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是怎麼誕生的

2020-12-01 人民網

原標題:《東方紅》是怎麼誕生的

51年前,為迎接新中國成立15周年,文藝界獻上了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它被後人讚嘆為「20世紀華人音樂舞蹈經典」。

《東方紅》從開始醞釀,到晝夜排練、成功演出,以及最後的轟動全國,經歷了頗令人難忘的一段段歷程。

聽到這歌聲,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連夜整理

1960年,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羅瑞卿率領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朝鮮,同行的還有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訪朝期間,朝鮮方面為他們演出了一場名為《三千裡江山》的大型歌舞,大多數曲目是由戰爭年代的歌舞改編加工而成。回國途中經過瀋陽,瀋陽軍區同樣舉辦了一場晚會,演出了4首革命歌曲。

於是,一個念頭在劉亞樓心中油然而生。他想,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裡,我們根據地和解放區流傳著一大批深受廣大軍民喜愛的革命歌曲,這些歌曲在群眾中很有影響力,有的一直傳唱至今。當時正趕上三年困難時期,迫切需要用充滿革命激情的文藝作品鼓舞大家。

不久,劉亞樓到杭州開會,見到了空政文工團總團副團長張雙虎,劉亞樓對張雙虎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戰爭,對中國革命歷史懂得不多,應該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傳統教育。前不久,瀋陽軍區唱了4首革命歌曲,你們空政文工團也應該唱幾首。」

空政文工團經過研究,決定由總團副團長牛暢負責這項工作。經過多次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創作一臺以革命歷史歌曲為主要內容的大歌舞。

1960年底,空政文工團派張士燮、朱正本、姚學誠、陳杰等詞曲作家,到江西搜集整理革命歷史歌曲,並指定由張士燮擔任文學編輯。

當時,張士燮等人在南昌正趕上了江西省民間文藝匯演。吉安專區的代表演唱了一首《送紅軍》。這首歌的曲調非常口語化,純粹是當地勞動人民在勞作和休息時哼唱出來的。唱詞中摻雜了不少地方方言,旋律婉轉優美,歌中唱道:一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風(裡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山上(裡格)野鹿聲聲哀號,樹樹(裡格)梧桐葉呀葉飄完。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裡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聽到這歌聲,張士燮等人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拿起本子記下來並連夜整理,這就是今天大家非常熟悉的《十送紅軍》。

回到北京,張士燮等人又拜訪了原總政治部主任譚政大將的夫人。老人聽說是徵集革命歷史歌曲,非常高興,當時就唱起了 《八月桂花遍地開》: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張燈又結彩,張燈又結彩,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

親身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同志們,看後讚不絕口

經過緊張的創作,劇本成型了,空政文工團將它暫定名為《光輝的歷程》,並將劇本送給了劉亞樓。

隨後,空政文工團開始憋著一股勁加班加點排練。1961年「八一」建軍節前夕,《人民日報》等報紙都刊登了《光輝的歷程》即將公演的海報和消息。

牛暢建議:「我們搞的實際上是個表演唱,我看改個名字,乾脆就叫《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吧。」

《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於1961年8月l日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首次演出,共在北京演出了8天,觀眾達二萬多人,以後又進行了幾場招待演出。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等領導同志先後觀看了演出。

對這部作品,觀眾的反響十分強烈,尤其是親身經歷過戰爭年代的那些老同志看後更是讚不絕口。首都各大報紙紛紛刊登了劇照、歌曲,並發表評論,稱之為「革命歷史的頌歌」、「激動人心,親切感人」、「受到了一次形象的革命傳統教育」。

羅瑞卿看完演出後,上臺和演員們合影留念。劉亞樓高興地說:「我們空軍的全體常委請你們吃飯,祝賀演出成功。」

《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共9場16景,演唱了46首歌曲。其中包括《秋收暴動歌》《八月桂花遍地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在藝術表現上有合唱、有詩朗誦、有人物、有情節、有舞蹈、有演唱,每場都有主題,並用朗誦詞加以串聯。

應中共上海市委的邀請,空政文工團不久去了上海。在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大禮堂演出了《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演出歷時一個多月,觀眾達七萬二千多人。這一年,上海市的文藝工作者按照空政文工團的思路,創作出了一部規模更大的節目,定名為《在毛澤東的旗幟下高歌猛進》。

