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評論:黨的領導和制度優勢的集中展現

2020-12-05 中國軍網

10年前,一場8級強震突襲汶川,大地痙攣,山河破碎,給我們留下刻骨銘心的傷痛;10年後,實現了經濟重振、社會重整、文化重生的汶川,為世界樹起「災後重建的典範」。從毀滅走向新生、從悲壯走向豪邁,汶川見證了一個政黨執政為民的信念,見證了一個國家眾志成城的力量,也見證了一支軍隊對人民的如山大愛。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導——

黨的領導和制度優勢的集中展現

——寫在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

■解放軍報評論員

10年前,一場8級強震突襲汶川,大地痙攣,山河破碎,給我們留下刻骨銘心的傷痛;10年後,實現了經濟重振、社會重整、文化重生的汶川,為世界樹起「災後重建的典範」。從毀滅走向新生、從悲壯走向豪邁,汶川見證了一個政黨執政為民的信念,見證了一個國家眾志成城的力量,也見證了一支軍隊對人民的如山大愛。

汶川10年,讓我們更加堅信「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汶川災後重建,是人類救災史上罕見的浩大工程,是對我們黨應急動員能力、資源調配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和駕馭複雜局面能力的全面檢驗。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第一次為一個地方災後恢復重建制定總體規劃和法規條例,第一次為災區重建啟動大規模對口支援……無論是非常態的制度安排還是常態化的制度實踐,都生動體現著我們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科學決策的政治能力。正如習主席今年初在四川考察時所說,災後恢復重建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汶川10年,讓我們見證了社會主義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制度優勢。災難的發生不分國度,但應對災難的方式和結果卻因社會制度的不同而迥異。一個國家處理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往往是衡量其制度優劣的重要尺度。在汶川災後重建中,對口援建夜以繼日,建設進度一日千裡,五湖四海的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在這裡聚集,全國各地災害防治、恢復重建的經驗在這裡交匯……社會主義制度體現出無以比擬的國家集體意識、政治動員廣度、組織指揮能力和政策推進力度。汶川成為「中國探索」的實驗場、「中國力量」的匯集地、「中國道路」的濃縮版。汶川10年,更加堅定了全軍官兵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軍是人民子弟兵,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隊伍。汶川地震發生後,人民軍隊第一時間奔赴災區,第一時間展開救援,第一時間排除險情,承擔最緊急、最艱難、最危險的任務,創造了「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無法複製的奇蹟」。相對於驚心動魄的生死大救援,災後恢復重建更為艱巨、複雜和漫長。人民子弟兵全力投入搶通道路、恢復基本秩序,體現出非凡的「八一速度」;全力參與修路架橋、援建校舍民居,彰顯出過硬的「八一標準」;全力開展心理援助、投入文化重建,洋溢出濃烈的「八一情懷」。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隊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指揮,保持和發揚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優良傳統,勇挑重擔、主動作為,和社會各界一道,全力幫助災區開展恢復重建,讓一個錦繡巴蜀重還人間,創造了世界災後重建史上的又一次奇蹟。

汶川10年足以見證,人民軍隊只要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做人民信賴、人民擁護、人民熱愛的子弟兵,就一定能構築起眾志成城的銅牆鐵壁。全軍官兵要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牢記為人民扛槍、為人民打仗的神聖職責,堅決保衛人民和平勞動和生活。要發揚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傳統,保持同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關係,永遠做人民利益的捍衛者。要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勇於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以實際行動為人民造福興利,不斷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關係。

度盡劫波山河壯,浴火重生天地春。「我們的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風險和挑戰。」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只要我軍始終做到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就一定能夠從容應對徵途上的各種複雜局面,戰勝各種可能出現的艱難險阻,共同繪就一幅更加絢麗多彩的恢宏畫卷!

