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生物實驗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鼠、魚體驗太空生活

2021-02-08 東方網

原標題:俄生物實驗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鼠、魚體驗太空生活

  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19日宣布,俄航天部門4月19日發射的「生物型-1M」生物實驗衛星當天攜帶壁虎等多種實驗生物返回地球。

  俄飛行控制中心說,該衛星的返回艙降落在奧倫堡市東北方向約100公裡處。其帶回的實驗生物包括壁虎、鼠、魚、微生物和植物。

  在這些生物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45隻「基因純淨」的實驗鼠,它們每一隻都有自己的基因標識,以便科學家發現基因上的變化。

  這些實驗鼠是專門為開展分子遺傳學研究而飼養的,這是它們第一次進入太空。

  科學家通過衛星內部的攝像機和其他儀器觀察老鼠的行為,測量其心跳和血壓。在它們返回地球後,科學家還將研究其組織和器官的變化,以便弄清長期失重狀態對生物體的影響。

  除了實驗生物外,「生物型-1M」衛星還帶回了人造隕石——特製的玄武巖板。這些石頭的中間有一些小孔洞,是專門用來放置微生物的。這些人造隕石被安放在衛星表面,在真空狀態下接受宇宙輻射。

  在返回地球時,人造隕石經歷了與天然隕石一樣的環境——溫度驟升、壓力變化和過載等。它們帶回的數據將為科學家研究外來生物提供參考。

  「生物型-1M」衛星重6.84噸,返回艙有大約3.3立方米的自由空間供其「乘客」生活。返回艙內部溫度為24攝氏度左右,溼度在40%到70%之間。艙內還仿照赤道情形,將每天設置為12小時白天和12小時黑夜。