《東方紅》原來叫《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

1964年,周恩來觀看了空政文工團的《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和上海的《在毛澤東的旗幟下高歌猛進》之後,產生了一個想法——創作一部以歌舞為主的大型文藝節目。1964年7月18日,周恩來總理在國務會議上提議,創作一部表現黨的鬥爭歷史、展現毛澤東思想的大型歌舞作品,向國慶15周年獻禮。這樣,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創作排演被提上了國務院的議事日程。

據原文化部部長,曾經擔任過《東方紅》創作排練工作的周巍峙回憶,7月20日,周恩來把當時主管文藝工作的幾位負責人請到中南海西花廳,就創作工作徵詢意見。周巍峙記得,當時參加西花廳座談會的人除了他,還有中宣部副部長周揚、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對外文委副主任張致祥等。

早在1962年初,總政文化部副部長李偉對《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這部作品的名稱提出修改意見,他認為,該劇的名稱最好定為《東方紅》。李偉的這個建議很快就報給了周恩來並最終得到批准。於是最後定名為: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東方紅》演員以駐京各大文藝團體為主,同時抽調了南京軍區、濟南軍區文工團等單位的演員,共3000多人,僅合唱隊就有1000多人。

在《東方紅》的序幕《葵花向太陽》後,共有八場,一直演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當年,毛澤東看過以後,提出不要搞得那麼長,演到新中國誕生就可以了。根據指示,刪去了第七八兩場。1965年,又將它拍成了彩色藝術片,共收錄了序幕和一至六場。

為避免宣傳自己,周恩來刪掉了劇中關於南昌起義的內容

作為《東方紅》總策劃、總導演,周恩來為《東方紅》傾注了大量心血。每天在忙完一整天的國務活動之後,他總要在深夜一兩點鐘來到《東方紅》排演現場,和編導們一起討論,大到指導思想,小到具體詞曲,都親自參與。

《東方紅》是一部政治性、歷史性都很強的作品,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表現,以及它們在戲中所佔的分量,都不是單純用技術手段所能解決的。如何在大型歌舞中表現黨的誕生、秋收起義、遵義會議等大的歷史事件,不但要突出地表現,還要求在藝術上儘可能完美。

「東方曙光」是一場反映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大歌舞,當時找不到合適的描寫共產黨誕生的歌曲,周恩來很是著急。周巍峙專門到音樂研究所找來了 《北方吹來十月的風》這首歌,周恩來看了歌詞後非常高興,認為它很好地說明了馬列主義傳播和中國革命的關係,也表達了毛主席所說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歷史性結論。作曲家李煥之參考大革命時期群眾歌曲的風格為這首歌詞譜寫的曲子,也受到周恩來讚賞。周恩來還親自為這首歌設計了布景——天幕左側是光芒四射的馬克思、列寧像,在畫像前同時升起兩面旗幟,一面是黨旗,一面是繪有毛澤東青年時代頭像的紅旗,在兩面旗幟的引導下,行進著中國隊伍。

看過《東方紅》的人,對戲中沒有表現南昌起義的場面感到不解。其實,劇本中最初有南昌的內容,周恩來將它拿了下來,創編人員曾據理力爭,但他一直堅持己見。這是因為南昌起義是由周恩來等人指揮的,寫南昌起義,就必然要出現周恩來的藝術形象,周恩來這麼做就是為了避免宣傳他自己。

1964年10月2日晚,《東方紅》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次隆重上演,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前來觀看演出。

《東方紅》首演成功後,又接連在人民大會堂連續演出10餘場,盛況空前。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給予了高度評價。這部作品1965年又被改編成電影,其中許多歌曲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在人民大眾中廣為傳唱,成為經久不衰的「20世紀藝術經典」。(王建柱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組織部機關事務管理局)

