱,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建設天宮空間站的新計劃,預計這個中國即將建成的新空間站(CSS)將在未來與16國共建的國際空間站(ISS)相「媲美」。 目前中國已經向太空先後發射了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兩個實驗性空間站,且這兩個空間站都留下了中國太空人的「
  • NASA公布照片:飛行181億公裡的旅行者號,太陽系外發現神秘空間
    目前太空科技實力最強的還是美國,美國從上個世紀開始就已經朝著太空當中發射了很多的「美國製造」。美國也是目前對太空了解最深的一個國家,這些都是與美國強大的科技實力相掛鈎的,我們國家相對來講還是起步比較晚了一些,也騰不出更多的人手去研究太空科技。
  • 歐盟加入「月球空間站」,協助美國改造月球,共同瓜分月球基地
    據報導,近日,歐洲航天局和美國航天局籤署了合作協議,未來將協助美國在月球軌道上,建造「月球空間站」,並且將提供2個太空艙的建造支持。作為條件,等到月球空間站建成後,歐洲航天局可以派出3名太空人前往工作。
  • 美國宣布2033登陸火星,難點在哪裡,原來有些電影已經道出了困境
    其中之一,比如建造巨大的飛船,首先製造多個較小的模塊分別發射到太空,再在空間軌道上組裝。這個情節在《星際穿越》裡有所展示,先把太空人用火箭送上太空,到太空中對接早已經建好的宇宙飛船。其中一些模塊可載人,另一些用於運載供給。無論如何,我們已經具備這些基本技術。雖然它比我們曾今建造的飛船大,但仍可以運用已有的科學技術。
  • 嘿哥們兒,旅行者2號真的遠出天際了
    去年,美國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2號飛船已經跨出太陽系邊緣,進入到巨大又空洞的星際空間。目前旅行者2號距地球110億公裡遠,自從1977年發射以來,它每天以每小時成千上萬英裡的速度飛向太空。沒有空氣的阻力,這小傢伙將保持它的速度在銀河中巡遊到永生降臨。
  • 嘿哥們兒,旅行者2號真的遠出天際了
    去年,美國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2號飛船已經跨出太陽系邊緣,進入到巨大又空洞的星際空間。它現在與它姊妹(旅行者1號)會合,旅行者1號在2012年同樣跨出了太陽系邊緣。2004年底,旅行者1和2號的軌道顯示,旅行者1號已經距地球140億公裡遠,成為太空中最遠的人造太空飛行器。據預測兩個飛船至2020年將繼續運行。
  • 波音設計新一代空間站與載人火星飛船,2020 年發射
    這樣一種太空設施將支持開展關鍵性太空科學研究並為未來的深空探測開啟機會之門,並支持人類飛往月球、火星乃至更遙遠星球的計劃。在接下來的短短三年時間內,能夠讓人類抵達更遙遠宇宙空間的新一代空間站就將成為現實——第一艘被稱為「深空門戶」的太空站最早將在2020年開始在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軌道上投入運營藝術示意圖:飛往火星的「深空運輸飛行器」。
  • 還記得《流浪地球》裡的巨型旋轉空間站嗎?一家宇航公司正在規劃
    現在,門戶基金會也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空間站建造計劃,將打造一座巨型旋轉空間站,環繞我們的地球。這座空間站名為「馮·布勞恩」,可以模擬月球和火星重力,幫助科學家推進載人月火探索計劃。日前,門戶基金會公布了相關視頻,介紹這項令人興奮的計劃。
  • 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探測到宇宙射線的爆發
    美國宇航局在40多年前發射了 "旅行者1號 "和 "旅行者2號",現在,這兩個年代久遠的太空飛行器仍不斷有新發現。愛荷華大學一項新研究報告顯示,旅行者號太空飛行器首次探測到宇宙射線電子被衝擊波加速,而這種衝擊波源自太陽。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探測是由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上的儀器進行的。
  • 26個月等一回,中國和美國7月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爭先探索太空
    中國的首次火星探索任務「天問一號」將於本周發射,具體日期尚未公布。這次火星之旅為期七個月,它將在紅色星球上運行兩到三個月,然後部署一個探測器,在火星表面進行科學實驗。2020美國火星探測器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程院長說,「美國顯然對中國可能以各種方式超越它的想法感到不舒服
  • 衛星地面站維修數月後與深空飄蕩43年的旅行者2號衛星重建聯繫
    美國航空航天局已經重新建立了與旅行者2號太空船的聯繫,因為它距離地球超過16億英裡。在探測器被單獨控制飛行了七個月之後,澳大利亞站對其無線電天線進行了維修,以控制它。旅行者2號於1977年發射升空,兩年前到達星際空間「與旅行者2的測試通訊無疑告訴我們,我們所做的工作已經步入正軌。」1989年,飛船近距離飛行,飛越海王星的北極,並將其推向南,從那以後,它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 太空行走鏡子飄走 外媒:製造最新太空垃圾
    外媒稱,一名太空行走的太空人當地時間26日新添了圍繞地球旋轉的垃圾:他剛剛走出國際空間站打算更換電池時,就丟掉了一面小鏡子
  • 「旅行者」飛船姊妹攜手,穿越星際空間,探索太空深處的奧秘
    圖源:NASA 當時,沒有辦法知道宇宙飛船是否可以穿越星際空間,或者它是否能夠在太空深處進行如此漫長的旅程。 但截至去年,旅行者2號和它的姊妹飛船「旅行者1號」都已進入星際空間。它們穿越的差異給了科學家們一個獨特的機會來比較旅行者1號和2號收集的數據。
  • 探索未來空間站雛形:巨型旋轉環造重力場
    根據《太空飛行》雜誌的編輯、美國宇航局前空間站設計工程師大衛・貝克介紹:「就現在而言,這些空間站的設計顯得完全過時了,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一系列的實驗證明建造空間站的需要開展對微重力環境的研究,因此科學家們放棄了人造重力場的研究,但是現在這個理念可能值得重新考慮。」在1971年,大衛・貝克發表了關於人造重力場的項目報告,這篇文章還可以在英國星際學會圖書館找到。
  • 廉價氦氣球太空遊,聽起來很美
    近日,美國知名旅行社世界觀公司推出了一項氦氣球太空遊計劃,目前該計劃已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批准,並最早將於2016年投入服務,初步定價為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6萬元),由於其定價較為低廉,讓普通人圓太空夢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