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可穿戴設備繪製俄勒岡海岸港口海豹的行動圖

2020-12-01 驅動之家

7月31日,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隨著海洋保護區和保護法案的實施,海豹的數量一直在增加

大約10000-12000隻斑海豹把俄勒岡海岸作為它們的家園,但是關於這些斑海豹數量的數據很少,該研究調查了這些海豹的活動範圍和棲息地。

研究人員在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間,為俄勒岡州Alsea Bay和Netarts Bay兩個海灣的24隻成年海豹安裝了外部衛星發射器。他們每隔一個月收集一次位置數據(以延長電池壽命)來評估和模擬海豹的活動,計算每隻海豹的活動範圍(它們95%的時間都在這個範圍內)和核心區域(長時間停留的較小區域)。他們還研究了海豹如何利用特定的棲息地,以及海豹在五個新建立的俄勒岡海洋保護區逗留的頻率。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海豹的平均棲息範圍約為364平方公裡,但是個別海豹的棲息範圍差異很大。衛星發射器的平均計算核心面積平均為29.41平方公裡,但也有很大變化。

從收集的數據上看,海豹大約50%的時間在河流、河口和海灣度過,70%的時間在水中(相對於陸地)。雖然它們通常都離海岸很近,但當它們進行公海旅行時,一天待在水裡的平均持續時間約為22小時。這項研究中的海豹很少使用它們活動範圍內的海洋保護區,只有不到2%的時間待在那裡

作為過去30年來俄勒岡州海岸海豹活動空間的第一份主要文獻,對於海洋活動區域經常變化的海豹來說,這項研究能夠幫助未來的海洋保護區進一步模擬和建設。

研究人員表示:「衛星追蹤首次揭示了俄勒岡州太平洋海岸的海豹在海洋保護區的使用情況。來自24隻海豹的研究結果顯示了個體行為的差異,一些研究動物在保護區的數百公裡範圍內活動,有些卻很少在海洋保護區內逗留。」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快科技