相關焦點

  • 《東方紅》誕生與傳唱背後的撲朔迷離
    當地曾傳聞:當年李有源把《東方紅》的詞曲配好後,先教給了他的侄子李增正。1943年春節,張家莊秧歌隊到佳縣演出,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傘頭」李增正第一個在公眾面前演唱了《東方紅》,成了《東方紅》最早的傳唱者。隨著日後《東方紅》的唱響,李有源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以至於當時不少媒體不惜筆墨地撰寫其「創作情結」。
  • 《東方紅》誕生幕後:周恩來堅持不寫南昌起義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誕生臺前幕後  45年前,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5周年,文藝界推出了獻禮之作——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這是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國革命歷史的大型音樂歌舞作品。  今天,在共和國喜慶60周年華誕之際,重溫這部紅色經典,追尋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令人思緒萬千,倍感新中國誕生來之不易,衷心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編者  全中國藝術人才大會戰 周總理提議搞一臺大歌舞  1964年,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繼克服嚴重經濟困難後,在第三個五年計劃建設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 東方紅拖拉機誕生記:毛澤東選廠址 第一輛提前出廠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它生產的「東方紅」拖拉機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並被印在1962年版第三套人民幣上……直到今天,「東方紅」拖拉機仍然可以算做中國製造的一個代表性符號。  本文作者從事政協文史資料工作,曾專程到河南洛陽市澗西區政協文史委和一拖採訪,當地同志和老師傅提供的相關資料,使我們得以比較全面地了解中國第一拖拉機製造廠和「東方紅」拖拉機的故事。
  • 一個明星的誕生|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
    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外呼號是《東方紅》樂曲,某種意義上「東方紅」也成了「紅色中國」的象徵。出於對毛澤東的崇敬,何正華還提出了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的建議。這些提議在「651」會議上得到了專家的贊同。1967年初,正式確定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要播送《東方紅》音樂,讓全球人民都能聽到中國衛星的聲音。
  • 【品牌新中國】東方紅拖拉機:讓中國走進「耕地不用牛」的時代
    東方紅品牌誕生  位於河南洛陽的中國第一拖拉機製造廠簡稱「中國一拖」。當時,在這個廠裡,大部分職工也是第一次見到中國自己生產的拖拉機。原「中國一拖」第一裝備廠黨委書記彭俊傑說:「當時全廠職工包括我在內都是歡天喜地,比任何節日都要高興。」  原「中國一拖」發動機黨委書記盧福來也見證了這一時刻。
  • 壽命只有20天的東方紅一號,卻離奇活了52年,這是怎麼回事?
    雖然東方紅一號已經過時,並且已經被人們遺棄,可是要知道,東方紅一號直到現在依舊還在宇宙中運行著。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正式升空,在我國的甘肅酒泉發射基地發射升空距離東方紅一號升空已經52年過去了,誰也沒有想到東方紅一號竟然能夠堅持這麼久
  • 關於「東方紅一號」的十萬個為什麼
    1970年4月24號,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34;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拉開了中國探索太空的帷幕。東方紅在回顧「兩彈一星」輝煌歷程時,很多媒體傾向於強調當時科研人員工作條件是如何艱苦,這大體上是準確的
  • 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東北糧倉 國機東方紅用心守護
    ——這是國機集團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拖」)生產的一臺「東方紅」LX-1304拖拉機,在當地已穩定工作5年有餘。從60多年前開始,一臺又一臺「東方紅」拖拉機從洛陽被運往東北,在東北遍地開花,如今,「東方紅」已成為東北三省保有量和銷售量最大的拖拉機品牌。
  • 揭「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十大數字奧秘(圖)
    46年前,「東方紅太陽升……」的歌聲由衛星傳遍世界,這段歌聲是怎麼從太空傳回地球的?在東方紅一號發射前,法國、日本的首顆衛星升空不久突然意外無法正常運轉了,它們出現了什麼問題?我國的首顆衛星東方紅一號命運如何、又突破了哪些難題?
  • 「東方紅一號」衛星研發者:科研人員躲進紙箱觀察實驗
