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長去了房產國企:這裡利益關係盤根錯節,要改革!

2020-12-04 政知見

撰文 | 餘暉

3月30日上午,天津市市長張國清帶著兩位副市長去了天津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據該集團官網介紹,這個公司是由天津市大型房地產國企——天房集團、房信集團於2014年7月整合重組而成,被譽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房產開發的「國家隊」和民生改善的「排頭兵」。

該集團先後支持建設了體院北、王頂堤等14片大型居住區和引灤入津、天津站、天塔等城市地標性的重大項目。

政知君注意到這兩年,該公司原董事長、原總經理、原副總經理等多人先後被查。

張國清:內外部利益關係長期盤根錯節

先來看現場。

據《天津日報》披露,張國清帶的兩位副市長是孫文魁、康義,此外,天津市國資委、市金融局主要負責人也出席了。天房集團領導班子成員逐一作了發言。

張國清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兼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董事長,後擔任重慶市市長,2017年12月赴天津履職。

孫文魁分管規劃、自然資源(國土、林業、海洋)、住房、城鄉建設等;康義分管國有資產監管、國有企業改革等。

對天房集團的問題,張國清毫不客氣。

天房集團政治生態長期不良,市場化改革長期停滯,內外部利益關係長期盤根錯節,積累了諸多問題和困難。」

當然,這麼說是有背景的。

這兩年,該集團的多名高管被查。先是2018年10月,該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邸達被查,緊接著在2019年1月,公司原副總經理張炳政落馬,再然後(2019年3月),公司原總經理熊光宇也被紀委通報了。

總經理守攤求穩 在辦公室擺迷信物品

一個細節是,熊光宇在2018年8月就被免去了職務,原因是「不擔當不作為」。

2018年8月,天津市委決定對在工作中存在不作為不擔當問題的3名市管企業領導人員進行嚴肅問責,其中提到了熊光宇。

熊光宇被指在辦公室擺放有迷信色彩的物品和離崗離津未書面請假報備。

作為公司的總經理,熊光宇工作責任心不強,管理不到位,對重要問題不敢抓不敢管,有好人主義、守攤求穩思想,2017年以來,「集團相繼發生因與股東溝通不暢造成上市公司議案首次表決未獲通過、項目工程質量等事件,造成不良影響和嚴重的國有資產損失」。

不僅如此。

熊光宇還被指工作執行力不強,鑽研業務少,對企業基本情況了解不深、掌握不實,在化解集團債務風險上不能主動作為。

「利慾薰心 徇私枉法」「使企業陷入困境」

在多名高管被查後,該集團持續開展了肅清惡劣影響的活動。

比如去年9月2日晚,該集團集中通報學習邸達、馬鶴亭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剖析報告和懺悔書等「六書」有關內容,對深刻汲取反面典型教訓,推進以案促改工作提出要求。

在現場,副總經理翟乃滿說,邸達、馬鶴亭等人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性質惡劣、情節嚴重、影響極壞、觸目驚心,其行為給黨抹了黑,給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使企業陷入困境,對廣大幹部職工造成了傷害,嚴重破壞了集團政治生態。

「邸達、馬鶴亭作為天房集團主要領導,不為集團發展忠誠履職盡責,大搞圈子文化、碼頭文化,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利慾薰心、徇私枉法,喪失理想信念,毫無黨性原則,政績觀扭曲,是黨的十八大後仍然不收斂、不收手、不敬畏、不在乎、不知止、不知恥的典型,教訓十分慘痛。」

公開資料顯示,馬鶴亭早年曾任天津市房地產信託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天津市房地產開發經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2010年8月至2014年任天津市房地產開發經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今年1月15日上午,天房集團又召開了警示教育大會,集中組織觀看了專題警示教育片《廓清迷霧再啟航》,「堅決肅清邸達、馬鶴亭等人惡劣影響」。

消息中提到,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姜義出席會議,並對持續做好淨化政治生態,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提出要求。

