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意識來自個人的內在規範約束力

2020-12-06 波動哲學

1、內在規範約束力

規範就是大家認可的標準,包括約定俗成的東西,以及人為制定的東西。

規範制定出來有什麼作用呢?那就是約束人的行為,避免人與人之間不必要的摩擦。比如,大家開車都要走右邊,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交通事故。有的規範讓大家遵守依靠的是良心,沒有國家強制力來約束大家,比如道德。有的規範有國家強制力的約束,依靠大家學習掌握來提醒自己必須遵守,比如法律法規。

對人來說,規範約束力有內在規範約束力和外在規範約束力之分。人的內在規範約束力約束的是人的思維。人的思維是可以時時刻刻控制人的行為的,所以,人的內在規範約束力可以時時刻刻約束人的行為。人的外在規範約束力並不能夠時時刻刻約束人的行為,也不能夠有效約束人的行為。比如說,欄杆可以有效約束兩歲以內幼兒的行為,避免幼兒發生危險,但是,大一點的孩子以及成年人,欄杆並沒有有效約束力。

那麼,欄杆為什麼還是可以避免成年人發生危險呢?因為雖然成年人有能力翻越欄杆,但是,成年人擁有更加成熟的內在規範約束力,即使沒有欄杆,成年人也可以在加強內在規範約束力的情況下避免發生危險。欄杆對成年人來說,起到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當第一道防線約束力不夠的時候,會激發或者說提醒個人啟動第二道防線。第二道防線可以約束個人不要在無意中突破欄杆的約束。但是,欄杆對某些調皮的幼兒和兒童就會缺乏有效約束力。因為他們知道站在小板凳上翻越那些不太高的欄杆。但是,他們不知道翻越欄杆的危險。

法律並不能夠像欄杆一樣在需要的時候約束我們,比方說,有的人喜歡闖紅燈,法律並不能夠及時制止他,法律的規範約束力總是出現滯後的現象。為了強化個人內在規範約束力的責任,法律必須依賴國家強制力來對個人進行處罰。為什麼只能對個人進行處罰?因為國家和他人都無法直接改變個人的內在規範約束力。外力對個人進行處罰,只能讓作為條件的外因對個人內在規範約束力施加壓力,沒有作為根據的內因作為內應,個人的內在規範約束力是難以改變的。

沒有內因怎麼辦?國家強制力對個人進行處罰,可能會逼迫個人主動自我改造。這種自我改造就是個人對自身內在規範約束力的改造,改造的目的就是從源頭約束個人的行為,避免個人危害他人和社會利益。但是,個人受到處罰了,往往難以主動自我改造。那麼,國家為什麼還要對個人的違法犯罪進行處罰呢?因為還有很多人擁有違法犯罪的主觀願望,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和誘因。國家對已經造成了社會危害性的犯罪分子進行處罰,可以有效打消想犯罪的人違法犯罪的念頭。

2、意識的形成

小明總想去網吧打遊戲,被發現以後媽媽就會打他屁股。沒有哪個媽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媽媽打孩子不是目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內心產生自我約束力。打孩子的效果往往不太好,應該對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所以,小明的媽媽應該給小明講講孕育小明的艱辛,講講打遊戲的危害。這樣可以讓小明在內心深處認識到打遊戲的危害,認識到好好學習的重要性。

約束有三種:一種是臨界約束,欄杆就是一種臨界約束;一種是管道約束,讓三維方向的動力變成一維方向的動力,活塞就是管道約束,水管也是管道約束;一種是密閉約束,密閉約束是整體約束,臨界約束其實就是整體約束的一部分,但是,太大的整體,我們只能處於其部分臨界處。

為了避免壞人幹壞事,可以用密閉約束力;為了避免某些壞事情的發生,可以用臨界約束力;為了讓人按照某個方向發展,可以用管道約束力。

意識就是主體經過自身內在規範約束力約束以後而釋放出來的動力,是由主體的內在無意識建立並維護的。對人而言,意識存在的目的就是約束個人有害的行為,不利於個人發展的行為,不利於個人快速發展的行為。直接對個人有害的行為,是個人最先自我約束的行為;對他人和社會有害的行為,是個人思想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慢慢知道的需要自我約束的行為。人活著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發展、為了更好地活著。人之所以要學會自律,就是為了約束不利於個人發展的行為、不利於個人快速發展的行為。自律的人,其自我意識、自我約束力很強大。

意識的規範約束力大多屬於管道約束力。自來水公司讓自來水到達我家廚房,用的是管道約束力。所以,意識可以擁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方向性和目的性是由管道決定的。