    「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這一天正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日子。  1970年4月24日,悠揚的《東方紅》樂曲從天際傳來,由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而這高精尖的航天技術是如何在動蕩的歲月中萌芽、誕生?它的背後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
  • 利民合作社:喜歡「東方紅」
    機庫裡,十幾臺東方紅拖拉機一字排開。利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治剛自豪地說:「我們合作社裡全是『東方紅』產品,最小的15馬力,最大的180馬力,農機資產價值超過184萬元。」  有人問孫治剛:「為什麼你的合作社全部選用東方紅產品?」孫治剛說:「其實可選擇的拖拉機很多,但我只喜歡『東方紅』,我開『東方紅』幾十年了,熟悉『東方紅』,對『東方紅』有感情。
  • 「東方紅」拖拉機的故事
    原標題:「東方紅」拖拉機的故事    >1958年7月20日,第一輛東方紅拖拉機開出廠房 一拖生產的「東方紅」拖拉機,上了1962年版第三套1元面值的人民幣。
  • 難忘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五十周年
    今天的2020年4月24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是我們航天人永遠銘記的日子,五十年前的今天,一顆帶著全國人民的希望的東方紅號一號衛星,進入遙遠的太空軌道,那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熟悉的旋律響遍五大洲四大洋,浩渺的天空迎來中國人的聲音。
  • 《東方紅》經典作品將唱響(圖)
    本報電 武警文工團將於10月2日在北京中山音樂堂推出交響合唱音樂會《東方紅》,由武警文工團團長鄭健指揮,120人組成的合唱團和交響樂團將再現《東方紅》中的34首經典歌曲。  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以其豪邁磅礴的氣勢和雄偉壯闊的場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次與觀眾見面,舞臺上聚集了當年最著名的藝術家。交響合唱《東方紅》雖然沒有舞蹈場景,卻增加了交響樂伴奏,以獨唱、重唱、伴唱、合唱等形式進行嶄新表現,彰顯了傳統民歌的美感,對歌曲也重新配樂。
  • 紅色經典《東方紅》 歌曲簡介
    《東方紅》(陝北民歌)李有源、公木詞,李渙之編曲,是當年陝甘寧邊區新民歌的代表作。這首最早在陝北傳唱的歌曲以樸實的語言,唱出了人民群眾對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及其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深情,歌詞簡單,情感真實,旋律好記,因此流傳極廣。  這首民歌原為陝北民歌《騎白馬》。
  • 東方紅不只「一號」,「二號」也是顆有故事的星
    衛星界的「超級明星」東方紅一號大家都很熟了,家族「老二」東方紅二號你們又了解多少呢?今天邱小姐就給研究員們講講它的故事。家族的老大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酒泉成功發射升空,一曲《東方紅》響徹宇宙。東方紅二號一下子成了科研員心中最寵愛的「孩子」,享受著新的配套設施,滿載著所有人的希望,但它的飛天之旅卻遠不如預想的順利。
  • 東方紅林業局:旅遊產業「太陽升」
    「東方紅,太陽升……」在近日舉行的黑龍江·東方紅神頂峰首屆日出文化節上,東方紅林業局「登神頂峰、觀太陽升」旅遊項目被正式叫響,讓著名歌曲裡的場景變成了現實,變成了一種人人可以盡享的旅遊體驗。滿語意為「登天之梯」的東方紅林業局神頂峰,是完達山那丹哈達拉嶺的主峰,經度接近撫遠市烏蘇里鎮,是中國東端登山看日出的最佳選擇地之一。茫茫林海中,呼吸森林負氧離子,看太陽升起……讓人心曠神怡! 日出、雲海、松濤是神頂峰景觀「三絕」,其中的日出場景是最令人期待與震撼的。
  • 《東方紅》音樂上衛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東方紅一號」衛星樂音裝置太空中奏響《東方紅》樂曲的裝置長什麼樣?50年前,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當國人聚集在收音機旁,聽到太空中發出的《東方紅》樂曲時,內心的激動之情難以抑制,這不僅是中國航天史上的創舉,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創舉。
  • 東方紅睿元探路利益捆綁模式
    1月21日,成立於2015年1月21日的東方紅睿元混合基金第一個三年封閉期屆滿,截至2018年1月19日基金單位份額累計淨值為2.239元,第一個三年封閉期內收益率為123.90%,這也意味著初始參與投資者都享受到了這一投資收益。
  • 揭秘「東方紅一號」背後的前鋒故事
    1970 年 4 月 24 日 21 時 35 分,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騰空而起,現場所有的科研人員心潮澎湃,為我國首次探索宇宙奧秘成功而感到無比自豪。當收音機裡傳來衛星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大夥都沸騰了,激動的心情無異於現場觀摩衛星發射一般,歡呼聲和著收音機裡傳出來的《東方紅》電子音樂響徹整個廠區的上空。他們歡呼, 不僅僅是因為見證「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更是因為他們作為前鋒人親身參與了「東方紅一號」發射項目的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