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有兵初長成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2600公裡——從雄雞版圖的心臟北京乘飛機前往處於雞冠位置的空軍漠河雷達站,需要一天時間。

    4月末這裡還下了一場齊膝深的雪。大興安嶺深處通往雷達站唯一的一條公路結了冰,車爬坡一半就急滑下來,山路難行,人只好跟隨山風穿行於銀裝素裹的白樺林裡。

    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一群20歲上下的年輕人常年擔負「盯著天上的飛機」的任務,與同齡人相比,他們的成長和成熟方式「不太一樣」。

    「人待在這兒就是一種戰鬥啊」

    21歲的王烴旭是漠河雷達站的一名雷達操縱員,家中獨子。他出生時奶奶請人算過,說他命裡缺「火」,又希望他聽話平安,所以名字裡有帶「火」的「烴」字,「烴」又諧音「聽」。

    孫天寶比王烴旭還小一歲,也是雷達操縱員。上面有兩個姐姐,天寶在家是名副其實的「寶」,從小到大沒洗過一雙襪子。

    這兩個早已習慣被別人圍著轉的「小太陽」,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圍著雷達天線轉。談及此,王烴旭扭頭看了一眼窗外寫著「北極第一站」的連隊大門,睜大眼睛說:「人待在這兒就是一種戰鬥啊!」

    漠河雷達站所在的漠河縣距離北極圈只有約13個緯度,是中國最北、最冷的地方。

    這裡的冬季有8個月,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57.3攝氏度,大多數時候在零下20攝氏度至零下40攝氏度,而到了夏季,氣溫會升到30攝氏度,每天的日照時間有20多個小時。

    零下40攝氏度在室外跑操是一種什麼感覺?

    「呼吸困難!」王烴旭倒吸一口氣,總結出4個字。回味一會兒他又補充說:「感覺肺要炸了。」

    冬天兵器裡的防凍液都會凍住,這時候人就得爬到兵器頂上手動推天線,「把天線推轉起來,人也就凍透了」。

    人和兵器都面臨考驗,兵器或許扛不住,人必須要扛住。

    「我們的任務是盯著天上的飛(hui)機。」黑龍江人王烴旭笑著把「飛」的發音說成「hui」,和其他諳熟網絡語言的年輕人一樣。但和很多同齡人不一樣的是,雷達站裡的年輕人擔負著守衛祖國領空的重任。

    人們常用「一個雷達兵連著一個司令員」來形容這個崗位的重要性。他們的日常工作是坐在雷達艙裡守著屏幕,隨時搜索、發現和傳遞空情,保證領空不受外來侵犯。

    王烴旭第一次進雷達艙工作時僅19歲,盯著密密麻麻的按鈕,緊張得手心裡全是汗。

    雷達通過收發電磁波判斷被探測目標的情況,雷達兵根據目標的方位、距離、高度、屬性、型別、數量等情報分析其威脅等級。

    「如果判斷錯誤,恰巧又是敵機,讓它飛進(中國)來,那怎麼辦?!」孫天寶和王烴旭時刻都保持著警惕。

    「你對他好,他就知道對你好」

    除了要對抗寒冷和「威脅」,在漠河雷達站,更可怕的是「孤獨」。

    95後孫天寶和王烴旭撇掉「黑白顛倒」的生活,在雷達站裡遵守著各種「條條框框」,起身落座間都透著訓練有素彬彬有禮。

    雷達站四周荒無人煙,他們平常「一般靠新聞感知外面的世界」。為了讓戰士們能夠紮根「北極」,連隊沒少下工夫。

    這裡的第四代營房被戰士們修得像別墅一樣精緻。歐式洋房的豎柱被粉刷成鵝黃色,方形和拱形的窗戶被紅灰相間的瓷磚包圍,灰色房頂錯落有致。

    不過改善基礎設施只是一種拴心留人的方式,根本還在於思想。

    每天看完《新聞聯播》,連隊會以班排為單位組織學習,最近他們的主題是「兩學一做」,具體指學習共產黨黨章黨規;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做合格黨員。

