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錘傷總經理背後:華信信託股權關係盤根錯節,激進擴張踩雷

2021-01-14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雷達財經,作者 | 張凱旌,編輯 | 深海

1月8日,西崗公安分局在官方微博發布警情通報,稱1月6日17時許,西崗區大連華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信信託")辦公樓內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董某成持械擊打王某致其身體多處受傷。目前,王某正在醫院救治,董某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工作中。

此前據媒體報導,華信信託董事長董永成使用錘子打傷公司總經理王瑾,後者被送往公司附近的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治。

對此,華信信託回應稱,"董永成現已被刑事拘留,王瑾傷情穩定。當前,我司全體工作人員狀態穩定,公司各項業務正常進行。"

資料顯示,華信信託成立於1981年,是遼寧省唯一一家信託公司,前身是工商銀行大連市信託投資公司。其因為盤根錯節的股權關係被譽為"最神秘信託公司"之一。2007改制為民營控股公司,操作手法複雜。此後,華信信託激進擴張,公司股權、證券投資佔總收入的比例一度連續超過信託主業。

2007年銀保監會發布信託"新兩規"後,華信信託曾通過先將實業類資產轉到子公司名下,再讓子公司變為母公司的方式成功實現實業資產的剝離,以滿足監管要求。

然而在2017年後,公司收入結構發生明顯轉變,業績一路下滑。近期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華信信託的資金缺口大約在70億元左右。"為解決資金難題,公司先後採取股權質押、募集戰投等方式。

此時發生董事長持械傷人事件,會給公司未來造成怎樣的影響?

華信信託董事長錘傷總經理被刑拘

前述警情通報顯示,經初審,現年64歲的犯罪嫌疑人華信信託董事長董永成(男)與54歲的公司總經理王瑾(女)因工作產生矛盾,前者持械擊打後者,致其身體多處受傷。

據悉,王瑾全身有14處傷,被診斷為輕傷一級,並於1月7日進行了顱骨修復手術。

1月8日,華信信託在其官網確認了這一消息。公司稱,"董永成1月6日當晚被公安機關依法傳喚,現已刑事拘留。王瑾傷情穩定,正住院治療。當前,我司全體工作人員狀態穩定,公司各項業務正常進行。"

公開信息顯示,董永成早年曾任工商銀行大連市分行技改處副處長,後調任下屬的大連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並一直任職至今。目前,董永成除擔任華信信託董事長外,還是華信匯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據天眼查,華信匯通是華信信託的大股東。

華信信託2019年報顯示,王瑾曾任華信信託財務部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理財中心/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總裁助理、副總裁;華信信託常務副總裁,2020年1月升任總經理。

知情人士透露,"最近聽說董永成精神狀態出問題,當時以為他壓力太大導致失眠。"

有熟悉王瑾的原華信信託人士稱,"王瑾溫文儒雅,待人較為和善。"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揚向雷達財經表示,在上述案件中,董永成或涉及故意傷害罪,以被害者輕傷一級的情況看,董永成可能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諸如本案類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動機通常不會影響最終定罪。

國資變民資過程複雜

涉案的華信信託,被業內譽為"最神秘"的信託公司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華信信託曾經歷三次更名。公司最初為中國人民銀行大連市信託投資公司,1985年劃歸工商銀行,更名為中國工商銀行大連市信託投資公司。1997年,公司與工商銀行脫鉤,劃歸大連市政府,更名為大連華信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公司完成股權改制並重新登記,更名為大連華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在1997年至2007年間,公司股東進進出出,存在多層股權嵌套。

三次更名後,華信信託已經由國資控股公司成功蛻變為民營控股公司。

時至今日,華信信託的民營控股身份再未更改,目前公司大股東為華信匯通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信匯通"),持股比例25.91%。

目前,華信信託的股權結構極為複雜。

據天眼查,華信信託的股東數量達20個,且除大股東華信匯通外,其他公司股權極為分散。華信匯通的股東亦有16個,持股比例由0.06%-11.59%不等。兩者直接股東中有8家公司是重合的,共計有18個民營股東。即使不重合的股東,繼續向上穿透其股權,也能找到相同公司。

例如,華信信託與華信匯通(下稱"兩家公司")共同的股東之一大連順聯達集團有限公司,其由上海振興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而上海振興的大股東則是持股比例為53%的北京融匯信達投資有限公司。

