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美科學家蔡亦鋼:兩度獲得貝爾實驗室發明家獎
提起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人們就會想起電話、電視、遙控器、電晶體、無線電收音機、立體聲和電腦等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發明創造。這個成立於1925年的私立研究實驗室誕生過13位諾貝獎獲得者。包括朱棣文、崔琦、高琨3位華裔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
「鋰離子電池之父」吉野彰獲「歐洲發明家獎」 有望角逐諾貝爾獎
6月下旬,歐洲專利廳為旭化成名譽研究員吉野彰(71歲)授予了「歐洲發明家獎」。本月初,旭化成召開了對吉野彰獲得「2019歐洲發明家獎」的記者招待會。據了解,「2019歐洲發明家獎」表彰的是世界範圍內對技術進步做出貢獻的發明人。
-
突破「阿貝極限」 德國科學家發明新型光學顯微鏡
2006年度德國「未來獎」上周揭曉。憑藉發明突破200納米「阿貝極限」的光學顯微鏡,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施特芬·黑爾獲得了這一榮譽。一年一度的「未來獎」是德國最重要的科學獎。 黑爾在接過德國總統克勒頒發的獎盃時表示,將把所獲得的25萬歐元獎金作為一個科技公司的啟動資金,為將來研究更好的顯微鏡奠定基礎。
-
這些發明獲得過諾獎,但卻飽受爭議?
在1918年,德國化學家Fritz Haber因發現了合成氨氣的方法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該項研究為生產農業化肥提高糧食產量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與此同時,Haber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並監製了伊普爾戰役塹壕戰中使用的毒氣(氯氣)而被稱為「化學武器之父」。
-
喜報:進賢籍科學家趙元富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進賢籍科學家、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時代民芯公司董事長趙元富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趙元富從進賢縣李渡鎮走出來的科學家,1979年畢業於李渡中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並一直致力於微電子的研發事業。
-
喜報|進賢籍科學家趙元富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進賢籍科學家、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時代民芯公司董事長趙元富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趙元富及其團隊通過技術發明、平臺開發、產品研製和型號應用的系統創新,攻克了抗輻射加固集成電路的重大技術難題,成譜系研製了數百款產品,為抗輻射加固集成電路國產化做出了突出貢獻;產品應用覆蓋了北鬥導航、載人航天、探月等國家重大工程,為我國航天工程核心晶片自主創新發揮關鍵作用;產品批量供應俄羅斯、法國、德國
-
重慶大學劉清友校友獲得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2020年共有52名獲獎者,其中鍾南山、樊錦詩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重慶大學劉清友校友獲得"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發表論文18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國際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出版專著、教材6部。
-
中國有幾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
(5) 崔琦: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主要從事電子材料基本性質等領域的研究,與德國的霍斯特斯託爾默和美國的羅伯特勞克林發現並解釋電子量子流體,在量子物理學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也因此於1998年獲得諾貝爾獲物理學獎。
-
諾獎風向標!19位科學家榮獲2019年度「引文桂冠獎」—新聞—科學網
-
《四七社:當德國文學書寫歷史時》首部追索當代德國乃至歐洲文學...
赫爾穆特·伯蒂格,生於1956年,德國最著名的文學評論家之一。他在完成大學學業並獲得博士學位後曾作為文學編輯任職於《法蘭克福評論》等著名刊物。現在是自由職業作家和評論家,生活在柏林。近期作品包括《烏託邦之後——德語當代文學的歷史》(2004年)和《海邊的策蘭》(2006年)。伯蒂格曾於1996年獲得恩斯特-羅伯特-庫齊烏斯促進獎(散文類),2012年獲得阿爾弗雷德-克爾文學評論獎。2013年憑《四七社》獲萊比錫國際書展非虛構類圖書獎。
-
湖南大學校友鍾傳建教授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公布了2019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NAI Fellow)名單。我校77級化學班校友、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化學系教授鍾傳建當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
華人學者莊曉瑩博士獲德國萊布尼茨青年科學家獎
據德國研究聯合會消息,由德國研究聯合會和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共同組成的評選委員會從140位申請者中遴選出10位優秀青年科學家,授予2018年度海因茨·邁耶-萊布尼茨獎(Heinz Maier-Leibnitz-Preise
-
饒毅、魯白爭議,創新與轉化是否都應該獲得諾獎?