意識屬於阻力的範疇,水管對水只有阻礙的作用。雖然水的動力不是來自水管,但是,水管同時也隔絕了空氣對水的阻力。所以,水管的存在,可以讓水集中能量到達我們需要它到達的地方。意識的存在,可以讓我們集中能量辦無意識狀態下辦不了的事,可以讓我們集中能量更快地發展。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失敗為什麼可以讓我們長一智?失敗就說明此路不通,就說明此路必須在路口就給堵上。堵上通往失敗的路就可以讓我們少走冤枉路。思維決定行為,所以,這種堵上是在我們的思維中堵上,在我們的思維中形成規範約束力。

人的智力就是讓人減少失敗的內在規範約束力。這種內在規範約束力,可以提高個人內在動力和能量的使用效率。

3、主體的無意識能力

沒有水壓,水管再好也不會有水流出來。水壓不是水管約束出來的,而是不依賴水管而存在的一種動力。雖然水壓不依賴水管而存在,但是,水管可以呵護水壓,讓水流得更遠,損耗更低。凡是不依賴某一規範約束力而存在的動力,都可以稱作這一規範約束力的無意識能力。如果說水管對水的約束是人有意識的行為,那麼,水的動力就是無意識的。這種能夠被人利用的動力就是人的外在無意識能力。

有意識和無意識是相互配合的關係。我們在這裡主要討論人的內在無意識。人的內在無意識是人的內在發展動力,包括內層主體的有意識和內層非主體的物質動力。人的內層主體的有意識是人的潛意識。人的內在發展動力是怎麼來的?具體的方向和大小我們是意識不到的。誰能夠感覺到自己的潛意識裡的意識活動?如果感覺到了,那就不再是潛意識,而是顯意識了。顯意識就是有意識,是能夠直接約束個人主要行為的意識。靈感來自潛意識,是我們的潛意識發送給顯意識的信息。

由管道約束力形成的意識,是為少數潛意識服務的。因為多數潛意識是荒誕的、不切實際的,大家做的夢就是這樣的。我們的顯意識也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我們叫它白日夢。

我們的潛意識一直在偷偷地發生著變化,潛意識裡發展成熟的理論觀點,會以靈感的形式告訴顯意識。顯意識接受了這種理論觀點,潛意識的創造力就會得以實現。但是,個人的顯意識對於國家和社會而言也屬於潛意識。所以,只有個人的理論觀點得到了社會的承認,才能算作創造力的最終實現。所以,我這篇文章的理論觀點來自我的潛意識,被我的顯意識接受並寫成文章,但是,只有得到了社會的承認才能算作創造力的最終實現。

意識在人的思維中可以分為顯意識和潛意識。意識是分層次的。顯意識是潛意識是外層意識,是潛意識的外在規範約束力。潛意識是顯意識的內層意識,是顯意識的內在無意識,是顯意識的內在發展動力。

動力在釋放出來的時候會受到各種阻力的作用,這就是能量的轉化效率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原因。規範約束力的存在可以提高能量轉化的效率。效率的提高,可以提高最終轉化的動力和能量輸出,這種最終的輸出,其動力和能量絕對不會超過最初的動力和能量。所以,作為規範約束力的意識,並不能夠提高我們的發展動力和能量,只能提高動力和能量的使用效率。

所以,我們很有必要提高自身無意識能力。睡覺是我們的顯意識休息的時候,是潛意識放鬆的時候。潛意識的放鬆,可以讓個人的內層主體按照自己的需要發展。

現在有很多人因為面臨各種壓力,沒有足夠的時間睡覺,內在無意識過多地受到顯意識的約束、正常的發展失去機會,會嚴重傷害個人的身心健康。我最近看到的新聞,有一些中青年科研人員過早地離開了我們。有人說是壓力過大,我覺得是過多的考核壓力以及科研以外的壓力,「規範著」科研人員的行為,讓他們潛意識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我們的有意識能力,其實是我們能夠付出多少代價的能力。我們內在無意識能力就是我們發展的動力,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軍事實力就是國家的有意識能力,它只有消耗,自身無法造血;經濟實力是國家的無意識能力,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內在動力。軍事實力可以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經濟實力可以為軍事發展提供血液和能量支持。

個人和國家都是主體。主體的內在規範約束力,都是依靠自身內在無意識建立並維護的。如果物質的內在規範約束力是通過外力建立的,那麼,這種物質就不是主體、不是人,而是機器人。主體擁有層次結構,內層主體的有意識是外層主體的無意識。外層主體的存在就是為了維護內層主體的利益,外層主體的發展是以內層主體的發展為目的的,其內在規範約束力限制了某些內層主體的發展,是外層主體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主體的內在無意識能力包括潛意識以及內在非主體的物質動力。主體的外在無意識能力就是主體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主體的有意識是由其內在無意識建立並維護的。主體的有意識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平衡主體的內在和外在無意識。如果主體的內在和外在無意識很平衡,那麼,主體的有意識就會很輕鬆,主體就會感到很幸福。