兩家公司另一個相同股東北京翔瑞思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其實控者亦為上海振興;而北京融匯信達間接實控的大連匯嘉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國泰華清控股有限公司,分別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持股華信匯通比例達到17.36%、16.02%。

兩家公司第三個相同股東大連桐基物貿有限公司,向上穿透兩層股權後,仍然能找到華信匯通的身影。

上述18個民營股東,大都經歷過頻繁的股權變更。

如大連順聯達集團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其成立於2005年,註冊資本2.64億元。2009-2020年的總計37次工商變更中,投資人變更就佔了15次,負責人變更佔4次。目前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執董姜順傑,早在2009年就出現在了公司高管人員備案中。

其中,只有西藏海涵實業有限公司歷史上未經歷投資人變更,僅僅於2018年變更了兩個股東的出資比例,而這家公司原名為大連保稅區海涵發展有限公司,於2016年將辦公地址遷至西藏。

據媒體"新財富"統計,華信信託最高達15層的股權結構中,至少涉及104家法人單位、22位自然人,股東層級最高者更是多達15 層,甚至包括至少3個3-7層的循環持股結構。

子公司竟「翻身」成母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華信信託的大股東華信匯通曾是其子公司。

天眼查顯示,2005年,華信信託退出了大連信聯投資有限公司(華信匯通前身)股東。2006年,華信信託通過增資,讓公司的註冊資本由5.01億元升至10.01億元。

2007年3月,銀監會發布"新兩規"——《信託公司管理辦法》和《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要求信託公司進一步規範和發展信託主業,不得以固有財產進行實業投資。此後,信託公司開始陸續清理固有項下的實業投資。

4月,華信匯通開始了由子變父的操作。

首先是4月4日,大連信聯更名為大連華信投資有限公司,同月,公司註冊資本從3000萬元陡增至6.25億元,股東數量也大幅增加,負責人由江傑變為了董永成。

幾乎是與此同時,4月10日,華信信託又進行了一次增資,註冊資本漲至12.1億元,較前次提升20.88%。8月8日,華信信託股東名單中出現了大連華信投資有限公司的身影,據天眼查,其認繳出資額為5.95億元。

以上述出資額和華信信託註冊資本來推算,華信匯通彼時一舉拿下了華信信託近50%的股權。結合當年華信信託2.09億元的增資來看,華信匯通獲得的股權中,除增資的部分外,還應包括部分從其他渠道受讓的股權。

而這部分受讓股權,可從已退市的大連控股身上窺見一斑。

彼時華信信託的股東中,還包括大連大顯集團有限公司,而在2007年時,該公司是大連控股(大顯股份)的大股東。

據華信信託股權重組方案,大顯集團將其持有的6000萬股轉讓給華信匯通集團,並以此為對價向華信匯通集團認購6000萬元的註冊資本。也即,大顯集團在總出資額未變的情況下,將一部分直接持有的華信信託股份變為了通過華信匯通間接持有。

另據媒體"新財富"援引華信信託2007年年報稱,公司將實業類股權投資資產9429萬元整體打包剝離給控股子公司華信信達實業後,又將持有的華信信達實業90%的股權以2.7億元的對價轉讓給華信匯通集團。由此,華信信託2007年剝離的實業類股權投資共計3.6429億元,該筆實業類股權成為華信匯通集團的資產。

先將實業類資產轉到子公司華信匯通名下,再讓華信匯通由子變父,如此一來,華信信託便成功實現了實業資產的剝離,並滿足了監管要求。

信託公司主業非信託

2007年後,民營控股的華信信託開始了激進的擴張之路,其資產總規模由2006年的65.29億元增至2016年的1356.06億元,然而放眼全國68家信託公司而言,這個成績並不算出眾。

數據顯示,2013年起至今,信託機構數量一直穩定在68家。而華信信託的資產管理規模則穩定在50名開外,與該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直至2017年前,華信信託每年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名列前茅,後者甚至穩居所有信託機構前十。

具體而言,2013-2016年,華信信託的淨利潤在68家信託機構中的排名分別為9、9、6、9;2015、2016年,華潤信託的營業收入和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分別為8、54;13、54。

2016年,華信信託以排名所有機構第35名的信託業務收入,拿到了排名第13的營業總收入,由此看來,華信信託主要的營收重心並非在信託方面。

據華信信託官網披露的2016年年報,公司主要收入來源於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投資收益。