    他們在宿舍樓的大廳裡擺放著一個巨大的「黨員公示欄」,連隊黨員從支部正、副書記到普通黨員逐一排列,在每名黨員名字的下方有黨員自己立下的當月目標計劃,以及官兵們留給每名黨員的評價和意見建議。

    王烴旭還沒入黨,不能參與「兩學一做」學習,但他還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找到了認同感。

    「比如那個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擔當。」20歲出頭的王烴旭掰著手指頭說,「我覺得這『四鐵』是男人都該具有的。」

    漠河雷達站所在的雷達某旅政委唐湘暉認為,這些兵有「清醒的忠誠」,而非「機械地貫徹」。同時他知道,想讓戰士們心甘情願紮根在這裡,必須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尤其對90後,「你對他好,他就知道對你好」。

    在這兒,老兵都特別寶貝新兵。

    駐地附近的林子裡有一種叫「草爬子」的蟲子,會鑽進人皮膚裡吸血,所以去林子裡種草老兵從來不讓新兵去。

    「哪怕是普通的登高作業老兵都搶著上,不願意讓我們上。」王烴旭比劃著說。

    但耳濡目染,漠河雷達站的「孩子們」很快就「長大了」。

    1990年出生的雷達排長苗偉帶過一個1994年出生的兵。「22歲的孩子得知家中老人去世,抱著我哭了一場,然後說,『你放心吧,排長,我沒事兒』,第二天照常值班。」苗偉說,「現在1994年出生的兵能照顧1996年出生的兵。」

    在苗偉眼中,這些孩子的「成熟」和「擔當」與身上擔負的使命有關。

    「一個男人最起碼要能保衛他的家鄉和家人」

    到漠河雷達站採訪當天,連隊裡突然鈴聲大作,官兵們跑步奔向兵器展開「戰鬥」。

    王烴旭聽到警鈴比其他人更心驚,因為漠河雷達站身後的土地就是他的家鄉黑龍江,「不說別的,一個男人最起碼要能保衛他的家鄉和家人」。

    但除了熱血,雷達站更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地方。

    研究生畢業的範甘霖出生於1988年,現任漠河雷達站副站長。讀書期間,他學的專業是軍事運籌學,雖然明白「將軍要從士兵做起」,但來了以後沒想到研究生的學歷會「不好使」。

    論軍銜,軍校研究生畢業的範甘霖初到連隊就是正連職排長。「別看你是排長,說話可能還不如班長管用」,範甘霖來到「北極」突然找不著北了,「我發現自己在學校學的東西都用不上了,到這兒一切得從零開始」。

    「剛開始沒能力,但最起碼得端正態度。」他為自己找了一條出路。最初範甘霖講評情報「根本講不到點子上」,他就白天黑夜地背法規,跟老兵請教,「你說得可能還不準,但大家知道你在努力」。慢慢地,他越來越能講到點子上,「大家開始仔細聽你說」。到現在變成不但能講到點子上,還能想到其他人想不到的,「大家有事都會想問問排長」。 

    範甘霖清楚地記得他在雷達站的成長軌跡,如今,初來乍到時的菜鳥長成了雄鷹。

    這些20歲上下的年輕人在老兵的帶領下,保持著漠河雷達站自建站以來連續41年情報合格率100%的紀錄。

    這意味著,他們替13億中國人守住了一方天空,在軍人的評價體系中,被稱為「不辱使命」。而對於生活在和平時期的普通人來說,他們的存在被比作「空氣」,平常感覺不到,卻保障著每個人的生存。

