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機關存在的奢侈浪費現象,一個重要原因是公款消費缺乏監督,也就是某些制度缺失或失效
●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制度建設就要確保和展現這一政治本色
●浪費不僅可恥,要受到道德的譴責;而且該罰,要受到法規的懲處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並同意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這對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從源頭上狠剎奢侈浪費之風具有重要意義。記者為此訪問了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顏曉峰,請他就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制度建設這一問題談談看法。
關鍵是要抓住制度建設這個重點
記者:以黨內法規的形式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表明了問題的迫切性和嚴肅性,怎樣看待制定和貫徹這一條例的重要意義?
顏曉峰:大興艱苦奮鬥之風,狠剎奢侈浪費之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鮮明特色和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後,中央政治局迅即出臺關於改進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厲行勤儉節約。今年下半年開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四風」無不和奢侈浪費連在一起,糾治「四風」包含著遏制奢侈浪費這一重要目的。這次中央出臺的專項條例,是以制度建設為抓手解決奢侈浪費問題的深化。事實表明,中央推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抓得準、決心大,措施嚴密、不斷深入,取得明顯效果,深得群眾讚許。一些黨政機關講排場、比闊氣,大手大腳、大興土木,不計花費、毫不心疼。廣大幹部群眾反映強烈、深惡痛絕。如不及時有效遏止,勢必影響黨的執政基礎,正所謂「奢靡之始,危亡之漸」。
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要從思想觀念上解決問題,樹立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改變消費中的「面子」、炫耀心理。還要看到,觀念的東西總是有其物質的、經濟的、制度的根源,或者說現實的一些因素激活、放大、凸顯、強化了觀念的因素。黨政機關存在的奢侈浪費現象,一個重要原因是公款消費缺乏監督,也就是某些制度缺失或失效。有些情況下,奢侈浪費橫行無阻,是由於面前矗立的制度不像一扇鐵門,無隙可鑽、堅固剛強,而像一塊海綿,四處漏氣、一壓就扁。這就為把大量經費用於「形象工程」,用於修建豪華氣派的辦公大樓,用於住高檔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釀,等等,提供了便利條件。《條例》的制定,正是築牢遏制奢侈浪費的制度屏障。隨著《條例》的堅決貫徹和嚴格執行,必將有力促進黨政機關的厲行節約,有效制止奢侈浪費現象,進而為在全民族全社會大興節約之風作出示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作風保證。
儘快形成立體式、全方位的制度體系
記者:《道德經》說,「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形容大自然雖廣闊無邊,卻能夠控制一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制度建設,怎樣才能達到這種「疏而不失」的程度呢?
顏曉峰: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制度建設就要確保和展現這一政治本色。早在中央蘇區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訓令第十四號》就明確規定:「政府中一切可以節省的開支,如客飯,辦公費,燈油雜費,都需儘量減少,尤其紙張信套,更可以節省使用。」可以說,這是我黨最早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法規。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多種原因,揮霍浪費的現象在不少地方、部門盛行起來,黨和國家加大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建設的力度,不斷建章立制。如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對公務購車用車、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以及黨政機關出國(境)經費增長支出實行零增長,嚴格預算支出管理,嚴格控制新建樓堂館所,等等。目前,制度體系逐步形成,積累了制度建設經驗,收到了以制度遏制浪費的成效。
從一些奢侈浪費的案例來看,我們的制度建設還不完善,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陷,沒有達到「疏而不失」。有的財務預算審批程序不嚴格,拍腦袋決策,領導喜好主導,如大場面大製作大手筆的奢華晚會,耗資巨大的運動會場館建設及配套基建項目等,這些活動動輒花費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多少億。有的在經費管理使用上名不符實,實際用途和帳面項目大相逕庭,如以建培訓中心為幌子搞樓堂館所,以開會、考察名義搞變相旅遊。有的在公務消費和私人消費上沒有嚴格區分,把私人消費都納入公務消費範圍,如贈送優質特產、旅遊公費安排、發送購物卡、消費券,等等。這些都反映了儘快形成立體式、全方位制度體系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立體式、全方位,就是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制度體系要能夠像法律體系那樣,具有覆蓋性、通用性、嚴密性,不斷趨於普遍化、精確化、確定化。凡是需要制定規定的就不要遺漏,凡是能夠量化的就不要只作原則要求,凡是能夠用精確標準的就不要含糊其辭,凡是屬於特殊情況的就要作出專門規定。制度體系越是趨於立體式、全方位,制度體系的科學性、可操作性、適用性就越強,遏制奢侈浪費就越有法可依、有規可循,鑽制度漏洞、打擦邊球就越難。這次出臺的《條例》,以完善公務接待、財務預算和審計、考核問責、監督保障等制度為抓手,是建立健全立體式、全方位制度體系的重要進展。《條例》對黨政機關經費管理、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資源節約作出全面規範。認真貫徹、嚴格執行《條例》,必將促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大見成效。
堅決維護制度的剛性約束力
記者: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制度的權威也在於執行。有了一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制度體系,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和起點,還要進一步解決如何進入實踐、轉化為實踐的問題,你對此有何看法?
