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從太空歸來後的第三年,我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又增添了一個身份:母親。
如今,4歲的女兒已經會奶聲奶氣地問她:「媽媽,你什麼時候再去太空啊,可不可以幫我和小朋友們摘顆星星回來?」
女兒的話,天真無邪,對太空充滿了嚮往。而再上太空,也正是航天員王亞平心裡的期待。
今年5月5日,隨著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開啟,王亞平再上太空的機會近在眼前。
按計劃,我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還將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
「航天員的狀態只有兩種,飛行和準備飛行。」過去的一年間,包括王亞平在內的全體航天員始終在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王亞平說,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
王亞平是我國第二批航天員,也是我國首批女航天員。今年是她成為航天員的第10年,將迎來新一批隊友——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將在年中完成。
「我很期待新隊友的加入。」王亞平說,「航天員訓練內容始終是跟著飛行任務的變化而有所調整的,我會像第一批航天員當年帶我們那樣,把飛行經驗、訓練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更快成長。」
穿上軍裝,步入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王亞平經過廣泛調研、深入思考,今年鄭重提交了有關「軍隊科研單位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徵程中,科技工作者是主力軍、先行者,任重而道遠。應該關心他們、愛護他們,讓他們在努力為國實現建設科技強國夢想的徵途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亞平說。
50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航天事業新紀元;2003年金秋,楊利偉一飛沖天,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2020年5月,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拉開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飛行任務的序幕……「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是幾代航天人賡續接力、奮鬥不止的結果,希望未來有更多的青年人參與進來,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航天科普教育的王亞平說。
來源:新華社
作者:李國利、劉藝、黃一宸
編輯:何書雨
來源:新華號 我們的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