相關焦點

  • 【中國穩健前行】黨的領導制度優勢的生動體現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黨領導人民抗擊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偉大鬥爭的生動實踐,再一次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制度的強大優勢。
  • 人民日報評論部:更好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才能切實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剛剛過去的第六個國家扶貧日,再次向世界展現中國的扶貧成績
  • 黨建論壇 | 在深刻認識顯著優勢中堅定製度自信 堅持黨的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制度優勢支撐制度自信,也是進一步增強制度自信的根本所在。
  • 人民日報評論員:堅持黨的領導,發揮中國制度優勢
    新華網北京11月7日電 人民日報11月8日評論員文章:堅持黨的領導,發揮中國制度優勢——九論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我們黨要帶領13億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領導經濟發展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提高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進改革的能力,指引發展航船破浪前行。  「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發展能力和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 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 軍報頭版發聲
    6月29日,《解放軍報》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堅決貫徹黨中央的重大政治決定》,以下為文章全文:黨中央決定,自2020年7月1日零時起,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由現行軍地雙重領導調整為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
  • 以制度優勢凝聚奮鬥偉力
    疫情防控鬥爭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在疫情防控鬥爭中,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響應,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 把黨的領導貫穿軍事科研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
    我軍是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推動軍事科研工作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習主席明確要求:「把黨的領導貫穿軍事科研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闡明了黨的領導在軍事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為推動我軍軍事科研創新發展明確了指導思想。
  • 深刻把握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內在邏輯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十四五」時期必須遵循的第一項原則和根本政治保證,強調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
  • 黨的領導優勢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充分彰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沉著應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迎難而上,形成了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團結奮進局面。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黨將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疫情防控全過程各方面,將黨的獨特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優勢,使黨旗在疫情防控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 人民論壇網評 | 從戰「疫」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勢,同時也體現了領導優勢向治理效能的有效轉化。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立場。
  •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的五個基本特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其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 軍報:遏制奢侈浪費 須堅決維護制度剛性約束力
    ●黨政機關存在的奢侈浪費現象,一個重要原因是公款消費缺乏監督,也就是某些制度缺失或失效  ●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制度建設就要確保和展現這一政治本色  ●浪費不僅可恥,要受到道德的譴責;而且該罰,要受到法規的懲處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並同意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這對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制度化、規範化
  • 疫情防治的制度優勢與完善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副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員 冉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及時部署下,經過一段時間的防控工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 黨中央、中央軍委對預備役部隊實施集中統一領導,是否意味著預備役...
    吳謙:根據《中共中央關於調整預備役部隊領導體制的決定》,自2020年7月1日零時起,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由現行軍地雙重領導調整為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記者:為什麼調整預備役部隊領導體制?
  •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
    原標題: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究其原因,獨特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發揮了很大作用。
  • 把握和運用好巡視制度的優勢
    原標題:把握和運用好巡視制度的優勢韋英思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治黨,核心和關鍵是從嚴治吏,必須加強對幹部隊伍和領導幹部的管理監督,建立巡視制度就是其中一項重大舉措。認識和把握規律是做好工作的關鍵,必須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巡視制度的特點和優勢,認真按照中央部署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充分發揮巡視制度應有的作用。  巡視的獨立性    監督的獨立是監督執行力和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和基礎。當前巡視工作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巡視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對被巡視對象是「異體監督」。
  • 聯播+丨總書記主持的這次會議,再次強調我國制度優勢的根本保證
    聯播+丨總書記主持的這次會議,再次強調我國制度優勢的根本保證 聯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月7日全天召開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 曾長秋:中國抗疫的制度優勢源自哪裡?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領導集體舉旗定向、統攬全局,運籌帷幄、勵精圖治,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以理論創新推動實踐創新,以思想飛躍引領時代飛躍,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次我國面對疫情打贏「沒有硝煙的戰爭」,也離不開理論正確和制度保障。決策過程講民主,決策執行講集中,群策群力辦大事,就是理論正確和制度優越之所在。
  • 黨的強大領導力和執政力的充分彰顯與鍛造
    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我們經受考驗、戰勝疫情的最大優勢,是我們黨強大領導力和執政力的集中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
  • 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
    黨的政治領導集中體現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實現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關鍵是兩條:一是制定有關國有企業的路線、方針、政策,這個路線、方針、政策必須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符合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說必須是科學的、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