普進峰 2020-7-26

相關焦點

  • 作用力、能量、信息、感覺、規範約束力~意識產生的路徑
    物體受到的是反作用力的約束,主體受到的是規範約束力的約束。規範約束力在社會中可以表現為道德和法律,在自然現象中可以表現為水管對水的約束。因為存在規範的約束力,水在水管裡可以流得更高更遠,人在社會中因為受到道德和法律的保護而更有發展。意識越強,規範約束力對人的發展的約束和保護越強。
  • 對隱私條款的再思考及國家標準《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的破局之路
    編者按:   隨著國家標準《個人信息安全規範》(GB/T 35273-2017)的正式發布【國家標準《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全文】,社會各界對該標準的關注在逐漸升溫。本公號將陸續邀請一些參與到該標準制定,或者在其工作中實際運用過該標準的朋友撰寫文章,請他們和大家分享對該標準的看法,或者轉載對該標準的評論文章。
  • 個人責任、社會正義與價值虛無主義的克服
    康德的論述告訴我們:個人的自由意志以及由此所確立的責任意識是價值的基礎和根據,個人的自由意志的喪失,意味著個人成為與物、與機器無異的存在,是根本談不上價值和道德信念的。  正如社會理論家們已經指出的,傳統社會是以同質性、未分化性為根本特性的,在此條件下,人們求助於某種超人的神聖的精神力量來作為價值的皈依,迪爾凱姆把這種精神力量概括為「集體意識」,在其規範下,「集體人格完全吸納了個人人格」⑦,所以整個社會以「集體意識」為紐帶,以「個人的相似性」為基礎,保障著社會的統一性得以實現,但隨著個人的獨立與專業分工的細化,「集體意識」已經終結,它對於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分化和獨立的
  • 曠視成為《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試點單位 切實推動個人信息安全保障...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在北京召開了國家標準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下稱「《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試點工作啟動會。《個人信息安全規範》是國內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標準之一,在較多司法和行業監管活動中均作為關鍵參考;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加快立法過程,社會對於個人信息保護更加重視,行業專家普遍認為《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的規範和指導意義會進一步提升。曠視作為此次《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的試點單位之一,出席了此次啟動會。
  • 貝曼博士對「個人內在冰山」的解讀
    在我們的內在,每個人都有這座冰山,對大家而言這個比喻比金字塔更合適,此刻看一看自己內在的冰山,你會發現什麼呢?在你的冰山裡有些什麼成份?你的行為是什麼?你如何對內在的情緒負責?我們的觀點如何?我們有什麼既定的心態?我們對現實有什麼主觀看法以致於限制了自己?我們開放性、彈性的程度有多高?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好好好去看看的,我們的期待呢?它們從哪兒來的?我們可以輕易放下嗎?該放下了嗎?你可以放下這些期待,也可以用別的來取代,你可以深入探討它的起源,總而言之,你可以看看自己有哪些期待,你要怎麼處理它們?你真有傾聽自己的渴望嗎?
  • 「關注」關於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和規範網絡傳播秩序的重要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和中央網信辦《關於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利用大數據支撐聯防聯控工作的通知》等相關要求,為進一步規範網絡傳播秩序和個人信息收集、保管與使用,防範造謠傳謠及個人信息洩露、丟失、被濫用等風險。
  • 市婦幼保健院《關於科學規範佩戴口罩 加強個人自我防護的通告》
    科學規範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切斷病毒傳播,是預防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有效手段。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劇蔓延,近期國內多地報告本土散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為紮實做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現就科學規範佩戴口罩、加強個人自我防護有關事項通告如下:1、進入醫院所有人員要強化自我防護意識,自覺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規定,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性活動,保持「戴口罩、勤洗手、1米線」等良好習慣。
  • 曠視科技協力加強信息隱私保護 助力《個人信息安全規範》推廣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日前,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在北京召開了國家標準GB 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以下簡稱「《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試點工作啟動會,將選擇音視頻處理、廣告分發、生物識別、金融、健康醫療、房屋租售、天氣服務等多種領域內的App、SDK、雲計算、小程序、可穿戴設備等多種形態作為試點對象
