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義耳的愛情故事
然而,這位「化學之父」自己卻終身未婚。
波義耳生活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也是近代科學開始出現的時代,這是一個巨人輩出的時代。在歐洲大陸,活躍著許多科學偉人牛頓、伽利略、克卜勒、笛卡爾都生活在這一時期。
波義耳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富二代」。家境優裕為他的學習和日後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較好的物質條件。童年時,他似乎有些自閉,還有點口吃,沒有哪樣遊戲能使他入迷,唯一的愛好就是安靜地讀書。在14個兄弟姐妹中他是最小的一個,幼年的波義耳讓父親很苦惱。
波義耳三歲時,母親去世,因為缺乏照料而體弱多病。有一次,由於醫生開錯了藥,年幼的波義耳差點喪命,幸虧他將藥嘔吐了出來。經過這次遭遇,波義耳懼怕生病也開始討厭醫生,成年後,他開始自修醫學,常常自己配製藥物,在配製藥物的過程中,波義耳逐漸對化學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為了安靜地鑽研科學,他隱居到了鄉下的莊園。在那裡,他邂逅了此生的摯愛——一位鄉間醫生的女兒愛麗絲。
一次,兩人在散步時,看到有農夫將泥土放進嘴裡。波義耳不明就裡,愛麗絲解釋道:「土壤的酸鹼性和農作物的生長關係密切,這些農夫是在用嘗的方法來辨別土壤的酸鹼性。但很多人也正因如此被感染上了疾病。親愛的,請用你的才華來拯救那些可憐的農夫吧。」
愛麗絲的善良與博愛深深打動了波義耳,從此他刻苦鑽研,希望能檢測出土壤的酸鹼性,但卻始終沒有突破。不久,愛麗絲因患肺結核撒手人寰。愛侶的心願竟化作了遺願,這使波義耳痛徹心扉、抱憾終身。
愛麗絲去世後,波義耳的實驗室裡就經常擺放著女友最喜愛的紫羅蘭花束。一次實驗中,波義耳不小心把濃鹽酸濺到了紫羅蘭的花瓣上,當他用水衝洗紫羅蘭的花瓣時,發現深紫色的紫羅蘭竟變成了紅色。這一意外現象促使波義耳十分興奮,用各種植物色素進行酸鹼相互作用實驗,最終發現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出液效果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用石蕊浸液把紙浸透,然後烤乾,這就是我們今天化學實驗中仍在使用的石蕊試紙。
石蕊地衣
紅色和藍色兩種石蕊試紙
此後,波義耳終身未娶,將對愛侶的無盡懷念化作對科學的不懈追求。每當愛麗絲生日,他總要在她墓前獻上一束鮮豔的紫羅蘭……
紫羅蘭的花語:永恆的美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