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7日消息(記者佟亞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全國農村仍然以人作牛耕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效率亟待提升。這樣的局面在1958年得到了改變。
東方紅品牌誕生
位於河南洛陽的中國第一拖拉機製造廠簡稱「中國一拖」。當時,在這個廠裡,大部分職工也是第一次見到中國自己生產的拖拉機。原「中國一拖」第一裝備廠黨委書記彭俊傑說:「當時全廠職工包括我在內都是歡天喜地,比任何節日都要高興。」
原「中國一拖」發動機黨委書記盧福來也見證了這一時刻。他興奮地說,中國從此走進了「耕地不用牛」的時代。盧福來說:「咱們全國從今以後,農民兄弟耕地不用老黃牛了,用拖拉機耕了;點燈也不用油了,可以用發電機發電了。」
《河南日報》原記者唐鳳紀回憶,「東方紅」這個名字,當時發動了全國人民集思廣益。從原機械部提名的「鐵牛」,到洛陽市提出的「龍門」和「白馬」,再到一首熟悉的陝北民歌《東方紅》在廠區內迴蕩。「東方紅」,這個響亮而意義深遠的名字得到了廣泛認可。
唐鳳紀說:「一喊出『東方紅』這個名字以後,大家一致通過,好極了,再沒有比這個更好的。」
「中國一拖」 中國第一
第三套人民幣一元紙幣上女拖拉機手原型之一的金茂華,是新中國第一代女拖拉機手。此前,她開的一直是從原蘇聯進口的拖拉機。當聽到國產拖拉機誕生的消息後,她迫不及待地想要駕駛「東方紅」為祖國開墾邊疆。金茂華說:「非常高興,因為咱們是中國人,應該開咱中國的拖拉機。咱們中國也是了不起的,自己也有造拖拉機的工廠了!」
周恩來總理在視察「中國一拖」時,對工人師傅們說:「你們要記著,你們是『中國第一』啊!要出『中國第一』的產品,出『中國第一』的人才,創造『中國第一』的業績!」
1959年11月1日,「中國一拖」正式投產。自此,每隔19分鐘就有一臺嶄新的拖拉機在這裡誕生,每年生產15000臺54匹馬力的拖拉機。
新的歷史使命
20世紀80年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後,原來的履帶式拖拉機不再適應承包製下的小地塊。原「中國一拖」黨委副書記閻之初說,「中國一拖」決定調整方向,推出「1頭牛價格、8頭牛力氣」的東方紅小四輪拖拉機。
如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新時代賦予了「東方紅」新的歷史使命。未來,「中國一拖」的目標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