會議要求,讓片中人教育看片人,使看片人不要成為片中人。

張國清指明方向:改革是唯一出路

「近一階段,天房集團在淨化政治生態、推進內部改革、深化與金融機構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在3月30日的現場,張國清說,改革是解決天房集團問題的唯一出路。

政知君注意到,天津市委、市政府已為推進天房集團改革發展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源。

張國清要求,天房集團自身要清醒認識陷入困難的根源,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將改革發展各項措施細化落實到具體責任人,領導班子成員和各級責任人要直面問題和困難,遇到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遇到什麼困難克服什麼困難,堅決把「5+1」改革發展方案落實到位。

他還提到,要減少內部層級,精簡機構人員,瘦身健體、輕裝前進。薪酬與業績掛鈎,堅決砸碎「鐵飯碗」、堅決摒棄「大鍋飯」。

要程序規範、陽光操作,分類處置、分塊搞活、分項目實施,以更加開放的心態,積極對接專業能力、綜合實力強的專業公司,從子公司直到項目公司多層級全面推進混改。

資料 | 天津日報 新華社 人民網等

相關焦點

  • [新京報]經濟學人劉元春:國企利益集團化是改革最大阻礙
    新京報:下行壓力增大,跟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周期有沒有關係?劉元春:很有關係。從中國的房地產周期本身來看,2008年的調整和2012年的調整沒有形成一個市場性的調整。這一輪調整周期已經啟動,持續的時間和幅度跟往年都不一樣。這也是經濟下行壓力大的一個核心問題。當然,房地產業的這輪調整是必需的。
  • 尋求國企改革最大公約數
    足見,此次會議是為下一步國企改革定調子、劃底線,更是在尋求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最大公約數,加強有效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正是最大共識。在這一層面下,未來國企領域的改革將加速而至,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1+N」方案接近瓜熟蒂落。    眾所周知,國企改革既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是難啃的硬骨頭。它不僅涉及各方複雜的利益博弈,而且牽連著巨大國有資產安危、增損。
  • 國企改革要遵循「三個有利於」標準
    作者:求是雜誌社 桑可  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有企業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 國企混改潮起潮湧 天津醫藥集團響應改革號召成功混改
    天津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穩妥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混改,引領國有企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2020年12月19日,天津醫藥集團舉行混改籤約儀式,標誌著天津醫藥集團混改落地,天津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又斬獲新的重大成果。此次天津醫藥集團積極響應黨中央指導精神,積極行動實現混改。實際上,近兩年以來醫藥行業的國企混改之聲很高。因為醫藥行業是典型的競爭性行業,同時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重點行業,尤其是後疫情時代,市場需求提升,競爭環境也更加激烈。
  • 回放|廣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聞發布會
    很高興和媒體朋友們見面,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廣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聞發布會,主要是介紹《廣西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首先,我代表自治區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自治區國資委向各位記者朋友對《實施方案》的關注表示誠摯的感謝!按照自治區新聞辦的安排,我向大家介紹《實施方案》有關情況。
  • 習近平就國企改革頻「發聲」:「三個有利於」確立成敗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吉林長春考察調研國企時談到。國有企業是國之重器,改革成敗關乎經濟全局、民眾利益,一直以來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什麼,路徑何在,改革成敗的標準又在何處?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習近平多次就國有企業改革「發聲」,不僅糾正了當前社會對於國企改革的一些錯誤認識,更為正確推進國企改革劃定了紅線、指明了方向,確定了標準。
  • 國企改革攻勢來了 青島瞄準打贏四場硬仗
    這場答辯會的正式開始時間是晚6點半,比以往的答辯會時間提前,不少人是從單位直接趕到會場,顧不上吃晚飯,都不想錯過這一場與青島國企改革相關的「頭腦風暴」和「精神食糧」。本場答辯依然採取主答辯人+副答辯人的形式,主答辯人是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副答辯人有3位,分別為市國資委主任馬衛剛,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徐守國,雙星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柴永森。
  • 如何理解國企改革「三個有利於」的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有企業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三個有利於」的衡量標準,首次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    國企改革怎麼改?在什麼地方改?改革的重點在哪裡?
  • 國平:「三個有利於」確立國企改革價值標準
    原標題:國平:「三個有利於」確立國企改革價值標準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 每經專訪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國企改革更致力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李錦 圖片來源:由受訪者提供李錦:2015年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制定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