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比總收入的36.62%,投資收益佔比則為60.86%。投資收益中,股權投資、證券投資兩項投資收益帶來的收入佔總收入的54.46%。另有媒體報導稱,2014、2015年,股權和證券投資收入佔比分別為53.37%、64.51%。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華信信託曾在股權投資市場中表現活躍。

2006年,華信信託介入大通證券重組,並成為其控股股東;2007年,華信信託參與大連銀行增資擴股,持股5.2%;2008年,華信信託先後與大通證券聯合收購良運期貨、參與發起設立百年人壽,持後者股份比例為9.01%;2010年,華信信託參與丹東銀行增資擴股,持股19.79%。

而後,在2012-2016年期間,華信信託又陸續把百年人壽、大連銀行和丹東銀行的股權轉讓了出去,一進一出之間,其投資收益也逐漸水漲船高。

2017年後,華信信託的收入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據主要地位,股權及證券投資收入則每況愈下。自此之後,公司的業績便直線下滑。

2017-2019年,公司淨利潤在信託機構中的排名為22、29、63名,年報顯示,公司在此期間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比為57.23%、55.20%、59.01%,股權及證券投資收入則是16.99%、9.29%、21.75%。

2019年,排名榜首的中信信託管理規模已高達1.57萬億元,而華信信託的管理資產僅有615.80億元,排名倒數第六。公司在淨利潤方面還出現了1.52億元的虧損,在68家信託公司中排名倒數第四,成為了僅有的5家虧損的信託公司之一。

或面臨70億資金缺口

2019年底,華信信託被銀保監會列入六家高風險信託公司之列。

2020年以來,華信信託"華冠"系列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成立18隻,但因均未標明投向,引發市場猜測為"資金池"產品。4月,該"資金池"業務被監管叫停。有媒體報導分析稱,這是目前華信信託困境的導火索。

9月24日,華信信託連發3份產品延期公告。隨後,華信信託又陸續在其官網披露了27個信託計劃延期公告,延期原因均為"由於融資企業無法按期償還融資本息"。

11月3日-11日期間,華信信託分別兌付了華信·華冠336號、華信·華冠323號、華信·華冠324號和華信·華悅17號。截至目前,華信信託尚未按期兌付剩餘的23個項目,這些項目均已超過前述公告所約定的延期時限,進入"二次延期"。

另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披露2020上半年信託公司財務數據(未經審計),華信信託營收為-4.17億元,淨利再虧損5.55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華信信託的資金缺口大約在70億元左右。"

現金流緊張之下,華信信託開始通過股權質押和引進投資籌措資金。

天眼查顯示,2018年至今,前文提到的華信匯通和華信信託的股東西藏海涵共計出質逾50次股權,其中近40次的質權人均為華信信託。而華信信託股權向上穿透多層後多次浮現的北京融匯信達亦在近兩年進行了超過60次的股權質押,不過在這些質押中,有很大一部分狀態均顯示無效。

2020年9月,華信信託及其全資子公司還作為出質人,向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質押合計超過6億股權。

2020年11月17日,華信信託發布《關於徵集戰略投資者的公告》稱,公司計劃引入1家或多家戰略投資者,引入資金34億-68億元,註冊資本增至100億至134億元。