  據新華社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俄羅斯衛星攜帶壁虎等實驗生物返回地球
    新華網莫斯科5月19日電 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19日宣布,俄航天部門4月19日發射的「生物型-1M」生物試驗衛星當天攜帶壁虎等多種實驗生物返回地球。俄飛行控制中心說,該衛星的返回艙降落在奧倫堡市東北方向約100公裡處。
  • 俄生物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殉職」果蠅存活
    原標題:俄生物衛星返回地球 太空乘客壁虎全「殉職」 俄羅斯「光子-M」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著陸,太空乘客——5隻壁虎全部「殉職」。 據俄新社9月1日消息,俄羅斯「光子-M」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著陸,搭乘該衛星的太空乘客——5隻壁虎全部「殉職」。 據悉,此次搭乘「光子-M」四號生物衛星在太空飛行的有壁虎、果蠅,衛星上還有蠶卵、蘑菇和高等植物種子。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發言人透露,5隻壁虎殉職,但果蠅卻存活下來。
  • 俄羅斯生物衛星返回地球 太空乘客壁虎全「殉職」
    據俄新社9月1日消息,俄羅斯「光子-M4」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著陸,搭乘該衛星的太空乘客——5隻壁虎全部「殉職」,果蠅存活下來了。「光子-M4」生物衛星於7月19日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進入地球軌道。當時與衛星失去聯繫,衛星一直不接受地面發的指令。7月26日才得以恢復聯繫。
  • 俄一衛星返回地球 壁虎等太空遊客將「出艙」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旭】據俄新社9月1日報導,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在推特中寫道,攜帶壁虎、果蠅、蠶卵、蘑菇和高等植物種子的「光子-M」生物衛星於9月1日在奧倫堡州著陸。俄聯邦航天署發言人向俄新社進一步表示:「近期將從艙內取出這些小型太空遊客,科學家們到時可以看看它們在經受太空飛行之苦後的表現。」
  • 生個太空寶寶 俄專家說人類能在太空生兒育女
    南方網訊  俄羅斯醫學生物問題研究所專家柳博芙.謝羅娃指出,根據多年來在太空中所進行的動物懷孕實驗,婦女在太空中懷孕和分娩是完全可能的。  謝羅娃在接受俄通社記者採訪時提出了上述觀點。她同時表示,不是每位婦女都能承擔如此重任,要想成為「太空媽媽」,必須具備良好的體質和出色的心理素質。不過,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這些因素將不是太難的問題。謝羅娃形容「太空媽媽」時說,懷孕期間的「太空媽媽」在某種程度上如同生活在極端狀態和環境下。  謝羅娃介紹說,第一次太空胚胎實驗是在白鼠上進行的。
  • 10種曾到過太空的動物,哪些活著回來了?
    因為果蠅14天就可繁殖一代,只有4對染色體,部分基因跟人類的基因驚人地相似,便於研究,所以它們至今依然是進入太空的常客。2、實驗鼠經常被用於各種科學實驗的實驗鼠也是太空「旅行」的常客。在實驗鼠的幫助下,科學家們發現,較為深入的太空探索很可能對肝臟有輕微損傷。
  • 太空中的生物實驗
    在這33天裡他們開展多項有人參與的太空科學技術試驗。其中就包括醫學超聲檢查、太空植物栽培試驗等太空生物醫學實驗。所謂「太空生物實驗」,是利用太空中特有的高真空、強輻射、高潔淨、大溫差、太陽能、以及太空飛行器獨有的微重力環境等地面上難以獲得的寶貴條件,對生物的基因進行誘變。也可以觀察太空條件下生物活動的現象和本質。
  • 俄專家介紹太空生活如何影響太空人的大腦
    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感覺運動生理學部門負責人埃琳娜·託米洛夫斯卡婭15日表示,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停留期間,大腦會適應在太空中的生活。© 照片 : Roscosmos俄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向中小學生祝賀「知識日」從2013年開始,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和歐洲航天局
  •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在地球軌道上,分布著成千上萬的太空垃圾,據統計,直徑大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就超過2萬塊。它們要是與衛星碰撞,足以摧毀衛星,並製造出更多的碎片。但太空惡劣的環境使得我們無法用一般的方法來清除這些垃圾。
  • 第一個到太空的生物其實是一隻狗,它已經在地球軌道上滯留了62年
    進行太空飛行的人被我們稱為「太空人」,而進行過太空飛行的動物,則被稱為「動物太空人」。事實上,人類並不是首先到達太空的地球生物,第一個到太空的生物是一隻狗,它已經在地球軌道上滯留了62年,因為創造了「第一」,它的名氣很大。這隻狗的名字叫做「萊卡」。
  • 世界首批「太空實驗鼠」誕生
    新華網東京7月31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山梨大學日前宣布,其研究小組利用在國際空間站保存了約9個月的真空冷凍乾燥實驗鼠精子進行人工授精,成功培育出「太空實驗鼠」。    雖然魚類和兩棲類方面的實驗曾有過類似成功的例子,不過利用哺乳類獲得成功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
  • SpaceX將把滿載科學實驗結果的「龍」飛船返回艙帶回地球
    SpaceX公司在為NASA完成第21次商業補給服務任務後,會安排一艘獨特的貨運「龍」飛船返回地球。 改造後返回艙將在大約12小時後離開國際空間站,並在佛羅裡達州海岸濺落。  這枚特殊的太空艙將把更多的科學實驗樣本帶回地球,比以前任何一次帶回的量都要多得多。
  • 全世界最孤獨的流浪狗,被送上太空做實驗,至今未能返回地球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世界上最孤獨的流浪者,它被人類送上太空做實驗,不幸的是,至今都未能返回地球。它是一隻名為萊伊卡的流浪狗,經常穿梭於垃圾桶之間,生活雖然艱辛,但是卻也頑強的活著。萊伊卡通過了一系列的檢測,最終成功的成為一名動物太空人,參加了蘇聯的太空敢死隊。之所以選流浪狗為敢死隊成員之一,是因為科學家認為流浪狗的心理素質和生理承受壓力更強,更能忍受太空中殘酷和極端的環境。
  • 俄太空實驗動物多殞命 科學家待會珍貴資料
    裝載45隻老鼠和15隻蠑螈等小動物的俄羅斯太空艙,完成繞行地球一個月任務後今天返回地表。這項實驗目的在測試生物承受長期飛行的狀況,結果大部分動物都沒能熬過漫長旅程。   【科技訊】5月20日消息,裝載45隻老鼠和15隻蠑螈等小動物的俄羅斯太空艙,完成繞行地球一個月任務後今天返回地表。
  • 美國太空戰機雛形返回地球,太空呆了780天,秘密發射多顆衛星
    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被外界稱之為「太空戰鬥機的雛形」。該機是由火箭發射進入太空,並能夠在地球衛星軌道上飛行、又能進入大氣層的航空器。而這種太空飛行器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進行反覆使用,這使其具備了非同凡響的使用價值。
  • 完美體驗!在九號宇宙化身太空人 遨遊浩瀚無垠的太空
    、天外來客體驗;③參觀項目——觀看項目火箭發射、講解員講解太空衣;④互動項目——月球探測,互動拍攝,航空基地搭建;⑤太空體驗——乘坐太空梭,帶上3D眼鏡,來一場特殊意義的星際旅行;⑥課程體驗——對話少年星課程、我是飛行員課程、科學實驗秀課程。
  • 它代替人類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但卻再也沒能回到地球
    萊伊卡1957年,蘇聯率先將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次年美國也成功發射人造衛星。之後兩個國家就要在誰先把第一個人類送入太空進行較量。但在將人類送入太空之前由誰來代替人類進行一系列的實驗以及科學驗證呢?
  • 在地球上體驗太空之旅
    太空對於人類來說,一直是個險象環生的地方,為了能安全地探索太空,科學家想讓機器人當我們的化身前往太空。太空危險重重太空人在太空行走時,如果安全帶意外斷開或噴氣背包出現故障,他很有可能成為其他星球的一顆「人體衛星」。
  • 每日動態:太空軟體實驗衛星/新一代預警衛星系統/人工智慧技術的...
    1 歐洲航天局發射全球首顆太空軟體實驗衛星 12月17日,歐洲航天局發射全球首顆名為OPS-SAT的太空軟體實驗衛星,其搭載了有史以來功能最強大的太空計算機,可用於測試實際太空條件下的新型飛行任務。
  • 我國可重複使用實驗飛船完成神秘任務返回地球
    我國可重複使用實驗飛船成功返回地球!外媒紛紛猜測著陸地!據消息稱,我國可重複使用實驗飛船在完成為期兩天的神秘任務後返回地球,至於飛船在短暫的軌道飛行中執行的任務暫時保密。2016年10月,中國長徵二號F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2020年9月4日,長徵二號F發射了一艘神秘的可重複使用的實驗太空飛行器,執行了這項為期兩天的軌道任務。