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琳涓給帶著姥爺葉萬河、母親葉敏參觀自治區60年成就展。
「快看呀,這就是十月拖拉機廠,您和媽媽曾經工作的地方。」年輕的女孩指著牆上展出的十月拖拉機廠選民參加選舉的老照片,讓年邁的爺爺貼緊點,看得清楚些。
這是10月28日,記者看到的一家三代人參觀自治區60年成就展上的溫馨一幕。年輕的女孩叫苗琳涓,她的姥爺葉萬河79歲,是新疆十月拖拉機廠的老職工。和爺孫倆一起參觀的,還有苗琳涓的母親葉敏,以及苗琳涓的愛人。
「我外孫女前兩天來看了成就展,看到有關於十月拖拉機廠的老照片,就拉著我和她媽媽一起來參觀。」葉萬河說,外孫女是個有心的孝順的孩子。
在這個家裡,不僅葉萬河與女兒葉敏曾在十月拖拉機廠工作過,他3個月前突發心梗去世的老伴以及兒子葉德成也曾是十月拖拉機廠的老職工。
葉萬河回憶,1958年他從農機廠調入新疆十月拖拉機廠的前身——新疆十月汽車修配廠當了一名鑄造工,專門加工拖拉機零件。之後工作了近20年後,調質檢科擔任質檢員,一直幹到退休。
「我的一輩子都奉獻給十月拖拉機廠了,我和老伴真是獻了青春獻子孫,女兒和一個兒子也都當了廠裡的工人。」老人說,老兩口在十月拖拉機廠被兼併前就已退休了,女兒葉敏後來也退休了,兒子葉德成被安置到廣匯物業,還在上班。
靠近些,再靠近些,葉萬河的臉幾乎要貼到照片上了,他就為了能看得清楚一些。自己曾經奉獻了一輩子的工廠早已不存在了,如今只剩下這樣為數不多的照片,也只有通過這些照片,才能找回老人腦海中殘存的記憶。
「歲數大了,記性不好了,很多事情都記不清了,但看到這些老照片,感到太親切了。」老人說著,早已激動得熱淚盈眶。
老人說,在那個年代,紅十月拖拉機廠生產的「東方紅」拖拉機緊俏得不得了,儘管當時新疆的每個縣都設了銷售點,但走後門還不一定能買上呢。
據了解,新疆十月拖拉機廠的前身是新疆十月汽車修配廠,位於如今的揚子江路以西,妖魔山以東、黑龍江路以北、烏魯木齊市郵政局至和平渠橋頭以南區域為廠區,1952年10月1日建成投產,當時主要為自治區交通廳運輸系統和兵團機運處各團大修汽車。
老照片上,1958年5月13日,新疆第一臺拖拉機從十月拖拉機廠車間駛出,人們歡呼雀躍。
此後,自治區黨委決定,將十月汽車修配廠改建成年產解放牌汽車2500輛、東方紅-54型拖拉機2500臺,合作-25型輪式拖拉機2500臺的大型機械製造企業。1958年12月31日,工廠改名為「新疆十月拖拉機廠」,並被機械工業部確定為定點生產拖拉機的專業廠。
不過,自上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越來越多的內地產拖拉機銷售到新疆市場,新疆十月拖拉機廠不再輝煌。2000年,新疆十月拖拉機廠被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兼併。
葉萬河已經連自己是什麼時候退休的都已經記不清了,但他看到十月拖拉機廠照片時,久久地駐足,不願離開,他說,那可是自己奮鬥了一輩子的地方,怎麼能說忘就忘了呢?
很多記不起來的事情,老人讓記者採訪女兒葉敏,但他或許也已經忘了,對經歷過十月拖拉機廠沒落和下崗的女兒葉敏來說,對這個已經不復存在的工廠,情感是複雜的,她並不願敞開心扉回憶那段經歷。
那就尊重她這個那段歷史的親歷者吧,老照片背後的故事,其實不就是每個親歷者的故事嗎?
此刻,記錄下這個家庭的故事,謹以此向老照片中的親歷者們致敬。(記者 馬少賓)
一家四口駐足十月拖拉機廠的老照片前仔細端詳,尋找曾經的記憶。
苗琳涓給姥爺葉萬河、母親葉敏在十月拖拉機廠的老照片前牌照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