正文:「如果張鋒獲得將於明天頒發的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那恐怕是諾獎評選委員會判斷有誤。」當饒毅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轉發《80後華人學霸:明天會得諾貝爾獎嗎?》,即認為張鋒迄今的工作恐怕並未達到獲諾獎的程度,而魯白意見不同。
-
2020年度邵逸夫獎頒布 6名科學家獲獎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5月21日訊(記者 林煥新)今天,邵逸夫獎基金會公布了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者名單,6名科學家獲獎。2020年度天文學獎頒予美國科學家羅傑·布蘭福德,以表彰他對理論天體物理學的根本性貢獻,特別是在活躍星系核的基本理解、相對論性噴流的形成和準直、黑洞的能量提取機制和激波中的粒子加速及其相關的輻射機制。
-
蘇州再添一位「當代發明家」,全國僅15位!
今天,看蘇州記者從蘇州大學獲悉,該校研究員陳林森最近獲得中國發明協會頒發的第十一屆「發明創業獎人物獎」特等獎並被授予「當代發明家」稱號,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共15名創新領軍人物獲此榮譽!看蘇州記者了解到,作為蘇大研究員和蘇大維格集團董事長,多年來,陳林森帶領團隊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在微納光學、微納製造、柔性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全息與衍射光學元件等領域,推動全鏈條一體化創新,打通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機制障礙,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開拓性、變革性的成果,在國內外廣泛應用。
-
6位重量級科學家獲2020年度邵逸夫獎
今天(5月21日)下午,邵逸夫獎基金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者名單。格羅米森伯克等6位外國科學家分別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邵逸夫天文學獎和邵逸夫數學科學獎三個獎項。2020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予格羅米森伯克、彼得黑格曼和格奧爾格內格爾,以表彰他們所研發的光遺傳學,這是一項徹底改革了神經科學發展的技術。格羅米森伯克是英國牛津大學韋恩弗萊特生理學講座教授暨神經迴路與行為中心主任。彼得黑格曼是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赫蒂講座教授暨生物物理系系主任。格奧爾格內格爾是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分子植物生理學教授。
-
無法獲得諾貝爾文獎,並不代表你的貢獻沒有價值
從10月7日起,2019年度的諾貝爾獎得主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陸續揭曉,堪稱2019年年末世界最大的盛典之一。那麼,問題來了,聽了那麼多年的諾貝爾獎,那麼,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聽說諾貝爾獎是從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開始的呢?是從報紙?電視新聞?還是語文課本裡那位被稱為世界上唯一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我相信,每個人認識諾貝爾獎的方式都相同。
-
化學諾獎花落鋰離子電池 3名美英日科學家獲獎
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他的發明以及他所使用的工業過程大多基於化學知識。化學獎是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獎項,諾貝爾化學獎由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金額隨著基金收益的變化而變化。 2001年至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年至2016年獎金下調至800萬瑞典克朗。
-
阿富汗女醫生入圍2012年諾貝爾替代獎
阿富汗女醫生薩馬爾 【環球網報導】據「德國之聲」當地時間9月27日報導,「正確生活方式」(Right Livelihood Award,俗稱「諾貝爾替代獎」)基金會2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2年度獎分別授予阿富汗女醫生薩馬爾(Sima Samar)、美國科學家夏普(Gene Sharp)和英國反武器交易運動。
-
誰將獲得2018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所獲獎項:2012歐洲數學學會獎、2014博謝獎、2017費馬獎 第六名 馬麗娜·維婭佐夫斯卡(Maryna Viazovska) 烏克蘭 所獲獎項:2016年接連獲得謝瓦萊獎、2016歐洲數學學會獎、2016克雷研究獎、2016科學突破新視野數學獎 第四名 齊普裡安·馬諾列斯庫(Ciprian Manolescu) 羅馬尼亞-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