顏曉峰:這些年來,我們在遏制奢侈浪費問題上,也先後制定出臺了不少相關的法規制度,起到了不同程度的遏制作用。但奢靡之風仍然盛行,反映了相關制度的執行力不足、權威性不強,也就是制度疲軟。如果在實際生活中厲行節約得不到褒獎,奢侈浪費得不到懲治,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代價低、收益大,風險小、實惠多,那麼就會破壞制度的公信力和約束力。貫徹執行《條例》,必須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切實遏制公務支出和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紀違規違法現象。
剛性的制度約束,就是要強化制度的權威。制度文明的基礎是制度權威的牢固性,社會不僅敬重信仰,而且敬畏制度。一些單位和部門採取「選擇性對待」的投機態度,以小團體利益為軸心,有嚴有寬、有硬有軟,制度的剛性就變得有太多的彈性。一點點寬鬆,一次次破例,就逐漸失去了制度的尊嚴,就會逐步讓制度的堤壩垮塌。貫徹強軍目標,作風優良也應體現在執行制度上。這就要在解決「四風」的過程中,注重倡導敬畏制度、遵守制度、按制度辦事的文化,使之成為貫徹強軍目標、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培育優良作風的重要內容。
嚴格的制度執行,就是要保證制度的效力。黨政機關的鋪張浪費現象,很多不是缺少經費管理和財務審計的相應制度,而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存在很多變通、名堂。這就要讓相應的制度硬起來、強起來、管起來。習主席強調指出:「既然作規定,就要朝嚴一點的標準去努力,就要來真格的。不痛不癢的,四平八穩的,都是空洞口號,就落不到實處,還不如不做。」十八大以來改進作風大見成效,很重要的就是由於令行禁止、規出法隨。同時,領導帶頭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條例,作出好樣子,一級帶一級,就能極大增強制度的權威性。
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就是要推動制度的落實。制度需要守護者,每個人都是制度的守護者。經常自我監督、自我檢查,在制度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違反制度規定的現象就會大大減少,維護制度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制度守護者,包括專門的職能部門。這些部門要認真履行監督檢查的職能,堅持原則、守土有責、不謀私利,卡住違規行為,堵住經費漏洞,當好「鐵帳簿」,管好「錢袋子」,決不徇私枉法。黨委和領導要支持鼓勵職能部門的同志恪盡職守,把是否嚴格履行職責作為考察選拔幹部的主要標準。
嚴厲的懲戒機制,就是要確立制度的導向。制度內含著倡導什麼、反對什麼的導向,懲戒機制是塑造這種導向的有效方式。一些人認為,貪汙有罪,但浪費再多也沒有裝進自己的腰包裡,算不上什麼大事。實際上,浪費造成的損失和危害更大。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用根本大法制止浪費。《條例》要求加大懲戒問責力度,對鋪張浪費行為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要認識到,浪費不僅可恥,要受到道德的譴責;而且該罰,要受到法規的懲處。只有運用嚴厲的懲戒機制,才能形成不敢奢侈浪費的威懾力量,消除那種無顧忌、無約束、無代價的奢侈浪費行為,真正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蔚成風氣。(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顏曉峰 記者 黃崑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