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義耳的發現——奇異觀察法

2020-09-07 家庭教育鄭老師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波義耳的發現——奇異觀察法」。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這麼一句話「我沒有特殊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愛因斯坦成功的原因之一,那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像愛因斯坦一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會細心發現周圍的事物的一些不同尋常的特點,然後再去仔細觀察找出原因呢?事實上,學著發現周圍事物奇特的地方,然後進行深入觀察,就是奇異觀察法。這種奇異觀察法在科學實驗中經常會用到。就像化學家波義耳的發現一樣。

一天早晨,化學家波義耳正要照例到實驗室巡視。一位花匠走進他的書房,在房間的角落擺下了一籃美麗的深紫色的紫羅蘭。波義耳隨手拿起一束紫羅蘭,他一邊欣賞著一邊向實驗室走去。紫羅蘭那豔麗的色彩和撲鼻的芬芳使人感到心曠神怡,波義耳感到心情特別舒暢。

「威廉,有什麼心情嘛?」波義耳剛走進實驗室就詢問一個年輕的助手。

「昨天晚上運來了兩大瓶鹽酸。」助手把情況跟波義耳匯報了。

「我想看看這種酸,請從燒瓶裡倒一點出來。」

波義耳邊說邊把紫羅蘭放在了桌子上,去幫助威廉倒鹽酸。鹽酸揮發出刺鼻的氣味,像白煙一樣從瓶口冒了出來,倒進燒瓶裡的淡黃色液體也在冒著白煙。

「威廉,這鹽酸好極了。」波義耳高興地說,他從桌子上拿起那束花,要回到書房裡去。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發現紫羅蘭上冒著輕煙。原來,鹽酸的飛沫濺到了花朵上了。他趕緊把花拿到盆裡去洗。但是奇怪的是,紫羅蘭的顏色居然變紅了。

這個偶然的奇異現象引起了波義耳的興趣。他走回書房,把那個盛滿鮮花的籃子拿到實驗室,對威廉說:「取幾隻杯子,每種酸都倒一點。」

年輕的助手按照波義耳的吩咐,一個杯子倒進一種酸,再往每個杯子裡放進一朵花。波義耳就坐在椅子上觀察。慢慢地,深紫色的紫羅蘭花朵逐漸變色了,先是帶點淡紅,最後完全變成了紅色。

「威廉,看清楚了嘛?不僅是鹽酸,其他各種酸,都能使紫羅蘭由紫變紅!」波義耳興奮地說,「這可太重要了!要判別一種溶液是不是酸,只要把紫羅蘭的花瓣放進溶液裡就可以判別了!」

「可惜紫羅蘭不是一年四季都開花的!」威廉帶著惋惜的口氣說。

「你學會動腦筋了。為了方便鑑別溶液的酸性和鹼性,我們該做些什麼呢?」波義耳向助手提出了新的問題。

不久,他們研製出了一種用石蕊浸泡過的指示紙,能很方便的就能分辨出什麼是酸什麼是鹼。這對化學研究工作可是具有重要的意義的。

很多的發明創造都離不開洞察奇異,也就是說需要我們留心發現平常生活中出現的一些不同尋常的情況,然後再去仔細研究,直到創造出以前從來沒有的新科技或者新產品。那我們在運用奇異觀察法去發明創造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地方呢?或者說怎麼更好地掌握、運用好奇異觀察法呢?

首先,在觀察中要有好奇心。

當代有個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就說過:「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學離不開好奇。道理很簡單,只有好奇才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可怕的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

大家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是不是一個人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越強烈,就越有探索的欲望?如果一個人對周圍的什麼事情都漠不關心,抱著一種「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心態,他還有可能發現新事物嘛?他是不可能發現新事物的。就像發明大王愛迪生說過的:「誰喪失了好奇心,誰就喪失了最起碼的創造力。」

其次,要培養洞察力。

善於洞察,善於觀察,才會有新的發現,才會找到發明創造的切入點。很多同學可能不明白什麼叫善於洞察?所謂善於洞察,就是要善於用敏銳的眼光去看,用科學的思維去想,不斷地將「觀」與「察」有機地結合起來。


當然,我們說過,好的觀察力離不開好的注意力。如果你的注意力都還不太容易集中的話,提高注意力,可是你走向小發明家的第一步。

最後,就是要善於分析。

在我們發現了問題之後,就要善於對於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原因和規律等等。在自然界中,經常會出現由於某種作用產生的效果或者反應,比如電磁效應、光電效應、磁場效應、溫室效應、臭氧層效應等等。這些潛在的、沒有被發現的重要事實和發展趨勢,總是要通過跟它相關的現象凸顯出來。如果你會分析這些與常規效應不同的奇異現象,就有可能發現那些還沒有被別人知道的知識。

本講的最後,老師給大家出個問題,考考大家,看看你有沒有小小發明家的潛力吧!