相關焦點

  • 《家有兒女初長成》爆全家福 神似《摩登家庭》
    原標題:《家有兒女初長成》爆全家福 神似《摩登家庭》 今日(12月8日)《家有兒女初長成》爆出首款官方海報,張一山、高亞麟、王琳等一眾主演或坐或立,畫風陽光清新,透出家的溫馨,神似曾蟬聯五屆艾美獎的美國情景喜劇《摩登家庭》。 《家有兒女初長成》是中國經典情景喜劇《家有兒女》升級版,由原班人馬傾力打造。《家有兒女》講述了兩個離異家庭結合後發生在父母和三個孩子間的各種有趣故事,張一山當年正是憑藉劇中「劉星」一角成為家喻戶曉的童星。
  • 看電影、逛書店……白銀「夜文化」初長成
    看電影、逛書店……白銀「夜文化」初長成 2020-09-28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鄰家有鎳初長成——鎳氧超導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能看到有更多聰明的大腦和更多的資助湧向超導電性這一永不枯竭的研究領地。  鑑於此,外行們不禁要問:超導電性到底有何非凡之魔力,竟然能夠在應用頗為受限的情勢下還依然能備受青睞而青春永駐?!
  • 北極海參的營養價值豐富
    北極冰冷海域的環境使海參生長速度緩慢,一般需要8年才能夠長成,北極參原產地居民沒有食用海參的習慣,海參都是野生的,沒有養殖成本,且當地漁民採用拖網的捕撈方式捕獲,因此,海參一般都生長時間較長、個頭較大,營養也更為豐富。
  • 我家有鳥初長成
    據說鳥是恐龍的祖先,要按論資排輩數下來,人是一定要對鳥敬重有加的。 就像人類的祖先只會用石頭砸樹上的果子吃一樣,恐龍的祖先連自己的家都不會打理,所以多數的鳥都在樹上用樹枝造個簡陋的巢以遮風擋雨繁衍後代了,有的更笨,連在樹上築巢都不會,只能在地上,用枯草和草根做個窩就娶妻生子過日子了。
  • 加拿大野生北極蝦動漫視頻第二集震撼來襲:加拿大北極蝦的捕撈、加工和全程冷鏈運輸
    一艘捕撈北極蝦的漁船通常有65-80米長,重達3500-4000噸。船上有船長、大副、二副、生產經理、船員等25-30名船員。煮熟的北極蝦經過零下28度的速凍流水線,冷凍10分鐘;從冷凍線下來的北極蝦,被裝進5公斤的大盒,送入船上的冷庫中儲存。北極蝦從捕撈出水,到煮熟,再到速凍和裝入冷庫,全程只需要60分鐘。
  • 找到北極點之前,人類對北極有什麼幻想?
    千百年來,在人類缺乏足夠的設備能力到達北極點之前,對於北極有過諸多綺麗幻想。這些遐想看起來讓人發笑,但真真切切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認知水平。在人類到達北極之前,對北極景象有過哪些猜測?又有什麼傳說?中國人的故事裡,不曾到達過的北極,又會是什麼樣?
  • 中國離北極有多遠
    頂有亭,飲三邊酒,視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實不夜也,光景奇絕。」1908年,流亡海外的康有為在北極斯瓦爾巴德群島的那岌島,即今天挪威的埃季島,記錄下了特殊的極晝景象。  這首題為《攜同璧(其女兒)遊挪威北冰洋那岌島顛,夜半觀日將下沒而忽升》的長詩,成為中國人到達北極的最早記錄。
  • 潛水員潛艇兵身體要求為啥這麼高?
    特種兵被稱為「軍中之星」,潛水員、潛艇兵是特種兵的兵種。前天上午,今年徵兵的潛水員和潛艇兵體檢在南湖區人武部舉行。作為身體條件兵的一種,部隊對潛水員和潛艇兵的體檢要求僅次於飛行員。那麼,潛水員和潛艇兵的體檢到底有哪些特殊要求?為什麼要有這些要求?  市徵兵辦特種兵複查體檢點主檢醫師楊柳告訴記者,對潛水員和潛艇兵的體檢要求特別高,總的來說有七大類45條。
  • 北極有企鵝嗎?北極有企鵝嗎?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種合理的做法,因為畢竟都是極地地區,氣候條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那麼,這個想法真的能實現嗎?  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陸。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