截至2020年6月末,華信信託註冊資本66億元,若意向方單獨出資68億元,其持股比例將超過原有大股東華信匯通,拿下華信信託控股權。

對於華信信託的後續發展,雷達財經將繼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六旬董事長打傷女總經理,華信信託怎麼了?公司已發布聲明
    文丨糞提 審丨易桉導讀:就在上個月,遊族網絡曾發布公告,稱董事長林奇搶救無效去世。而上海市公安局指出了遊族網絡董事長林某,疑似被其同事許某投毒。這樣的消息已經令很多人十分驚訝,這個月在另一家公司又發生了董事長毆打總經理的事情。
  • 董事長錘擊女總經理頭部 什麼情況?還是這家券商掌門人 已被...
    董事長錘擊女總經理頭部 什麼情況?還是這家券商掌門人 已被刑拘!受害者已做顱骨手術 摘要 【震驚!董事長錘擊女總經理頭部 已被刑拘!受害者已做顱骨手術】被業界譽為「最神秘信託公司」之一華信信託再次震驚外界。
  • 華信信託董事長錘擊女總經理致其顱骨骨折,已被刑拘
    【撰文/張丹】被業界譽為最神秘信託公司之一的「華信信託」再爆驚人事件:6日下午,華信信託董事長董永成在大連辦公樓電梯,用錘子打傷其公司總經理王瑾,致其頭部、鼻子出血,全身受傷14處,被診斷為輕傷一級,王瑾於1月7日進行顱骨修復手術。消息一出,網上一片譁然。
  • 董事長錘傷總經理背後:近百次變更、15層股權 國控變民控 32年首次...
    原標題:董事長錘傷總經理背後:近百次變更、15層股權,國控變民控,32年首次虧損   董事長砍傷多年財務崗的常務副總裁,只是華信信託的「冰山一角」。
  • 董事長錘傷總經理背後:近百次變更、15層股權,國控變民控,32年首次...
    來源:新財富董事長砍傷多年財務崗的常務副總裁,只是華信信託的「冰山一角」。早在2017年,新財富即對該公司的神秘變身進行了深度挖掘。董永成從2004年開始擔任華信信託董事長,在其任內,曾由國資控股的華信信託經過近百次的股權變更,通過15層金字塔式的股權結構隱藏股權關係,最終被「一群神秘人」所控制。
  • 董事長錘擊女總經理頭部已被刑拘!受害者已做顱骨手術
    王瑾全身有14處傷,被診斷為輕傷一級,於1月7日進行顱骨修復手術,目前董永成已被刑事拘留。就此事件,接近華信信託相關人士透露,董事長打人事件屬實,王瑾多處受傷已經入院,目前警方已經介入但尚未發公告,董永成還兼任旗下大通證券董事長,或對兩家金融企業產生影響。
  • 董事長持械擊打總經理!華信信託聲明:公司工作人員狀態穩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董事長持械擊打總經理!華信信託聲明:公司工作人員狀態穩定1月8日上午,據西崗公安分局微博消息,2021年1月6日17時許,西崗區大連華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辦公樓內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
  • 每經11點丨警方通報:華信信託董事長持械擊打總經理;警惕!河北本輪...
    每經11點丨警方通報:華信信託董事長持械擊打總經理;警惕!01-08 11:01:15 每經編輯 步靜 1丨大連警方通報:華信信託董事長持械擊打總經理
  • 稜鏡|最神秘信託公司董事長為何上演武鬥?「他把公司看成唯一愛好」
    64歲董事長使用錘子打傷54歲女總經理,致後者多處受傷被送進醫院救治,這一戲劇性事件使地處遼寧大連的華信信託迅速成為熱點。據大連市公安局西崗分局1月8日通報及華信信託聲明,事件發生在 2021年1月6日17時許,在華信信託辦公樓內,華信信託董事長董永成與總裁王瑾因工作產生矛盾,董永成持械擊打王瑾致其身體多處受傷。董永成當晚被公安機關依法傳喚,現已刑事拘留。總裁王瑾傷情穩定,正住院治療。董事長為何會與總經理因工作產生矛盾,並下如此狠手?
  • 全面剖析信託行業及68家信託公司(2020年版)
    這是繼2007年6月吉林信託第一任董事長張興波因涉嫌受賄罪被逮捕、2018年3月吉林省紀委對吉林信託原第三任董事長李偉嚴重違紀問題進行立案調查以及2018年12月吉林信託第二任董事長高福波因涉嫌嚴重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受監察調查後,吉林信託連續第四任董事長出現問題,這應暗示吉林信託背後隱藏著不少問題(2019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
  • 2020年集合信託違約超1600億,未來3年還有9.2萬億信託到期
    例如,華信信託官網顯示,2020年9月24日至11月3日期間,有27款信託計劃延期兌付本金及收益。延期原因為,由於融資企業未按期償還融資本息,導致信託產品按信託合同約定進入延期期間。「在各方的支持下,正在加快推進底層信託資產處置變現;積極推進增資擴股,引入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推動自有資產的處置變現。上述資金均用於信託計劃的兌付。」華信信託表示。
  • 34億踩雷背後 6000億諾亞財富何去何從?
