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員王亞平走進知乎與網友互動

2020-11-23 華夏經緯

 中新網4月24日電 今日,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親密互動,掀起了關於太空的熱烈討論。「謝邀,人在太空,剛下飛船。」航天員王亞平用知乎網友熟悉的幽默表達開場。她透露說目前正在緊張備戰空間站任務。「人在太空,剛下飛船」雖是調侃,倒也有很多真實成分。

  這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50周年紀念日。今年1月,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2月,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也安全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並開始與先期運抵的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一同進行發射場合練。

  據新華社今年2月報導,在發射場合練完成後,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將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於4月中下旬執行首飛任務,為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拉開序幕。王亞平的此番知乎亮相,也為中國航天帶來了更多關注和期待。

  首次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實名與網友互動,王亞平代表中國航天員,在知乎發出了首個提問——4月24日是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5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5個中國航天日,一說起東方紅,你們會想到什麼呢?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2016年起,每年4月24日被設立為「中國航天日」,旨在大力弘揚航天精神,科學普及航天知識,激發全民族探索創新熱情,唱響「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主旋律,凝聚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

  50載風華,中國航天從零的突破到「群星燦爛」,在擁抱星辰大海的徵途上昂首前行。中國航天50年,也是中華民族從貧窮積弱走向偉大復興的50年。

  王亞平的這個提問,迅速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特別是一些名稱中帶有「東方紅」字樣的企事業單位踴躍參與。網友們回憶往昔、講述期盼,發布文圖、視頻內容,抒發愛國情懷。

  「中國科普博覽」是中國科學院的科普雲平臺。它在知乎發表回答說,這兩年,中國人的新時尚是「垃圾分類」,回到50年前,中國人的新時尚是「看衛星」。

  中國一拖(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第一拖拉機製造廠,是國家「一五」時期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新中國第一臺拖拉機、第一輛軍用越野載重汽車在這裡誕生。它在知乎講述了「東方紅」拖拉機的故事。

  當東方紅成為一種象徵,許多高科技、高品質的產品被命名為「東方紅」。新中國百業待興,首先要解決的是億萬人民最基本的吃飯問題。於是建立拖拉機製造廠,用現代化裝備儘快增加糧食產量成為一項緊迫任務。東方紅三個醒目的大紅字,便出現在所有一拖製造的拖拉機車頭上。一拖生產的54型履帶式拖拉機終於取了一個響亮的、也是令人驕傲的中國名字。

  與此同時,王亞平也回答了知乎網友關心的幾個問題。「太空中聽到過異常的撞擊聲嗎?在飛船裡說話和在地球上有什麼不一樣?」她說,在電影中的太空爆炸,大家會看到有火焰,並會伴隨巨大的聲響,但如果在太空中真的發生爆炸,就只能看到火焰,而聽不到聲音。這是因為,聲音的傳播介質是空氣,而太空是真空環境。

  「既然太空是真空環境,飛船裡為什麼會可以正常說話呢?」王亞平說,這需要說到飛行器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它讓飛行器中的大氣壓力、大氣成分、溫度、溼度都近似於地球的生存環境,所以在飛行器中聲音可以正常傳播。從她的個人感受來說,在太空講話跟地面還是有區別,主要是聲音大,語速慢。因為飛行器當中的噪音很大,說話時需要提高嗓門。太空是失重環境,人體是漂浮狀態,人們像魚一樣遊來遊去,行動會變慢,不知不覺也會把語速變得慢一些。

  中國航天員助陣,為知乎「星辰大海50年」的主題圓桌討論增加了光彩,也帶動了關於中國航天、民族復興的真誠交流,很多提問和回答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東方紅一號衛星還在天上嗎?2020年,中國航天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歷史中,有哪些人和事值得我們銘記?未來十年,中國航天將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大事件?