  • 儋州千年「見血封喉」,東南亞罕見,堪稱「樹王」,看它長成啥樣
    儋州千年&34;,東南亞罕見,堪稱&34;,看它長成啥樣這棵令人敬畏的樹王位於儋州市那大鎮軍屯村,走進軍屯村,便可感受綠意盎然的景象, 村中注重環境保護,家家屋前屋後,道路兩邊種植有成排綠樹,牆面上畫有藝術修飾的圖畫。
  • 罕見寒潮席捲全國,北極渦旋帶來最冷周末
    想當年,完顏氏鳩佔鵲巢,被趕跑的大遼皇族無奈之下逃亡西域,卻不曾想到建立起威名遠揚的西遼帝國;這個月初,強盛的暖溼氣流同樣鳩佔鵲巢,霸佔北極,無處可去的冷空氣被迫在西伯利亞囤積加強,誰也沒想到在厄爾尼諾年的寒帶,會有這麼一段插曲,會成就這麼強大的寒潮。
  • 北極又出事了?為什麼北極融化的速度比南極快?
    北極又出事了!研究表明,北極融化速度早已超過南極!據北極理事會北極監測與評估項目的一份報告顯示,北極融化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得多,到20世紀30年代末,北極地區甚至可能在夏季無冰。先前的研究預測,到本世紀中葉,北極將在夏季無冰。雖然北極的前景黯淡,但南極也有一線希望:冰層的融化速度比之前想像的要慢。
  • 這屆水果都想活成「動物」:南瓜長成了天鵝,紅薯長成了海豹……
    這屆水果都想活成「動物」:南瓜長成了天鵝,紅薯長成了海豹…水果和蔬菜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天天和果蔬見面,在我們的眼裡草莓有草莓的樣子,西紅柿有西紅柿的樣子,雖然說長成什麼樣都是由基因決定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有一些果蔬一不小心放飛自我長偏了,長成了我們想不到的樣子,這屆水果都想活成
  • 與南極相比,北極有什麼?
    但是相比南極,我們對北極的探索卻晚得可憐。是因為它不值得探索嗎?「黃河」滾滾,奔向極地北極和南極雖然都是極區,卻有明顯的不同:北極是陸地包圍海洋,南極則是海洋包圍陸地,兩極的地質、地貌和生態環境大不一樣。
  • 揭秘:1976年唐山陰兵過路事件!
    有傳言說唐山大地震後,當地發生過大規模的「陰兵借道」。一般發生在大災難之後,就會發生大規模的陰兵過路,而且據說是確有其事的,聽交輩們說唐山地震後出現過一次,98年南方逢百年未遇的大水,四川地震後又出現過一次,傷亡不計其數,陰兵過路也在不同地方出現多次…  【唐山1976年陰兵過路】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唐山1976年陰兵過路事件,據說1976年,趕去執行救援任務的大批軍人半路遇到陰兵過路。
  • 康有為:最早到達北極的中國人
    2002年7月26日07:39  信息時報   隨著中國科學家赴北極探險、科考、建站的壯舉經眾多新聞媒體廣為傳播後,一個個新鮮熱辣的北極浪潮便撲面而來。
  • 《國家寶藏》:張家有女初長成
    不知道今天大家有沒有被子楓妹妹在《國家寶藏》裡的古裝造型驚豔到呢?反正小編是真的被妹妹驚豔到!!!妹妹的顏讓人一眼看過去就覺得特別舒服,古裝造型也是超級溫婉,妥妥的古代大小姐!
  • 當「土肥圓」北極兔站起來時,那雙大長腿連模特都比不上!
    今天要講的這種動物,和前天介紹的藏狐一樣都是「網紅」,而且還是被網友稱為世界四大「哇哦,你特喵怎麼長成這樣?」的野生動物之一,大家不妨來猜猜看是啥~給你們一個提示:坐下來土肥圓,站起來大長腿,沒錯!它就是北極兔!
  • 北極有企鵝嗎? !
    今天,我要跟你談一個嚴肅的問題——北極有企鵝嗎?別笑,你沒有聽錯,這真的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千百年來與人類和平共處的北極企鵝,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大屠殺,紐芬蘭外海群島成了北美洲最早的快餐店。不久,打著「文明開化」的幌子侵佔土著人家園的「文明人」又發現,北極企鵝又輕又暖的羽毛還可以做成羽絨枕頭和床墊,甚至是時髦的女帽,於是更加大肆捕殺起來。他們用石頭建成圍欄,把北極企鵝們成群趕進去殺死,在滾水鍋裡燙掉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