  • 從筆仙到宇宙高緯度意識體的個人探索與認知
    以下內容屬於個人的探索與認知,請大家理性理解!下面的這段文字與圖片是我經過探索後發送給想像家的原文與截圖。我問他來自哪個星球我現在更加相信2048以後人們更加的注重精神方面,因為以我的理解是人類進入與高緯度交互的時代,而人心就是赤裸的就可以理解,kfk不是說人的內在決定命運,我相信,因為當人的意識可以與高緯度互通的時候,人的本質的意識顯得格外重要。現在我們說這些都覺得神奇,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 阿倫特:個人對極權主義的盲從是導致災難危機的根本原因
    一切不合理的統治、制度、規範、權力集中都懼怕具有反思精神的公民。——漢娜·阿倫特阿倫特認為,個人對極權主義的盲從是導致人的危機的根本原因。以艾希曼為代表的作惡之人,缺乏明確的作惡動機,犯下了「平庸」的罪惡。
  • 自我意識強烈的人,個人意志力是最強烈的,生命能量也就越旺盛
    在前邊的章節我們提到的只有當意識跟潛意識達成統一的時候,自我才會出現,一個自我意識強烈人個人意志力是也是最強烈的,生命能量也就越旺盛,意志力在心靈世界的指導作用對世界上每個人產生的價值將會無法估量!強烈的自我意識可以在你的生活當中會讓你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能量,會為你提供源源不斷的創造才能,但是在某些層面它會成為你心裡的障礙,因為你的意識跟潛意識不會總是同步,換句話說你不能夠總是處在自我的狀態。
  • 你有風險管控意識麼,有沒有給自己的個人資產裝上一個防火牆
    你有風險管控意識麼,有沒有給自己的個人資產裝上一個防火牆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案例,內蒙古某房地產開發商向銀行貸款,用企業土地使用權抵押,銀行要求其作為企業法人,籤訂保證合同,當企業無法還貸時,他和配偶需要替企業還貸。
  • 舒米學苑第三期招生了|用九周時間收穫身心靈的療愈和內在意識轉化
    提供一個空間和時間讓你完成內在意識轉化,引導社會走向生態文明進程。1、來自同伴們無條件的愛和接納;2、身心靈的療愈和平衡(內在探索、中醫指導、晨練、習勞、冥想);3、與大自然深入接觸第五周的DD將起到九周課程裡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由「內在意識轉化」到「安身立命•開創新事業」的轉折。
  • 年終總結範文大全 2019最新個人工作總結模板公司個人總結開頭
    現就本年度重要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思想認識方面  報業服務處辦公室的1大功能就是服務功能,我個人的職責是這1功能的最終體現者,主要任務是為服務處領導、各部門和員工做好服務工作,確保服務處各項工作正常開展。所以,20XX年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強化服務功能、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20XX年對工作的思想認識有所提高。
  • 柏清 楊靜丨生態意識:規範解構、價值縷析與養成路徑
    通過規範解構生態意識的內涵,廓清其理論外延,確立了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生態文明體系的構建也生動地詮釋了生態意識養成的多維價值。生態法治的完善為生態意識的養成提供了外部約束徑路,而生態宣傳和生態教育則是生態意識養成的內部教化方案。
  • ...與《生命成長——個人日常勞動生活進化歷程》作者面對面
    人要生存發展,只有具備和運用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才可有效改變物質對象,生產出維持人生存和發展的生活資料;要保障人的日常勞動生活正常運轉,就必須有序規範人們相互間的倫理關係,成為有道德良心的人;人們只有通過日常的勞動生活,才可創造出幸福的未來,實現美好的理想。人的生命成長,即生理的和社會的生命成長,都最終只能在勞動生活中發育、生長、更新、成熟。
  • 李禮輝:個人信息保護需要解決具體定義不明確問題
    李禮輝表示,目前解決個人信息、公共信息的明確定義、需要遵循的規則,才有可能解決目前面臨的隱私保護如何做得更好、更到位的問題。李禮輝介紹,近年來,中國在關於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電子商務法》,《民法通則》的修訂都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做了比較嚴格的規定。但這些法規規定要落實到位仍需一個過程,且重要的問題在於,目前的法律法規一些具體的定義並不明確。
  • 《電子商務法》中的個人信息保護
    開欄的話  保障電子商務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規範電子商務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電子商務法》無疑是電子商務經營者開展經營活動的總綱領。二是關聯,即從個人到信息,已知特定自然人在其活動中產生的信息(如個人位置信息、個人通話記錄、個人瀏覽記錄等)。符合這兩種情形之一的信息,均應判定為個人信息。  從信息的用途看,個人信息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用於建立特定主體之間互動的渠道,如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地址、IMEI號等。第二類用於認證特定個人電子身份,如用戶名密碼、指紋、虹膜、Face I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