    這的確並非諾亞財富第一次曝雷,此前它已經發生過多次踩雷事件,其風控模式也屢次遭到市場質疑。汪靜波在內部信中提到,「此次事件,堅定了我們的轉型之路,用一種殘酷和強烈的方式讓我們驚醒。」的確,對於諾亞來說,下一步何去何從可能是比解決一個34億的踩雷事件更重要的問題。
  • 天津市長去了房產國企:這裡利益關係盤根錯節,要改革!
    政知君注意到這兩年,該公司原董事長、原總經理、原副總經理等多人先後被查。張國清:內外部利益關係長期盤根錯節先來看現場。張國清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兼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董事長,後擔任重慶市市長,2017年12月赴天津履職。孫文魁分管規劃、自然資源(國土、林業、海洋)、住房、城鄉建設等;康義分管國有資產監管、國有企業改革等。對天房集團的問題,張國清毫不客氣。
  • 「影子銀行」信託正在「消亡」!
    相比過往高收益的非標投資,標準化債券的信託計劃並非信託公司心之所向,從整個信託行業來看,絕大部分信託公司是以非標投資為主,整個行業非標資產佔比可能達80%-90%。然而前有川信的200億缺口,今有華信的40億缺口,信託公司在資金池業務盡折。資金池和剛性兌付是信託公司過往比較集中的問題,但本質上都和非標有關,而這也讓其面臨史上最大政策調整。
  • 諾亞財富34億踩雷背後:羅靜如何用應收帳款融資騙倒所有人
    諾亞財富諾亞踩雷34億供應鏈融資事件不斷發酵,諾亞財富、承興國際、京東等各方的互相「甩鍋」,讓事件演變成為一場羅生門。哪些機構踩雷查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私募基金公示信息可以看到,包含「創世核心企業」字樣的已備案私募基金共38隻,基金管理人為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蕪湖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上海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時間在2015年9月到2018年4月之間不等。
  • 央行報告:信託業風險存外溢可能 推動信託法修訂和信託公司條例出臺
    央行在報告中分析稱,我國信託業從誕生之初就具有濃厚的銀行色彩,以資金信託起家,大多數信託公司通過類銀行信用中介模式賺取利差收入,為受益人利益最大化服務的受託人文化缺失,融資功能畸形發展,業務偏離本源,異化為融資通道。具體風險成因有五大方面:一是經營風格激進,積聚大量風險。
  • 諾亞財富積垢已久,安霖2號報春花項目踩雷5億
    作為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國內綜合金融服務管理集團,諾亞財富近幾年已然成為行業的踩雷專業戶,不斷曝出違約失信的醜聞。近日,購買了諾亞財富創世安霖二號投資人的王女士向記者反映,諾亞的這款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付,面臨本金全部損失的風險,而諾亞方面對於該產品的兌付之日的回答卻是遙遙無期。
  • 號外|光大證券踩雷MPS引爆蝴蝶效應
    作者:馬莉 主編:戴鷺爆料郵箱:mali0924@126.com光大證券踩雷52億MPS項目引爆的蝴蝶效應,仍在不斷擴散。這背後,光大證券2016年踩雷暴風MPS項目一事仍在引發蝴蝶效應。華瑞銀行、招商銀行、深圳恆祥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夥)(下稱深圳恆祥)先後對光大浸輝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光大浸輝)、光大資本提起了仲裁或訴訟。其中,招商銀行在今年5月底起訴光大資本,要求索賠34.89億元,並凍結了光大資本旗下銀行帳戶、股權、基金份額,合計接近44億元。
  • 爆雷不斷!諾亞、京東互撕,承興國際是否造假,再次上演龐氏騙局?
    不過,昨日晚間,配置規模高達6000億的諾亞財富踩雷承興國際,股價暴跌20%,兩天時間諾亞財富市值蒸發5.95億美元。更為嚴重的,京東、蘇寧等也深陷其中。公開信息發現,至少8家資管機構和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曾經為承興國際融資,包括信託、券商資管和私募基金。
  • 科大國盾衝刺科創板,董事長曾涉「錘殺案」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場引起輿論轟動的量子通信界「錘殺案」背後,科學家與資本家因何落得「兵戎相見」?  3月27日,第一波科創板IPO受理企業熱乎勁兒還沒過,又一波科創板受理企業名單已經新鮮出爐。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自稱為「量子通信產業化的開拓者、實踐者和引領者」的領軍企業,不僅背靠國元創投、君聯資本等實力雄厚的明星資本,作為公司董事長的中科大教授——彭承志,更是與兩年前一場轟動一時的通信量子界「錘殺案」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