  • 2020年12月國資國企改革政策與實踐動態
    劃轉過程比預期要困難得多,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地方國企的困難要更大,所以劃轉預留的時間也更長。地方國有企業數量多,情況複雜。一些地方國企產權關係尚未完全理順,無法確定劃轉的數量。有的地方國企經營不善甚至面臨破產,導致無法進行劃轉。有的企業因實施重組改制等改革事項,導致劃轉範圍和劃轉規模發生變化。還有的涉及上市公司尤其是境外上市公司的,劃轉流程更為複雜。
  • 習近平「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國企改革之「魂」
    國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是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中心環節」。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企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三個有利於」 標準,首次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
  • 國企「近親繁殖」的病該怎麼治?
    一方面,「近親繁殖」往往是「蘿蔔招聘」、內部招聘的衍生品,當盤根錯節的關係都在這裡匯聚時,企業內部的利益固化傾向便會愈加突出,而當所有的人都沉迷於這樣的現狀且不願意去改變它時,企業自身的改革與發展便會遇到不可預估的麻煩與困難。
  • 國資報告:雙百企業要爭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尖子生」
    ——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取得重大進展,不少改革經驗開始在企業複製推廣,同時,一些改革舉措還要進一步深化完善,亟需更大力度的探索創新。  近期部署開展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出具體要求:凡是要求面上企業做到的,納入有關試點和專項工程的企業要成為樣板、率先實現。  面對新的形勢任務,10月27日在廣州召開的「雙百行動」現場推進會提出,要縱深推進,評估問效,複製推廣,率先完成重點任務。  要成為改革樣板,壓在「雙百企業」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輕,責任不可謂不大。
  • 廣西國企改革3年行動全面啟動 提出8個方面具體改革措施
    ,廣西認真落實國企改革「1+N」配套政策文件,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了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全覆蓋,在關鍵領域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有力提升了企業發展質量效益。
  • 郭偉:國企混改重在「改」而不在「混」,多案例詳解國企改革成功路徑
    因此,華夏基石認為,國企混改重在「改」而不在「混」,股權多元化的混和所有制只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手段之一,員工持股也只是手段之一。回到國有企業改革的初衷我們認為,國有企業改革是以混和所有制為手段,在堅持黨的領導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管理關係,創新管理機制,激發員工活力,從而最終實現國有企業的持續發展。
  • 2020國企改革必讀:破局新三項制度改革的10個核心方法論
    核心要參透當下國企人力資源管理突出問題的本質,釐清三項制度改革的核心方法論。  三項制度改革是針對國企提出來的。令我深感意外的是,在深入接觸民營企業後,發現這些問題在很多民企也存在,個別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會這樣?很可能,所有制問題並不是三項制度所有問題的主因,有些很可能是文化在起作用。在相同文化土壤長起來的企業,國企存在的問題,為什麼民企就不會出現?
  • ...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訪本溪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白松
    保持戰略定力、增強行動自覺,把已經明確的各項改革舉措不折不扣落實落細,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就一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育新機、開新局。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精神,聚焦『六穩』『六保』,把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監管和黨的建設工作抓出更大成效。」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白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國企公開課丨中國海油楊華講述「出於藍,勝於藍」的國企改革發展故事
    4月2日,國資委黨委和教育部聯合開展的「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100講、國企骨幹擔任校外輔導員活動正式啟動。6月20日,中國海油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聯合舉辦「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專場報告會。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楊華作了題為《出於藍、勝於藍——從中國海油看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的主題報告。
  • 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央企跑出「加速度」
    小新說2020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開局之年,國企改革取得新成效。2020年12月28日起,中央主流媒體開設「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專欄,持續推出系列報導,以詳實的數據、生動的故事、深入的分析充分展示各地各部門以及廣大國有企業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點舉措、典型案例和階段性成果,為下一步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凝聚共識、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