據報導,英國有一個獵人,有一次開槍射擊一隻雉雞,可是槍彈明明擊中了雉雞,它竟然還能大搖大擺地從獵人眼皮底下飛走,留下的只是幾根雞毛!雷丁大學的科研人員聽到這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之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花大價錢買下了那幾根雞毛,開始了新的研究。

問題來了,請大家想想看,他們究竟想發明創造什麼?老師猜是,是不是防彈衣或者能用於抵禦危險的什麼東西,聰明的你還有其他答案嗎?歡迎和大家共同分享哦!

相關焦點

  • 波義耳定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定律」
    為了反駁這一無端的批評,波義耳發表了《關於空氣的彈力和重量學說的答辯》,並決定重新做實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還得感謝這位利努斯神父,如果沒有這一荒謬的批評,波義耳也許永遠不會發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波義耳把一根長玻璃管彎成二臂和短不等的U形管(虹吸管),把短的一臂上端封住,附上標尺,然後把水銀一點一點灌入管內,使水銀在玻璃管兩邊相等,記下刻度。
  • 化學家—波義耳
    1641年,波義耳兄弟又在家庭教師陪同下,遊歷歐洲,年底到達義大利。旅途中即使騎在馬背上,波義耳仍然是手不釋卷。就在義大利,他閱讀了伽利略的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同時,科學家也有很多疑惑,他們也想向別人請教、討論,有了新發現,他們也想與別人分享、交流。這樣,到了17世紀40年代,英國牛津的一些科學家就經常在一起討論科學問題,他們自己給這個討論組織起了個名字:哲學學會。這個由科學家組成的小團體,個人的科學水平自然也有高有低。
  • 波義耳的科學與信仰
    科學革命時期的化學大師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波義耳是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的物理化學家,英國「皇家學會」創始人之一。波義耳是「波義耳-馬略特定律」的發現者之一,這個大家在中學物理、化學課都學過的定律,數學表述是「pV=k」或「pV=nRT」,文字表述是「理想氣體的體積與壓強的乘積在一定的溫度下為一確定的常數」。
  • 【化學百科】波義耳的愛情故事~~~
    ●●●波義耳的愛情故事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英國化學家。化學史家都把1661年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年代,因為這一年有一本對化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著作出版問世,這本書就是波義耳的《懷疑派化學家The Skeptical Chemist》。
  • 第一位現代化學家:波義耳
    波義耳(R. Boyle)是發起人之一,常被稱為第一位現代化學家。然而他最著名的工作是闡述了絕對壓力和氣體體積之間關係的物理定律。波義耳1627 年,波義耳出生於愛爾蘭,家中共有14 個小孩,父親是愛爾蘭科克的伯爵,也是富有的地主。
  • 羅伯特 · 波義耳:把化學確立為科學,提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定律」
    聰明的讀者已經猜到了,石蕊試紙就是由波義耳所發明。波義耳是一個熱愛生活和藝術的翩翩紳士,他喜歡在實驗室裡擺放一株自己最愛的紫羅蘭花,欣賞花的芬芳以中和實驗的緊張。在一次實驗中,波義耳不慎將濃鹽酸濺到花瓣上面,花瓣上立刻逸散出絲縷白煙,波義耳刻不容緩把花拿到水龍頭處衝洗一番,然後插回花瓶。這時波義耳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原本深紫色的紫羅蘭竟然變成了紅色。
  • 科學網—波義耳的氣體實驗哲學
    當時法國科學家根據實驗得出「空氣沒有彈性」的結論,波義耳承諾設計製造出更精確的儀器進行實驗,這個儀器看上去是一個「U」形大玻璃管。這個「U」形玻璃管是不勻稱的,一支又細又長,高出3英尺多,另一支又短又粗,短的這支頂端密封,長的那支頂端開口。 波義耳把水銀倒進玻璃管中,水銀蓋住了「U」形玻璃管的底部,兩邊稍有上升。在封閉的短管中,水銀堵住一小股空氣。
  • 才財雙全的管家 ——「現代化學之父」 羅伯特.波義耳
    ‍+++@波義耳才華橫溢,在神學、醫學和哲學領域,也多有建樹。連日暴雨的衝刷,已經使這條平日靜謐的溪流變成了脫韁的野馬,咆哮著衝過兩岸。急躁的馬夫決心鋌而走險,命令車隊冒雨闖過溪流。不料,馬車行駛到中途漸漸失控,隨波逐流,冰冷的河水開始灌入車廂。馬夫和僕役們奮力遊回岸邊,卻發現小男孩和僮僕還留在車上。還好一位忠勇僕役,策馬衝進河裡,逆流而上,奮不顧身地將小男孩和僮僕救了出來。
  • 才財雙全的管家——記「現代化學之父」羅伯特﹒波義耳
    連日暴雨的衝刷,已經使這條平日靜謐的溪流變成了脫韁的野馬,咆哮著衝過兩岸。急躁的馬夫決心鋌而走險,命令車隊冒雨闖過溪流。不料,馬車行駛到中途漸漸失控,隨波逐流,冰冷的河水開始灌入車廂。馬夫和僕役們奮力遊回岸邊,卻發現小男孩和僮僕還留在車上。還好一位忠勇僕役,策馬衝進河裡,逆流而上,奮不顧身地將小男孩和僮僕救了出來。