  知乎是以問答為特色的綜合性內容平臺,形成了專業、認真、友善的討論氛圍和尊崇知識的價值理念,聚集了大量優質創作者和海量優質內容,也構建起穩固的用戶關係和消費習慣。

  「我們的太空」負責人表示,知乎的風格定位非常契合中國航天的科普推廣,希望把知乎打造成科普基地,持續點燃共築中國夢、航天夢的巨大熱情。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剛下飛船——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互動,透露正備戰空間站...
    航天員王亞平用知乎網友熟悉的幽默表達開場。4月24日,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親密互動。王亞平透露說目前正在緊張備戰空間站任務。對王亞平而言,「人在太空,剛下飛船」雖是調侃,倒也有很多真實成分。這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50周年紀念日。
  • ...航天員,王亞平,表面張力,張海軍,失重,過載,上海,分會場,實驗...
    昨天下午,在上海科技館舉辦的科普大講壇特別活動《對話英雄航天員王亞平》上,我國首位「太空教師」、女航天員王亞平通過遠程連線,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悟,鼓勵青少年為了夢想積極奮鬥。館方還邀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張海軍為觀眾普及物理學知識,展示空間實驗的奇妙。
  • 女航天員王亞平勉勵香港青年向夢想進發
    新華社香港9月26日電(記者張雅詩)女航天員王亞平26日晚在香港勉勵有志成為航天員的香港年輕人,努力向夢想進發,將來一定有機會為祖國航天事業作貢獻。  「創科博覽2017」正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主辦方邀請了王亞平擔任當晚專家論壇的主講嘉賓。
  • 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簡介
    王亞平,空軍中尉軍銜,能飛四種機型。中國第七批女飛行員,武漢空軍運輸機飛行員,曾駕機參加過多次戰備演習、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雲減雨等重大任務,是70後女飛行員的傑出代表。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號飛船將搭載首位女航天員擇機發射升空,王亞平就是候選人之一。
  • 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與老公合影照曝光
    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與老公合影照曝光
  • ...備忘錄丨英雄航天員王亞平:小時候仰望星空,長大後和探索宇宙相連
    節目邀請到7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年齡段的傑出代表和人物,以「主題演講」的形式,講述他們的「中國故事」,給網友送上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王亞平,神舟十號航天員,獲得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及三級航天功勳獎章,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2013年6月11日到26日,王亞平和聶海勝、張曉光,駕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經歷了15天的太空之旅。
  • 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王亞平在上海科博會上與觀眾交流
    原標題: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今天上午,在上海科博會「青少年對話中國航天員」活動現場,中國科普宣傳大使王亞平分享了自己成為女航天員的心路歷程,向青少年播種航天夢想。現場觀眾聚精會神、掌聲不斷。  「王老師,在訓練過程中,您覺得什麼最辛苦?」一個孩子問道。王亞平說,為了練就過硬的飛天本領,航天員需要進行8個大類的上百個訓練科目,許多項目挑戰人的生理極限,其中超重耐力訓練最為艱苦。
  • ...6年前,女航天員王亞平登上最高「講臺」,完成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進行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並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太空授課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在軌開展的教育類應用項目,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以及熱愛航天、參與航天的熱情。
  •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內容與直播技術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  南都訊神十飛天。這次最讓人期待的亮點之一即是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由於地球與太空的重力差異,導致許多地面上的現象到了太空變得不同。美麗的肥皂泡到了太空,能不能破滅?物體在太空中如何飄浮?在太空中火焰會是什麼形狀?
  • 「陸軍上校」王亞平: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現狀如何?
    「陸軍上校」王亞平:80後女航天員,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航天員是屬於男人的浪漫,貌似與女人無緣。實則不然,女航天員心細如髮,比男航天員更具有優勢。所以,世界各國都不遺餘力的培養女航天員,我國也不例外。自從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之後,中國女航天員的培養也被提上了日程。因而,當第二批航天員選拔的時候,女航天員的選拔也被列入其中。經過激烈角逐,王亞平光榮的成為了中國女航天員,更成為了中國首位80後女航天員,也成為了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王亞平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辛酸經歷?她的現狀又是如何?
  • 天宮一號接待兩撥航天員:劉洋踩單車 王亞平做水球實驗
    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6次交會對接,接待兩撥航天員。圖為2010年11月16日,中國「天宮一號」1: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精彩亮相。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2011年9月20日,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區。圖為轉運途中。
  • 女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前,做夢都是在做實驗
    來源中國軍網王亞平感言: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地面多一分努力,太空多一分從容。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實施了天地互動、全球直播的太空授課。作為我國首次在軌天地互動實驗,太空授課在啟動之初就被賦予了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主講人,我的壓力很大。因為,我除了要專心做好實驗在軌操作和課程講解外,還要注意好與乘組配合,與地面測控通信鏈路時間匹配,還要與地面教師進行配合。最讓人心裡沒底的是,這是一堂在地面無法1:1彩排的課。
  • 王亞平:我很期待新隊友的加入!
    而再上太空,也正是航天員王亞平心裡的期待。今年5月5日,隨著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開啟,王亞平再上太空的機會近在眼前。按計劃,我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還將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
  • 王亞平太空授課將全程直播 或將講解牛頓定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過程中,將安排航天員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本次科普教育活動是我國利用載人航天飛行普及航天知識的一次嘗試,目的是向中小學生傳遞航天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
  • 從農民走出的太空人王亞平:曾參加汶川救援,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
    王亞平,我國一級航天員,就以女性的身份完成了進入太空的壯舉,同時,她還在太空給自己的學生授課,成為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中國優秀的航天員王亞平是一位80後,她出生於1980年的青島,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裡,她的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平時也依靠種櫻桃樹再拿到市場上出售,賣櫻桃得來的錢是支持王亞平繼續學業的經濟來源。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飛行乘組與記者見面會...
    2013-06-10 17:18:55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神舟十號飛船航天員飛行乘組與中外記者見面會即將開始。2013-06-10 17:32:09主持人: 下面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鄧一兵先生介紹航天員乘組情況。
  • 中國航天科普展3月12日舉行 與神舟返回艙「零距離」
    水母網3月8日訊(煙臺日報記者記者 慕溯)3月12日,「共築航天新時代———山東煙臺站」中國航天科普巡展活動將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二樓E廳與我市航天愛好者見面。屆時,市民可通過航天展區和航天互動體驗展區兩大板塊,深入了解我國航天事業成就,「零距離」走進太空飛行器返回艙體驗「中國航天夢」,還可與煙臺籍航天員王亞平面對面。
  • 中國僅有的兩位女航天員,其中一位是上校軍銜,她們現狀如何?
    可見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難度之大。雖然如此,在我國航天史上,有且僅有兩位女航天員,巾幗不讓鬚眉,她們經過層層選拔,成為航天員中的一份子,創造一個又一個不可能。那麼,中國僅有的兩位女航天員,她們分別是誰?現狀如何?
  • 中國首次航天員太空授課舉行 教室裡驚嘆聲不斷
    中國首次航天員太空授課舉行 教室裡驚嘆聲不斷   ■ 今天上午在上海中福會少年宮裡,學生們在屏幕前觀看航天員王亞平做太空實驗 本報記者 孫中欽 攝  今天上午,上海許多學校紛紛組織學生收看來自天宮一號空間站中國航天員王亞平的授課。
  • 嫦娥5號後中國將在2030年首次載人登月!已飛天的航天員誰有希望
    作為我國無人探月的收官之作,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它按計劃共持續20多天,最主要的亮點是要從月亮上「挖土」回來。有關專家表示,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10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