#海豹#海洋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打造可穿戴便攜大腦掃描儀,可在移動時記錄大腦神經活動
    已有的腦部掃描儀,比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儀器等設備,是固定式的。而《自然》期刊中描述的這臺設備將讓科學家們在研究大腦功能時擺脫固定式設備的限制。諾丁漢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將腦磁圖 (MEG) 模塊縮小到了角鬥士頭盔的大小,因此將能夠繪製難以保持靜止的人們的腦部圖像,例如嬰兒,兒童和有運動障礙的人。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特點及其市場挑戰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興起雖然大多是消費者的需求推動所致,但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應用領域亦是應有盡用: 資訊娛樂:用於了解資訊和娛樂,包括音樂、照片、視頻、導航和電子郵件。 活動追蹤:用於監控步行、睡眠、心率和攝食量等活動和身體機能,給個人消費者提供即時重要反饋,以便其據此採取行動來調整自身行為。
  • 可穿戴設備的新未來:一種神奇的「變色墨水」,可檢測健康狀況
    一種基於絲綢的物質可能會帶來新的可穿戴設備完整視頻:我們熟知的是,智能手錶和傳感貼片等可穿戴傳感設備利用電子技術來監測心率、血糖等。現在,塔夫斯大學的蠶絲實驗室(Silk lab)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新型絲質墨水可以對身體上或周圍的化學物質的存在做出反應,並對其進行可視量化。
  • 科學家研發的新型可穿戴設備,未來有望用於智能假肢
    研究人員設計並開發的這種新型可穿戴設備通過將可穿戴生物傳感器與人工智慧相結合,利用該設備可以獲取佩戴者前臂的電信號,根據電信號模式,識別出他計劃做出的手勢。研究人員表示,該設備有望用於控制假肢,並且可與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進行交互。
  • 關於可攜式及可穿戴設備的心率和血氧水平測量技術的相關分析研究
    關於可攜式及可穿戴設備的心率和血氧水平測量技術的相關分析研究 Zhang Feng Marten Sm 發表於 2019-08-23 15:20:26 醫療和健身領域,以及這些領域的相關電子設備,真可謂是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 日本研究人員提新海洋探測技術:利用黃貂魚繪製海床地圖
    使用多波束聲吶探測儀自動繪製海底地圖的無人駕駛船隻或反射水下物體聲納信號的機載平臺以及安裝了相應硬體的光線都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來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學家、該項研究的論文合著者Yo Tanaka指出:「電鱝和黃貂魚(電鰩)都是底棲動物,這意味著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海底深處遊泳。通過將簡單的聲波發射器技術和數位相機以及跟這種自然行為的結合,我們認為我們可以使用鰩魚來繪製海底地圖並同時收集關於海洋野生動物、生物群和資源的有意義的數據。」
  • 日本研究人員提新海洋探測技術:利用黃貂魚繪製海床地圖
    資料圖截止到現在,約80%的海洋仍未被測繪到,所以人們對擴大對海底的了解有著極大的興趣。使用多波束聲吶探測儀自動繪製海底地圖的無人駕駛船隻或反射水下物體聲納信號的機載平臺以及安裝了相應硬體的光線都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 新紋身:用鉛筆在皮膚上繪製可用於監控個人健康的設備
    然而你是否想過有一天,人們可以通過簡單地拿起鉛筆並在皮膚上繪製生物電子設備來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況。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密蘇裡大學的工程師展示了鉛筆和紙的簡單組合可用於創建可用於監視個人健康的設備。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含有90%以上石墨的鉛筆能夠傳導大量能量,這些能量是由繪畫或書寫引起的紙張和鉛筆之間的摩擦產生的。研究人員特別發現,含有93%石墨的鉛筆是製造在商用辦公複印紙上繪製的各種皮膚上生物電子設備的最佳選擇。
  • 可穿戴設備的健康監護設計方案
    在手指或耳垂上進行測量時,由於這些部位有相當多的動脈血,使用紅光或紅外光源可獲得最佳精度。不過,手腕錶層很少有動脈存在,腕部穿戴式設備必須通過皮膚表層下面的靜脈和毛細血管來檢測脈動分量,因此綠光效果會更好。  ADPD142光學模塊(如圖2所示)具備完整的光度測量前端,併集成光電傳感器、電流源和LED。該器件專為測量反射光而設計,可用來實現PPG測量。
  • 適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基於織物的壓電能量收集器
    適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基於織物的壓電能量收集器基於織物的可穿戴電子產品由於其連接性,耐磨性,舒適性和耐用性而在第四次工業革命(4IR)時代變得越來越重要。KAIST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基於織物的傳統可穿戴電子設備,但仍需要複雜的方法或額外的支撐物才能製成衣服並縫製在衣服上。
  • 通過解決不對稱應力來延長可穿戴電子設備的電池壽命
    通過解決不對稱應力來延長可穿戴電子設備的電池壽命WMG和華威大學物理系的研究人員發現,某些可穿戴電子設備中使用的電極內的不對稱應力為如何提高這些電池的耐用性和壽命提供了重要線索。隨著鋰離子技術的小型化,用於醫療應用和可穿戴設備的電池的尺寸和形狀不斷發展。然而,隨著電池尺寸的縮小,複合電極的製造工藝和液體電解質的使用正成為使用常規方法進行微製造的加工挑戰。鋰鈷氧化物LiCoO 2(LCO)由於其高電壓平臺和高能量密度,仍然是這些小型陰極的常見選擇。
  •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DevicePlus 發表於 2021-01-15 16:22:21 雖然基於剛性PCB板的傳統電子電路設計已經成為數位技術時代發展的可靠基礎,但這種設計可支持的外形尺寸和功能仍然有限
  • 用於下一代可穿戴設備的有機光電探測器
    健康檢測傳感器脈衝血氧儀是可穿戴式有機光探測器研究最多的應用之一,它是一種無創測定血氧飽和度(SO2)的方法,通過在兩個不同波長的光體積描記術(PPG)對氧血紅蛋白(HbO2)和脫氧血紅蛋白(Hb)濃度進行光學定量。
  • Nature:可穿戴式石墨烯傳感器使用環境光監測健康狀況
    圖1 自供電的超柔性生物傳感器研究人員觀察到,其設備的響應度(每個光輸入的電輸出)非常大。通過連續監測穿過組織的光強度,傳感器可以產生稱為光電容積描記圖(PPG)的讀數,其中包含有關血管體積變化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與心率有關。Polat及其同事表明,他們的可穿戴設備可以顯著地利用穿過組織的環境光準確地測量人的心率。此外,設備的靈敏度使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數學分析PPG數據來估計呼吸速率。
  • 人體移動產生靜電,可穿戴設備電路保護如何設計?
    測試中,電容器在250 V到8 kV的電壓範圍內完全 充電,然後通過與受試器件串聯的1.5kΩ電阻器放電。由於可穿戴設備設計為可以貼身使用,它們持續受到 因為與用戶近距離相互作用而產生的靜電衝擊。如果沒有適 當的保護,可穿戴設備的傳感器電路、電池充電接口、按鈕 或數據輸入/輸出埠有可能被與HBM試驗中產生的相似的 程度靜電放電(ESD)損壞。
  • 那些能救命的可穿戴設備,都長什麼樣?
    從治未病到治已病:可穿戴設備的新機會眾所周知,澆滅上一波可穿戴星星之火的,是產品實用性功能的集體缺位。不過,最近有一波可穿戴設備開始走紅,它們直接作用於治療環節,幫助患者調節生理功能。硬核玩家的出場能為可穿戴設備正名嗎?
  • 荷蘭研究人員繪製出B型肝炎病毒的結構與組成圖
    荷蘭研究人員繪製出B型肝炎病毒的結構與組成圖 2008年07月31日 13:41 來源:科技日報 ,繪製出了B型肝炎病毒的結構與組成圖。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院院刊》和《應用化學》期刊上,將使科學家更進一步地理解並對抗B型肝炎傳染。該研究方法也能用於分析恐怖分子可能使用的生化武器所含的病毒。   為更好地理解並對抗病毒感染,有必要在分子水平上仔細檢查病毒。科學家可利用質譜儀技術來識別分子,這種技術也可用於法醫調查中的塗料痕跡鑑定。
  • 可穿戴設備論文精選-2020.08.15
    今天,讓我們使用A-Z,26個字母,來梳理目前可穿戴設備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前沿問題。 同時,目前研究人員也在開展邊緣計算的研究,即在設備上實時進行計算,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及時的服務。 D. Design - 設計 可穿戴設備的設計離不開用戶的參與。目前很多設備仍然處於學界的原型狀態,而從工業界的實際銷售情況來看。
  • 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研究,可穿戴傳感器幫助漸凍人患者交流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可伸縮的、類似皮膚的裝置,它可以貼在病人的臉上,並可以測量諸如肌肉微顫或微笑這樣的小動作。使用這種方法,患者可以通過儀器測量傳達各種各樣的情緒。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新設備能讓患者以一種更自然的方式交流,而不需要藉助笨重的設備。這款可穿戴傳感器很薄,能與任何膚色相匹配,然後用化妝品就能輕易遮蓋起來,別人很難注意到。
  • 優化用於物聯網的可穿戴設備的功耗
    優化用於物聯網的可穿戴設備的功耗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2-27 08:40:00 用於物聯網(IoT)的可穿戴設備和其他設備的電力傳輸環境非常複雜。由於需要儘可能節省能量,因此功耗變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