  • 趣話化學史——化學家的誕生——波義耳和他的《懷疑派化學家》
    在研究中,中國的煉丹術士們發現了火藥的配方,西方鍊金術士賈比爾發現了硫酸、硝酸、鹽酸,並且發現了能溶解黃金的王水。賈比爾甚至還提出「凡是金屬,都是硫和汞構成」的一套鍊金理論。然而這些奇形怪誕的理論,都在公元1661年這一年終止,因為這一年,隨著一個名叫波義耳的《懷疑派化學家》一書的出版,標誌著化學這一科學學科的誕生,同時也意味著古老的鍊金術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 懷念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
    在物理學上,發表了氣體的體積與壓強成反比這個著名的波義耳定律。做了大量的化學實驗,一些成果至今還在應用,比如用鹽酸生煙法來檢驗氨氣,酸使指示劑變色,是一種溶劑等等。波義耳把化學引向科學,比如他認為一個好的科學假設,不能假定不可能的或荒謬的東西,是前後一貫的等等。他對當時傳統的,被人們奉為經典的鍊金術大膽懷疑,勇於標新立異的科學革命精神。他去世時才64歲,他將死後的一大筆財產捐給了基督教用於布道!
  • 羅伯特·威廉·波義耳:聞名世界的英國化學之父,愛爾蘭自然哲學家
    波義耳生在了西方世界科學大爆炸的年代,在他出生之前,提出「知識就是力量」著名論斷的近代科學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剛剛作古。在他的童年時代,伽利略、克卜勒、笛卡爾都相繼取得驚天的科學突破。而在他十六歲時,被譽為近代史科學巨匠的牛頓也出生了。但比起這些天才人物來,早年的波義耳,除了生活條件比較好,其它天分相對較差。童年時的波義耳內向又口吃,學習能力較慢,但波義耳有一個最好的習慣就是讀書,堪稱「書痴」。
  • ——從近代化學之父波義耳說起
    每個人初中學化學的時候,都會學到「波義耳定律」:在固定溫度下,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但是若問到波義耳是誰?恐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波義耳對後世有許多重大的貢獻,他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是「波義耳定律」的發現者,是17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化學家。他設計的許多實驗儀器和方法,成為後來化學實驗的基礎。
  • 才財雙全的管家——記「現代化學之父」 羅伯特.波義耳(科學家信主的故事,推薦!)
    他以此取樂,豈料樂極生悲,竟養成了口吃的習慣,且終生伴隨。 8歲時,波義耳進入著名的伊頓公學。在這個學校,他不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學習英國上流社會的習俗、舉止。作為貴族中的貴族,波義耳享受到最優厚的待遇。也正是在伊頓的3年時間裡,波義耳的求知慾大大地激發出來。他一生嗜書如命(平均每天讀書12個小時),就是在伊頓公學形成的。
  • 挑戰狂犬病的十日觀察法:中美頂尖科學家的一次較量與合作
    張永振教授在最近十餘年來一口氣發現了二千多種新病毒,是全球發現新病毒最多的奇人,被譽為世界頂尖「病毒獵手」,又是在中美頂尖科學家的這次「較量」最後轉化成一次成功的合作,用新的證據重複證明了十日觀察法的科學性。
  • 五感觀察法不可缺
    五感觀察法是關鍵!五感,即五種感覺,包括視覺、味覺、嗅覺、聽覺和觸覺。視覺,就是看到的樣子,包括外形和顏色等;味覺,就是吃起來的感覺;嗅覺,就是聞起來的感覺;聽覺,就是聽起來的感覺;觸覺,就是用皮膚接觸的感覺。五感觀察法,即通過這五種感覺來描寫狀物作文。比如:我們常見的描寫水果的作文。第一步:通過視覺的觀察,描寫出該水果的顏色和外形。
  •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觀察法是怎樣的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觀察法是怎樣的 http://www.hteacher.net 2020-10-24 09:5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伯努利原理、波義耳定理、離心力……這場嘉年華帶你「玩轉」科學
    中國江蘇網1月2日訊 伯努利原理、空氣動力學、波義耳定理  通訊員 黃木水 伯努利原理、空氣動力學、波義耳定理、離心力……這些科學知識怎麼「玩」?伯努利原理、空氣動力學、波義耳定理、離心力……...
  • 什麼是十日觀察法?
    十日觀察法傳說中有一種叫「十日觀察法」,說的是,被咬傷後先觀察十天,如果咬人的動物死了,那你就趕緊去接種疫苗,要是沒死,你就不要接種疫苗。醫學上,這種觀察法本身是對的,但是被很多人誤解了。正確的「十日觀察法」,是這樣理解的,被動物抓傷、咬傷後,第一時間去醫院接種狂犬疫苗,之後再使用「十日觀察法」。
  • 酸鹼指示劑的發現
    像科學上的許多其他發現一樣,酸鹼指示劑的發現是化學家波義耳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的結果。一天清晨,英國年輕的科學家波義耳正準備到實驗室去做實驗,一位花木工為他送來一籃非常鮮美的紫羅蘭,喜愛鮮花的波義耳隨手取下一枝帶進了實驗室,把鮮花放在實驗桌.上開始了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